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论文范例
美术是属于艺术范畴的重要分支,建筑艺术反应时代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美术学论文范例,供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学论文范例1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艺术美一直都是建筑设计师所追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美观性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建筑设计与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术;关系
建筑行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与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设计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建筑的耐久性与美观性等方面。为了实现建筑的美观性,需要将美术与建筑设计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其艺术美感,这也是当前建筑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1.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美术在其中的作用,可以客观的分三点来说。第一,建筑学的美术基础,色彩的运用。第二,美术思维方式的运用,要详细了解中西美术史的发展,在建筑创作中充分运用美术思维。第三,美术设计的实际应用,即平面立体设计与构成。对于建筑设计中的美术,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之为美术建筑。美术建筑强调表现技法,不论是使用色彩渲染出来的建筑设计,还是马克笔勾勒出来的效果图。在建筑中,美术只是辅助于建筑设计的一种理念,绝对服务于建筑,如果相反,设计就是空中楼阁,不能成为现实。应该基于建筑原理和建筑结构,合理的进行创意设计。
2.美术对建筑设计中的发展
美术是属于艺术范畴的重要分支,建筑艺术反应时代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有时与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等都有密切关系,在较为早期的原始时代,建筑设计比较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艺术与美参与的并不多,直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宗教文化开始遍布各个领域,建筑中开始出现彩色的玻璃、各类壁画等,审美对于建筑设计开始起作用,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建筑设计逐渐成为艺术文化的载体。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工艺美术运动盛行,美与艺术的集合成为设计师的主流追求,美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力增强,20世纪初,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设计先驱柯布西耶、格罗皮斯等开始探索社会对设计的'要求,这种作用与艺术文化的变革,再次影响了人们对建设设计的认知与要求。随着新美学的盛行,20世纪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得到发展,建筑设计中包含的元素不断增加,如家装设计、家居设计等,这些都促成了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二者的融合更深刻。
在我国,建筑的美术设计受到了敦煌艺术的重大影响,在敦煌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敦煌石窟艺术。其不仅是彰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繁荣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表现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等特点深受国内外艺术家的赞叹与欣赏。
在著名的艺术家心中,只有同时具有高超的画工技术与细致的理论研究才能将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绝妙的艺术作品。敦煌艺术作品充满了浓浓的历史美与艺术美,只有对其进行深入持久的艺术作品的理论研究便可以有助于艺术家形成一套具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方案。在对敦煌艺术进行不断地深入了解后,艺术家心中的理论体系会变得更加的明细与富余生命。
敦煌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所展现的浓浓的艺术美感与新异的画风特点能够给艺术家内心真实的灵感碰撞,使其根据壁画所包含的巨大魅力与美丽风貌创作出更多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在敦煌艺术作品的创作初期,由于北魏时期深受历史变迁的发展,外来民族与汉族的大融合使得大量的艺术作品都来自拓跋族人之手,其豪爽大方的性格特点与汉族好客谦逊的性格特点完美融合,使得敦煌艺术作品发展出另一种别样的韵味。与此同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选择上,除了深受印度发源地所带来的宗教信仰的影响,大量的佛像、飞天风情也完美的通过石窟艺术展现出。使得我国早期的美术创作出现了创新点,促进了我国早期的美术创作朝着个性化,民族化的特点发展。然而发展到隋朝时期,更多豪爽大气的景物特征逐渐被女性所特有的细腻的特点所取代,使得敦煌石窟艺术发展更加的全面与完整,促使其发展到黄金时期。现如今,敦煌艺术仍然是许多著名的艺术创作者潜心研究的重要理论教材之一,对其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便可以在西方艺术创作与中国艺术创作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通过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使艺术创作更具有吸引性,更加符合创作者内心真实感受。
3.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3.1技术是设计之本
建筑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路线体现,首先,结构技术,通过机构体系的整合,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创新出更多的结构形态,实现优化结构与个性化结构的展现;其次,材料技术,应用开发更新型的材料,绿色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建筑技术的表现力,更能体现美的色彩;再次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技术的同时应用创新技术,实现统一性、高效性、经济性的实现,最后其他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通通有了长足的进步,有选择的的应用,可以扩展建筑技术的外延,促进内核的进化与改变。
3.2艺术美感是设计的向导
对于建筑设计中的认知导向,美的感受始终控制着人们的感应与决策,现代建筑设计中,更多的情感表达与视觉、听觉、空间的感受,让人们对建筑产生不同的想法,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美术,通过合理结构中不同的表现力,唤起人们对建筑的喜爱与认可,引导人们将丰富的质感放在生活节点,实现设计与美的结合,使建筑项目更贴近人的生活与情感,让居住、使用的人有更好的享受。
4.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4.1外形、色彩的统一协调
