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

时间:2024-06-19 15:37:52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优选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优选15篇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

  旅游业做为新兴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然后,这种新兴的“绿色产业”正在是益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由于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过度,盲目开发旅游资源,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一些地方的旅游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危机。因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旅游界面临的极其迫切的课题了。

  而充分发掘“文化旅游资源”可是说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文化旅游实现旅游资源多元化

  文化旅游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游客可以对自然物的观赏,从中探寻人类的发展历程。比如,游客在登上泰山之巅时,回首望望那苍茫的齐鲁大地,想想当年,多少帝王泰山封禅,召告天下,那种君临天下的威武,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气势与威严。也会感到,这样一个大国所受的专制的桎梏。从中,加深了对中国历史的体味与感悟。再比如游客去西安秦始皇陵兵马甬,在观看那气势宏伟的石人石马时,那种沙场点兵的古战场仿佛就在眼前。我们在感受气势宏大之时,怎能不慷慨大秦帝国经济的发达与国力的强盛,还有工匠数量之多,技艺之精湛?文化旅游是对旧时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人文观照。比如,在民族众多的云南省,你会处处感受到不同民族,民俗的风情,不论是婚俗,还是节俗,都会让各地的游客感到新鲜,现在,这种民俗游已经日益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而中国又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回家,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风格的民族特色文化,从而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些,已经是中国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现代都市人感到好奇和新鲜的旅游点,如果加以合理开发,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旅游效益。

  2文化资源具有传承性和可持续性旅游资源

  按其特点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植物、动物、矿产、山川地貌及美丽风景等。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而人文旅游资源则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及文化性。与自然资源相比,他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传承性和可持续性。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史学极其发达的国度,文化的传承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无论是文化遗址,还是民风民俗,或是古代建筑,亦或是民间艺术。这些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都得到充分完好的保留。这就为中国的旅游资源注入了新的内容与拓宽开发的空间。

  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以为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给游客带来了无限的文化感染和艺术熏陶。而且,这种文化旅游资源,不会因为游客数量的增加而受到破坏,相反,却会因为游客的日益增加而丰富他的内涵,同时,通过游客之间的口耳相传,会扩大其辐射范围。如果能对其合理的进行开发与挖掘,这种文化资源会越来越厚重。比如,帝王陵可能会因年久失修而残破甚至倒掉,但其中的故事却会因年代的久远而历久弥新,更具吸引力。因此,这种文化资源的传承性与可持续性应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给以足够的重视。

  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还表现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再创造。历史文化是可以再加工,再创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旅客的文化需求,每一名旅游人都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原来的历史文化,历史典故进行再加工,进行合理的演义,付以其新的时代内涵。让历史文化真正的鲜活起来,比如可以借鉴《百家讲坛》那样的方式和内容,对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新的阐述和理解。从而,提升旅游文化资源的深度与厚度。

  3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性

  可以提高景点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旅游的本质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在一定区域生活的人到另一个区域去感受不同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差异。因此,旅游的核心就是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这就意味着,只有不同的特色文化才是吸引游客四处奔波浏览的关键。各个景点也只有尽量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以致胜利。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欧洲各国的入境旅游者,进行文化旅游的占65%;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在文化旅游的消费总额达数十亿美元。日本人来华旅游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他占4.5%。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这种意义来讲,如何打造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是每一个旅游区工作人员好好研究的课题之一。

  反观当下的旅游市场在这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不同的旅游景点,文化的趋同越来越明显,有的甚至出现了抄袭的现象。比如,到处都可以见到的有些牵强的“一线天”景点,让旅客越来越觉得旅游文化资源的单一与匮乏。还有那只在有山有水就有的商业味十足的“放生池”已经让游客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如果旅游景点再不能拿出自己的特色,也许真的有一天这些土方就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总之,文化旅游,现在已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巴蜀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已经日益显示出了文化旅游的极大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奔向他们的怀抱。还有,近几年正在兴起的红色文化之旅,也都是因为,这种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使旅游资源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可见,要想让旅游这种“无烟的绿色产业”真正在永葆青春,可持续发展,好好发掘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已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了。

  4、经济波动与建筑材料价格相关性分析

  表1预警指数与建筑材料价格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变量相关系数变量相关系数变量相关系数圆钢0.794镀锌管0.201汽油0.762螺纹钢0.781镀锌板0.422电0.741线材0.765普通硅酸盐水泥0.346水0.643中厚板0.839矿渣硅酸盐水泥0.213沪铝0.562薄板0.795柴油0.741沪铜0.5683相关性分析(1)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不难发现,经济波动与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涨跌是有相互关系的。

  (2)将不同的建筑材料与预警指数的相关系数值用柱形图表示,见图1。

  图1建筑材料价格与预警指数相关系数值对照图我们发现不同的材料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的强弱不同。总体而言,金属类及原油的衍生物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表现的比较强,而水泥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相对比较弱,水、电做为国家宏观经济所控制的材料,伴随着经济的长期趋势发展,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相关性,但由于其市场经济程度化不高,故不做详细分析。

  (3)在价格波动的过程中,由于生产材料的工厂兴建的时间长短不同,不同材料的上涨幅度与回落方式不一样。在水利工程中钢材及水泥所占的建筑材料总成本最大,故着重分析钢材及水泥的价格走势。就钢材市场而言,当供需矛盾发生,产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由于兴建一个炼钢厂需要1~2 a的时间,所以价格会持续上升,且上升空间大,利润会促使更多炼钢厂的兴建,直至出现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此时钢材价格便会回落,但由于受成本的支撑,钢材价格回落缓慢,表现出了较弱的供给弹性及相当强的需求弹性。而水泥厂的兴建周期很短,180 d即可。当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时,水泥价格会急剧上涨,但同样利润会促使更多工厂的兴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导致水泥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上升幅度不大而且能迅速回落。

  (4)经济的复苏会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而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则超前于经济的滑落。以钢材为例,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从2002年8月份复苏,突破前期高点,而钢材价格则到2003年2月份才突破前期高点。2004年4月份钢材价格大幅度下跌,2004年8月经济回落。

  [参考文献]

  [1]李洁明,祁新娥.经济统计学简明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于俊年.计量经济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厉以宁.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4]丁世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吴翊,李永乐,胡庆军.应用数理统计[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6]王立九,李振荣.建筑材料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7]李世蓉,邓铁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2

  摘要:随着农业结构向产业化转变,我国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兼具旅游度假的功能。而农业生态旅游是介于农业和旅游业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收入有很大的作用,但它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简述了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是依托于农村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色等乡村特色文化和农业资源,通过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整体设计,实现观光、旅游、休闲等内容的旅游活动形式。所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就必须做好可持续发展工作,保证农村生态自然环境的完整。

  1农村生态旅游特点和问题

  农村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是以农村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场地,以保护生态为原则,进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农业系统会受到自然和人工的双重影响,农村生态旅游业因此具备农村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双重特点,开发出了多样化和多功能的产品。并且生态旅游的内容大多是观赏自然风光、体会农村习俗和生产过程,使得其具有季节性、地域差异和组合配置的可塑性。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参加的活动也具有较大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同时,农村生态旅游将生态农业技术、先进科技同游客参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使游客可以获得农业生态保护的专业知识,使得其具有专业性和内容广博的特点。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保护了有限的自然资源。但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许多问题的影响,主要有人口的增长使得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引起了人口和土地矛盾的问题,农业生产的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下降的问题和农户缺少生态保护意识环境污染严重、农村文化严重城市化的问题[1]。

  2我国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通过对农村生态旅游的特点以及影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笔者提出了如下的几点措施。

  2.1建立合理的旅游管理机制

  农业生态旅游的管理与大众旅游管理形式不同,更趋向与多元化管理,涉及到思想教育、政策法律、消费利益、社会公众等管理方法。而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为、生态消费、参与决策、舆论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宣传生态环保的意识,引导游客消费的形式以减少乱丢垃圾、消费浪费等问题的出现。然后,该地区要根据生态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修改当地的旅游管理条例,如对旅游产品的出售价格进行统一要求、对环境污染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其次,要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做出评估,提前对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影响进行预测。

  2.2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

  现阶段的`经济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农村生态旅游区的竞争也同样如此。而且,要想实现生态旅游的规范、高质、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因此,生态农村旅游区可以到专业的旅游学校招聘专业人才,并对从业的本地农民展开旅游知识培训工作,当地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旅游学校的扶持力度,为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和先进设备或者由政府进行规划和筹资建立专门的旅游培训机构和实习场地,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从业人员,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服务[2]。

  2.3完善旅游循环经济运行体系

  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也包括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先完善旅游经济循环政策。再充分利用农村生态旅游资源,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的经济效益,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减少浪费。其次,就是倡导绿色消费。在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市场的背景下,发挥社会媒体和公众的作用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生态旅游和生产的意识,如可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节能节水、将垃圾分类。并引导游客在旅游中购买可再生产品、绿色产品,也可以在旅游区内布置各种人性化的相关标语,教育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

  2.4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手段在旅游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以往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形式,优化生态旅游运行模式,促进旅游的整体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区要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如特。色的民俗、自然风景,同其他生态旅游区进行信息共享和合作,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信息化[3]。除此之外,要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以及节约资源的生态环境伦理观念。也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挖掘生态农产品的多种用途,开发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且具备农村文化、生态特征的旅游纪念品,满足游客的购买要求增加经济收入。

  3结束语

  农业生态旅游要以农村资源为基础,重视旅游和农业的结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原则,通过建立合理的旅游管理机制、完善旅游循环经济运行体系、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的措施,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熊金银.川西高原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xx,37(3):217-220.

  [2]齐婧.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J].南方农机,20xx,48(20):169.

