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文化的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民俗旅游文化课堂教学为例,对高校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在总结民俗旅游文化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增强高校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考核
旅游文化是武装旅游产业经济和旅游文化事业的重要理论武器。但与当前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不相称的是,旅游文化理论的科研和教学相对滞后。直到最近几年,高校才把旅游文化类课程纳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来,但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因此,本文以旅游文化课程中的民俗旅游文化为例,对高校旅游文化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一、高校民俗旅游文化课堂教学现状
民俗旅游文化课程具有内容丰富、知识量大、知识难度低等特点。但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大部分高校忽视了这些特点,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大量的民俗知识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枯燥、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动地接受知识也难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民俗旅游文化的教学内容主要依赖教材,以介绍各地民俗情况的描述性内容为主,涵盖范围广,多而不精,忽视了对本地独特民俗文化的介绍。此外,过分依赖教材导致现有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缺乏对新的研究方法和知识内容的介绍。在课程考核方面,大多数高校仍以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核,平时实践成绩所占的比重很小。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但难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
二、高校民俗旅游文化课堂教学改革
1.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结合这一指导思想和民俗旅游文化课程的特点,本课程应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构建包含专题研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研究教学法是非常适用于民俗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学生在了解研究问题后,自主思考、学习、调研,形成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在学生调研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进行评价和总结。案例教学法也是非常适用于民俗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民俗旅游文化课程中的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两个核心环节:一是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既要与具体的教学目标相对应,满足教学要求,具有代表性;又要结合当前民俗旅游发展的鲜活事件,具有趣味性和热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案例讨论。在讨论中,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要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2.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现代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民俗旅游文化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民俗基础知识,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民俗旅游规划和开发实践,这就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应加强对本校所在地独特民俗文化的介绍。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结合当地特色民俗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应通过网络、期刊等渠道搜集知识和信息,补充教材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时更新,使教学内容体系更具时效性。
3.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是民俗旅游文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应着重考核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如对基本的民俗知识、民俗原理、相关概念的掌握程度。掌握理论知识是发展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但这一部分考核成绩的比重有所下降,只占总成绩的50%左右。第二,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考核成绩比重增大,占总成绩的40%左右,可以采用现场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第三,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部分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左右,可以采用课堂问答、案例讨论、撰写论文等较为灵活的方式进行。
【高校旅游文化的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6.旅游礼仪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