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历史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目前,高师历史专业的处境可谓是困难重重,若欲摆脱困境,拥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就需要从诸多方面进行反思:高师历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师资水平与力量有待提升、学生自身的努力尤为重要、改革教育实习模式,等等。只有从以上的四个层面进行全方位深入彻底的改革,以及社会风气的净化,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为社会所需的历史专业人才,使国人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增强,最终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
[关键词】高师历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师资力量;学生;教育实习模式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教育.通过历史学习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培养全民意识.提高全民的人格素养、提升全民的人文精神”【115。历史专业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影响着民族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直接决定着国家的软实力。然而,目前,高校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高师历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
从20世纪末以来。国家一直在探索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问题,多次提出加强素质教育,但是成效有限。步入21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尤其是历史专业学生的去向更加令人堪忧。如何增强其求业竞争力,拓宽就业的渠道,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化解难题的关键是历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更加合理与科学。
近几年,全国高师历史课程设置在不断地调整.最突出的特点是基础课的课时大为缩减,选修课占居了课程设置的半壁江山。针对这种现象,为数不少的专业教师曾提出过异议,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历史专业的健康发展,弊多利少。不过,这种课程设置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不容扭转。在现有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课程,进而确保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两大通史的基石地位,同时开设一些与现实社会需要有关联的选修课,增强史学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多种学科交叉并用的时代,应提倡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目前,有些高校开设了以往不曾有全校公选课,以供学生选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学术视野.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历史专业的本科生在保证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取向与就业的现实需求,选修其他学院的课程,比如,文学、哲学、社会学等有关的课程。这种设想已经在部分院校付诸实施,但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还未实行。所以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为历史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实现资源融合打造一个平台,给予更多的方便.使学生能够多渠道地汲取知识的给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除了要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诸如:文化人类学、城市社会学、人口学等,还要x,-J-历史专业课程设置的顺序有所调整,应把历史哲学、史学史、历史文献学等放在大一、大二开设,使历史专业学生尽早地步人史学的殿堂。而不是高中那种循环往复式的应试学习,全面系统地接触史学方法与史学理论。增强史学理论知识的储备,提高史学修养。
在开设专业课与其他学科的课程基础上,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中学历史教材一直处在不断地修改与调整过程中,高师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首先要开设介绍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最新标准.进而锁定自己学习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修课程;其次,历史教学法课程应多增加实践环节。尽量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练学生的说与讲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最后,要严把教育实习质量关,要求学生一定到实习学校认真地听课与讲课。从实践中获取有益的教学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师资水平与力量有待提升
21世纪的今天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有好的师资队伍。教师工作是传播人类文明,对学生启智、育德、健体、益能的实践活动,作为一个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说,仅仅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和责任心是不够的,理所当然还要具备以智力能力和表达能力(语言的、肢体的)为主的基础能力。以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为主要特点的职业能力,以及思想、业务、人格不断趋于完善的自我完善能力[。当前,历史学作为基础专业,任课教师的学历层次愈来愈高。许多在职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博士学位。一般而言确实是充实了师资队伍的力量,使专职教师在学历、职称、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更为合理,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历史专业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改善。
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更新知识。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并不一定意味着专业水平的提升,因此建议毕业后的诸位历史学博士要继续秉持着读博时钻研史学的那份坚持与毅力,增强科研能力。在授课过程中,专职教师要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就不会就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与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与教学目标。能够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学术动态,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亦较有深度,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阐释史实。在此基础上,教师不能一味地重复陈旧的知识.他们要利用一切时间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保证教学内容能够紧跟学术前沿。
其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拓宽视野。
学校每年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向师生介绍史学界的最新动态,开阔学术视野。与此同时,历史专业的教师也要积极地到国外著名高校与科研机构访问进修,全面地开展学术交流,有效地利用时间获取知识。争取与国际接轨。抓住一切时机,参加各种大型的学术会议,了解史学最新的发展趋势。教师的学术视域开阔了,自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最后,潜心学术。投入教学。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历史专职教师不仅要苦心钻研专业知识,而且要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思考如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同于昔El的填鸭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地思考问题,培育其问题意识。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增强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与消化知识,逐渐地累积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
三、学生自身的努力尤为重要
目前,全国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不如前,高师历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所以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对此,学校与教师双方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改善学风、督促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首先,积极地参加科研活动,培养创新意识。高一108一校要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开展学生科研活动。
科研活动就是创新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过程f3。现在,高师历史专业的学生应主动地参与学校、学院举办的各种科研活动,譬如,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师生学术讨论会,等等。历史专业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对历史事件与人物有自己的见解与判断。在参与各种科研活动的同时。历史专业的学生应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科研作业,不能敷衍了事,要详细地搜集相关资料,用心思考,勾勒框架,按照学术规范撰写论文,培养其思考与写作的能力,使他们的科研素质得到提高。