  [3]易勤芳.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xx(7):224+22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3

  [摘 要]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要求人类发展旅游业必须讲究整体经济效益、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强调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实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相融。

  [关键词]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质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综合旅游系统的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的持续产出。它涉及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协调统一,强调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必须与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相适应,谋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的最佳综合效益,反对为了谋取短期、局部利益而掠夺式开发和破坏旅游资源,确保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和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强化人们旅游生态意识和共同美化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美化旅游资源环境,切实保护目前和未来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美的深化和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高层次地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同进化,确保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和旅游经济产业的高效运转与持续发展。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确保当代人和世代人都能享有优美的旅游环境、高效的旅游经济效益和充分满足的旅游需求;确保各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鼓励各国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资源类型和旅游产品互补机率,共同保护、美化旅游环境,共同为各国各地区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共同享受全世界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文明,并通过旅游活动,实现旅游资源互和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和高级化。

  3.正确理解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树立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合理确定旅游容量,适度控制旅游发展规模,切实保持旅游容量动态平衡,高效地利用旅游资源,不断地推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水平地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在不冲击环境生态效益和不损害下一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旅游经济的高效益和旅游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保证旅游业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和旅游地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

  三、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1.决策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思想意识偏差。

  (1)“低投入、高产出”论既导致旅游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又误导引发了一哄而上办旅游的现象,使旅游企业界出现了“散、小、差、弱、低”的局面,走上了一条低层次的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造成了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2)“非耗竭性消费”论误导了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加重了资源供需的失衡、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整体环境的退化。

  (3)“旅游超前发展”的片面阶段,造成旅游业的病态发展。旅游业的超前发展,就是超越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带动,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2.社会行为者的行为误差。旅游发展追求速度,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发展质量和整体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热衷于放肆的促销手段、单一化的经营竞争、过度的基础设施使用、无计划的市场拓展、贪婪地追求高额利润,忽视客观条件、资源保护。游客利益、长期稳定发展,国民环境意识淡薄,旅游相关人群环保意识不高,旅游经营者素质偏低;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力,旅游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宏观调控基本上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在微观上又处于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中。

  3.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布的双错位。山水风光多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或东部山区的山区,而山水风光爱好的旅游者多来自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构成了东中部城镇向中西部或东部山区的旅游流。都市风光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或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旅游者多来自中西部或东部乡村居民,又构成了中西部向东部、乡村向城市的旅游流。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1.牢固树立积极进取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观。发展旅游业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旅游发展观和旅游投入观,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多维合作、“立体型”系统协调的发展观,确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和行为意识,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强地域间协作和跨地区资源配置,推进各精品旅游景区(点)和黄金旅游线路联网,确保各方面的人、财、物及各种旅游要素的最佳利用,促进政府行为、市场行为与公众行为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科学制定旅游规划,规范旅游发展方向。科学的旅游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旅游发展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上的发展潜力,即区域单项和综合旅游资源的潜在保障力、区域社会经济的潜在支撑力、区域环境容量的潜在承载力,力求体现新世纪、新体制、新形势、新机遇的特征,体现大力培育旅游业新经济增长点的主题,体现规划的思想、内容形式和方式的创新精神;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搞好规划目标与政策引导的结合和总体规划与专题规划的结合,规范旅游发展方向。

  3.提高旅游科技含量,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产业关联密集型的产业,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网络管理是提高旅游效率和扩大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现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促进旅游业深度发展、广度发展和高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制定合理评价指标,建立完善评估体系。制定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主要应包括规划指标体系,执行指标体系和预测指标体系,旨在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监控和预测研究,实现旅游容量动态平衡。

  总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世世代代人的努力,只有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人类才能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潘贤君 刘 旺:旅游持续发展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3)

  [2]林卫红: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大学报,1998(3)

  [3]付 蓉:“全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综述[J].旅游学刊,1999(3)

  [4]张捷等:知识经济与21世纪旅游.闲暇业[J].旅游学刊,2000(4)

  [5]郭来喜 刘 锋: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J].科技导报,1999(10)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4

  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第三产业,不同城市地区均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开发与管理,随着游客生态意识的提高,对于传统旅游管理中的生态成分有了更多需求,当然这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体的主要从生态旅游概述、生态旅游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在具体的旅游生态管理过程中需要从自然环境保护的角度以及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进行旅游开发与后续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不同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就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如下。

  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实质就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也就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名人故居以及自然风光等。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自然魅力,当然关于生态旅游的具体定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阐述,我国不同学者对于生态旅游也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大多数学者的定义,生态旅游强调的是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旅游产品,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中强调生态学应用,也就是重视可再生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协调好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保证当地生态环境、旅游发展以及经济发展。

  二、生态旅游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与传统的旅游管理存在着不同,由于加入了生态学的要求,在管理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生态学知识的运用

  生态旅游管理是以生态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因而在生态旅游管理中需要运用生态学知识,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发展、环境发展、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属于生态学管理的重要方面,旅游本身属于一种人为活动,人为活动过程中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所以生态学旅游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游客的活動会影响到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反过来又会影响生态旅游,对此,在生态旅游管理中需要从生态学知识出发,通过生态学知识的运用,强化生态旅游管理。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当地群众也具有对资源的经营权,因而除了依靠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外,还需要与当地群众联合起来,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能够进一步实现资源管理的合理性,依靠群众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管理团队,群众能够才生态旅游中收益,相应的也会按照国家的政策方针要求,辅助性的做好旅游业的生态管理,造福子孙后代,放眼于长远的旅游发展经济效益。

  (三)保证环境的容纳量

  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但是自然环境本身的容纳量、承载力是有效的,这就要求在生态旅游管理中重视环境本身的容纳量,保证旅游管理中的游客数量不会过多,避免过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比如:人口拥堵、交通瘫痪、垃圾堆积如山等,这些反过来会影响到后续的游客数量,总体而言,生态旅游管理中应保证环境的容纳量,控制好游客的数量。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管理

  (一)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旅游生态管理中生态环境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生态旅游实践活动过程中则会由于游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到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应的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需要,结合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制定出生态旅游管理的总体规划,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旅游发展方向,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战略,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旅游管理中资源的高效使用,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比如在生态旅游管理规定中对游客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和限制,强化游客的实名制管理,对于一些在旅游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情节严重的可将其加入黑名单,通过对生态旅游实践活动过程中游客行为举止的限制,实现生态旅游管理。

  (二)生态旅游管理中科学技术的使用

  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中使用了一定的科学技术,但是总体应用程度还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我国旅游发展过快,但是在旅游管理中没有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生态旅游管理迫切需要在旅游管理中使用科学技术。比如:借助于科学技术实现旅游景点的科学管理,将传统的纸质门票转化为电子门票,同时在景点入口处通过联网的电子屏幕就今日的天气情况、环境监测情况、景点进入人数、景点总容纳人数、剩余容纳人数、周边公交线路、游客须知等内容在大屏幕上流动性展示出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便于科学管理。

  四、结语

  生态旅游管理对于旅游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管理中应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明确旅游行为与生态旅游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同时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5

  课题项目:20xx年度承德市社科发展研究课题“加强农村乡土文化保护助力承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2057

  【摘 要】承德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承德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承德市从自然资源、农副产品到民俗文化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承德市现有的乡土文化优势壮大转化成乡村旅游胜势,并得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石。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传统技艺等诸多方面。

  一、承德乡土文化保护现状

  1.承德现在乡土文化项目

  承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根据考古发现,在河北省承德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活动遗迹便就出现了,悠久的历史酝酿了当地独有的乡土文化。

  丰宁剪纸、宽城背杆、二贵摔跤、燕山大板、热河二人转、契丹始祖传说、二龙山庙会、何三屋庙会、山庄古建彩绘技艺、板城烧锅酒老五甑技艺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承德非物质文化的样貌和形态,记录了承德的发展历史。

  2.乡土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1)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处于无人继承的颓废状态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大部分乡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有年轻人愿意继承和发展原有的乡村文化,使得部分乡土文化失传,无人继承的状态。

  (2)认识不足、保护乏力,造成村落文化资源自然性毁损

  大部分地区的村民们对传统的村落文化的资源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了些许的经济利益,许多传统村落的风貌已经有了很大的破坏,一些民间民俗文化已经到了来亡的关口,很多的传统技能和民间发展起来的艺术没有接班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二、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1.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人们对乡村旅游消费方式从心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仅仅只追求农家饭、农家乐这种简单的乡村旅游方式,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旅游需求,文化已成为旅游的灵魂。要想在日趋激烈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显露出来,就必须把当地乡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那部分元素挖掘出来,才能脱离单纯的旅游传统形式,从而使乡村旅游显露出自己的魅力。

  2.乡村旅游发展为乡土文化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很多乡村通过开发乡村旅游逐渐走出贫穷,走向富裕。乡土文化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乡土文化也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冲击。好在大部分乡村旅游开发者们意识到了乡土文化的保护可以更好地带动当地的乡村旅游。因此,很多乡村旅游开发者把乡村旅游的收入再次投入到乡土文化的保护中去,使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变得可持续性更强。

  三、乡土文化保护的改进策略

  1.建立正确的“乡土文化观”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们心中已有了较深的基础,但也经历着发展的缺失。承德是一个有着农耕文明传统的地区,乡土文化早已浸入了当地人民的内心。然而,当年风貌在如今的乡村很难再看见。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乡土文化也正在加速消失。

  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乡土文化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利用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要对现有的乡土文化进行科学保护的思想。在保护乡土文化时既要本着对传统文化很好地继承的'原则,也要对乡土文化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创新;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

  2.加强对已有乡土文化进行保护的意识

  乡土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从事乡土文化保护的专业部门、专家、规划工作者等的主要工作,更要把乡土文化保护作为一项全民素质教育内容,常抓不懈。只有全民有了乡土文化保护意识,当地的历史风貌,历史文化才能得以传承。特别是要加强村民们的乡土文化保护意识。

  3.乡土文化传承纳入乡村发展策略

  把传统的乡土文化与现在的城市与农村发展设计相融合,制定发展统一的整体规划。将历史遗留下的乡土文化纳入城镇乡村的规划与建设中去,为传统乡土文化发展留出空间。要保护能够体现乡村历史文化的有内涵的、本来的、历史方物和历史文化,保留它们所蕴含的保存完整的信息,尽量用历史保留下的原有的工艺、原式样进行修补,保存其原有的历史面目。

  4.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乡土文化保护

  为了更好地加强乡土文化保护,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文件。各地应根据本地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抓紧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确保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脱离实际,使传统文化特色和美丽自然景观得到根本性的保护,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珠联璧合中铸造充满文化智慧的城镇之魂。

  参考文献:

  [1]张琳 乡土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研究[J].南方建筑,20xx(4).

