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引导式创意绘画与高考美术的碰撞与融合
中国的教育制度决定了“考试”贯穿于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早已养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作为高考“考试重点”的素描、色彩和速写等绘画写实技法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无法用“分数”衡量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和创新技法等艺术素质却极度“贫血”。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化和多元化的课程,在这种应试制度下遭遇了严重的瓶颈,根本无法向高等院校选拔和输送真正优秀的美术人才。在当今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引导式创意绘画的出现为美术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弥补了高考美术教育体系中艺术素质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缺失。但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碰撞也随之产生,如何将两者的优势进行双向融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引导式创意绘画的特点和形式
引导式创意绘画源自“易道”教育推出的一门针对少儿手脑潜能开发的课程。其基本理论是根据心理学、脑科学理论及少儿认知规律的特点,将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与绘画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意为主线的体验式绘画模式。基于这种特点,引导式创意绘画完全避免了传统绘画模式的枯燥和呆板,使绘画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在对学生进行各种绘画技法的培养的同时,更着力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和开发,不再仅仅以“像与不像”、规范不规范来衡量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式创意绘画有“体验”绘画、“创想式”绘画、立体绘画、动感绘画、“情商”绘画和“多元智能”绘画等表现形式。
二、高考美术的弊端
2.1过分强调绘画的写实性,导致高考美术内容和形式僵化
由于高考美术中写实绘画所占比重较大,导致考生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少学生误认为绘画写实就是素描、色彩和速写,因而很多美术高考生为了获得高分而进行大量盲目地机械模仿,画出来的作品毫无生气。事实上,要想成为真正的画家,仅仅只有对绘画写实的练习和考核是不够的。这种仅仅为了应对高考的美术学习方式弱化了对美术学习的艺术性和主导性,学生的美术学习变得越来越短视和功利。
2.2过分注重绘画技法,忽略了艺术想象力的培养
高考美术的终极目标是获取分数,学生的绘画技法更容易通过标准化的评判方式来进行量化,而绘画艺术本身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门类,作画者的主体艺术性很难进行客观地“分数化”,而这种“分数至上”的考试制度使得广大考生在长时间的模仿中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绘画理论,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挥艺术思想的想象空间,无法充分饱满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所画出来的作品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生硬无趣。
三、引导式创意绘画与高考美术之间的冲突
引导式创意绘画所倡导的思想是在激发学生绘画兴趣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度、观察事物表象的能力和探索发现新事物的好习惯,自由发挥想象力,利用各种创意绘画材料、绘画工具和绘画方式,通过适当的手法表现出自己所感、所知、所想的事物。创意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绘画者的自由畅想和绘画技法的完美结合。相反,高考美术则更强调技法和规范,只关注素描、色彩和速写这三项高考必考的项目,而忽略了对美术鉴赏、绘画创意等绘画艺术素养的提高,而长期机械僵化的重复训练导致学生对绘画艺术兴味索然,只剩下对分数的追求。
四、将引导式创意绘画融入高考美术的策略
4.1强化绘画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首先,感受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在掌握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学生多看国内外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自身对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于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画家人格魅力等真善美的感受。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色调、色彩、技法来表达相同的情景,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探索精神。
4.2弱化绘画写实观念的主导性
首先,以开放的、灵活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来弱化写实绘画的重要性。在美术高考中,写实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造型能力,学生作画意境和思想的表现较少体现。其次,利用高考指挥棒来弱化写实绘画比例。绘画艺术的最大魅力就在于绘画作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以适当的形式将这两个方面纳入测试范围,以此鼓励高考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绘画艺术素养的培养。
总之,越来越边缘化的高考美术已经不能适应高素质绘画艺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其中所缺乏的就是个人的“创意”,因而构建“创意式”高考美术课程体系,将引导式创意绘画与高考美术进行双向融合是解决高考美术弊端的最佳策略。
【引导式创意绘画与高考美术的碰撞与融合】相关文章:
“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探索和应用03-10
浅谈如何引导幼儿参加美术活动12-06
融合与开放的当代美术教育02-28
中西方美术的融合与当代工艺美术02-26
中西方美术的融合与当代工艺美术论文11-18
试论小学美术与音乐信息技术的融合06-02
初中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论文11-15
高考美术鉴赏论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