其次,树立良好的学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今日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渐增强,而社会风气存在诸多隐患,特别是儒家思想中的`诚信理念普遍缺失,这亦影响到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的诚信度,各个高校的学风日趋下降,也直接决定了未来国家建设急需的人才的素养。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的学习劲头大不如前,听课状态较差,个别学生甚至从不上课,长此以往,高师历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难以保证。如今的高校,为数不少的学生沉醉于除学习以外的各项活动.其社会实践能力的确有所提高,代价却是专业课的荒废。以上诸种现象的出现与学生自身有较大的关系,若要扭转此种局面,需要历史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刻的反省与付出努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历史专业的学生要经常地内省,在平常的生活中注重剔除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以诚待人、耐得住“寂寞”、苦坐冷板凳、勤学好思、懂得对己及他人的尊重,等等。不过,要真正做到如上诸点,并非易事,只有大学生主动、积极且真心诚意地去付诸实践,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相信会初显成效,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一改昔El大学生萎靡不振且懒散的尴尬状态,再次进发出勃勃生机与一往无前的闯劲。使历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成为历史专业合格的毕业生。
最后.踊跃参与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职业技能。历史专业学生在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良好的学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还要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平时注重“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的训练之外,学会如何备课、说课与讲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四年留给教育实习的仅仅几个月,这对锻炼高师历史专业学生授课能力是不够的,学生们应多利用El常时间练习演讲能力.例如。课前的5分钟演讲、学校的演讲大赛、讲课大赛,等等,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有了好的输出方式,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历史专业的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汲取教师教授的知识,借助网络工具阅读大量的专业论著,扩充知识储备。历史专业毕业生若要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需要经过多次激烈的竞争,才能在众多淘汰者中脱颖而出,难度之大不难想见。如何让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中获胜。这需要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使其潜在的职业能力得以挖掘,现实的职业技能得以改进”[,llz2。
四、改革教育实习模式
在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中,教育实习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决定着历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与技巧是否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而成功就业。因此.高师历史专业要构建一个与现实接轨的教育实习模式,有助于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真正地成为中学需要的德才能兼备的历史教师。
(一)调整教育实习的时间一般而言,高师历史专业沿袭多年的传统,总是把历史教法与教育实习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与大四上学期.在毕业生就业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这种安排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也无可厚非。不过,随着近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师历史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愈加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此技能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积月累中获得提升。因此,现在各个高师历史专业应该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并将其分配在各个学年,并将学生的授课能力与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例如,从大一开始开设历史教法课程,适当安排一些教育实践,使历史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然后,从大二到大四的课程安排中要充分合理地分配教育实习的时间,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竭尽全力地练习备课与讲课,而不是突击式的应景敷衍。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严格的考核,大部分历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水平能够在各种职场招聘中应付自如,最终寻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二)加强教育实习的管理按照目前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计划。教育实习通常在大四第一学期进行,时间大约为两个月。较为短暂,为了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一定要加强教育实习的管理,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地对待此事。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严格地要求学生,规定出勤制度,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实习方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充分地施展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安排,非常投入地聆听和学习一线中学历史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方法,从中吸取经验。详尽周密地设计教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实习。总之,经过实习使每位同学的教学水平得到程度不同的提高。
(三)教育实习方式的多样化随着高师历史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庞大,学生的来源地遍及全国各地,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如果仍遵循着陈旧单一的教育实习模式。那是无法满足历史专业实习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采取自愿的方式.高师历史专业应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实习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实践.一般可以采取微格、委托实习单位与建设实习基地。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J~i常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摄像机、录像机等),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一般用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模拟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对训练某一种教学技能相当有效,师生之间通过共同观看探讨学生的优缺点。以便日后很好地改进。其中部分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母校作为接收单位.到全国各地进行分散实习,一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应利用各种人脉与各类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亲自登台授课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如上所述,当前中国高师历史专业作为长线的基础学科,要想摆脱就业的困境,就必需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教育实习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入彻底的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履行传承人类文明的光荣使命.使国人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最终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
[参考文献]
[1]杨玉玲.历史教育的本质及其在提升人文精神中的积极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王茜,衡思良.谈科研工作对培养学生综合索质的促进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01(3).
[4]曹睿玫.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5(3
【关于高师历史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