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的探究性学习论文
摘要:“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下,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必然。首先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其次组织历史活动,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探究兴趣 探究能力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我校教育教学设施,学生的认知能力,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为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网络信息的多媒体特性能使信息通过图、文、音、像等方式处理和生动表达,这些为探究性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信息储备和研究基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中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它不仅能提供学生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而我们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历史课探究性学习中,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登陆和历史研究相关的网站,搜集到与研究相关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开历史的面纱,得到准确的结论。
二、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独立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在历史课上,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1.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虚拟的网上学习环境和鲜活、生动的真实生活的感受,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
例如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在讲授这节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在网上搜索大量青铜器的图片,把图片分类,从而总结出在在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且工艺达到很高水平,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组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
2.提供表演舞台,拓展探究空间。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常规思路即先分析原因,再讲过程,然后分析结果。历史课探究性学习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大量资料,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当时大臣或谋士的身份,开展辩论,课堂让给学生。
例如,在学《赤壁之战》时,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搭建一个“殿前辩论舞台”,让学生扮演曹操和大臣,课堂中形成了主战、反战的两种力量,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归纳出主战派有以下四个理由:1.曹操本人能谋善断,胸怀大志,又善于用人,身边有很多谋士。2.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就显示了实力。3.如果天下不统一,那战争就不会断。所以曹操有愿望统一天下是好事,因为这顺应历史潮流。4.曹操兵多,而且最近又攻克了荆州等地,士气正旺。如果曹操能利用好这些优势,这仗定能打赢。反战派则列举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如1.刘备有诸葛亮等谋士,而曹操的谋士中没有一个能抵得上诸葛亮。2.孙权手下有许多有勇有谋的猛将。3.孙权、刘备联合,力量更大。4.孙刘一方拥有长江天险,这对曹军也是不利因素……学生的争论过程,就是对这场战争的背景、利弊关系、战争胜负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动探究的过程,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发探究兴趣。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三、组织历史活动,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调查、辩论会等。目的就是通过比较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提供参考。我们可以采用教科书中的活动,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围绕一定的主题,自己组织历史活动。我曾设计了这样一堂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明清长城以后,我对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任务——组织学生到古长城开展寻访历史的活动,请各组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寻访路线,让同学在最短时间了解与长城有关的历史。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了解,也学会了活动的基本方法,本身也接受了教育,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由此,在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寻求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已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这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教育出版社.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戈万章.走出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误区.历史教学问题,2003,(3).
4.薛敏.历史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历史教学问题,2003,(3).
5.章税.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支持.中国电化教育,2003,(8).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探究性学习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