  [2]张建宏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J].农业经济,20xx(4).

  [3]刘洪彪 刘玉婷 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xx(23).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6

  摘 要:海南省热带雨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人们在享受这种自然资源的同时,给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怎样把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南省;热带雨林;发展;环境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资源的发展,海南省以其丰富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受到更多的游客关注,作为生态旅游,尤其是森林公园建设,则是一项新兴的产业。海南省热带雨林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游览、度假、观光、探险等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旅游,在海南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海南省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市。生态旅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则应该是是近代的事。使热带森林公园,成为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海南省在旅游业开发产业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①由于这项产业在我国的旅游业中开发的时间比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旅游开发模式,对旅游与环境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人们还需要以科学的观念去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海南省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海南省热带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和特点

  海南省热带生态旅游,能够将生态旅游依托海南省有着丰富的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的角度、对海南省热带野生生物,还有更多与其相关文化特征,开展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因此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的旅游的自然环境,是生态旅游的显著特点。很多人对海南省的生态旅游认为是自然旅游,这种自然旅游由于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特征,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普遍欢迎。②

  海南省的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着双重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人们有意识地保护生态环境,已经逐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人们渴望以绿色的心情回归大自然两个因素。对于到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的旅游者,以及当地居民,都应该自觉地将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使海南省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保持稳定状态,以倡导“科学旅游”旅游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更多旅游者的认可。

  2、海南省具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

  省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对海南省所具有的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评价说“海南省有世界一流的热带雨林资源,就是与世界著名的其他热带雨林地区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是海南省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最为骄傲的自然资源,作为海南省旅游产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一流的资源,要能够以这种优势,站在更高的发展上,高水平地将海南省的热带雨林,开发成一流的旅游产业。

  海南省拥有着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这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是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海南省的热带雨林所占据的面积广大,据统计能够占到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一。海南省的热带天然林,以其而垂直分布的形式,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针叶林、热带山地雨林等。这里以天然的氧吧,受到众多旅游者的亲赖。③

  海南省的热带雨林,所具有的优势在于它的独特,以及所存在稀有价值。海南省动物特有品种885种,海南省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特有品种571种,这种特有的品种不仅成为海南省的稀奇,也成为了世界的稀奇。“海南省的热带海洋和阳光海岸广为人知,热带海洋、阳光海岸特性,是海南省热带雨林旅游产业开发的最佳地段。海南省以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与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在我国的旅游产业中,显示出其重要的位置和作用。海南省以其丰富的热带雨林,为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海南省已经将热带森林资源,作为旅游产业的品德,进行树立和宣传,这不仅提高了海南省热带雨林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需要环境保护的支持。

  海南省热带雨林的开发,让人们在享受绿色,满足这种无污染的绿色旅游的同时,却也为海南省热雨林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忧虑,由于海南省的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很多地方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虽然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自然中旅游,是很多人的向往和希望,可是面对海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没有真正重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使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要想为海南省热带雨林可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的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稳定,为热带雨林营造出良好的旅游气氛,需要不断地以保护热带雨林绿色资源为基础,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需要给予严厉的制止。④对于海南省热带雨林的可持续开发,一定要明确开发不能仅仅是索取,需要对大自然也要有所奉献和投入。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的首要条件是以生态为本,不保护好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明天将不会再有生态游,因为在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人们感官上所需求的自然美丽也会随之消失。如果以破坏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赢得一时的利益,那么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将失去根本的发展源泉,海南省省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也只能成为历史上瞬间的风景,永远成为后一代人内心里的遗憾。⑤

  对于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游的发展,应该以复合型、可持续、多元化为发展的目标。要能够以国家公园的模式进行开发,这样既能有效地管理和整合这些资源,同时又能保护好这些资源,真正地实现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对于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需要在求稳定的前题下求发展。热带雨林生态和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需要以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海南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构建的具体表现,需要以充分合理的自然资源,使热带雨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让人们在享受到旅游乐趣过程中,学会保护自然环境,使人类永远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⑥

  参考文献:

  [1] 老嘉山林场:打造森林公园 发展绿色旅游. 安徽经济报,20xx.

  [2] 中国最完美的热带雨林[J]. 科学大观园,20xx,(15).

  [3] 许道顺,许升锋.打造海南省“旅游之岛”品牌的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xx,(08).

  [4] 丁易.海南岛退化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xx.

  [5] 周金泉,何文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解决的五个问题[J].新东方,20xx,(Z1).

  [6] 武剑.热带雨林可以呼吸的时尚[J].体育博览,20xx,(03).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7

  摘要:近年来,有关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的争论十分激烈。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旅游景区的性质、经营权出让的涵义及我国景区经营权出让的目前状况,预见了景区经营权出让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办法。

  根据萨缪尔森给出的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公共产品具有使用上的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这两个本质特征。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的物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1。我国景区的旅游资源为全民所有,景区资源对于任何景区都是有一定空间范畴、时间范畴和生态容量的,当游客数量达到某种临界点,每增加一个游客将降低所有游客的旅游效用,因此景区旅游资源既不属于公共产品也不属于私有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对于旅游景区的准公共产品的这种属性,为旅游景区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提供了更多了理论依据。

  旅游探究学者一般将景区经营权理解为“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旅游资源的占有、使用和享有收益的权利”(杨广虎,2003)。其他学者都没有下过明确的定义,对经营权的理解也无甚异议。景区经营权出让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目的的,以保证资源所有权人的权益为前提,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将旅游景区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转让给资本所有者、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行为。景区经营权出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景区资源更好的实现其价值高效率运作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我国景区经营权出让目前状况

  1997年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和马来西亚一家公司全国首次分别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获得了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的投资经营权。1998年初,万贯集团以协议开发方式获得了四川碧霞峰等景区50年的独家垄断经营权,并创造了“碧霞峰模式”。自此之后,景区经营权出让在全国迅速扩展。先后有国家级景区井冈山的龙潭景区向国内外招商引资,以拍卖合作的方式分20年、30年出让经营权;宋城集团和万象集团以协议方式分别开发浙江龙泉山国家公园、千岛湖。到2005年4月底,云南省已将33个旅游区经营权出让给国内外大企业,出让资金达30亿元。

  由于这些景区资源品味较高,经营利润较其他产业要高得多,企业都积极支持。但建设部指出任何地区和部门都没有转让景区给企业经营的权利。然而国家在这方面尚未出台相应法规政策,景区经营权出让事件愈来愈多了。最终由于2002年新希望集团欲买断桂林遇龙河景区因国家主管部门直接干预未果一事,使景区经营权出让有所趋缓。但截止2005年底,全国已经出让或鼓励出让景区经营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20多个,已有超过300多个景区(点)以不同的形式出让了经营权。下表是景区经营权出让的情况粗略统计摘要:

  部分出让经营权的旅游景区

  (资料来源摘要:本资料通过相关网站收集并归纳而得)

  由上表可知摘要:获得景区经营权的大多使旅游业发展较好的省市,每年都有很多景区出让经营权,景区经营权出让成为一种景区发展趋向。以上所列的景区不包括决定出让经营权的景区。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意向出让景区经营权。要出让经营权的景区将会越来越多。

  二、景区经营权出让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景区经营权出让无疑是景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改革,改革就不免出现差错,面临阻力。由于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景区经营权出让的法律,经营者资质也良莠不齐,新旧经营管理体制交错混乱等原因,因此目前需要考虑以下新问题摘要:

  1.国有资产流失

  有些景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急于出让景区以改善接待条件、扩大游客量,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摘要:其一,在招商引资中对资源价值过于低估导致廉价出让经营权;其二,景区经营权出让的付款方式,考虑到经营权转让初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不少景区采取了初期付款较少,以后逐年增加的付款方式。如张家界某景区,当时以6000万标的出让40年经营权,而受让企业当年的门票收入就达4000多万[2。以此推算,一年半回收成本,此后长达30多年的收入为企业纯收益。其三,出让方式大都未公开招标,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的机制,出让的.透明度令人置疑,轻易出现“寻租”行为[3。但其并不真正投资开发,而是将其转手,不断地从倒卖资源中获益。还有一部分受让者获得景区经营权后,借旅游开发之名在景区开发房地产或从事其他经济活动。这些都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惟利是图,破坏资源环境

  投资主体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考虑得更多的是经济效益,难免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如仅做小额投资,简单作些建设,忽视景区环境承受能力,在景区内增设过多的接待设施,超负荷接待游客而不对资源采取任何保护办法。对生态环境的威胁还可能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熟悉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在开发中对资源造成了破坏。如旅游公司用水冲洗孔庙建筑,给古建筑的油漆彩绘及其他文物造成了很大损失;张家界因建设滑索破坏了风景而遭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亮黄牌。有些企业对旅游人力资源过度开发,若完成不了经营指标就扣工资奖金,影响了景区的人文环境和愉快的旅游氛围。

  3.出让者管理过死或过松

  景区经营权出让在我国旅游发展史上是一次新的尝试,没有先例可循。在转让过程中轻易出现两种偏差摘要:一种情况是出让者虽和受让企业签订了经营权转让合同,但由于传统观念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出让者仍不断插手景区经营,使景区经营权转让名不副实。另一种情况是政府部门和受让者签订了转让合同后,产生了“甩掉了包袱”的心理。以为经营权和盘托出,可以不再过问了。事实上,经营权出让后,其责任更大了,政府要将代表全民行使其管理职能,监督经营行为,确保景区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

