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
随着人们整体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享受生活,旅游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自然保护区就成了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生态资源。因此在旅游高峰期,自然保护区人流量急剧增多,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感受大自然的需求,但同时也相应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更好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以期给旅游者提供一个更长久、更美好的旅游环境。
引言
旅游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一部分,生态旅游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态旅游意义重大。说起自然保护区这样一个特殊区域,我们总能将之与旅游联系在一起。虽然大自然的环境在大众的欣赏下有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随之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这是因为随着旅游人流量的增加,旅行者带来的破坏和污染也随之而来,这就会使整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面对这样的突出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适当的管理,并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规划中的重点,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一、生态旅游的意义与价值
生态旅游按其自身的意思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维护当地民众的生活需求,两者合理的搭配,也就是做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其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提供新的融资途径。生态旅游是目前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旅游进行的新方式,从过去单一的风景欣赏到现在规模式的旅游提供,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也比较集中,这不仅可以将资金融合集中起来,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融资途径,让旅游业走向新的时代、新的方向。其次,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欣赏风景,还有吃、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人流量的增加势必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生态旅游不仅仅是给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还会间接地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这也是生态旅游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升新的环保意识。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的是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三方配合,各方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旅游中,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旅游者,任何一方都需要做到坚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因此,旅游者要树立生态意识和重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道德规范。管理者也要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摆设醒目的.环保标识,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生态旅游风险评估
在开发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生态旅游规划,这不仅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整个生态旅游环境扩展中实质性的目标和需求。要尽量吸引各个利益团体的参与,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和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规划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并有一些强制性的要求。首先可以对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当的区域划分,有些地区可以作为建设开发区域,但是对于一些重点保护区、核心区就要严禁开发建设,将之作为重点的保护场所,所以规划需要非常的明确,各项内容也要准确分布,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严格依据规划对生态旅游区实施保护。同时,各地的环境保护要在国家规定的内容中提出具体的实施要点和战略性的方案,这样会增强旅游者遵守的力度,保护环境的效率也会提高。与传统旅游业不同,生态旅游的既定前提是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然而即使是严格控制的生态旅游活动也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管理者开展旅游项目建设时,进行生态旅游风险评估,要将旅游项目建设对景区的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加强生态意识、生态保护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
多媒体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目前最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目前,旅游者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这与人们与这方面的信息接触较少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可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领域中加入相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例如:在旅游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怎样清除垃圾等多方面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相应的体现,这样更能贴近生活,让人们潜意识里接受环境保护的概念。除了网络上直接的宣传外,可以对旅游参与者进行当面的宣传教育。在旅游中,导游可以先宣传一些环境保护的内容,并进行讲解和分析,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让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职责,多一份维护之心。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生态旅游的法制建设
要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要有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目前,国家虽然有自然环境保护法,对大自然的环境及原生动物的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仍缺少一些明确的实施条例,这使得原生态的环境呈下滑状态。因此要加强生态旅游的立法和法律解释工作,对生态旅游管理者实施必要的法律教育,让他们在具体的旅游环境中,亲眼去看,亲身去体会旅游者对待环境的态度,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以提升他们保护生态旅游区的法制意识。综合来说,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法可依,做到“以法兴旅”“以法治旅”,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旅游区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为的一些因素对原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生态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从我们自身做起,让自然保护区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更好的发展,让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使“生命”“生产”“生活”与“生态”和谐地结合起来,真正实行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2
课题项目:20xx年度承德市社科发展研究课题“加强农村乡土文化保护助力承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2057
【摘 要】承德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承德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承德市从自然资源、农副产品到民俗文化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承德市现有的乡土文化优势壮大转化成乡村旅游胜势,并得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石。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传统技艺等诸多方面。
一、承德乡土文化保护现状
1.承德现在乡土文化项目
承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根据考古发现,在河北省承德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活动遗迹便就出现了,悠久的历史酝酿了当地独有的乡土文化。
丰宁剪纸、宽城背杆、二贵摔跤、燕山大板、热河二人转、契丹始祖传说、二龙山庙会、何三屋庙会、山庄古建彩绘技艺、板城烧锅酒老五甑技艺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承德非物质文化的样貌和形态,记录了承德的发展历史。
2.乡土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1)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处于无人继承的颓废状态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大部分乡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有年轻人愿意继承和发展原有的乡村文化,使得部分乡土文化失传,无人继承的状态。
(2)认识不足、保护乏力,造成村落文化资源自然性毁损
大部分地区的村民们对传统的村落文化的资源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了些许的经济利益,许多传统村落的风貌已经有了很大的破坏,一些民间民俗文化已经到了来亡的关口,很多的传统技能和民间发展起来的艺术没有接班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二、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1.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人们对乡村旅游消费方式从心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仅仅只追求农家饭、农家乐这种简单的乡村旅游方式,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旅游需求,文化已成为旅游的灵魂。要想在日趋激烈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显露出来,就必须把当地乡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那部分元素挖掘出来,才能脱离单纯的旅游传统形式,从而使乡村旅游显露出自己的魅力。
2.乡村旅游发展为乡土文化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很多乡村通过开发乡村旅游逐渐走出贫穷,走向富裕。乡土文化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乡土文化也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冲击。好在大部分乡村旅游开发者们意识到了乡土文化的保护可以更好地带动当地的乡村旅游。因此,很多乡村旅游开发者把乡村旅游的收入再次投入到乡土文化的保护中去,使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变得可持续性更强。
三、乡土文化保护的改进策略
1.建立正确的“乡土文化观”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们心中已有了较深的基础,但也经历着发展的缺失。承德是一个有着农耕文明传统的地区,乡土文化早已浸入了当地人民的内心。然而,当年风貌在如今的乡村很难再看见。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乡土文化也正在加速消失。
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乡土文化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利用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要对现有的乡土文化进行科学保护的思想。在保护乡土文化时既要本着对传统文化很好地继承的原则,也要对乡土文化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创新;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
2.加强对已有乡土文化进行保护的意识
乡土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从事乡土文化保护的专业部门、专家、规划工作者等的主要工作,更要把乡土文化保护作为一项全民素质教育内容,常抓不懈。只有全民有了乡土文化保护意识,当地的历史风貌,历史文化才能得以传承。特别是要加强村民们的乡土文化保护意识。
3.乡土文化传承纳入乡村发展策略
把传统的乡土文化与现在的城市与农村发展设计相融合,制定发展统一的整体规划。将历史遗留下的乡土文化纳入城镇乡村的规划与建设中去,为传统乡土文化发展留出空间。要保护能够体现乡村历史文化的有内涵的、本来的、历史方物和历史文化,保留它们所蕴含的保存完整的信息,尽量用历史保留下的原有的工艺、原式样进行修补,保存其原有的历史面目。
4.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乡土文化保护
为了更好地加强乡土文化保护,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文件。各地应根据本地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抓紧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确保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脱离实际,使传统文化特色和美丽自然景观得到根本性的保护,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珠联璧合中铸造充满文化智慧的城镇之魂。
参考文献:
[1]张琳 乡土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研究[J].南方建筑,20xx(4).
[2]张建宏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J].农业经济,20xx(4).
