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机制创新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重视高端技能操作,强调过硬职业素养,这使得实践教学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重要特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高等教育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重要环节。探讨实践教学改革,对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以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调研发现,实践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时比重小;“双师型”师资缺乏;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实践层次较低,实习面单一,旅游实习对学生就业的指向性不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诸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费用分担机制、课程协调机制、师资培引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实践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环节[1]。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景区开发管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重要,这些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实习训练加以实现。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而加强实践教学需要对实践教学机制进行创新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的诸多不足亟待机制创新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时比重小
学校2010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时480学时,只有30学分,仅占总课时和总学分的16?76%,比重偏小。
(二)“双师型”师资十分缺乏
旅游管理专业目前的师资,多数是从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引进的,很难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十分缺乏“双师型”师资。
(三)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校内严重缺乏缺少室内实践教学设施和校内实习基地,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训练不能开展;校外由于旅游企业人员变动频繁、效益变化等原因实践基地稳定性较差。
(四)实践层次较低,实习面单一,旅游实习对学生就业的指向性不强
校内实践课程和实践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外实训主要到酒店进行,学生到实习酒店从事客房和餐饮的一线服务岗位,不能轮岗,对其它部门、其它岗位的了解较少,很多学生觉得实习内容简单枯燥、量大时长,对从事的酒店工作产生畏惧心理。
(五)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
实践教学在教学规程、考核和管理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方面缺乏标准,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基于以上种种不足,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势在必行。
二、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具备一定研究基础
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奠定了基础。
(一)与旅游管理部门合作
如与会泽县旅游局合作共建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开展学生实习活动和旅游规划研究。学校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的合作,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还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旅游规划这种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便毕业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一份好工作。
(二)与酒店合作
先后与昆明世博花园酒店、昆明官渡大酒店、昆明海丽宾雅哈帕佛伦斯度假酒店、昆明滇池温泉花园酒店、云南华帝王朝大酒店、澄江抚仙湖希尔顿酒店、昆明南亚风情园豪生大酒店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整班到这些酒店进行为期2~3个月的实践实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与景区景点合作
云南是一个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边陲大省,有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旅游名城,旅游业蓬勃发展,让人向往的景区景点更是数不胜数。相对于其他省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云南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较大优势。加强与各景区景点的合作,为学生减免参观、见习门票,使学生有更多的实习选择。
三、实践教学机制创新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机制
1.1与企业联合共建实践基地。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与昆明官渡大酒店、昆明海丽宾雅酒店、云南滇池温泉花园国际大酒店、云南华帝王朝大酒店和澄江抚仙湖希尔顿酒店联合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到酒店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实习。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校企双方的业务方向与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学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如何在分歧中实现合作,在合作中化解分歧,是校企合作机制的关键所在[2]。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首先明确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努力达到各自目标,实现双赢。
1.2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学校和实习学生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企业有根据自身需求挑选实习生以及辞退不合格实习生的权利,承担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管理、岗位培训、考勤记录、补贴发放的义务,同时还要给出学生的实习鉴定和考核成绩。学校要按企业的需求提供合适的人选,提供学生相关信息材料,定期了解学生意见、工作表现及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有获取正当报酬、自身安全得以保障的权利,同时要服从学校和企业的实习安排,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不得无故离岗,要提前结束实习时必须先征得企业和学校的同意。
1.3与实践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在实践期间不仅要做好宣传动员等指导工作,更应该在实践期间及时与实践单位加强沟通,协助实践单位管理好实践学生。实践教学之余,学校也需加强与实践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可以聘请实践单位的高管来学校给学生们开讲座,让学生们接受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学院与实践单位搞好协作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实践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企业招聘人才,促进学校的就业。
(二)费用分担机制
费用是制约实践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探索实践,在学校、企业及学生之间建立起合理可行的费用分担机制。探索订单式培养机制。企业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时,需要支付学生实习工资,为学生买保险,负担学生的培训管理费用,部分企业还要负责学生食宿。但实习结束后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的学生也较少,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所承担的实习成本较高,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3]。一方面,学校在培育人才时,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改革,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能更好地对接;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重视实习生的培养,为实习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较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实习生留在本单位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减低企业的培养成本。学校加大实验实习经费投入。学校应统筹考虑,在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和保障实验实习经费,加大投入,保障实习顺利开展。学生合理承担部分实习成本。学生作为实习实践的主体之一,也是实践的主要受益者,通过实践实习的锻炼,能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提前体验学生与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能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因此,学生也应合理承担部分实习成本。但是鉴于学生暂无收入,因此只承担极小部分的开支。
(三)课程协调机制
3.1通过建立和实践课程协调机制,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凸现专业应用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学到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在进行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邀请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专家参与,力求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贴合社会需求,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应用能力。
3.2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实践教学比重提升至35?9%,开设的62门课程中有37门课含有实践教学学分,实践课程覆盖面广。除了课程实践外,还设置有科研训练、专业讲座、社会调查与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多种实践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云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每一学期的每门专业课程和第一、二学年的第三学期,以及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和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当中。这种新模式使得实践教学具有增强性、递进性和针对性,并具有巩固性的特点,体现实践教学“模拟实践———短学期实践———专业实践———毕业研究实践”的立体化新模式。
3.3单向性与综合性的相结合。单向性实践指特定阶段内对所进行的针对某一项技能进行的训练,这一实践过程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同时进行,边教学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课程进程中。综合性实践集中于四年级的第一学期,通过实际参与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工作能力,确立自己今后学习发展的方向[4]。实践形式多样化。不同的课程应结合课程性质和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实习、实验课、专业讲座、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形式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共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师资培引机制
通过引进有经验、懂技能的教师;安排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实训基地锻炼;聘请行业企业行家能手到校为学生授课等途径,探索“双师型”师资培引机制。加强现有师资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知名院校、校外合作基地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标准和规范,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使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外引教师充实教学队伍。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到校为学生授课和担任指导老师,使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内最新的技术方法与管理经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备校内教师,从校外聘请行业技术骨干以及实践基地的指导人员,从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五)考核评价机制
5.1实践成绩评定。制定实践成绩评定办法,根据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社会调查、科研训练、毕业实习等不同的实践形式选择不同的考核标准,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践教学必须包含明确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标准等。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有步骤、按等级的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多方考评机制。将实习单位考评与学校考评相结合。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要做好实习生的考勤记录,对实习生进行业务培训,并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学生的出勤、纪律、业务能力和综合表现给出实习考核成绩,并于实习结束时出具实习鉴定报告,作为学生的档案材料。
5.2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习参与情况、实习工作表现、实习总结报告撰写情况以及参考实习单位的评价,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成绩也计入学分,实习不合格者要进行重新学习。实践教学考核。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制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评的原则、内容、方式、要求、程序、标准以及激励和惩罚措施。考评应该遵循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主体应包含学生、教学督导、同行以及专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5.3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坚持“一个导向”即就业为导向,开辟“两个战场”即校内和校外实践实习战场,坚持“三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好“四个层次”教学内容,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在此基础上,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机制,解决目前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职责不清、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计划不合理、师资队伍欠缺和评价考核不科学等问题。并以此为例,辐射推广到学院其它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效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难落实,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的现象,真正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
【大学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机制创新与实践】相关文章:
浅谈实践教学与旅游管理10-02
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革新研讨10-14
企业管理创新与创新实践探究08-01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08-19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06-19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10-01
创新园区党建工作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05-24
旅游治理3M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04-18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