  三、解决景区经营权出让新问题的办法

  第一,科学评估资源的价值,通过各种途径防治治国资流失。确定景区资源的价值,客观上要综合景区的资源属性和级别、资源的市场需求、景区现有收入、前期已投入的资产价值及经营权出让年限等;主观上要组织专门的资产评估小组,其成员须包括和旅游领域专家、各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当地社区代表等共同来科学评估景区资源的价值及经营权出让的额度。不能认为无形资产很难做出科学客观的估计,就任意作价出让。防治国资流失,方法如下摘要:在转让合同的撰写上要做到尽可能的具体、细致;尽量避免错误、笼统和粗糙;受让方要交纳保证金,对无形资产和不可再生资源要有抵押或担保,责令受让者对景区重要资源投保,在合同上明确其一旦违约的高额赔偿经费。

  第二,尽快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4,规范景区经营权出让程序及方式。目前景区经营权出让处于无法可依、监管混乱的状态,出台针对性的法律十分迫切。对于规范经营权出让的程序及方式摘要:首先要成立专门的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机构,负责收集和发布消息、组织景区资源评估、组织拍卖会、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其次要认真评定受让企业的资质。在确定经营者的资格时,要通过旅游有关的各界专业人士、银行、当地居民等综合评审,确认其经济实力、资信情况、管理水平、建设和维护景区原有生态和文化环境的能力,进行慎重而有条件的转让。再次,考虑景区的生命周期、企业的生命周期及管理的延续性的前提下,适度延长出让年限。签约期较长无形中促使企业考虑短期收益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只注重眼前利益,破坏景区环境的潜在后果也将由其承担,因此民营企业必然考虑资源的承载力及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长期影响。另外,要尽快统一出让的标准,严格采取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性手段出让,严禁暗箱操作,果断杜绝“寻租行为”。

  第三,强化规划管理,定期对环境进行评估。将有资格的规划单位存档,审核部门须严把审批关,经审批的规划方案要严格执行,若确须变动,须将改动后的规划申报审批后实施。对出让经营权的景区要定期组织专家对景区环境进行评价,强化经营者的环保意识,督促其采取办法,尽力减少开发经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保护资源的资金投入,对不合格的受让者采取警告、罚款、收回经营权等各种方式严厉处理。

  第四,强化行政部门监管职能。首先要建立政府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管机制,使各方不能私自扩大利益范围或规避责任。其次政府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摘要:(1)完善规章制度。景区的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具体规定景区经营各事宜,这就需要政府强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对任何违反规定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2)负责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景区的道路、水电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和当地的发展规划一致,政府要出面协调和规划。(3)发布旅游市场信息[5。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经营者损害旅游者利益和违法行为。政府要加强旅游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协调社会各界创造有利于景区发展的宏观环境。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8

  森林旅游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作为主要景点、景区的观赏活动。通过体验自然森林旅游环境,人们可以调节精神,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由于林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系统,绿化环境,从根本上促进生态平衡。所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经济增长

  的客观要求,它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谐共处,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更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本文通过对眉县国有营头林场森林旅游资源的分析,探讨了森林旅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

  1 我国森林旅游业的目前现状

  目前,森林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等措施,有效保护了生态平衡与自然自源。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各个地方的国有森林旅游基地已经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1.1眉县国有营头林场森林旅游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后,林场按照“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发展思路,大胆探索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利用林场得天独厚的森林景观资源,创建了陕西省红河谷森林公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红河谷森林公园一跃成为陕西森林旅游的佼佼者,红河谷更是成为“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主题中一个绝佳的休闲、避暑、度假胜地。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峡谷、省级水利风景区、西安人避暑纳凉好去处。旅游业综合收入和入园人数连年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已成为林场最主要的经济支撑,使眉县国有营头林场走出了一条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2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具体现状

  森林旅游场所不断增加,大部分已经成为著名旅游胜地;森林旅游活动丰富多样,大部分已经成为知名品牌;.森林旅游.已使林区农区摆脱了贫困;森林旅游已经解决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森林旅游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也得到进一步规范。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分析

  2.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义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主要是指人类为了满足当前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表现为:发展经济要保护能源资源,生态自然保护,促进生态平衡。所以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执行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保证林业生态系统平衡,从根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基本和谐。

  2.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首先,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又能保证生物种类多样性,促进整个环境系统的完整性。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够规范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缓解生态破坏压力,让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为林业建设增加收益。此外,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能促进我国绿色林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而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

  2.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可持货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创建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进林业经营、科学化,加快林业现代化;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对于第三产业,要加快森林旅游业和花卉业的发展,采取“以二促带三”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 森林旅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旅游产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只要优化林业建设,森林旅游业就会不断兴旺。相反,当一个地区的森林旅游业非常发达时,这里的林业建设将会更加繁荣,最终坚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森林旅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时的关系。毫无疑问,为加业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通过法制观念、道德观念教育等宣传形式来提高全民族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最终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通过对眉县国有营头林场森林旅游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的讨论,不难看出,森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有利于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因为森林旅游资源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保护森林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将森林旅游业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这样才能使我国林业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文专.小议森林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民营科技.2008,(1).

  [2]祝列克.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促进林业产业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07,(10).

  [3]孙新平.发展森林旅游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2,(2).

  [4]曹伟,康凯.浅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中国一东盟博览.2012,(6).

  [5]李长龙.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9

  摘要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意义重大。针对旅游类专业特质,设计参加社团、表演节目、当主持人、策划活动、组织活动、进行沟通、撰新闻稿、做总结等八个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项目,笔者发现项目成效明显:实施班级比其他班级优秀;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为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证明,项目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职旅游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八项目;成效;调查

  一、高职旅游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项目内涵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它能满足二十一世纪人才流动现实,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做事、做人、共处、生存能力。高职旅游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学习、适应、组织、沟通、写作、创新、调控等七种能力。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文件,旅游类学生指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等六类专业学生。为培养高职旅游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设计相匹配的参加社团、表演节目、当主持人、策划活动、组织活动、进行沟通、撰新闻稿、做总结等八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参加社团,锻炼适应环境能力;策划活动,锻炼采集信息与创新能力;组织活动,与组织、协调能力相关;表演节目,与应变、审美能力相关;当主持人,与表达、调控、应变能力相关;写新闻,与书面表达能力、对事物敏锐感知相关;进行沟通,与沟通能力相关;做总结,与书面表达、自我反省能力相关。

  二、项目实施历程

  项目源于高职旅游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学生喜欢实践活动,但实践活动零散不成体系而设计。项目从2010年开始实施,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佛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顺职)二所学校多个旅游类班级进行,重点选择佛职2009级奥管(校企合作酒店管理)、顺职2013级旅游管理3班实施。项目不断摸索,积累了相当多经验。(见表1)三、项目实施成效项目完成后,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效果进行调查。

  1.实施班级比其他班级优秀

  (1)佛职2009级奥管班实施成效奥管班是佛职与奥威斯酒店集团合作办学班级。入校初,教师评价学生守纪认真,但胆小不自信,课堂氛围不活跃,做事不主动不积极。实施后,教师反映,学生从不敢发言到敢发言到说得条条是道,从不参加课外活动到积极筹办校内外活动。学生策划、组织了学校奥威斯杯礼仪风采大赛、福利院探望老人、儿童,模拟开业庆典、危机处理、每日新闻播报等。毕业不到半年,28%的学生晋升为广东美涂士建材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公司中层领导,担任客户经理、副总裁秘书、10086客服班长、门店督导等职位。(2)顺职13级旅游管理3班实施成效3班是顺职旅游管理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的第一届学生,共27位,学制二年。笔者吸取经验,以《旅游公关与策划》《旅行社销售》课程为主载体,对项目及时跟踪反馈。一年半后,项目全部完成。班级有9位获奖学金;4位竞聘成功担任班主任助理;1位常做主持人,因综合能力强,假期兼职3500元一月,被企业预定;1位获广东省导游大赛一等奖,3位获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教师、企业、社会见证了班级的蜕变。教师初次上课,评价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纪律观念散漫,做事不扎实,性格活泼。项目实施后,评价学生做事主动积极,认真负责,工作任劳任怨,有创意,团队合作意识强。系部曾在大二班级中选拔8位班主任助理管理大一新生,入选4位,而没有实施项目的同一年级48人班级无1人入选。企业评价学生做事认真负责,有一定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强。例如,针对学院校企合作的“大学生旅行社”有名无实、工作涣散状态,5名学生主动提出留校实习,组建团队,整合资源,搭建框架,设计路线,做好宣传销售,将校内旅行社盘活,抢先被旅行社录用。学生接受社会检阅,能够胜任拉赞助、做策划、做宣传、做组织、当主持人、排列节目、处理突发问题等工作。2014年夏,班级在顺峰山公园举办节目表演、旅游客源地宣传展览等丰富多彩的519“中国旅游日义务宣传活动”,虽遇场地变化、经费短缺、节目变动、天气变化等问题,但都一一克服,吸引上千市民参加。

  2.实施个体卓有成效

  (1)学生自感收获大经调查,67.6%学生都肯定了项目(见表2),它提高了能力,增加了见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自信心,发现了自己价值。具体到每一项目,学生都给好评,摘取评价如下:

  ①参加协会:觉得加入社团后,沟通、组织、表达、处事能力等都有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

  ②做主持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胆量;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的不易。

  ③策划活动:组织分工重要;活动成功,离不开组员努力与付出;要注意活动步骤;做事要考虑周全;要想怎样安排节目和布置场景;心思细密了很多,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策划能力。

  ④组织活动:活动考虑很多方面因素,如时间地点等;组织活动要亲力亲为,团结合作,合理分配人员;组织能力增强了,对以后带团工作很有帮助。

  ⑤沟通:生活处处都需要通过沟通相互认识、增进感情、达成共识;在职场上有效沟通更能增进感情,同时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人与人之间沟通十分重要;态度诚恳,真诚待人,以一种主动、真诚方式打开沟通大门。