[3]刘洪彪 刘玉婷 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xx(23).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3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的重要形式,生态旅游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它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重视。当前生态旅游在西方国家有着很好的应用与建设效果,不仅能使自然生态资源得到保护,还能促使旅游事业的进步,更好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所以,我国的生态旅游建设也在逐渐推进,积极开发生态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区,使生态旅游产业的建设发展得以创新,也使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化的发展。
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主要包括以下观点:回归体验说、环境保护与责任说、客体原生态说与居民利益中心说。生态旅游的定义大部分是通过生态旅游的实现目标进行界定的,还包括目标实现的手段,即人们通过生态旅游将旅游可持续需求体现出来,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可持续的认识会逐步加深,也能够通过生态旅游的概念方面进行表述,使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界限不明显,生态旅游概念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超出了一个概念的内涵,成为一种完整的模式。生态旅游其实是旅游与优质的生态人文环境相结合,注重旅游者在生态旅游资源下获得更加深入的生态人文体验。并且生态旅游体验是旅游者与优质的生态人文环境相联系,使其心理特点得以改变,并顺利构建其心理的过程。
二、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确立生态旅游理念。在旅游业发展时,需要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政府要确立发展生态旅游的意识观念,并将这种理念应用于旅游业的开发中,更好地用生态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业的进步。要明确生态旅游发展的内涵,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积极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使传统旅游开发的理念得到转变,运用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促使旅游业实现稳定开发,将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仅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还能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化进步。此外,还需要积极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科学地引导游客。同时,对游客做好环保教育,明确标识游客不能随意扔垃圾,对违法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处罚,对自然环境损害较大的游客,需要与相关部门联系,通过法律途径维护生态旅游景区的权益。
(二)统一开发规划生态旅游资源。为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开发规划,在旅游资源开发前,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地对景区资源进行调整,保证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规划中,要最大化地保护地区的自然、民生及文化,在不影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下减少对当地自然平衡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结合地区特殊性,科学地规划开发。制定措施时,需要有专业化的'规划队伍,通过电视节目、宣传栏等方法,积极宣传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利用当地居民的力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使规划开发的水平得到提高。
(三)强化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时,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的旅游资源保护资金,并将其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同时,将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纳入政府投资计划中,并高效地利用政府部门的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及建设资源,使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资金更加充足,也使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得到提升,避免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需要不相适应。此外,生态旅游景区一般都建设在与城市较远的地方,开发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能够使周边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并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让周边居民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生态旅游景区的资源来源扩大,也使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生态旅游景区人员的水平。生态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都是旅游区周边的人,他们的生态旅游及管理知识等不足,所以,政府以及旅游部门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提高工作人员对生态旅游理念的认识了解,明确生态旅游建设发展的要求与标准,让工作人员了解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思路,使生态旅游景区的工作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此外,还可以要求生态旅游的相关专家等开展论坛与讲座等,积极教育工作人员。对于工作人员中表现良好的,可以组织其到高校进行深造,从而使生态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强化,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结语
当前生态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但不可忽视的是,依旧存在粗放式的开发情况,规划开发不合理,使得生态旅游景区的污染极为严重,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为此,需要坚持生态旅游的理念,统一规划开发,强化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景区人员的水平,更好地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4
森林旅游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作为主要景点、景区的观赏活动。通过体验自然森林旅游环境,人们可以调节精神,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由于林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系统,绿化环境,从根本上促进生态平衡。所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经济增长
的客观要求,它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谐共处,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更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本文通过对眉县国有营头林场森林旅游资源的分析,探讨了森林旅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
1 我国森林旅游业的目前现状
目前,森林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等措施,有效保护了生态平衡与自然自源。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各个地方的国有森林旅游基地已经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1.1眉县国有营头林场森林旅游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后,林场按照“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发展思路,大胆探索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利用林场得天独厚的森林景观资源,创建了陕西省红河谷森林公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红河谷森林公园一跃成为陕西森林旅游的佼佼者,红河谷更是成为“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主题中一个绝佳的休闲、避暑、度假胜地。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峡谷、省级水利风景区、西安人避暑纳凉好去处。旅游业综合收入和入园人数连年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已成为林场最主要的经济支撑,使眉县国有营头林场走出了一条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2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具体现状
森林旅游场所不断增加,大部分已经成为著名旅游胜地;森林旅游活动丰富多样,大部分已经成为知名品牌;.森林旅游.已使林区农区摆脱了贫困;森林旅游已经解决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森林旅游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也得到进一步规范。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分析
2.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义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主要是指人类为了满足当前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表现为:发展经济要保护能源资源,生态自然保护,促进生态平衡。所以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执行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保证林业生态系统平衡,从根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基本和谐。
2.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首先,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又能保证生物种类多样性,促进整个环境系统的完整性。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够规范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缓解生态破坏压力,让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为林业建设增加收益。此外,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能促进我国绿色林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而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
2.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可持货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创建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进林业经营、科学化,加快林业现代化;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对于第三产业,要加快森林旅游业和花卉业的发展,采取“以二促带三”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 森林旅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旅游产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只要优化林业建设,森林旅游业就会不断兴旺。相反,当一个地区的森林旅游业非常发达时,这里的林业建设将会更加繁荣,最终坚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森林旅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时的关系。毫无疑问,为加业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通过法制观念、道德观念教育等宣传形式来提高全民族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最终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通过对眉县国有营头林场森林旅游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的讨论,不难看出,森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有利于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因为森林旅游资源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保护森林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将森林旅游业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这样才能使我国林业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文专.小议森林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民营科技.2008,(1).
[2]祝列克.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促进林业产业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07,(10).
[3]孙新平.发展森林旅游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2,(2).
[4]曹伟,康凯.浅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中国一东盟博览.2012,(6).
[5]李长龙.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5
一、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开发现状
经过多年精心的建设和发展,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正朝着多元和精品化方向进行。在多元化方面,目前已经具有多个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文化项目,基本形成以“赛瓦萨,塑雪雕,观焰火,美在长春;看雾凇,逛庙会,放河灯,赏在吉林;祭圣湖,醒千网,捕鱼王,吃在松原;享风情,品风味,走边疆,乐在延边;滑野雪,狩冬猎,泡温泉,玩在长白山”为主题的特色冰雪旅游文化风格。在精品项目开发上,吉林省旅游局结合当前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组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航空公司等旅游产业的主要力量,根据重要客源市场的实际需要,共同设计和策划符合吉林省冰雪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和市场需求的三条精品旅游线路:(1)长春—吉林—长白山—延吉,该线路包括了冰雪旅游最基本的景点和游览项目,内容丰富,日程紧凑,价格极具吸引力,是大众冰雪旅游爱好者的首选;(2)长春—松原—吉林—长白山—延吉,这条线路是吉林省冰雪旅游最具代表性的线路,内容丰富,物美价廉,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3)伪满史迹、雾凇奇观、天然滑雪、冬季狩猎、雪山温泉、边疆风情,这条线路是吉林省冬季休闲旅游经典线路,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行程安排舒适,旅游者参与度强。同时,近几年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游客数量也出现明显的增长。近五年春节长假旅游人数由2010年的316.14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667.27万人次,平均涨幅20.5%。在游客组成上来说,比较起省内游客,省外和境外游客的增幅更加明显。例如,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的参加人数,由2003年最初来自15个国家的750名滑雪爱好者增加到2014年的20多个国家的万余名滑雪爱好者。随着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项目开发的逐渐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网络自媒体的迅速传播,可以预期将会有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吉林省的冰雪世界。
