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摘要: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是旅行社竞争的关键,旅行社能否开发出令旅游者满意的产品,决定着旅行社客源量的大小和竞争实力的强弱程度,可见旅游产品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在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中存在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行社 旅游产品 开发设计
旅游产品是指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需要而向旅游者销售的所有服务和产品。旅游产品是由多种因素组合起来的特殊产品,由、住宿、饮食、游览、购物、娱乐六大要素构成,并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中。旅游产品是旅行社竞争的核心,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对于旅行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我国旅游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且雷同
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散客游产品比例很小;包价旅游产品以全包价为主,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的比例很小;消费档次上以标准等为主,豪华等和等比例很小;旅游以观光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例很少,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旅游产品设计层次低
首先,我国的观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高质量的观光旅游产品应突出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这几方面在我国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其次,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的水平也同样存在着差距。再次,旅行社旅游产品含量低,容易被抄袭。
市场调研环节薄弱
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与西方发达旅行社对比,旅行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不进行或不注重进行市场调查,而是靠主观判断或跟风,一些设计者认为“只要产品好,不怕没有卖点”,这种一厢情愿的产品设计思路,会冒很大的风险。
模仿和抄袭盛行
当某家旅行社设计出很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后,这时会有大量的旅行社采用“跟风”的方式,模仿、抄袭这些好的产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极大的挫伤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产品的积极性。而跟风的旅行社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用低价格来吸引旅游者,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
产品缺乏特色
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当今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者希望通过参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个性。目前我国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中,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很少,大多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众多旅行社经营千篇一律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恶性价格竞争。
品牌意识淡漠
品牌是竞争的王牌。对于生产者来说,品牌有助于他们区分不同产品和进行产品介绍和促销,也有助于培育回头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顾客的忠诚。对于购买者来说,品牌可以帮助他们识别、选择和评价不同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并可以通过对旅游产品品牌的选择来获得旅游活动的最大满足感。目前旅行社普遍不重视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创立,整个旅行社行业,品牌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品牌产品也为数不多,不利于增强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实力。
旅游产品开发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旅游局还是旅行社,对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都不够。旅游局等旅游行政部门认为旅游产品设计是旅行社的事,因此缺乏对此项工作的引导;旅行社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在旅游产品设计上耗费时间、资金和精力,西方旅行社开发产品往往需要18个月,而我国的旅行社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完成,或者干脆照搬其他旅行社的旅游产品,这种相互抄袭使旅游产品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其最终结果就是游客对这些产品麻木乃至厌倦,最终使旅行社失去这些客源。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例如以前海外游客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来形容在中国的旅游感受,现在则改为“白天看庙,晚上看戏”,还是没有摆脱“看”,说明我们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性、知识性。
经营理念落后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在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反而盛行跟风、打起价格战。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对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及时对旅游产品进行换代。而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模仿他人的产品,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低价竞销,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的一些旅行社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宣传促销上,而不在产品设计上多投入。旅游产品开发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是造成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品种少、无特色的重要原因。
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缺乏
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大都是具有丰富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他们没有专业的指导。他们所设计的旅游产品,往往能被消费者接受;但是他们的设计有时会走入一种误区: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加入这一行业,他们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设计出的旅游产品往往脱离市场,无法为旅游者所接受。旅游产品设计人员应该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才能从总体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
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首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要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上,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合理与否密切相关。
第二,稳中有增的客源是旅游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主要载体,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资旅行社进入门槛的降低,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强占市场的核心部分,关键在于旅游产品能否迎合游客的需要,能否打动游客的心。
第三,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出现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要迎合这种趋势的变化而变化,重视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发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注重市场调研
与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国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最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进行或不注重市场调研。我国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往往是根据经营者的主观判断,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在于对旅游产品市场调查重视程度不够。作为旅行社,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的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
靠特色与内涵树立品牌
我国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能完成,这样随意、不慎重的设计开发过程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往往存在着种种缺陷,产品往往缺乏特色与内涵,容易被模仿,很难树立品牌,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旅行社必须从长远出发,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充分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提高含量,使得其他竞争者难以仿冒。与此同时,旅行社还应重视品牌的创立,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1999年兴起的北京胡同文化旅游,以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北京胡同旅游的成功在于这一旅游产品紧紧抓住了文化与民俗的主题,展示了老北京乃至全深厚的文化底蕴。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产品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产品,其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直接旅游产品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旅游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比较落后,可进入性较差,大量时间花费在“行”上,浪费了游客的宝贵时间,游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旅游产品的其他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酒店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季节性供求矛盾突出;旅游景点的开发不合理,参观游览的条件较差,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滞后,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娱乐设施安全性令人担忧,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要加强旅游产品配套设施的建设,就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着手,来完善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完善好,才能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以至提高整个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
开发新品种以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如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等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开发,对于这些旅游产品,经营者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活动的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要能迎合游客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向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需求。对于目前的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结构重复,在市场中主要以价格为手段。
因此,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
1.储九志,丁正山著.旅行社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高等出版社,2002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相关文章:
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02-20
古镇旅游产品开发03-21
苏州旅游业发展中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5
研究城市园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03-19
探析城市园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03-20
公路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03-16
地质矿产勘查过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11-16
学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