  ⑥写新闻稿:学会了写新闻;增加对新闻的认识;在网上查找了资料,学会了写作;增强写作能力;写作时要实事求是,有条有理。

  ⑦表演节目:找节目难;上网查了很多东西,笑话导游词都看了很多;节目能帮我控制现场气氛,胆子大了。

  ⑧做总结:总结回顾,下次做得更好;有纪念价值。⑨项目总体评价:项目让我体验了更多第一次,胆量有所提高,做兼职导游时,在陌生团友面前不会羞涩,说话不会扭扭捏捏。沟通能力提高,毕竟做导游或销售这行,沟通能力很重要,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能力提高实施前,学生对自己创新、合作、解决问题、沟通能力评为“弱”的占有一定比例;实施后,没有学生选“弱”(见表3、表4)。实施前,评价较高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施后,评价更高。学生能力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会搞活动上。班级联谊、社团迎新、组织专业竞赛,学生都能胜任,如佛职礼仪风采大赛、汽车模特大赛、景区知识与现场讲解竞赛,顺职专业迎生融冰活动、导游大赛、模特大赛、旅游文化节校园展示等。完成项目的学生都以积极心态、良好沟通与合作精神走向社会,得到企业认可,大部分成长为企业中坚力量、基层管理者。例如,在旅行社工作的学生,刚毕业就做领队,带出国团。企业评价毕业不到半年的2009奥管班一学生:能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强,有较强计划与组织能力,与同事相处融洽,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

  3.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活动涉及的内容、环节、人物多,遇到的问题多,这不仅考量能力,也考量素质,八项目同时提供了检阅学生素质的平台。

  (1)态度转变。进入大学后,学生生活有目标,有动力,快乐充实,乐观积极,散发阳刚之气,班风学风正。以前做事不认真不扎实的学生,经过项目打造,做事认真扎实了;面对老师指出的不足,由顶撞不服到虚心改造。

  (2)学会反思。在沟通汇报时,2009奥管班一学生说道:平时对父母不理不睬,但为了完成老师作业,鼓足勇气与父母沟通,终于理解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为自己所做过的伤害父母的事情忏悔,表示以后好好对待父母。全班学生都受到感染,动情之处,哭声一片。沟通的汇报,不只是锻炼学生胆量与表达能力,客观上起到了感恩、爱、尊重等人格教育。在进行主持人项目汇报时,3班学生说到,主持关于传统文化课题时,才知道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得那么肤浅,以后要扩充知识面,培养自己各方面兴趣爱好。

  (3)精神洗涤。一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后,说尽自己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传递快乐和爱心,收获了快乐和爱心,深深爱上了奉献。

  (4)综合素质提高。校内,如推行每周晨跑晨读活动中,其他班学生叫苦连天,但实施项目班级学生坚持得很好,快乐完成。校外,不少学生主动接近企业,被实习单位提早签约。

  4.为旅游行业输送优良人才

  旅游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知识面、高尚职业道德、积极服务意识、良好文化修养、灵活应变能力、娴熟服务技巧等,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热情、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和应对挫折等非智力素质。例如,景区需要不断更新硬件与软件,需要打造精品景点,这就要求培养富有文化内涵的策划人才。酒店在服务客人时,需要耐心、细心、爱心,需要沟通意识、表达能力。据旅游企业专家反映,旅行社招收导游最怕导游缺乏诚信,拿钱走人;景区最缺乏的人才是节目主持人、活动策划人;酒店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部门间沟通。实施八项目,培养了学生知识、素质及其行业所需要的组织、应变、沟通、处理问题等能力,帮助学生顺利上岗从业。例如,导游带团需要独立处理问题,需要主持与调控制局面,需要策划、组织、主持、节目表演等活动。能力不强,没法带好团;素质不够,态度不好,就会受到游客投诉。项目总结时学生写道:“带团最重要的就是你能玩、能讲,站在导游位拿着麦,充当着主持人,车上都是你的.客人你的观众,观众关注度高不高就在于你这个导游讲解的够不够精彩。所以在讲解之余我经常组织客人玩一些游戏带动车内气氛,如唱歌、猜谜语等,逐渐掌握了带团的一些技巧,这样实习工作也上手了许多。”另一学生写道:“因为大一参加过葫芦丝培训,上过舞台,习惯人多场合,现在随时都可应景唱首歌调节气氛。庆幸我学的是旅游专业,让我开朗好多,生活也多彩好多,最重要的是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多欢乐,尽管这个职业是很辛苦的。”

  5.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客观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改革,冲击与挑战传统教学内容与形式。传统教学以课程为中心,培养人才多高分低能而受批判;现代社会要求培养高分高能者。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目标导向,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路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就课程改革而言,要求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行业与岗位为依据,提倡一体化教学,将所学知识融入能力锻炼中去,打破课程体系。但因学校教学改革,涉及多门课程、多个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等而难以落到实处。项目打破了传统的以课程体系为核心,转到以项目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当主持人,涉及口才、沟通、礼仪、文化、新闻传播、策划等知识,关联应变、反应、表达、沟通等能力,这不是通过一门课程教学所能达到,但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能达到。教育管理,以生为本。现代社会信息获取途径多,知识、能力可以不在课堂传授,但必须在活动中检阅。实施项目,就是锻炼、检阅学生能力、素质的过程,其实质是对老师、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笔者做了一些课题,取得一些成效,被立为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2015年项目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而获评顺职特色专业,2017年获评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尽管课题实践多年验证了效能,但项目融入旅游类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他人课程教学、推广到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既合专业又合职业迁移需要的实践活动体系等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周书云.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项目体系建构探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6

  [2]周书云.八项目驱动,培育高职旅游管理类学生关键能力[J].铜仁学院学报,2012

  [3]徐冬.谈高职教育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0

  摘要:现在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冰雪文化,在旅游业中是黑龙江市场上的精华所在。为了走了文化行业的前列,成为佼佼者,掌握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冰雪旅游文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关键词:冰雪文化:黑龙江冰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解析

  黑龙江现有的冰雪旅游文化,得知目前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存在本土的文化与内涵不能够深度发掘,在旅游业的产品上没有创新精神、离开了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就不能完全的发挥黑龙江本地的品牌与地理特色、缺少着人文的环境,管理部门水平低下、缺少特别的区域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等问题。进一步开发冰雪旅游业产品,强化有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提升冰雪文化在政府部门的重视度,提高冰雪旅游业的社会经济位次、培养全民的文明素质,加入光影艺术,制造一种属于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全面提高冰雪旅游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竞争力。推动黑龙江地区冰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黑龙江旅游业简介

  众所周知,黑龙江位于祖国的东北地区,天寒地冻,又因为其一年有五个多月处于冰雪之中,所以非常适合发展冰雪旅游业,冰雪体育业等。将冬天的风景和冰雪运动作为其重要的象征标志,吸引了一大批爱好冰雪运动的人和向往着浓浓民族情怀与独特自然风光的人前来游玩,运动。冰雪旅游业作为黑龙江极其重要的产业,想要变得更加强大,就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深处挖掘冰雪旅游之外的影响要素并加以研究探析。其中的旅游文化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而旅游文化做为冰雪旅游文化的灵魂,更当合理的处理旅游文化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表明: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成为了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条件,成为了经济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现如今,若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占领了重要的地位,就能够更好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化被动为主动。这样就使得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成为了更为重要的发展对象。所以应该依据黑龙江的地域特色的以及多元化,更深的探寻黑龙江地区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歌曲音乐、美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多方面要素,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加入光影艺术,对于文化遗产应当加以保护,对于危难文化遗产及时的抢救,是民族文化在国际的舞台上大放光彩,更的促进黑龙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黑龙江冰雪文化的现状

  (1)冰雪旅游业缺乏创新精神,本地的文化涵养水平低下。冬季,来到黑龙江,你可以购买、可以消费、可以享受,这无疑不是在文化的交流和接触。相比之下,游客更喜欢看到冰雪场景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的物品或者产品,通过包含着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来了解游客来自哪里来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当前的冰雪旅游产品大多不是本地文化,而来自与其他地方文化,这样一来对于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同时还限制着当地的文化发展。希望有着更多创新的产品吸引游客,却因加入了国外文化而使适得其反,在试图登上国际化的舞台上导致严重丢失了本土文化。大多数的旅游产品没有创新创造精神,抄袭、模仿的相同产品流通于市场上,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自古以来,黑龙江就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以及长久的冰雪文化传统历史,冰雪文化价值相当高并且成为了黑龙江独特的自然资源。诸多的带着商业化的旅游项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睛,以至于冰雪文化的历史传统、民族风俗尽失,是黑龙江的传统文化内涵遭到了不小的打击。

  (2)没有政府宏观调控的帮助,不能完全发挥地区地理优势。黑龙江有着长久的历史传统,然而这在冰雪旅游业中却渐渐消失,其独有的冰雪文化地位也在逐渐下降。不仅国内的个别省份在效仿,国外也在大力推动其冰雪旅游业的发展,没有着政府在宏观上的适当调控,缺少着整体性的规划,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只是从一方面强调经济发展,而放弃了在文化上的重视,只会导致其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甚至达到畸形形态。旅游业是使用国家或地方的传统文化招揽游客来达到发展经济的方式,因此各国各地都清楚了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益处,也明白了其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大力的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不仅为本国或本地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行业竞争能力,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岗位,进而有一步带动经济、文化、建筑等的发展,形成循环系统,这也成为了发展旅游业的特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大局为重,总览全局,采用宏观调控方法,发挥地区文化长处,构成冰雪旅游产业的群体,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黑龙江冰雪文化,使之在世界上立于不败的地位。