二、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冰雪旅游文化开发与市场需求融合度较差
在项目开发时,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同时,也缺少怎样与相关产业以及与国家经济总体发展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2、冰雪旅游项目服务质量与产业发展速度融合不足
吉林省近几年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的发展迅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配套的服务质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要求:首先,吉林省虽然加大了冰雪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但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却跟不上;其次,项目的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再次,各类人员的服务意识跟不上;最后,人员队伍不够稳定、优质。
3、冰雪旅游项目的规模性不强
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目前只能说是刚刚起步阶段,与之配套的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性措施的建立仍需时日;冰雪旅游项目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还处于草拟阶段;配套项目的管理条例都有待完善;产业完整的生态链条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
4、冰雪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度差
与冰雪旅游项目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林省冰雪旅游项目尚缺少自己的文化个性,项目多数以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为主,而缺少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主体性文化。冰雪旅游与吉林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合不够,如怎样将萨满文化同冰雪旅游有机的.结合,提高游客对冰雪旅游项目的认知,怎样突出冰雪旅游项目的创新性和文化性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5、冰雪旅游项目与衍生产业融合性较差
目前,吉林省的冰雪旅游文化项目相对单一,仅限于滑雪以及冰雪节,而与冰雪旅游相关的餐饮、娱乐、交通运输、购物、房地产等产业融合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融合对策研究
面对当今激烈竞争的发展局面,怎样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使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需要管理者在冰雪旅游产业模式的经营管理以及开发、公共宣传和服务、以及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从而能够使整个产业良性发展,最终达到整体提升冰雪旅游产业的目的。
1、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上层管理以及调控
冰雪旅游产业严格地说是一个产业链条,是以冰雪旅游资源为主体,相关产业为辅助的庞大的经济综合体,要想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创造最大的效益,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就不可缺少,相关政策的扶持也尤为重要,这就突显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首先,政府部门要行之有效地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实行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合作;同时出面进行营销,推进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相关产业的软硬件建设,并进一步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其次,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辅助的模式促进建立行业联盟,并规范行业标准、建立行业管理制度。再次,在给予政策扶持的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行业的监督,避免盲目发展,要引导其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最后,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对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冰雪旅游产业能够健康发展。
2、科学定位,突出吉林省人文地域特色,形成独特冰雪旅游品牌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使我国旅游进入品牌时代,怎样打造具有价值的品牌是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要想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冰雪旅游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具有自己的特色。政府职能部门要科学规划,将人文特色同冰雪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并进行规模化的经营和科学化的管理;结合自己的优势来科学定位自己的品牌以提高竞争力;在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发上,结合吉林省优势资源,强调冰雪与文化、体育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交叉,在冰雪观光及休闲,冰雪赛事举办,冰雪节庆及民俗结合方面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内容丰富的冰雪旅游项目。
3、加大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大影响力
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有效结合长白山、吉林雾凇、查干湖冬捕、瓦萨国际滑雪节等能够代表吉林省旅游特色的元素,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广泛的大力宣传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式,联合企业到国内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宣传及推广活动。
4、加强并完善冰雪旅游项目配套及相关产业设施建设
能够让游客满意的冰雪旅游项目,除了项目本身基础设施的完整之外,还需要与其配套的相关产业(如吃饭、住宿、出行、购物)的不断完善与建设。首先,可以把城市商圈的服务体系纳入到冰雪旅游产业的服务体系中来,具体的操作,可以适当延长商铺冬季的营业时间,或向商圈引入一些娱乐项目或者艺术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客源;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项目的设施,这其中包括救护设施和人员的合理配置,要争取做到救护设施的正常运转,通信的通畅,以及救护渠道的顺畅。
5、加强冰雪项目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与冰雪旅游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严重地限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当前问题,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教学优势资源,特别是体育院校要加强冰雪旅游人才的培养,要开设冰雪旅游、雪场管理以及滑雪等专业课程,以弥补人才匮乏的问题;另外,要积极地向其他冰雪旅游发展较好的其他地区及国家学习经验,并向其地区委派人员或从当地引进一些人才,为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四、结语
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并加以整合和发扬,是未来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要依靠传统文化的优势,挖掘冬季冰雪项目,力争打造具有独特冰雪旅游文化品牌的冰雪旅游项目,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刘春萍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6
摘 要:海南省热带雨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人们在享受这种自然资源的同时,给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怎样把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南省;热带雨林;发展;环境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资源的发展,海南省以其丰富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受到更多的游客关注,作为生态旅游,尤其是森林公园建设,则是一项新兴的产业。海南省热带雨林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游览、度假、观光、探险等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旅游,在海南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海南省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市。生态旅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则应该是是近代的事。使热带森林公园,成为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海南省在旅游业开发产业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①由于这项产业在我国的旅游业中开发的时间比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旅游开发模式,对旅游与环境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人们还需要以科学的观念去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海南省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海南省热带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和特点
海南省热带生态旅游,能够将生态旅游依托海南省有着丰富的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的角度、对海南省热带野生生物,还有更多与其相关文化特征,开展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因此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的旅游的自然环境,是生态旅游的显著特点。很多人对海南省的生态旅游认为是自然旅游,这种自然旅游由于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特征,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普遍欢迎。②
海南省的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着双重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人们有意识地保护生态环境,已经逐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人们渴望以绿色的心情回归大自然两个因素。对于到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的旅游者,以及当地居民,都应该自觉地将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使海南省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保持稳定状态,以倡导“科学旅游”旅游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更多旅游者的认可。
2、海南省具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
省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对海南省所具有的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评价说“海南省有世界一流的热带雨林资源,就是与世界著名的其他热带雨林地区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是海南省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最为骄傲的自然资源,作为海南省旅游产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一流的资源,要能够以这种优势,站在更高的发展上,高水平地将海南省的热带雨林,开发成一流的旅游产业。
海南省拥有着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这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是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海南省的热带雨林所占据的面积广大,据统计能够占到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一。海南省的热带天然林,以其而垂直分布的形式,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针叶林、热带山地雨林等。这里以天然的氧吧,受到众多旅游者的亲赖。③
海南省的热带雨林,所具有的优势在于它的独特,以及所存在稀有价值。海南省动物特有品种885种,海南省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特有品种571种,这种特有的品种不仅成为海南省的稀奇,也成为了世界的稀奇。“海南省的热带海洋和阳光海岸广为人知,热带海洋、阳光海岸特性,是海南省热带雨林旅游产业开发的最佳地段。海南省以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与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在我国的旅游产业中,显示出其重要的位置和作用。海南省以其丰富的热带雨林,为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海南省已经将热带森林资源,作为旅游产业的品德,进行树立和宣传,这不仅提高了海南省热带雨林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需要环境保护的支持。
海南省热带雨林的开发,让人们在享受绿色,满足这种无污染的绿色旅游的同时,却也为海南省热雨林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忧虑,由于海南省的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很多地方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虽然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自然中旅游,是很多人的向往和希望,可是面对海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没有真正重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使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要想为海南省热带雨林可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的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稳定,为热带雨林营造出良好的旅游气氛,需要不断地以保护热带雨林绿色资源为基础,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需要给予严厉的制止。④对于海南省热带雨林的可持续开发,一定要明确开发不能仅仅是索取,需要对大自然也要有所奉献和投入。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的首要条件是以生态为本,不保护好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明天将不会再有生态游,因为在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人们感官上所需求的自然美丽也会随之消失。如果以破坏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赢得一时的利益,那么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将失去根本的发展源泉,海南省省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也只能成为历史上瞬间的风景,永远成为后一代人内心里的遗憾。⑤
