历史新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论文
新教材的使用对改变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全面推进教学素质教育,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教材人民版《历史必修I》的使用谈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
新教材前提教师自己重构历史体系。指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学科知识,更要教给学生一个用于统帅这些知识的基本结构,这样学生可以用结构去理解知识,还可以利用结构去整理知识以便识记、回忆和保存。
“能把一些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产生出新的结构和新的思想,即是创造思维能力。”(布鲁纳语)。
引导学生培养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已,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消除学生的历史无用论思想,以史为鉴,以古鉴今,用历史的观点去判断和分析当今社会、指导社会行为,完善历史思维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引导学生寻找学习方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包括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即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特殊方法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现象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训练就是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组织历史活动
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课堂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运用正确的学科思维方法去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和思维能力为目的,因而不能“满堂灌”,一讲到底。教师更应注意学生课堂上的活动:如课堂讨论、抢答、知识辩论等方法,课外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观看一些历史剧或作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科思维方法,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科间的整合
当前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趋势日益明显,要使学生具备综合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相互渗透的综合取向原则。综合取向的历史教学要求历史教师要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要擅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联系、不同事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对事物完整性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政治、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能在《历史必修I》中体现。已往历史教学中,教师会适时的使用一些地图和图片,做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但是在现实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对读图不得要领,然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当地图、图表、图片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银幕上动起来时,以往枯燥的读图活动变成了十分轻松、愉快的事。
引导学生提炼人文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须注意:
①在总结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共性的同时,重点注意不同时代的区别,重在研究一定时代的人文精神;
②在注重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同时,更注重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精神品格;
③在注重群体民族风貌的同时,更注重个体命运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I》有中国古代、近现代;世界古代、近现代史。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可研究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新教材是大家尝试的过程,教法不一。但必须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生存;使历史贴近现实社会、使课堂回归生活。
【历史新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