  3提出解决的对策

  (1)强化对冰雪文化的理论性探究,深度挖掘冰雪旅游产品的精华。了解冰雪文化对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强化对冰雪文化的理论性探究。冰雪文化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述,应该将它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有理论指导实践,有实践反馈理论,才可以把冰雪文化的内涵得到充分的发挥。黑龙江省具有悠久的冰雪历史和文化,同时还有受到了俄罗斯的文化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定期举办文化探讨会,邀请各方学者,使用文字、光影艺术、图片等等方式来彰显冰雪文化艺术。探讨文化的展现方式如光影艺术,在冰雕的展现使用中就非常频繁,它讲究光影的变化,即靠着形体的起伏所产生的不同阴影来感染观众。起伏变化是它的艺术语言。通过建筑冰雪文化博物馆来收集归纳冰雪文化产品。使用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指引、开发、创造新的有着黑龙江本土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创造一个包含着生态、经济、体育、文化等的多元化集合体。通过黑龙江黑土地上与众不同的黑土文化,是游客能够置身其中,感受浓浓的黑龙江文化氛围。将冰雪文化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发挥地理优势,创造冰雪旅游的个性。现如今的环境,不妨将黑龙江的传统文化打造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不仅能提高经济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前进。

  (2)政府提高对冰雪文化的重视度,提高冰雪旅游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黑龙江是中国冰雪文化的起源之地,为了保证其领先的节奏,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冰雪文化建设的重视,宏观调控,纵观全局,统筹安排,减少资源的浪费。应当建立并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冰雪文化建设能够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对于市场的入门,应当严格看守,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健康、和谐的冰雪旅游市场。

  (3)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创造一个属于冰雪文化的环境。旅游文化环境是旅游发展的重要部分,想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是游客的责任,更是全体冰雪旅游业有关人员的职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行业的佼佼者,冰雪旅游也不例外,人才的培养更不能懈怠,拥有着大批人才的行业还会愁行业无法发展、没有竞争力吗?然而只有员工的素养高还是不行的,优秀的人才员工也要影响着游客的文明素养,因此应当全面的增强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

  4小结

  黑龙江冰雪文化在旅游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次。同时黑龙江获得了中国冰雪艺术之都的赞誉。在国际的舞台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结合又使得黑龙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有地域文化。冰雪文化是黑龙江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了黑龙江的地域风采及文化就会变得失去了灵魂,极大地降低对游客的吸引力。所以,黑龙江在发展冰雪文化的同时应当注重健康发展,以保障黑龙江冰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良祥,唐云松,阚军常,等.碾子山冰雪旅游特色小镇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xx,(6).

  [2]张英.供给侧视角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xx(31):81-82.

  [3]张娜,于洁,朱正杰,等.文化力推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品牌整合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xx(2):1-3.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1

  摘 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低碳旅游正在影响着人们旅游活动中的生产和消费。本文通过对低碳旅游的内涵及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低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利于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低碳旅游 困惑 措施 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形式正在推进着生态文明的进步,而低碳经济也正在影响着人类发展中的各行各业。低碳经济是二十世纪末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一个经济发展模式,是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危机,以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题的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这一概念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低碳经济也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选择,是人类社会在文明史上的又一大进步。2009年国务院《关于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将旅游业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地位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而一向被称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并非无碳产业。由于资源的过渡开发和碳排放超标对全球的气候的贡献率已达到5%以上,如果不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方式,那么这个贡献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惊人的程度,故发展低碳旅游是全球旅游经济发展的必需。

  一.什么是低碳旅游

  1.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事物,对他的内涵描述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不同的学者围绕“低碳”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描述它的概念和含义。其实,低碳旅游从整个旅游大环境或者从整个旅游实践活动来说,低碳旅游是指在整个旅游活动的大环境中,在倡导低碳的大背景下,顺应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运用低碳经济理论引导旅游活动的实践者,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原则,在保证旅游业运行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的限度的减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关系

  低碳旅游是继生态旅游后的又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而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都属于可持续旅游的范畴,都以科学发展旅游业为指导,都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性,具有相同的发展理念,都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中,都注重旅游系统环境的承载能力,利用高新科技尽可能的减少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积极修复,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旅游关注的重点是自然的原生态的旅游,着重是旅游业资源的原始性,提倡以更少的旅游活动或者更少的人类影响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核心是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而低碳旅游是强调“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侧重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中实现“低碳化”,比生态旅游更具有可实施性和操作性,是生态文明导向下的一种深层次的可实施量化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二.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困惑

  1.对低碳旅游理论认识不清。即便是从业人员,对低碳旅游也不甚了解,这就形成了对低碳旅游发展的思想障碍,对低碳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研究中容易形成误区,如低碳旅游的涵义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旅游活动对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到底产生多大的影响?采取各种碳中和的方案的效果和效益如何,实现低碳旅游最可行的办法等。这些问题都要在旅游实践活动中逐步的探索,通过科学调查和分析,为人们提供可参考的信息资料。

  2.在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方面,由于生产低碳旅游产品受成本增加的制约,许多旅游企业不愿意采用低碳技术来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在旅游活动中实现低碳旅游交通工具、低碳旅游生活设施、低碳旅游服务设施、低碳旅游活动设施等。这些都要在景区和产品设计过程中花费大的价钱,即所谓的“节能不节钱”,对投资者来说,就更会可能考虑整体经济效益而放弃低碳旅游。

  三.有利于低碳旅游发展的措施

  1.加大低碳消费宣传力度,努力促进旅游消费观点的转变

  加强低碳宣传教育,提倡公民低碳消费理念,建立适应低碳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保障制度。培养旅游消费者低碳化的自觉意识,这就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行业协会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旅游消费心理,使低碳旅游成为当今旅游活动的时尚。游客是旅行全过程参与主体,能否让游客对低碳旅游方式认可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其旅游愿望、个人偏好、旅行方式、旅游行为等,对低碳旅游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旅游产品经营部门更应该联合其他相关组织,利用媒体广告、低碳旅游产品展示、旅游形象宣传等多种营销途径和方式对旅游者进行宣传教育,用多种方式培养低碳旅游者,积极引导游客使用环保舒适型的低碳旅游产品,摒弃奢华浪费的消费理念,形成重文化、重品位、重节俭的低碳新观念。

  2.完善低碳旅游管理制度,强化重点突破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政府领导机制,依靠政府强制措施来约束旅游相关行业的碳排放,以减少碳排放和碳足迹为目标,建立教育、法律、政策等多种措施并举的实施机制,加大减碳措施的执行力度,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对旅游业中的旅游交通、酒店业、康乐休闲、旅游景点等,制定出科学有效、易于实施易于操作的评定标准,并强化实施中的监督检查,避免轻浮和走过场,狠抓重点环境,重点检查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中吃住行的碳排放,倡导低碳旅游饮食,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使用节能灶具,倡导使用公共交通,积极创新低碳型酒店。

  参考文献:

  【1】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09

  【2】王群,章锦河.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05

  【3】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4】刘笑明.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2011.09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2

  1户外广告发展背景

  四川旅游业有着巨大的生态优势和前景,2008年地震后旅游业受创,政府和社会各行企业对我省旅游业的户外广告宣传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扶持力度。由于现有旅游景区的户外广告设计形式仍然存在生硬、呆板、雷同、缺乏新意,不能较为准确地凸显川内本土旅游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纵观国外户外广告设计,早在20世纪末期就出现了新兴的户外广告技术与设计手法。而中国景区户外广告受到国情、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和局限,导致设计传统守旧,缺乏立体感和动态感。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产业的户外广告大部分停滞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上,缺乏体现旅游景区景点特色的广告形式。本论文创新点在于将旅游产业中的户外平面广告,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将传统的户外广告结合旅游景区、景点自身地理特色和环境因素,达到“借景”和“造景”的目的,突破传统户外广告的“同质化”“、平面化”,达到户外广告的“多元化”、“立体化”效果,起到最大力度的宣传功效,能够真正发挥户外平面媒介的传播优势。川内旅游业中的户外立柱、看牌广告,其创新性设计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进行结合,突破平面的局限性,达到立体式、全方位诉求。延伸设计作品的语言表现力和传播效果,形成快速认知。户外平面广告具有视觉冲击力强、面积大、位置高、阅读强迫性好、受众广泛、地域性强等特点,一直为商家所青睐。研究户外广告的创新性设计,寻找更加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的表现手段,是时代赋予广告从业人员的任务。

  2浅析户外广告新模式

  从川内旅游产业中户外广告(立柱广告、看牌广告)的环境和地理特点出发,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重塑传统的户外广告,结合旅游景区、景点的自身地理特色和环境因素(“借景”和“造景”),突破传统户外广告的“同质化”“、平面化”,起到户外广告的“多元化”“、立体化”等效果,起到最大限度的宣传功效,能够真正发挥户外平面媒介的传播优势。此课题弥补现有旅游产业中平面广告对旅游宣传的劣势和不足,树立具有四川本土特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同时,此课题的研究对强化和塑造四川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宣传旅游品牌等方面也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向和依据。通过对旅游广告设计的统一性及特色性的规范建设进行监控,提升川内旅游广告的软实力和品质感。其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以避免当下户外广告出现的二种弊端:一是旅游景区、景点、路线的户外广告“同质化”,即广告设计形式单一,广告中的视觉元素雷同和重复。二是旅游景区、景点、路线的户外广告“平面化”,设计的材料、工艺、技术停留在印刷、喷绘的基础上,广告缺乏立体多元的效果,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1打造“多元化”和“立体化”凸显户外广告在景区户外广告设计当中,设计师可将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于旅游区域的.户外广告中,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广告视效,对于川内旅游业的广告宣传来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商业价值。这样的设计,较为准确地凸显旅游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推动四川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个性品位。

  2.2运用“借景”和“造景”美化户外广告在进行户外立柱广告、看牌广告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考虑将广告载体与旅游景区景点的地域特点结合,利用图形创意的手法,将景区的户外广告图形与景区背景结合,实现“借景”甚至“造景”,提升川内旅游广告的设计感和创意性。

  2.3融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创意户外广告将旅游景区中的户外平面广告,融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网络电子互动技术、手机APP软件跟踪并与户外广告同步的技术等,突破传统户外广告的“同质化”、“平面化”,达到户外广告的“电子化”“、普遍化”效果,起到最大限度的宣传功效,能够真正发挥户外平面媒介的传播优势。