对于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游的发展,应该以复合型、可持续、多元化为发展的目标。要能够以国家公园的模式进行开发,这样既能有效地管理和整合这些资源,同时又能保护好这些资源,真正地实现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对于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需要在求稳定的前题下求发展。热带雨林生态和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需要以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海南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构建的具体表现,需要以充分合理的自然资源,使热带雨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让人们在享受到旅游乐趣过程中,学会保护自然环境,使人类永远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⑥
参考文献:
[1] 老嘉山林场:打造森林公园 发展绿色旅游. 安徽经济报,20xx.
[2] 中国最完美的热带雨林[J]. 科学大观园,20xx,(15).
[3] 许道顺,许升锋.打造海南省“旅游之岛”品牌的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xx,(08).
[4] 丁易.海南岛退化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xx.
[5] 周金泉,何文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J].新东方,20xx,(Z1).
[6] 武剑.热带雨林可以呼吸的时尚[J].体育博览,20xx,(03).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7
【摘要】岛屿旅游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由于受岛屿旅游资源自身的脆弱性制约,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尤为必要。通过对比厄瓜多尔和英国侏罗纪海岸的岛屿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贯彻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借镜他国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本国岛屿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岛屿;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
自从《鲁滨逊漂流记》面世以来,“岛屿”这个概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岛屿是一种自然环境,长久以来一直是环境相关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也是文人墨客笔下一个令人充满幻想的世界。岛屿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就如高山,湿地,热带雨林等区域一样,都是脆弱而且敏感的地带,也是因为岛屿本身的特殊性,故吸引许多游人前往参观,在过度的旅游活动影响下,岛屿的环境面临了很大的威胁,如何使岛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旅游业界关注的问题。
1、认识岛屿旅游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性
目前岛屿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有自然体验型旅游资源和人文遗产学习型旅游资源两种,岛屿不仅孕育了独特而且多样化的生物,而且也孕育了文化的多样性,面积越小的岛屿面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威胁程度越高,这些岛屿除了面临过度的人类活动以外,还需要面对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发展岛屿旅游,必须详细设计以及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在满足今天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当地小区的需求同时,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各种旅游形式,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促进环境、社会以及经济的未来发展机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提供给旅游者了解其他文化的机会,而且旅游发展有助于人类关系的紧密与和平,同时启迪尊重文化与生活方式多样性的道德良知,旅游活动的需求是要符合经济期望和环境要求,不仅要尊重当地的社会与自然结构,而且要尊重当地居民,因为保障和加强当地社会与游客的人权应该作为岛屿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优先考虑。
2、国外岛屿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探讨
2.1岛屿旅游资源普遍面临的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岛屿发展科学会”曾指出,岛屿旅游资源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考量,必须格外重视水资源,能源,废弃物以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善用通讯以及网络服务,必须尊重当地原住民以及当地文化,培养岛屿居民人才,让旅游经营收益归当地人所享有。首先,岛屿海岸带为环境敏感地带,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特别留意,尤其是废水和垃圾处理的问题,其次是利益必须归当地居民拥有,这个问题在非洲特区尤为突出,若利益不能适当的流入当地居民,任何国家公园或者野生动物保护区将会与居民发生争执,影响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
2.2厄瓜多尔境内群岛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厄瓜多尔政府在1959年7月宣布成立加拉巴哥群岛国家森林公园,在公园内设立严格的游览管理措施以限制游客的活动。要求旅游团领队必须经过国家森林公园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证照才允许在其范围内从事带团工作,严禁游客擅自脱离团队,不允许在公园范围内带走任何的物种,也不允许当地居民以当地的特殊物质制作旅游纪念品进行贩卖。鼓励旅游团之间互相监督,可以检举其他团队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从旅游人类学的视阈进行凝视,即便游客本身没有恶意对环境的破坏,但在自然与人文环境脆弱的区域,当游客和新移民时,群岛的人口密度大大增加,原来的渔村成为了游客游艇的港湾,过度的人类活动干扰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厄瓜多尔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环境保护中心,试图以环境教育的方式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当地居民,环境保护中心持续进行以海洋保护的方法普及,教导当地居民认知入侵物种以及解决方式等教育活动,并为小区居民提供设施,设备,以便其随时随地可进行资源的保护,也提供图书馆可供当地居民了解居住地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以便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对于非本地居民,环境教育中心开拓一项名为“教师船”(teacheronboard)活动。每年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约50名教师前往厄瓜多尔参观他们群岛,学习相关的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物,这样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在课堂上,教导他们的学生学习相关的自然保育知识,让孩子们指导岛屿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发挥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2.3英国侏罗纪海岸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英国的侏罗纪海岸位于英国的南部,靠近英吉利海峡,该处除了有着155公里绵长的海岸线以外,还有鹦鹉螺化石,恐龙骨骸和化石等珍贵的遗迹旅游资源。为了更好的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成立了侏罗纪海岸世界遗产教育工作团队,目的在于增进海岸的保护以及大众对于侏罗纪海岸的了解,让大众善待这个环境。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从城市规划上,政府将居民生活区以及游客集散地设在远离侏罗纪海岸遗迹的地区,为了将过度的人类活动隔离于遗产地之外。同样,将侏罗纪海岸旅游资源搬进学校,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旅游资源保护的知识普及,委派侏罗纪海岸的工作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有趣的解说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建立起对该景区的情感联结,并初步掌握该景区的基本情况,同时鼓励和支持中小学的科学课堂建立侏罗纪海岸的个案研究,为学校的户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等,其次连接专家学者与一般大众之间的认知断层,将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有趣、简明易懂的方式加以呈现给大众认识,让大众能跨越认知力的局限性来了解侏罗纪海岸资源上的特点以及开发保护的方式手段。
3、我国实现岛屿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实施环境教育,培育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是一种在环境中教育,与环境相关的教育,以及为了保护环境而进行的教育。环境教育是培育有责任旅游者以及当地居民环境意识的途径。从上述国外案例可得知,岛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意识额树立,只有端正环境意识,才能激发正确的环境行为,保证人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环境意识包括了环境知识,环境敏感度以及环境态度。就环境知识的宣导而言,学校是文明孕育的基地,应以当地岛屿的学校为起点,在当地学校成立环境教育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提供包括单车环岛活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发自内心的喜爱大自然,也可以开展自然探索和田野考察。环境教育中心不仅是环境教育活动的场所,也是资料保存与研究的场所,通过学生和老师们进行的田野调查,促进人们对环境的了解,革新环境保护技术。环境敏感度则是指对当地环境污染,如空气,水资源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觉知程度,而环境态度则是指参与环境改造与环境保护的主动程度。通过环境知识的普及,从而提升游客的环境敏感度以及改变其环境态度,从而优化环境行为。
3.2培养岛民社区意识,推进社区旅游发展
社区意识是指对社区的认同感,这是岛民们重要的心理指标。岛民只有培养其社区意识,才会乐意参与社区活动,效忠社区。而社区意识应该包括了社区认知,社区情感和社区行动三部分。社区认知主要是指岛民对自己所居住的小岛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认识情况,只有认识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才有可能对环境产生进一步价值认可,对社区产生一种归属感的情感认可,只有在产生情感认可的基础上才会发生保护小岛旅游资源的行为。认知,情感与行为之间是一种连锁反应,起点在于认知。可通过公益广告的播放,宣传栏介绍,免费发放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印刷物让当地居民对居住地的环境产生更深入的认知。在小岛的居民社区兴起社区旅游,让居民全程参与其中,同时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工作机会,提高其收入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让本地居民享受到旅游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让他们成为获利的主体。同时,居民在与游客互动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对居住社区的喜爱分享给游客,强化了自己的地域认同感,游客可以借鉴的开始从不同侧面去体会这些情感,学习关爱自己所游览的这片社区。实现旅游资源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3顺应大数据时代,岛区内推行智慧的旅游
在数据时代里,数据的分享机制改变了旅游体验的滞后性,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以及其他的新媒体平台拉近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实现去中介化,同时开辟游客互动专区,让游客能把自己的旅游体验分享到网络,成为景区改进相关管理以及后续游客游览行为的重要参考信息。建议岛屿旅游资源可以开发相应的手机软件,通过游戏的形式让游客在趣味游戏过程中加深对岛屿旅游资源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整理岛屿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如海洋生物的介绍,通过邀请专业人士绘画出趣味漫画以电子刊物的方式发行,供读者下载浏览,同时在漫画中植入相关广告,让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等。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8
摘要: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意义重大。针对旅游类专业特质,设计参加社团、表演节目、当主持人、策划活动、组织活动、进行沟通、撰新闻稿、做总结等八个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项目,笔者发现项目成效明显:实施班级比其他班级优秀;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为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证明,项目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职旅游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八项目;成效;调查
一、高职旅游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项目内涵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它能满足二十一世纪人才流动现实,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做事、做人、共处、生存能力。高职旅游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学习、适应、组织、沟通、写作、创新、调控等七种能力。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文件,旅游类学生指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等六类专业学生。为培养高职旅游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设计相匹配的参加社团、表演节目、当主持人、策划活动、组织活动、进行沟通、撰新闻稿、做总结等八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参加社团,锻炼适应环境能力;策划活动,锻炼采集信息与创新能力;组织活动,与组织、协调能力相关;表演节目,与应变、审美能力相关;当主持人,与表达、调控、应变能力相关;写新闻,与书面表达能力、对事物敏锐感知相关;进行沟通,与沟通能力相关;做总结,与书面表达、自我反省能力相关。
二、项目实施历程
项目源于高职旅游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学生喜欢实践活动,但实践活动零散不成体系而设计。项目从2010年开始实施,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佛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顺职)二所学校多个旅游类班级进行,重点选择佛职2009级奥管(校企合作酒店管理)、顺职2013级旅游管理3班实施。项目不断摸索,积累了相当多经验。(见表1)三、项目实施成效项目完成后,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效果进行调查。
1.实施班级比其他班级优秀