建筑设计的构图形式不同,有的研究者认为简单的几何构图简单的线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例如,埃及金字塔、中国天坛均属于简单风格的,它们也印证了有些专家的看法;有的研究者则推崇不规则的图形结构,但也不排斥简单、统一的构图模式,例如,现在很多大学的体育馆、图书馆、教学楼等均采用了不规则的构图形式,同样给人以美感,让我们从几何构图中对建筑设计中美感的创新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色彩乃是建筑设计得以完美的必要因素之一,色彩与建筑形状的完美统一结合是美感在建筑设计中的一大创新。
4.2主次、从属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有主有次的,建筑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在建筑设计中主次分明,以凸显建筑物的重点或中心,如果一个建筑物没有中心,它将不会吸引大家的眼球,更不会有创新性这一特点了。例如,华盛顿苏格兰礼拜堂,是由一主二从的形式组成了一个整体,两侧低矮的房屋有力地衬托出主体的高大,在这个建筑中主从关系十分明确。所以不管是建筑设计的色彩还是空间格局都要考虑到这一点,要突出主色调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对建筑中心的显示让我们感受到其的设计的主旨理念,有主有次使美感在建筑设计中有一定的创新。
5.结语
建筑技术和美术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美术的应用为建筑增添了色彩,技术把建筑艺术更好的体现出来,新时代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的艺术美感,通过不同的设计将艺术体现出来,成为建筑的独特标志,在设计中将美术的表现与建筑技术实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计这一载体来完成二者所无法实现的最终目标,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更美、更完善。
参考文献
(略)
美术学论文范例2
摘要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更重要的是,民间美术需要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 了解 传承 保护 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从远古时期到现在高度文明的科技时代,经历了五千年的文化变革,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每一种文化艺术都反应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了解、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美术成为我们当代每一个人,特别是美术工作者都应该思索和考虑的问题。
民间美术是随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习惯产生、发展和发扬起来的。经历了历史的变革,民间美术的种类也是非常繁多,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创作并发展起来的,同时都融入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对于我们现代人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生活文化、人文景观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他所表现的.内容,表现的方法和造型形式也各不一样。例如年画的发展,特别一提的是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杨柳青年画题材的一大种类便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有些年画是贴在大门上的,因此又称门画。画的内容包括:门神、财神、门童等等。
再例如风筝,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它的发展是相对于宫廷美术、人文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国际上把民间美术文化形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点保护对象,我国也越来越注重民族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的艺术院校设置还开设了民间美术专业,让人们去开放式的学习,试图改变目前以家庭为中心,是师徒也是父子的直接传授现状。
经过上百年的文化传承,中国的民间美术文化主要是靠三种形式保留下来的:
第一种是在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因为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民间艺术,所以只能靠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
第二种是以文字和图的记载。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
第三种是以民间艺术品进行传播。例如平遥县的推光漆器、泥人张、吹糖人、紫砂壶、扎染、蜡染等等。
20世纪80年代,应当是中国近百年来民间美术最活跃、最兴盛的时期,主要反映在主流文化对民间美术艺术价值的推崇和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在民间美术传承者开始渐渐脱离民俗功能转而去进行艺术创作。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近几年来,年国内的一些艺术品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竞相高攀,非常吸引买家竞争。
由于市场的需求,旅游事业的发展,大理草编工艺制品种类越来越多,有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席、草制玩具等数百种花色样式。仅是草篮一类,五颜六色,造型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草编制品上面绣着蝴蝶、茶花、三塔、洱海、苍山、禽兽等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图案,既别致美观,又经济实用,不仅国内各族群众喜欢,而且远销美、欧、东南亚各国。
进入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中国的开展,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主体正式登上主流文化的历史舞台,几千年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乡村民间文化形态,首次作为当代社会可持续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文化象征进入国家发展的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了民间文化作为文化多样性主体身份的价值。
作为濒危性遗产的民间美术已经进入国家保护名录中,而作为活态文化的民间美术传统,更需要尊重、理解和敬畏。21世纪是一个民众传承的活态文化复兴的时代,民间美术传统会伴随着民众生存状态的升华与发展,去完成自身的变革,中国民间美术艺术将会给全社会带来更大的奇迹。
参考文献:
(略)
【美术学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学专业论文06-08
美术学论文范文10-19
美术学论文范文08-07
美术学毕业论文05-07
美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08-26
美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08-19
美术学油画毕业论文05-25
美术学毕业论文的选题09-30
美术教育学论文09-12
美术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