  3户外广告新模式下的意义

  随着四川旅游产业的发展,我省景区景点大力打造和支撑旅游地区的建设,依赖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生态、文化体验、乡村等复合型旅游转变,构建具有四川特色、多层次、多功能、结构优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体系。例如,以市场为导向,运用旅游线路统筹方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挖掘地域文化和特色旅游内容,将硬件设施环境与旅游功能相融合,重点打造世界遗产、熊猫故乡、蜀山之王、蜀汉三国、大爱无疆、长征丰碑、醉游中国、发现四川一百年等8条精品旅游线。以上的情况说明我省旅游产业急需推出符合本土特征的新型的平面户外广告设计进行广告宣传。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四川旅游产业的广告设计相关部门,在设计方案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使景区景点最大程度上得到宣传,同时也提高了省内旅游业的经济收益。

  4结语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户外广告创新性设计,突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二维空间表现向多维空间发展,其表现形式和手法趋于多元化,在求新、求异、求奇、求变的同时,更将具有时尚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广告与真实的旅游景区中的人、景、物融汇,为新时期四川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体建设,重塑四川旅游形象的相关设计,提供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宣传方面的指导性参考。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3

  内容摘要:

  济南泉群、泉城旅游、济南市区与南部山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泉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的指导。本文对泉城济南的旅游资源、影响泉城济南旅游发展的因素、济南南部山区的规划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开发等问题,从生态学视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济南 旅游 发展 生态学

  我国有泉的城市不少,但唯有济南幸运地获得“泉城”的美称。泉水已经成为济南的象征和标志,承载、孕育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和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并赋予其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活力,直接影响着济南的生态环境质量,以至旅游业的发展也与泉水息息相关,正是兴也泉水,衰也泉水。支撑泉城的是济南泉群,它是在地质、地貌、地形、水文等复杂条件的精巧配置下,由溶隙、溶孔、溶穴和溶洞构成的岩溶通道和蓄水系统,并有补给、排泄和径流条件互成体系,最终形成的一个完整、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这种自然生态系统又与泉城历史文化、旅游活动等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一、泉城旅游资源的生态学解释。

  根据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实地考察,济南辖区范围内有泉水733处,仅在古城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泉水136处;又据1983年的统计,济南市区有泉水144处;还有大家熟知的“济南七十二泉”,最早见于金代“名泉碑”,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其所着《齐乘》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名泉碑”上所列举的七十二泉,其中位于济南旧城区内的有47处,分别属于趵突泉群、珍珠泉群、黑虎泉群和五龙潭4大泉群,其余25处则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及章丘明水镇和长清灵岩寺等地。

  济南市区泉水的产生是因为济南位于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平原,地形为南高北低,高度相差达500多米,由于地下岩层具有许多褶皱并拌有大量缝隙,形成蓄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通道,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到市区,遇到岩石断层的阻截和堵挡,隔断了地下水北流的通道,使济南市区地下水位逐渐升高,水压增加,穿过岩溶裂隙在地表沉积物比较薄弱的地方涌出,形成天然涌泉。

  二、影响泉城旅游发展因素的生态学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泉城”就是指济南市区内的4大泉群,都认为济南作为“泉城”其主要景点就是市区的4大泉群,从而导致了游客数量随4大泉群停喷与否而剧烈浮动,尤其近几年4大泉群停喷,泉城旅游遭受到致命打击。其实,真正的泉城不仅仅指有4大泉群的济南市区,还应包括济南市的南部山区等区域。所谓南部山区位于泰山北麓,相当于《济南市旅游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济南市郊南部泉水生态保护区,即济南市区南部历城区济青高速公路以南的地区,其范围为北起济青高速公路,南抵历城—泰安界,东起历城—章丘界,西至历城—长清界。而从泉城的泉脉结构来看,南部山区也是济南市区泉水的主要补给源区,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区域。而且名闻天下的七十二泉中有20%是在南部山区,如柳泉、龙泉、琴泉、苦苣泉、鹿跑泉、水帘泉、避暑泉等,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泉深藏于山林之中。因此,有的专家认为,南部山区才是泉城真正的泉文化核心区。

  南部山区距离济南市区只有1个小时车程,近几年来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市民度假休闲旅游的目的地,每逢双休日和大假期,成群结队的济南市民到这里度假休闲。目前,当地村民和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低水平开发和粗放式经营,实际上对南部山区资源特别是泉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研究表明,济南市区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南部山区上千平方公里的补给区。南部山区水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市区地下水位的高低。南部水资源功能区对济南泉域地下水补充量每年在1.88——2.25亿立方米之间,每天在51.5——61.6万立方米之间。补水时间集中在6——9月份,其它时间为耗水季节。虽然,济南市有关部门为节水保泉在该区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济南市区不断南扩,南部山区这块补给泉城地下水的区域面积逐步减少,局部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一定的破坏。

  造成南部山区无序开发并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4个:首先是南部山区风景秀丽,有较大的旅游市场需求空间;其次是当地政府和民众具有很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欲望;第三是南部山区管理区域过于分散,规划方面也一直没有具体的方案;最后是该区域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如何将济南市区与南部山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统一进行开发;如何科学保护泉城的泉脉;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等经济开发,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和走向小康社会等,都是泉城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规划控制与科学保护的生态学对策。

  济南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再次明确“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南控”发展战略,这是南部山区发展的总体原则。对于“南控”发展战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要控制城市向南部地区发展,特别要控制房地产的盲目开发;二是对南部地区自身的发展要控制,特别要发展地方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济南市的“东扩、西拓、北跨”工程基本完成后,南部山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及“南控”战略即将实施。经专家鉴定并公布的《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确定了该规划的期限、分阶段的目标及主要保障措施。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在济南泉域地下水补给区基础上申请建立的。其首要和主导功能为水资源涵养和地下水的补给;辅助功能是保护地表饮用水源、保护自然地质结构、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南部的地表分水岭、东部的东梧断裂、西部的马山断裂以及北部的火成岩体将济南泉域闭合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通过岩溶裂隙和溶洞迅速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在接受补给后,通过地下溶洞和地下河等途径迅速向北运移,在北部受到火成岩的阻挡,承压形成裂隙上升泉群。其独特的地质结构类似于天然的'“坎儿井”,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由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的北部,尤其是济南市“一城四团”范围内的区域地面硬化严重,基本丧失了地下水补给功能。为此,本次规划范围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范围内去除主城区建成区范围和党家庄组团,确定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北部以南外环向经十东路和经十西路两侧的延伸线为界,东、西、南边界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边界吻合,功能区总面积为1513平方公里。

  根据水文地质研究,济南地下水补给区分为直接补给区和间接补给区。间接补给区并不能对地下水形成真正有效的补充,而近郊港沟、姚家、党家庄、十六里河及长清平安店一线的直接补给区是济南泉域地下水最直接、最主要的补给区,也是最重要的保护区域。

  本次规划在确定区域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基础上,对区域进行了功能区划,并提出各功能区的相关保护措施;加强对给水区域的保护,明确提出济南市区必须以功能区北界为控制边界,严控城区开发进一步南移;严格控制地下水水源涵养一级区的开发,禁止新建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对功能区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区域点源、面源污染;制定对功能区的相关倾斜政策,支持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

  南部山区共有大小山头660多个,其中近一半的山头绿化状况尚处于较低的水平,部分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尤其是在直接补给区的裸露山区,水土流失使得原本比较脆弱的山坡土壤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始终得不到改善。因此,水土保持不仅是南部山区的重要辅助功能,也是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部山区的药乡、龙洞、小娄峪、跑马岭、五峰山、灵岩寺、千佛山等区域为动植物物种集中地,保护区域的动植物多样性不仅对动植物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础。

  功能区有两大主要任务:一是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保护现有生态状况保持良好、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重点区域,防止发生新的退化和人为破坏。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方式,对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典型性、完整性的自然区域予以特殊保护;二是通过自然恢复、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遏止区域的生态退化趋势,解决区域生态退化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建立严格保护区域或自然保护区;开展退耕还林还水、小流域治理、荒山绿化,科学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加强对区域内点源、面源及城镇生活废水的治理,控制水体污染。

  在对南部山区规划控制和科学保护过程中,应以生态学等理论作为行动的科学指导。比如,在绿化中对树种的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绿化”、“美化”的效果。油松和侧柏等针叶树具有抗干旱、耐瘠薄和四季长绿的特点,而刺槐等阔叶树生长快、落叶多、分解快、生命力较强,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还有臭椿等树种在裸盐化的侵蚀劣地也能生长,适应性很强。因此,应针阔叶树混交、乔灌木混种。

  四、开发与经营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生态学路径。

  济南市应尽快出台优惠政策,调整南部山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鼓励大中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取代生产工艺落后、附加值低的落后乡镇工业,同时依托特色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其中,开发与经营生态旅游是南部山区发展的重要选择,其重要意义在于:

  能够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传统旅游也要欣赏自然环境,但是,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旅游参与者(游客)在欣赏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旅游经营者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又自觉地予以保护。这一点对泉脉保护和泉城旅游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能够全面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除了将旅游收入运用于自然环境的保护,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其它产业带来发展和升级的机会,起到一种示范作用,提高南部山区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能够保护当地的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不仅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文化,为游客全面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而且还能够深入挖掘尘封已久的文化,保护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生态旅游可为当地居民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使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过程之中,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与目前济南泉水发源地的普遍观点不同,有的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济南泉水是否喷涌和黄河水量大小密切相关,而且,黄河与济南泉水的关系,在史料中也能找到根据。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济南的泉水源于济水,而如今的黄河,正是在后来夺了济水河道。目前,普遍认可的济南泉水发源于泰山北麓、济南南部山区的观点,是北宋时期任齐州知府的曾巩提出并延续下来的,这一观点已经被现代地质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所确认。