(1)佛职2009级奥管班实施成效奥管班是佛职与奥威斯酒店集团合作办学班级。入校初,教师评价学生守纪认真,但胆小不自信,课堂氛围不活跃,做事不主动不积极。实施后,教师反映,学生从不敢发言到敢发言到说得条条是道,从不参加课外活动到积极筹办校内外活动。学生策划、组织了学校奥威斯杯礼仪风采大赛、福利院探望老人、儿童,模拟开业庆典、危机处理、每日新闻播报等。毕业不到半年,28%的学生晋升为广东美涂士建材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公司中层领导,担任客户经理、副总裁秘书、10086客服班长、门店督导等职位。(2)顺职13级旅游管理3班实施成效3班是顺职旅游管理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的第一届学生,共27位,学制二年。笔者吸取经验,以《旅游公关与策划》《旅行社销售》课程为主载体,对项目及时跟踪反馈。一年半后,项目全部完成。班级有9位获奖学金;4位竞聘成功担任班主任助理;1位常做主持人,因综合能力强,假期兼职3500元一月,被企业预定;1位获广东省导游大赛一等奖,3位获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教师、企业、社会见证了班级的蜕变。教师初次上课,评价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纪律观念散漫,做事不扎实,性格活泼。项目实施后,评价学生做事主动积极,认真负责,工作任劳任怨,有创意,团队合作意识强。系部曾在大二班级中选拔8位班主任助理管理大一新生,入选4位,而没有实施项目的同一年级48人班级无1人入选。企业评价学生做事认真负责,有一定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强。例如,针对学院校企合作的“大学生旅行社”有名无实、工作涣散状态,5名学生主动提出留校实习,组建团队,整合资源,搭建框架,设计路线,做好宣传销售,将校内旅行社盘活,抢先被旅行社录用。学生接受社会检阅,能够胜任拉赞助、做策划、做宣传、做组织、当主持人、排列节目、处理突发问题等工作。2014年夏,班级在顺峰山公园举办节目表演、旅游客源地宣传展览等丰富多彩的519“中国旅游日义务宣传活动”,虽遇场地变化、经费短缺、节目变动、天气变化等问题,但都一一克服,吸引上千市民参加。
2.实施个体卓有成效
(1)学生自感收获大经调查,67.6%学生都肯定了项目(见表2),它提高了能力,增加了见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自信心,发现了自己价值。具体到每一项目,学生都给好评,摘取评价如下:
①参加协会:觉得加入社团后,沟通、组织、表达、处事能力等都有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
②做主持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胆量;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的不易。
③策划活动:组织分工重要;活动成功,离不开组员努力与付出;要注意活动步骤;做事要考虑周全;要想怎样安排节目和布置场景;心思细密了很多,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策划能力。
④组织活动:活动考虑很多方面因素,如时间地点等;组织活动要亲力亲为,团结合作,合理分配人员;组织能力增强了,对以后带团工作很有帮助。
⑤沟通:生活处处都需要通过沟通相互认识、增进感情、达成共识;在职场上有效沟通更能增进感情,同时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人与人之间沟通十分重要;态度诚恳,真诚待人,以一种主动、真诚方式打开沟通大门。
⑥写新闻稿:学会了写新闻;增加对新闻的认识;在网上查找了资料,学会了写作;增强写作能力;写作时要实事求是,有条有理。
⑦表演节目:找节目难;上网查了很多东西,笑话导游词都看了很多;节目能帮我控制现场气氛,胆子大了。
⑧做总结:总结回顾,下次做得更好;有纪念价值。⑨项目总体评价:项目让我体验了更多第一次,胆量有所提高,做兼职导游时,在陌生团友面前不会羞涩,说话不会扭扭捏捏。沟通能力提高,毕竟做导游或销售这行,沟通能力很重要,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能力提高实施前,学生对自己创新、合作、解决问题、沟通能力评为“弱”的占有一定比例;实施后,没有学生选“弱”(见表3、表4)。实施前,评价较高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施后,评价更高。学生能力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会搞活动上。班级联谊、社团迎新、组织专业竞赛,学生都能胜任,如佛职礼仪风采大赛、汽车模特大赛、景区知识与现场讲解竞赛,顺职专业迎生融冰活动、导游大赛、模特大赛、旅游文化节校园展示等。完成项目的学生都以积极心态、良好沟通与合作精神走向社会,得到企业认可,大部分成长为企业中坚力量、基层管理者。例如,在旅行社工作的学生,刚毕业就做领队,带出国团。企业评价毕业不到半年的2009奥管班一学生:能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强,有较强计划与组织能力,与同事相处融洽,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
3.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活动涉及的内容、环节、人物多,遇到的问题多,这不仅考量能力,也考量素质,八项目同时提供了检阅学生素质的平台。
(1)态度转变。进入大学后,学生生活有目标,有动力,快乐充实,乐观积极,散发阳刚之气,班风学风正。以前做事不认真不扎实的学生,经过项目打造,做事认真扎实了;面对老师指出的不足,由顶撞不服到虚心改造。
(2)学会反思。在沟通汇报时,2009奥管班一学生说道:平时对父母不理不睬,但为了完成老师作业,鼓足勇气与父母沟通,终于理解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为自己所做过的伤害父母的事情忏悔,表示以后好好对待父母。全班学生都受到感染,动情之处,哭声一片。沟通的汇报,不只是锻炼学生胆量与表达能力,客观上起到了感恩、爱、尊重等人格教育。在进行主持人项目汇报时,3班学生说到,主持关于传统文化课题时,才知道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得那么肤浅,以后要扩充知识面,培养自己各方面兴趣爱好。
(3)精神洗涤。一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后,说尽自己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传递快乐和爱心,收获了快乐和爱心,深深爱上了奉献。
(4)综合素质提高。校内,如推行每周晨跑晨读活动中,其他班学生叫苦连天,但实施项目班级学生坚持得很好,快乐完成。校外,不少学生主动接近企业,被实习单位提早签约。
4.为旅游行业输送优良人才
旅游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知识面、高尚职业道德、积极服务意识、良好文化修养、灵活应变能力、娴熟服务技巧等,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热情、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和应对挫折等非智力素质。例如,景区需要不断更新硬件与软件,需要打造精品景点,这就要求培养富有文化内涵的策划人才。酒店在服务客人时,需要耐心、细心、爱心,需要沟通意识、表达能力。据旅游企业专家反映,旅行社招收导游最怕导游缺乏诚信,拿钱走人;景区最缺乏的人才是节目主持人、活动策划人;酒店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部门间沟通。实施八项目,培养了学生知识、素质及其行业所需要的组织、应变、沟通、处理问题等能力,帮助学生顺利上岗从业。例如,导游带团需要独立处理问题,需要主持与调控制局面,需要策划、组织、主持、节目表演等活动。能力不强,没法带好团;素质不够,态度不好,就会受到游客投诉。项目总结时学生写道:“带团最重要的就是你能玩、能讲,站在导游位拿着麦,充当着主持人,车上都是你的`客人你的观众,观众关注度高不高就在于你这个导游讲解的够不够精彩。所以在讲解之余我经常组织客人玩一些游戏带动车内气氛,如唱歌、猜谜语等,逐渐掌握了带团的一些技巧,这样实习工作也上手了许多。”另一学生写道:“因为大一参加过葫芦丝培训,上过舞台,习惯人多场合,现在随时都可应景唱首歌调节气氛。庆幸我学的是旅游专业,让我开朗好多,生活也多彩好多,最重要的是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多欢乐,尽管这个职业是很辛苦的。”
5.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客观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改革,冲击与挑战传统教学内容与形式。传统教学以课程为中心,培养人才多高分低能而受批判;现代社会要求培养高分高能者。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目标导向,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路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就课程改革而言,要求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行业与岗位为依据,提倡一体化教学,将所学知识融入能力锻炼中去,打破课程体系。但因学校教学改革,涉及多门课程、多个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等而难以落到实处。项目打破了传统的以课程体系为核心,转到以项目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当主持人,涉及口才、沟通、礼仪、文化、新闻传播、策划等知识,关联应变、反应、表达、沟通等能力,这不是通过一门课程教学所能达到,但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能达到。教育管理,以生为本。现代社会信息获取途径多,知识、能力可以不在课堂传授,但必须在活动中检阅。实施项目,就是锻炼、检阅学生能力、素质的过程,其实质是对老师、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笔者做了一些课题,取得一些成效,被立为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2015年项目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而获评顺职特色专业,2017年获评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尽管课题实践多年验证了效能,但项目融入旅游类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他人课程教学、推广到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既合专业又合职业迁移需要的实践活动体系等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周书云.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项目体系建构探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6
[2]周书云.八项目驱动,培育高职旅游管理类学生关键能力[J].铜仁学院学报,2012
[3]徐冬.谈高职教育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9
摘要:随着农业结构向产业化转变,我国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兼具旅游度假的功能。而农业生态旅游是介于农业和旅游业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收入有很大的作用,但它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简述了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是依托于农村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色等乡村特色文化和农业资源,通过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整体设计,实现观光、旅游、休闲等内容的旅游活动形式。所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就必须做好可持续发展工作,保证农村生态自然环境的完整。
1农村生态旅游特点和问题
农村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是以农村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场地,以保护生态为原则,进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农业系统会受到自然和人工的双重影响,农村生态旅游业因此具备农村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双重特点,开发出了多样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并且生态旅游的内容大多是观赏自然风光、体会农村习俗和生产过程,使得其具有季节性、地域差异和组合配置的可塑性。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参加的活动也具有较大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同时,农村生态旅游将生态农业技术、先进科技同游客参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使游客可以获得农业生态保护的专业知识,使得其具有专业性和内容广博的特点。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保护了有限的自然资源。但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许多问题的影响,主要有人口的增长使得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引起了人口和土地矛盾的问题,农业生产的`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下降的问题和农户缺少生态保护意识环境污染严重、农村文化严重城市化的问题[1]。
2我国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通过对农村生态旅游的特点以及影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笔者提出了如下的几点措施。
2.1建立合理的旅游管理机制
农业生态旅游的管理与大众旅游管理形式不同,更趋向与多元化管理,涉及到思想教育、政策法律、消费利益、社会公众等管理方法。而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为、生态消费、参与决策、舆论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宣传生态环保的意识,引导游客消费的形式以减少乱丢垃圾、消费浪费等问题的出现。然后,该地区要根据生态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修改当地的旅游管理条例,如对旅游产品的出售价格进行统一要求、对环境污染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其次,要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做出评估,提前对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影响进行预测。
2.2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
现阶段的经济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农村生态旅游区的竞争也同样如此。而且,要想实现生态旅游的规范、高质、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因此,生态农村旅游区可以到专业的旅游学校招聘专业人才,并对从业的本地农民展开旅游知识培训工作,当地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旅游学校的扶持力度,为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和先进设备或者由政府进行规划和筹资建立专门的旅游培训机构和实习场地,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从业人员,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服务[2]。
2.3完善旅游循环经济运行体系
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也包括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先完善旅游经济循环政策。再充分利用农村生态旅游资源,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的经济效益,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减少浪费。其次,就是倡导绿色消费。在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市场的背景下,发挥社会媒体和公众的作用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生态旅游和生产的意识,如可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节能节水、将垃圾分类。并引导游客在旅游中购买可再生产品、绿色产品,也可以在旅游区内布置各种人性化的相关标语,教育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
2.4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手段在旅游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以往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形式,优化生态旅游运行模式,促进旅游的整体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区要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如特。色的民俗、自然风景,同其他生态旅游区进行信息共享和合作,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信息化[3]。除此之外,要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以及节约资源的生态环境伦理观念。也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挖掘生态农产品的多种用途,开发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且具备农村文化、生态特征的旅游纪念品,满足游客的购买要求增加经济收入。
3结束语
农业生态旅游要以农村资源为基础,重视旅游和农业的结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原则,通过建立合理的旅游管理机制、完善旅游循环经济运行体系、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的措施,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熊金银.川西高原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xx,37(3):217-220.
[2]齐婧.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J].南方农机,20xx,48(20):169.
