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内涵的辽宁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策略
引导语:旅游景点翻译不但具有传递信息和吸引外国游客的功能,更有传播中国悠久文化的作用。以下是YJBYS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基于文化内涵的辽宁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策略。希望能帮助大家!
[摘要]某种意义上讲,国内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文化。存在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我们在翻译国内旅游景点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因素。基于“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读者接受能力为重点”的翻译原则,在辽宁旅游景点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综合运用翻译策略,不但可以让旅游景点翻译充分发挥其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文化内涵 辽宁旅游景点 翻译策略
世界范围内,随着有着“朝阳产业”之称的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客观需要。因此,旅游景点翻译不但具有传递信息和吸引外国游客的功能,更有传播中国悠久文化的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读者接受能力为重点”。规范化的旅游景点翻译既是创建国际化旅游区的最基本要求,又能很好地体现国家(地区)整体文明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辽宁旅游景点英语规范化与否,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区及其所在地区的吸引力,增加旅游外汇收入,而且还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开拓了新的渠道。因此,辽宁旅游景点英语规范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资料英译中的文化内涵因素
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译者处理的是两种文字,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因为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中西双方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在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过程中如果忽视文化内涵元素,往往会导致旅游文化信息的误译。
在翻译旅游景点中的中华文化内涵的汉语宣传资料时,我们应该从文化角度来发掘其真实表达含义。例如在介绍明末著名的美女“陈圆圆”时,尽管以“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闻名于世的陈圆圆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外国游客对其可能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如果只是把“陈圆圆”简单地翻译为“Chen Yuanyuan”,尽管也达到了传达原语信息的目的,可是却不能让外国游客产生最佳关联,因而也就达不到其语用目的。反之,如果我们把其翻译成“Chinese Cleopatra”(中国的克娄巴特拉),“Cleopatra”(克娄巴特拉)是古代埃及历史上的著名女王,作为一个知名美女,其形象存于无数的西方文艺作品里,她的故事在众多电影及文学作品中出现。我们以此来表明“陈圆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和历史上著名的埃及艳后“Cleopatra”在西方民众心目中所享有的地位是相当的,外国读者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二、基于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资料英语翻译策略
(一)音译(transliteration)加注释法(noting)
所谓“音译加注释法”是指在翻译国内景区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某些惯用语及相应词汇表达方式等进行解释或注释的翻译策略。注释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增词法的一种,但其不是针对文化背景而是针对文中的词语进行同义解释,可以令读者加深印象。例如:位于金石滩景区的“鹰嘴岩”—“Yingzuiyan(Eagle Beak Cliff)”,“孤山”—“Gushan(Solitary Hill)”等,对于上述这些景点名称,我们如果只是简单将其翻译成汉语拼音,国外游客因无法判断其价值所在,自然不会产生太多的兴趣。又如位于沈阳故宫中的“太和殿”,可译为“Taihe Dian (The Thron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或“Taihe Dian or The Thron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该种译法把中外文化都包含在里面,充分运用了跨文化意识,国外游客更容易理解景点内涵。
在翻译景区汉语资料里所隐含的词汇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例如在介绍源于东北满族服装的女性礼服——“旗袍”时,可以翻译成“chi-pao(a close-fitting woman’s dress with high neck and slit shirt)”;“风水”,则可以译成“feng shui (a Chinese philosophical system of harmonizing the human existence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it’s supposed influence on the fortune of a family from the location of a house or tomb)”。
(二)增译法(amplification)
“增译法”是指鉴于旅游宣传资料的“实用性强”等诸多特点,在翻译时要求有针对性,即译文要符合原语宣传资料所介绍的实际情况。因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文化积淀的源远流长,在向外国游客翻译介绍时,需要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增添。比如在介绍相应的古迹文物时,总要涉及到朝代名称及历史人物,而国外游客对此通常所知甚少,所以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我们适当地增添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例如:沈阳故宫内一段介绍“清代乾隆年间”可以翻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1736—1795)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这种补充公元年份的翻译方法可以让外籍游客熟悉中国的历史朝代及人物等。鉴于此,我们在翻译历史朝代及人物等时,可以适当添加相关背景资料来补充介绍该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功绩等,以此来加深国外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又如,沈阳一旅游资料在介绍清太宗皇太极的北陵时,说它是“Northern Tomb”,较为不妥!在这里,旅游资料的`译者没有将普通老百姓死后所葬的“坟”,即Tomb和天子皇帝死后的葬身之地“陵”,即mausoleum区别开。这样非常容易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产生误解:以为太宗皇太极的北陵就是一般普通的坟。将其翻译成“Zhao Mausoleum”则会更确切。 (三)文化替换(cultural substitute)
所谓“文化替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当我们不能在目标语中找到和原文本对等的表达方式时,可以把译语读者对原文不了解熟悉的事物替换成目标语语境下意思表达相近的事物来帮助理解的翻译策略,又叫“类比”。在介绍旅游景区涉及到的中国历史人物、事件等时,此策略尤为常见。国外游客(目标语读者)可以借助其自身背景文化来深切感受中国的独特文化风味,换而言之,本策略有助于跨文化交际。例如:有“北方明珠”之称的“大连”可以替换翻译为“Switzerland of Orient”,“观音菩萨”可以翻译为“Goddes of Mercy”,“清明节”则被译为“Chinese Easter”等,这种翻译的译文的生动表达既利于外国游客记忆又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改写(paraphrase)
历史发展的唯一和独特性使得我们在翻译汉语旅游资料中有关景区历史古迹等的时候都要面对许多特定学科的术语。对于国外游客(目标语读者)而言,这些特定学科的术语阻碍了他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领会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目标文本的信息功能不可能实现。基于此,在翻译有关景区资料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可以把类似术语改写成相近或内涵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沈阳故宫中的一段介绍:“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年)病逝于盛京,十月葬于昭陵。”Hong Taiji died of illness in 1643 at present day Shenyang,Liaoning Province, and he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在沈阳故宫里的这段介绍中连续出现了“崇德八年”“盛京”和“昭陵”三个历史专业术语。对于这段景点的介绍,如果我们采用上文提到的注释法的话,可以想象该段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语译文读上去乏味枯燥,简直就是文字的堆砌。反之,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如果把本段介绍里的时间术语改写为公元纪年,即“in 1643”, 再将当时所处时代“清”的地名“盛京”改写为今天的地理位置“Shenyang”,那么该段介绍的英语译文既流畅又准确,对外国游客而言,其可接受性也大大地增强了。
三、结束语
作为世界了解当今辽宁重要的窗口和渠道之一的旅游景点翻译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应该以游客(读者)为导向,在翻译旅游景点文本时,务必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为了尽可能减少文化差异给中外交流沟通带来的交际障碍和误解,我们还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采用恰当的翻译法,来确保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在尽量保留中国文化内涵因素的同时,牢记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综合运用翻译策略,不但可以让旅游景点翻译充分发挥其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程尽能等.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基于文化内涵的辽宁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策略】相关文章:
4.辽宁旅游景点大全
6.雕塑景观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