  尽管黄河水与济南泉水是否有关还需科学证明,但是泉城的节水保泉,不应仅限于南部山区,更应拓展其范围,从南、东、西、北各方向同时入手。济南市区与济南南部山区等区域构成完整的泉城概念,应树立 “大生态”、“大泉城”和“大旅游”的理念,充实泉文化的生态内涵。

  参考文献:

  1、党明德,王晓军,陆敏.对济南泉水的来源路径及其保泉问题的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4

  2、高祥森,吴修安.补水保泉——济南出台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三期规划[N].齐鲁晚报,2004.8

  3、时启磊.关于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建设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4.10

  5、汪家权,吴义锋,钱家忠,李福林.济南泉域保泉与供水的地下水开采方案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4

  随着人们整体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享受生活,旅游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自然保护区就成了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生态资源。因此在旅游高峰期,自然保护区人流量急剧增多,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感受大自然的需求,但同时也相应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更好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以期给旅游者提供一个更长久、更美好的旅游环境。

  引言

  旅游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一部分,生态旅游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态旅游意义重大。说起自然保护区这样一个特殊区域,我们总能将之与旅游联系在一起。虽然大自然的环境在大众的欣赏下有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随之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这是因为随着旅游人流量的增加,旅行者带来的破坏和污染也随之而来,这就会使整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面对这样的突出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适当的管理,并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规划中的重点,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一、生态旅游的意义与价值

  生态旅游按其自身的意思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维护当地民众的生活需求,两者合理的搭配,也就是做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其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提供新的融资途径。生态旅游是目前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旅游进行的新方式,从过去单一的风景欣赏到现在规模式的旅游提供,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也比较集中,这不仅可以将资金融合集中起来,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融资途径,让旅游业走向新的时代、新的方向。其次,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欣赏风景,还有吃、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人流量的增加势必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生态旅游不仅仅是给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还会间接地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这也是生态旅游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升新的环保意识。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的是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三方配合,各方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旅游中,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旅游者,任何一方都需要做到坚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因此,旅游者要树立生态意识和重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道德规范。管理者也要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摆设醒目的环保标识,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生态旅游风险评估

  在开发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生态旅游规划,这不仅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整个生态旅游环境扩展中实质性的目标和需求。要尽量吸引各个利益团体的参与,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和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规划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并有一些强制性的要求。首先可以对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当的区域划分,有些地区可以作为建设开发区域,但是对于一些重点保护区、核心区就要严禁开发建设,将之作为重点的保护场所,所以规划需要非常的明确,各项内容也要准确分布,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严格依据规划对生态旅游区实施保护。同时,各地的环境保护要在国家规定的内容中提出具体的实施要点和战略性的方案,这样会增强旅游者遵守的力度,保护环境的效率也会提高。与传统旅游业不同,生态旅游的既定前提是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然而即使是严格控制的生态旅游活动也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管理者开展旅游项目建设时,进行生态旅游风险评估,要将旅游项目建设对景区的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加强生态意识、生态保护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

  多媒体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目前最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目前,旅游者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这与人们与这方面的信息接触较少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可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领域中加入相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例如:在旅游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怎样清除垃圾等多方面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相应的体现,这样更能贴近生活,让人们潜意识里接受环境保护的概念。除了网络上直接的宣传外,可以对旅游参与者进行当面的宣传教育。在旅游中,导游可以先宣传一些环境保护的内容,并进行讲解和分析,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让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职责,多一份维护之心。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生态旅游的法制建设

  要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要有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目前,国家虽然有自然环境保护法,对大自然的环境及原生动物的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仍缺少一些明确的实施条例,这使得原生态的环境呈下滑状态。因此要加强生态旅游的立法和法律解释工作,对生态旅游管理者实施必要的法律教育,让他们在具体的旅游环境中,亲眼去看,亲身去体会旅游者对待环境的态度,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以提升他们保护生态旅游区的法制意识。综合来说,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法可依,做到“以法兴旅”“以法治旅”,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旅游区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为的一些因素对原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生态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从我们自身做起,让自然保护区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更好的发展,让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使“生命”“生产”“生活”与“生态”和谐地结合起来,真正实行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下,旅游产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生态旅游是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尤其表现在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区域公平发展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

  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之下,旅游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游、国内游到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的发展阶段,在多年的发展时间内,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繁荣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尤其在近年以来,由于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的环保性,提倡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湿地公园、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生态旅游也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模式。

  1.国外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析

  近年来,生态旅游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多国家都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展了形多样化的生态旅游活动,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也成为了很多国家经济收入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美国

  在发达国家之中,美国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较早,其中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地就是国家公园,早在1872年,美国就将黄石国家公园划定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实施的是一种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模式,管理层只负责行政事务,不会分管经营工作。公园经营活动由服务企业负责,但是这些企业必须要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批准。在公园的经营过程中,国家需要对公园环境开展监测工作,为此,在1991年,美国国家公园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设置了入口管制站,设置了完善的法律,这就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在美国,其生态旅游产业都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管理,他们需要跟踪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情况与生态许可性,除了联邦政府外,与生态旅游产业相关的部门也需要为生态旅游产业提供必备的支持。

  1.2日本

  与美国相比而言,日本生态资源并不丰富,因此,日本政府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这一方面,日本政府采取了如下的措施:第一,严格立法与执法。日本生态旅游活动主要以自然公园为场所,包括国定公园、国立公园与都道府自然公园,为了保护好这些公园的生态环境,日本政府制定了《国家公园法》与《自然公园法》,这些法律中严格规定了公园中的限制利用区域。第二,双向管理。在日本,这些公园都是由环境部进行管理,旅游从业者是能够开展多样化经营活动的,但是在开展活动前需要与上级管理机构签订环保协议。第三,居民共同管理在生态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居民也是能够参与管理工作的,并可以在其中获益,居民能够对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居民可以在自家开设家庭旅馆,这对于增加居民的收入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意义。

  1.3德国

  截止到目前为止,德国的生态旅游产业已经发展了近30年的时间,德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其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在德国,旅游者的环保意识非常高,而政府也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仅非常注重当地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十分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各个乡村都会积极的将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结合起来,这在德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工作中起着极大的影响。

  2.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1强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又不能危害后代的需求,并满足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生活、资源的协调发展,在生态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这一理念才能够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基于现阶段下生态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各个区域生态旅游产业的转型必须要建立在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指导,看问题要长远,根据自身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发挥出森林、山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转型过程中,各个地区要注意人文生态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开发与融合,将生态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进行有机结合,遵循因时制宜的原则,以春秋民俗观光、夏季避暑等多形式的发展特点,打造出中国生态旅游胜地的新形象。

  2.2统一规划,提升资源开发的科学性

  在开发生态资源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不能够与当地经济水平发展相脱节的,在进行规划时,需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将所有影响生态旅游产业转型的因素都纳入考虑范围中。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主导,担当好核心角色,突出转型重点,处理好生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突出特色,表现出生态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在开发过程中,要将加强旅游者与生态资源见的互动性作为设计依据,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保护好生态环境,避免出现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总之,生态旅游产业的转型必须要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生态旅游产业的转型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要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开发工作就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控制好游客容量,制定出完善的监控方式,防止出现超载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措施调整好生态旅游环境的`超载问题,这可以采用旅游空间分流法,根据景点类型开展分区管理工作,在旺季适当提高食宿费用与门票费用,根据旅游景点的情况延长旅游季节。此外,针对以往“一哄而上”的开发问题,政府要加强打击力度,严格按照规划流程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做好可行性论证工作,将各个方面力量团结起来,构建出一支涵盖到林业、旅游、环保、规划多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出生态资源旅游开发小组,提升规划工作的含金量。此外,要聘请专业的生态旅游学者、专家与设计人员进行指导,编制出高水准的发展规划。

  2.3注重生态旅游管理,注重低碳化旅游

  低碳旅游已经成为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种模式强调在旅游活动中尽可能的降低CO2排放量,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旅游模式。与其他工业相比而言,生态旅游业本身就不会占用过多的资源,营销的也是文化与自然环境,这与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是相吻合的,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大范围推广低碳化旅游模式,加强宣传与教育,让低碳旅游的概念可以深入人心,让城市居民意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在自驾游时,尽可能与朋友拼车;在出行过程中,也应该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旅行过程中,应该准备好生活物品,不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在到达旅游地之后,需要多使用骑行与步行的方式。

  2.4强化法制观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对旅游资源造成了一些破坏,为此,必须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实施“以法治游”的政策,对生态旅游区进行全盘的规划与管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大执法力度。就现阶段,涉及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国家文物保护法》与《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三种,但是依然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生态旅游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旅游环保工作的执法力度,协调好环保部门、旅游部门与建设部门的工作,履行好环保义务。第二,加大立法力度对于旅游环保法规,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健全,让生态旅游环保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第三,加强监督。生态旅游地的保护工作如果依靠旅游者自身的道德,是不够的,如果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在下一阶段下,需要加强监管,实现旅游者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5实施人才战略,引进素质过硬的人才

  旅行社是实施生态旅游产业的中间力量,对于旅行社而言,导游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旅行社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的实施人才战略,吸引一批专业水平扎实的人才参与到自身的经营与管理中来。此外,旅行社还要加强对现有导游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建立一支服务水平强、政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专业化从业人员队伍。

  3.结语

  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旅游产业能够很好的推动旅游经济水平的发展,两者有着空间集聚性与相似性关联。同时,生态旅游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这就说明,旅游创新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本地区旅游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能够有效促进相邻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月.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探讨———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06)

  [2]王杰,王晓琳,王英杰.乡村旅游是辽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2008(02)

  [3]张鹏,唐善茂,丘萍.广西贺州市生态旅游的投入—产出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7(06)

  [4]明庆忠,李宏,武友德.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06-13

(经典)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篇06-14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篇[经典]06-17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共15篇)06-18

[优选]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篇06-14

(优选)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篇06-16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集合(15篇)06-18

浅谈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通用7篇)07-19

浅析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03-21

论假日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