[3]易勤芳.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xx(7):224+22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0
摘 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低碳旅游正在影响着人们旅游活动中的生产和消费。本文通过对低碳旅游的内涵及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低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利于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低碳旅游 困惑 措施 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形式正在推进着生态文明的进步,而低碳经济也正在影响着人类发展中的各行各业。低碳经济是二十世纪末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一个经济发展模式,是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危机,以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题的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这一概念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低碳经济也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选择,是人类社会在文明史上的又一大进步。2009年国务院《关于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将旅游业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地位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而一向被称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并非无碳产业。由于资源的过渡开发和碳排放超标对全球的气候的贡献率已达到5%以上,如果不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方式,那么这个贡献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惊人的程度,故发展低碳旅游是全球旅游经济发展的必需。
一.什么是低碳旅游
1.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事物,对他的内涵描述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不同的学者围绕“低碳”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描述它的概念和含义。其实,低碳旅游从整个旅游大环境或者从整个旅游实践活动来说,低碳旅游是指在整个旅游活动的大环境中,在倡导低碳的大背景下,顺应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运用低碳经济理论引导旅游活动的实践者,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原则,在保证旅游业运行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的限度的减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关系
低碳旅游是继生态旅游后的又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而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都属于可持续旅游的范畴,都以科学发展旅游业为指导,都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性,具有相同的发展理念,都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中,都注重旅游系统环境的承载能力,利用高新科技尽可能的减少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积极修复,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旅游关注的重点是自然的原生态的旅游,着重是旅游业资源的原始性,提倡以更少的旅游活动或者更少的人类影响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核心是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而低碳旅游是强调“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侧重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中实现“低碳化”,比生态旅游更具有可实施性和操作性,是生态文明导向下的一种深层次的可实施量化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二.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困惑
1.对低碳旅游理论认识不清。即便是从业人员,对低碳旅游也不甚了解,这就形成了对低碳旅游发展的思想障碍,对低碳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研究中容易形成误区,如低碳旅游的涵义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旅游活动对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到底产生多大的影响?采取各种碳中和的方案的效果和效益如何,实现低碳旅游最可行的办法等。这些问题都要在旅游实践活动中逐步的探索,通过科学调查和分析,为人们提供可参考的信息资料。
2.在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方面,由于生产低碳旅游产品受成本增加的制约,许多旅游企业不愿意采用低碳技术来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在旅游活动中实现低碳旅游交通工具、低碳旅游生活设施、低碳旅游服务设施、低碳旅游活动设施等。这些都要在景区和产品设计过程中花费大的价钱,即所谓的“节能不节钱”,对投资者来说,就更会可能考虑整体经济效益而放弃低碳旅游。
三.有利于低碳旅游发展的措施
1.加大低碳消费宣传力度,努力促进旅游消费观点的转变
加强低碳宣传教育,提倡公民低碳消费理念,建立适应低碳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保障制度。培养旅游消费者低碳化的自觉意识,这就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行业协会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旅游消费心理,使低碳旅游成为当今旅游活动的时尚。游客是旅行全过程参与主体,能否让游客对低碳旅游方式认可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其旅游愿望、个人偏好、旅行方式、旅游行为等,对低碳旅游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旅游产品经营部门更应该联合其他相关组织,利用媒体广告、低碳旅游产品展示、旅游形象宣传等多种营销途径和方式对旅游者进行宣传教育,用多种方式培养低碳旅游者,积极引导游客使用环保舒适型的低碳旅游产品,摒弃奢华浪费的消费理念,形成重文化、重品位、重节俭的低碳新观念。
2.完善低碳旅游管理制度,强化重点突破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政府领导机制,依靠政府强制措施来约束旅游相关行业的碳排放,以减少碳排放和碳足迹为目标,建立教育、法律、政策等多种措施并举的实施机制,加大减碳措施的执行力度,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对旅游业中的旅游交通、酒店业、康乐休闲、旅游景点等,制定出科学有效、易于实施易于操作的评定标准,并强化实施中的监督检查,避免轻浮和走过场,狠抓重点环境,重点检查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中吃住行的碳排放,倡导低碳旅游饮食,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使用节能灶具,倡导使用公共交通,积极创新低碳型酒店。
参考文献:
【1】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09
【2】王群,章锦河.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05
【3】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4】刘笑明.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2011.09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1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加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等特点,致使农业生态旅游成为国家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含义与特征、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农业生态旅游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持续发展进而扩展到世界多个国家。农业生态旅游以绿色、环保为经营发展理念,借助于农业生产,将农业与旅游景观有效融合,既达到了旅游业的休闲娱乐目的,又实现了旅游业发展的低碳环保目标。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推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存在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笔者针对面临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农业生态旅游含义与特征
农业生态旅游是农业资源、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世界农业生态旅游业的飞速推进,发展中国家纷纷抓住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契机,通过农业生态旅游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笔者就农业生态旅游的含义、特征以及意义分析如下。
1.1农业生态旅游的含义
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农村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农村生态文化为指导,以低碳环保为目的,以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规划原则,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布局整合和科学规划设计,将旅游业与生态农业发展有效地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集旅游、休闲、体验民风民俗、健康环保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新形式[1]。由于该旅游形式贴近自然,灵活多样,便于实施推广,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发展中国家更是通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推动国家旅游业的发展。
1.2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
1.2.1环境保护有效性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接踵而至的环境危机日益升级,环境保护问题现已上升为国际热点话题。在旅游业发展方面,通过转变传统模式为农业生态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进行环境保护科学布局,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1.2.2农业生态依托性农业生态旅游突显出生态农业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旅游业以生态农业作为发展契机,对农业生态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把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及成果,通过展示逐步形成新型农业生态旅游。可见,农业生态旅游以农业生态作为支撑点,对农业生态的依赖性很强。
1.2.3乡村文化融合性由于乡村文化能展现不同地域特异的民风民俗,能显现当地保留的历史文化资源,能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因而致使乡村文化成为农业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乡村文化通过对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融合,让游客感受到农业生态景观与特异乡村文化融合之美,为游客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审美享受,提升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品位。
1.2.4活动形式趣味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农业旅游的活动形式设计上加入了趣味性的设计理念,如在景区设计建成特色农产品种植实践园及采摘园,建立农耕活动基地,开展科技农业展示及民俗文化欣赏活动等,通过多彩趣味的活动形式为游客带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乐趣与享受[2]。
1.3农业生态旅游的意义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合理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因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造成的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有效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缓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3];有利于慎重地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保持自然文化的完整性,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和谐融合;有利于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增强城乡交流的频率,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协调农业生态旅游的功能价值,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难题,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在20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并通过旅游业带动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其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及特点构建了适合国家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1政府扶持模式
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生态旅游的不断开发,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积极给予其经济与政策上的支持,对农业生态旅游进行全面的调控及管理,进而建立了政府扶持模式。构建该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巴厘岛由于自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故于20世纪6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政府将其规划为国家最重要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4]。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注资建设巴厘岛农业生态旅游,在巴厘岛规划并建设完备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多样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延长农业旅游土地的租赁期限,改善农业生态旅游的投资环境,利用低息贷款、减免相关税收以及降低营运费用等方式鼓励投资者开发巴厘岛农业生态旅游业。由于政府的强力扶持,巴厘岛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日趋完善,观光游客与日俱增。
2.2居民参与模式
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土地面积大、农业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众多等特点,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增加收入,进而提升农村的文化素质及经济效益。以中国广西平乐县瑶族乡居民参与模式为例,政府在该模式的构建中起着引导、支持及保障作用[5]。居民作为该模式的实践主体,合理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积极从事旅游设施建设,充分参与旅游方案规划决策,全力解决旅游引发的疑难问题,有效进行旅游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居民参与模式的农业生态旅游,中国广西平乐县瑶族乡现已成功脱贫致富。
2.3旅游环保模式
由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力量不足等原因,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时选择以低碳环保作为发展方向,从而构建农业生态旅游环保模式[6]。如墨西哥的坎昆岛,该岛风光旖旎且植被丰富,在农业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通过全面把握优势资源开发,合理选取人性化环保旅游设施配置,积极实施旅游生态保护项目规划。规划设置旅游项目充分渗透环保理念,在旅游活动形式及内容的设置上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旅游环境简单而质朴,吸引了大量向往自然,释放压力的游客,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旅游境界。同时墨西哥的坎昆通过构建旅游环保模式带来了旅游业的巨大商机。
2.4民俗节庆模式
发展中国家都具备特色的民族风情及传统节日,部分发展中国家以民族节庆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契机,通过将农业生态环境、文化与民族传统节日相融合,达到吸引游客前往观光旅游的目的。如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其为多民族聚居地,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汇集丰富的民俗节庆特色[7]。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方面,把握民族各异的风俗节庆契机,融合丰厚的农业自然资源,规划建设民族特色风情的配套设施,开发民族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形式,打造富有强大引力的旅游项目,推进地域特色旅游商品流通,深化旅游产业的稳健发展。
3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世界各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业生态旅游备受旅游爱好者的青睐,发展中国家积极抓住这一经济发展契机,大力发展本国的农业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问题,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尤其重要。笔者就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3.1政府认识缺乏,管理缺失
发展中国家在本国农业生态旅游的支持力度上强弱不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未意识到农业生态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刚果、利比亚等部分非洲发展中国家,其政府在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职责不清,宏观调控缺失,监管力度缺乏,导致农业生态旅游失去活力。可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管理缺失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资源开发盲目,意识模糊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部分发展中国家盲目扩大农业生态旅游的规模,如非洲的摩洛哥、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其大力开发农业用地,加大耕地上的娱乐设施建造力度,忽视资源优势,未进行科学规划,盲目开发无优势的耕地,导致耕地面积急速减少,旅游业发展不尽如人意,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未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环境污染严重,整治不力
