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设计课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探索

时间:2023-03-09 09:13:06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美术设计课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探索

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如何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侧重“人与生活”美术教学进行探索,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充实,体现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和实践操作能力锻炼。本教学探索依据,以“人与生活”为中心,注重情感认知、激发赏析、拓展思维、个性创意、主动评价5个教学环节要素来展开教学探索。

初中美术设计课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美术”、“设计课”、“生活”、“1个中心”、“5个要素”

我国9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4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1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1。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10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1块块大小不1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30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1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担任学校美术教师的我因此受到极大启发:如浙美版第14、16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打破过去以美术科学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结构,以“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全册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占有较大比重;而如何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紧扣新课标:“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成为自己美术设计课教学探索的主攻方向。

美术是1种美化、创造和设计生活的科学,是人类在创造物质的同时赋与物质以美好理想的1种创造劳动,它既是1种物质生产方式也是1种精神生产方式,它在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学生时代正值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时期,是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的重要时机。而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很自然地体现出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等之间的各种因素。于是自己侧重“人与生活”美术教学进行探索,以9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4册、16册为依托,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充实,体现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和实践操作能力锻炼,以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来展示内在心灵,从而陶冶高尚品德和情操的美育理念。重视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落实,形成可操作的、稳定的环节,为此,概括起来本教学探索依据“1个中心、5个要素”8个字来展开。

(1)1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1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以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下面就两者的内涵作简要阐述:

1、学校生活内容

以学校作为对象,进行美化设计,有利于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如美化教室1角的布置、班徽和班级口号的创意设计、学习天地排版设计;寝室美化设计、“变费为宝”的手工制作;校园节能和绿化告示牌的造型、布局的创意设计等。这种以校园生活来切入的美术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实用美术的设计操作能力也在主人翁式的主动学习中得到培养。

2、社会生活内容

以学习与社会(休闲)生活空间为内容的艺术创造活动。如主题活动广告创意、贺卡设计、书籍装帧、网页(动画)设计等。这1形式在思维空间中使学生的创造有了进1步延伸拓展的可能性,有利于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化进程,这种对社会参与性的创新意识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以上两者在具体美术教学中,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既有相对独立之处,又是1个相互联系、交融互补的整体。

(2)5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5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借助多媒体、实际操作体验和小组展开讨论为载体,再现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营造出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氛围,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行动,符合情意原理。例如:《巧用身边的材料》这课,本人选择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变型金钢》影片通过剪辑,引导学生观察其动画形象造型,为思维的启动创设兴奋点。再结合变型金钢图片、实物模型和现代生活手工艺术品进行展示,使学生对具体造型结构关系进1步了解,并通过硬纸板进行造型结构讨论分析和创意设计。最后围绕“心灵手巧净环境变废为宝勤创新”为主题,利用身边随手可捡的材料,合理利用废品进行以生活物品造型创意设计。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有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可以摆设在寝室里,为美化寝室增添光彩。

1 2下1页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讲解时,很多美术教师往往会着眼于从所要表现作品的形式美入手进行教学。由于教师单纯的讲解会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不深,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于是本人就选择1些生活化的、与作品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使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内容的理解。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通过网络信息搜索,要求学生注重积累,可以相互合作建立作品信息资料库,并附注对作品简短的评说。例如:《校园环境标识设计》这课,结合学生平时对学校环境的了解,激发他(她)们发散性思维,开展“爱心校园美化环境创意设计”主题活动。于是很多学生开始寻找学校环境标识“漏洞”之处,他(她)们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开展活动,经过小组讨论→寻找优秀校园环境标识作品→拟定造型设计稿→作品自荐解说→教师评说。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了切身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诱发和培养,为下1步开展“爱心环境标识牌”校园美好作好铺垫。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1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例如:《图表设计》这课,图表的种类很多,1般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图表有示意图表、统计图表、道路指示图、多媒体图表等。这些图表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果这些图表按照以往采用大量文字介绍的方法,学生听起来感觉吃力,没有具体的图象概念,教学效果就差。本人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内容图表,可以从自己用过的旧书、报刊杂志中寻找,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并按自己对图表的直觉去归类;在课堂时,学生们各自把自己所收集的样本进行展示,大家相互观摩了1圈之后,这时请学生谈谈可以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绘制图表?认为图表有哪些特点?图表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有了学生初步认识为基础,本人在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图表资料就可以针对性的讲解。基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化,挑选1张有错误或矛盾的“游乐园”导示图表(事先已经过电脑处理),采取辩论的形式讨论,在讨论中探究设计规律。

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从中提升思维品质。同时教师作好适当的记录,关注学生态度、兴趣和问题等,有利于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如在上《奇特的视觉图形》这课时,课本上艺术大师的作品打开了人类的图形想象之窗,学生很感兴趣。本人通过取舍、整理,为学生设置创意投影专项练习,引导学生获取生活中创作灵感,让每个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发挥其个性创意。学生完成的创作练习效果很好,有的把教室里日光灯的投影设计成“荡秋千”;把宿舍外面晾衣服的场景投影设计成“人形影子”;把小丑脸蛋设计成“美食大餐”----两只眼睛变成两个荷包蛋、鼻子变成香肠、嘴巴变成汉堡包、小丑的眼镜变成1双筷子,圆脸变成圆磁盘……

另外,教师选取与本课在基调、意境上有对应、协调关系的现代创意作品,增强创作氛围的美感,通过学生设计实践,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

5、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

教师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了解每1个学生的基础上,对每1次作业、每1次活动,应该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小进步小成就,大进步大成就,让每1个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学生谈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把握学生的愿望和索求,结合自评、互评(学生、师生),使评价活动从创新实践上升为创新思考,使学生获得带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独特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性的闲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形成基本的设计素养,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主题的深化。

选择何种途径和方法去展开教学?是程式化、注入式?还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创造、表现?本人认为有生活情趣的、有创意动态的综合性教学过程,才能焕发课堂生命力!美术设计课教学,应强调教育的生活性,处理好教材与生活、教师与学生互动关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体验中观察、发现。提倡每1位同学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去个性化、表现性地进行创造练习,这1教学过程状态是放松和愉快的,为中学生创造、提供参与表现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从听讲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本人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越来越强。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学生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唤醒师生潜能,张扬本真个性,共同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萧逸飞.美术艺术教学学科教研与专业课程设置全书[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5


 

上1页12

【初中美术设计课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探索】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1-06

探索中心级事业单位财务治理的新体制06-02

传统建筑匠作的教学创新与探索论文05-23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05-03

生命科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05-03

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08-30

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艺教学改革探索05-06

让识字课教学富有生命力的几点探索的论文06-04

城市生态规划发展探索05-29

美术学与美学关系探索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