目前,部分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发展迅猛,产生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益严重,典型代表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巴厘岛虽然农业生态旅游发展飞速,然而由于旅游开发者规划设计思虑不全,未建立合理的环境污染防治计划[8],对产生的污染性废弃物随意排放,规划建立配套设施欠缺环保意识,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多重污染,严重影响游客游览观光的心情,阻碍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服务质量欠妥,服务理念欠缺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时,大部分是放任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发展的,政府往往疏于管理,导致旅游服务质量降低,如中国的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旅游服务质量不佳,表现为在旅游发展中服务理念欠缺,不注重旅游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使得旅游区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从业人员临时上岗,缺乏规范的培训与管理,导致应对旅游区游客的突发状况及污染景区行为无合适可行的解决办法,不能有效地引导服务游客,致使游客对旅游产生负面情绪,因此不利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5形式特色不明,吸引力有限
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具有明显的相似倾向,致使农业生态旅游引力缺失,如马来西亚、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农业休闲度假村,其表现为地域及文化特色突显不足[9],旅游活动形式较单调,旅游趣味性缺乏,导致游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吸引力有限。形式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4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4.1政府发挥调控职能,强化管理意识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支持力度欠缺,忽视对农业生态旅游的监管,导致农业生态旅游在市场竞争中出现发展混乱以及停滞不前等现象。因此,要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政策利导上,制定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政策,发挥法律政策的引导保护作用;在资金扶持上,政府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增加旅游接待服务的资金投入,加强旅游交通建设的资金扶持,扶持旅游企业吸引外资投入;在活动宣传上,政府利用对外大型活动加大本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宣传,以农业生态旅游作为活动宣传主题,从而提高国外游客参与度;在监管职责上,明确监管职责任务,划清监管职责范围,培养监管科学意识,提升监管者的综合素质,从而给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持。
4.2资源开发因地制宜,提升配置高度
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合理开发是农业生态旅游顺利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然而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了拓宽本国农业生态旅游的范围,盲目地大肆开采农业耕地用于建设旅游设施,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上,充分合理地进行资源开发异常重要。在资源环境选择上,要立足实际情况,考察自然条件,思量环境劣势,谨慎开发选择;在景区规划设计上,要合理规划项目,突显农业优势,降低耕地浪费,保持生态和谐[10];在客源市场吸引上,要实现交通便利,旅游发展条件优越,经济承载轻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适宜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合适的旅游形式,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只有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发资源,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3景区加强环保规划,加大整治力度
发展中国家的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重点任务,生态环境如果保护力度不够,景区污染现象整治力度不足,将直接影响农业生态旅游的稳健运行,因此,加强景区的环保规划及整治力度刻不容缓。在景区设计上,要扩大保护区域范围,实际规划合理缓冲带,营造健康环保的景区安全系统;在景区交通规划上,要修建景区生态小路,倡导徒步观光赏景,控制交通工具流量;在污染整治上,要控制工业污染排放,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加快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景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加强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在水源保护上,保护自然水源环境,规划景区绿化工程,保持地表水源通道完整,防止地下水源污染。通过对农业生态旅游景区的环保规划及整治,为农业生态旅游注入新的生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4.4员工强化管理培训,增强从业素质
当今世界农业生态旅游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然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管理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薄弱,解决问题技巧欠缺等现象。可见,只有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才能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及服务意识,才能确保农业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11]。在培训类别上,可实施统一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对全体员工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增强问题处理技巧,对于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素养,增强管理艺术;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就旅游基础知识与服务基本意识等进行集中培训;对于专业性理论与专业服务艺术行为等,进行分散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组合,对于具体的服务要求及价值体现进行理论学习,对于抽象的问题处理艺术及技巧可通过实践操作培训;在培训考核上,要体现理论考试与实际评比相统一,对员工培训效果予以科学合理的分析及奖惩。培训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的任务,只有正视并合理开展培训,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推进。
4.5地域特色充分显现,提高景区吸引力
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可通过地域特色的发掘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得以实现,突显地域特色可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旅游设施可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建设,旅游形式可融合民族风格进行规划,旅游内容可突显独特农业景观进行讲解。随着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旅游产品作为旅游的辅助产业应运而生,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上要结合地域特色,在设计上彰显地域文化内涵,突出环保性、艺术性、实用性、品牌及便于携带等特点,从而增强景区吸引力,为农业生态旅游带来生机,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袁京平.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M].北京:中国商贸出版社,2003.
[4]郑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方士明.国际旅游信息系统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改革与战略,1997(4):15-16.
[7]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18(3):38-40.
[8]佟敏.浅谈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J].美中经济评论,2005,40(3):51-52.
[9]张蓓,万俊毅,文晓巍.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1(5):102-103.
[10]吴德慧.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研究[J].世界农业,2012(4):23-24.
[11]凌虹,吴长年,王鹏.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业开发[J].农村生态环境,1999,15(3):28-29.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2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
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 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而不是去现代的城市和海滨度假,强调发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真
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
二、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
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截至1997年底,我国已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932个(列为国家级的124个),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有14个。这些保护区集中了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处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已达到12个。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年总旅游人次近2500万,年旅游总收入近5。2亿元。
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3
[摘 要]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要求人类发展旅游业必须讲究整体经济效益、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强调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实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相融。
[关键词]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质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综合旅游系统的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的持续产出。它涉及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协调统一,强调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必须与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相适应,谋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的最佳综合效益,反对为了谋取短期、局部利益而掠夺式开发和破坏旅游资源,确保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和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强化人们旅游生态意识和共同美化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美化旅游资源环境,切实保护目前和未来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美的深化和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高层次地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同进化,确保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和旅游经济产业的高效运转与持续发展。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确保当代人和世代人都能享有优美的旅游环境、高效的旅游经济效益和充分满足的旅游需求;确保各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鼓励各国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资源类型和旅游产品互补机率,共同保护、美化旅游环境,共同为各国各地区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共同享受全世界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文明,并通过旅游活动,实现旅游资源互和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和高级化。
3.正确理解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树立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合理确定旅游容量,适度控制旅游发展规模,切实保持旅游容量动态平衡,高效地利用旅游资源,不断地推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水平地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在不冲击环境生态效益和不损害下一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旅游经济的高效益和旅游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保证旅游业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和旅游地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
三、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1.决策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思想意识偏差。
(1)“低投入、高产出”论既导致旅游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又误导引发了一哄而上办旅游的现象,使旅游企业界出现了“散、小、差、弱、低”的局面,走上了一条低层次的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造成了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2)“非耗竭性消费”论误导了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加重了资源供需的失衡、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整体环境的退化。
(3)“旅游超前发展”的片面阶段,造成旅游业的病态发展。旅游业的超前发展,就是超越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带动,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2.社会行为者的行为误差。旅游发展追求速度,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发展质量和整体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热衷于放肆的促销手段、单一化的经营竞争、过度的基础设施使用、无计划的市场拓展、贪婪地追求高额利润,忽视客观条件、资源保护。游客利益、长期稳定发展,国民环境意识淡薄,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旅游经营者素质偏低;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力,旅游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宏观调控基本上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在微观上又处于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中。
3.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布的`双错位。山水风光多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或东部山区的山区,而山水风光爱好的旅游者多来自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构成了东中部城镇向中西部或东部山区的旅游流。都市风光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或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旅游者多来自中西部或东部乡村居民,又构成了中西部向东部、乡村向城市的旅游流。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1.牢固树立积极进取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观。发展旅游业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旅游发展观和旅游投入观,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多维合作、“立体型”系统协调的发展观,确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和行为意识,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强地域间协作和跨地区资源配置,推进各精品旅游景区(点)和黄金旅游线路联网,确保各方面的人、财、物及各种旅游要素的最佳利用,促进政府行为、市场行为与公众行为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科学制定旅游规划,规范旅游发展方向。科学的旅游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旅游发展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的发展潜力,即区域单项和综合旅游资源的潜在保障力、区域社会经济的潜在支撑力、区域环境容量的潜在承载力,力求体现新世纪、新体制、新形势、新机遇的特征,体现大力培育旅游业新经济增长点的主题,体现规划的思想、内容形式和方式的创新精神;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搞好规划目标与政策引导的结合和总体规划与专题规划的结合,规范旅游发展方向。
3.提高旅游科技含量,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产业关联密集型的产业,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网络管理是提高旅游效率和扩大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现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促进旅游业深度发展、广度发展和高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制定合理评价指标,建立完善评估体系。制定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主要应包括规划指标体系,执行指标体系和预测指标体系,旨在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监控和预测研究,实现旅游容量动态平衡。
总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世世代代人的努力,只有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人类才能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潘贤君 刘 旺:旅游持续发展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3)
[2]林卫红: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大学报,1998(3)
[3]付 蓉:“全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综述[J].旅游学刊,1999(3)
[4]张捷等:知识经济与21世纪旅游.闲暇业[J].旅游学刊,2000(4)
[5]郭来喜 刘 锋: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J].科技导报,1999(10)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4
摘要:近年来,有关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的争论十分激烈。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旅游景区的性质、经营权出让的涵义及我国景区经营权出让的目前状况,预见了景区经营权出让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办法。
根据萨缪尔森给出的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公共产品具有使用上的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这两个本质特征。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的物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1。我国景区的旅游资源为全民所有,景区资源对于任何景区都是有一定空间范畴、时间范畴和生态容量的,当游客数量达到某种临界点,每增加一个游客将降低所有游客的旅游效用,因此景区旅游资源既不属于公共产品也不属于私有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对于旅游景区的准公共产品的这种属性,为旅游景区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提供了更多了理论依据。
旅游探究学者一般将景区经营权理解为“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资源的占有、使用和享有收益的权利”(杨广虎,2003)。其他学者都没有下过明确的定义,对经营权的理解也无甚异议。景区经营权出让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目的的,以保证资源所有权人的权益为前提,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将旅游景区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转让给资本所有者、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行为。景区经营权出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景区资源更好的实现其价值高效率运作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我国景区经营权出让目前状况
1997年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和马来西亚一家公司全国首次分别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获得了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的投资经营权。1998年初,万贯集团以协议开发方式获得了四川碧霞峰等景区50年的独家垄断经营权,并创造了“碧霞峰模式”。自此之后,景区经营权出让在全国迅速扩展。先后有国家级景区井冈山的龙潭景区向国内外招商引资,以拍卖合作的方式分20年、30年出让经营权;宋城集团和万象集团以协议方式分别开发浙江龙泉山国家公园、千岛湖。到2005年4月底,云南省已将33个旅游区经营权出让给国内外大企业,出让资金达30亿元。
由于这些景区资源品味较高,经营利润较其他产业要高得多,企业都积极支持。但建设部指出任何地区和部门都没有转让景区给企业经营的权利。然而国家在这方面尚未出台相应法规政策,景区经营权出让事件愈来愈多了。最终由于2002年新希望集团欲买断桂林遇龙河景区因国家主管部门直接干预未果一事,使景区经营权出让有所趋缓。但截止2005年底,全国已经出让或鼓励出让景区经营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20多个,已有超过300多个景区(点)以不同的形式出让了经营权。下表是景区经营权出让的情况粗略统计摘要:
部分出让经营权的旅游景区
(资料来源摘要:本资料通过相关网站收集并归纳而得)
由上表可知摘要:获得景区经营权的大多使旅游业发展较好的省市,每年都有很多景区出让经营权,景区经营权出让成为一种景区发展趋向。以上所列的景区不包括决定出让经营权的景区。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意向出让景区经营权。要出让经营权的景区将会越来越多。
二、景区经营权出让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景区经营权出让无疑是景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改革,改革就不免出现差错,面临阻力。由于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景区经营权出让的法律,经营者资质也良莠不齐,新旧经营管理体制交错混乱等原因,因此目前需要考虑以下新问题摘要:
1.国有资产流失
有些景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急于出让景区以改善接待条件、扩大游客量,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摘要:其一,在招商引资中对资源价值过于低估导致廉价出让经营权;其二,景区经营权出让的付款方式,考虑到经营权转让初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不少景区采取了初期付款较少,以后逐年增加的付款方式。如张家界某景区,当时以6000万标的出让40年经营权,而受让企业当年的门票收入就达4000多万[2。以此推算,一年半回收成本,此后长达30多年的收入为企业纯收益。其三,出让方式大都未公开招标,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的机制,出让的透明度令人置疑,轻易出现“寻租”行为[3。但其并不真正投资开发,而是将其转手,不断地从倒卖资源中获益。还有一部分受让者获得景区经营权后,借旅游开发之名在景区开发房地产或从事其他经济活动。这些都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惟利是图,破坏资源环境
投资主体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考虑得更多的是经济效益,难免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如仅做小额投资,简单作些建设,忽视景区环境承受能力,在景区内增设过多的接待设施,超负荷接待游客而不对资源采取任何保护办法。对生态环境的威胁还可能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熟悉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在开发中对资源造成了破坏。如旅游公司用水冲洗孔庙建筑,给古建筑的油漆彩绘及其他文物造成了很大损失;张家界因建设滑索破坏了风景而遭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亮黄牌。有些企业对旅游人力资源过度开发,若完成不了经营指标就扣工资奖金,影响了景区的人文环境和愉快的旅游氛围。
3.出让者管理过死或过松
景区经营权出让在我国旅游发展史上是一次新的尝试,没有先例可循。在转让过程中轻易出现两种偏差摘要:一种情况是出让者虽和受让企业签订了经营权转让合同,但由于传统观念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出让者仍不断插手景区经营,使景区经营权转让名不副实。另一种情况是政府部门和受让者签订了转让合同后,产生了“甩掉了包袱”的心理。以为经营权和盘托出,可以不再过问了。事实上,经营权出让后,其责任更大了,政府要将代表全民行使其管理职能,监督经营行为,确保景区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
三、解决景区经营权出让新问题的办法
第一,科学评估资源的价值,通过各种途径防治治国资流失。确定景区资源的价值,客观上要综合景区的资源属性和级别、资源的市场需求、景区现有收入、前期已投入的资产价值及经营权出让年限等;主观上要组织专门的资产评估小组,其成员须包括和旅游领域专家、各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当地社区代表等共同来科学评估景区资源的价值及经营权出让的额度。不能认为无形资产很难做出科学客观的估计,就任意作价出让。防治国资流失,方法如下摘要:在转让合同的撰写上要做到尽可能的具体、细致;尽量避免错误、笼统和粗糙;受让方要交纳保证金,对无形资产和不可再生资源要有抵押或担保,责令受让者对景区重要资源投保,在合同上明确其一旦违约的高额赔偿经费。
第二,尽快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4,规范景区经营权出让程序及方式。目前景区经营权出让处于无法可依、监管混乱的状态,出台针对性的法律十分迫切。对于规范经营权出让的程序及方式摘要:首先要成立专门的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机构,负责收集和发布消息、组织景区资源评估、组织拍卖会、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其次要认真评定受让企业的资质。在确定经营者的资格时,要通过旅游有关的各界专业人士、银行、当地居民等综合评审,确认其经济实力、资信情况、管理水平、建设和维护景区原有生态和文化环境的能力,进行慎重而有条件的转让。再次,考虑景区的生命周期、企业的生命周期及管理的延续性的前提下,适度延长出让年限。签约期较长无形中促使企业考虑短期收益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只注重眼前利益,破坏景区环境的潜在后果也将由其承担,因此民营企业必然考虑资源的承载力及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长期影响。另外,要尽快统一出让的标准,严格采取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性手段出让,严禁暗箱操作,果断杜绝“寻租行为”。
第三,强化规划管理,定期对环境进行评估。将有资格的规划单位存档,审核部门须严把审批关,经审批的规划方案要严格执行,若确须变动,须将改动后的规划申报审批后实施。对出让经营权的景区要定期组织专家对景区环境进行评价,强化经营者的环保意识,督促其采取办法,尽力减少开发经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保护资源的资金投入,对不合格的受让者采取警告、罚款、收回经营权等各种方式严厉处理。
第四,强化行政部门监管职能。首先要建立政府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管机制,使各方不能私自扩大利益范围或规避责任。其次政府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摘要:(1)完善规章制度。景区的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具体规定景区经营各事宜,这就需要政府强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对任何违反规定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2)负责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景区的道路、水电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和当地的发展规划一致,政府要出面协调和规划。(3)发布旅游市场信息[5。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经营者损害旅游者利益和违法行为。政府要加强旅游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协调社会各界创造有利于景区发展的宏观环境。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
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第三产业,不同城市地区均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开发与管理,随着游客生态意识的提高,对于传统旅游管理中的生态成分有了更多需求,当然这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体的主要从生态旅游概述、生态旅游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在具体的旅游生态管理过程中需要从自然环境保护的角度以及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进行旅游开发与后续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不同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就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如下。
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实质就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也就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名人故居以及自然风光等。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自然魅力,当然关于生态旅游的具体定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阐述,我国不同学者对于生态旅游也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大多数学者的定义,生态旅游强调的是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旅游产品,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中强调生态学应用,也就是重视可再生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协调好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保证当地生态环境、旅游发展以及经济发展。
二、生态旅游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与传统的旅游管理存在着不同,由于加入了生态学的`要求,在管理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生态学知识的运用
生态旅游管理是以生态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因而在生态旅游管理中需要运用生态学知识,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发展、环境发展、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属于生态学管理的重要方面,旅游本身属于一种人为活动,人为活动过程中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所以生态学旅游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游客的活動会影响到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反过来又会影响生态旅游,对此,在生态旅游管理中需要从生态学知识出发,通过生态学知识的运用,强化生态旅游管理。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当地群众也具有对资源的经营权,因而除了依靠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外,还需要与当地群众联合起来,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能够进一步实现资源管理的合理性,依靠群众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管理团队,群众能够才生态旅游中收益,相应的也会按照国家的政策方针要求,辅助性的做好旅游业的生态管理,造福子孙后代,放眼于长远的旅游发展经济效益。
(三)保证环境的容纳量
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但是自然环境本身的容纳量、承载力是有效的,这就要求在生态旅游管理中重视环境本身的容纳量,保证旅游管理中的游客数量不会过多,避免过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比如:人口拥堵、交通瘫痪、垃圾堆积如山等,这些反过来会影响到后续的游客数量,总体而言,生态旅游管理中应保证环境的容纳量,控制好游客的数量。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管理
(一)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旅游生态管理中生态环境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生态旅游实践活动过程中则会由于游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到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应的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需要,结合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制定出生态旅游管理的总体规划,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旅游发展方向,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战略,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旅游管理中资源的高效使用,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比如在生态旅游管理规定中对游客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和限制,强化游客的实名制管理,对于一些在旅游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情节严重的可将其加入黑名单,通过对生态旅游实践活动过程中游客行为举止的限制,实现生态旅游管理。
(二)生态旅游管理中科学技术的使用
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中使用了一定的科学技术,但是总体应用程度还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我国旅游发展过快,但是在旅游管理中没有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生态旅游管理迫切需要在旅游管理中使用科学技术。比如:借助于科学技术实现旅游景点的科学管理,将传统的纸质门票转化为电子门票,同时在景点入口处通过联网的电子屏幕就今日的天气情况、环境监测情况、景点进入人数、景点总容纳人数、剩余容纳人数、周边公交线路、游客须知等内容在大屏幕上流动性展示出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便于科学管理。
四、结语
生态旅游管理对于旅游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管理中应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明确旅游行为与生态旅游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同时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03-21
论假日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03-07
浅析当前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11-25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论文11-29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03-10
浅析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1-17
浅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2-05
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