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思维构建的幼儿教学论文

时间:2024-09-16 01:12:55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美术思维构建的幼儿教学论文

  试论幼儿创造性绘画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于美术思维构建的幼儿教学论文

  “世界有多大,幼儿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宽,幼儿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宽。”绘画对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充分发挥想像的活动,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如果没有想像的空间幼儿的绘画作品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灵性。

  一、绘画的概述

  (一)绘画的定义

  绘画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幼儿的绘画往往喜欢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东西,把静止的东西画成运动的东西,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幼儿所特有的,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

  (二)绘画的创新思维

  绘画是幼儿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必然产物,是幼儿感知客观世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幼儿绘画创新的前提是想象,只有透过奇异的想象之后才会画出构图新颖的图画。幼儿的思维中蕴育着丰富的想象力,也就是说幼儿时期的想象力是一个敏感时期,当然也赋予创造性想象。

  (三)绘画的意义和作用

  1、绘画是幼儿的需要

  从幼儿第一次动笔画画起,能够把多维的世界在二维的画纸上表现出来,对于孩子来讲已经是一种最简单的创造了。通过用笔在纸上划,不断的试验。体会自己的对纸的影响,并对留下痕迹感到惊奇。又不断的把画出的痕迹和自己感受到的形象进行对照,从中习得一定的经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并试图更新的表现。

  2 绘画是幼儿的另一种语言

  幼儿的内心世界是神秘的、童话般的。绘画能够创造出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意境。在儿童文字语言还不完善时,通过形象进行交流,绘画就成了幼儿的另一种交流语言。

  3 绘画有利于幼儿的心理调整

  对于幼儿来讲画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在画的过程中会体验到绘画的快感。绘画这种活动能够使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等)就很自然的通过绘画抒发、发泄出来。绘画对幼儿心理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4、绘画可以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

  绘画是要通过手、脑、眼的配合的表现来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使孩子的视觉感受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另外,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的积累是幼儿表现内容的源泉。绘画会促使孩子不断地通过视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去进行感知,增强感知能力。

  二、幼儿绘画的特点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划分的绘画阶段性

  一般说来学者们多把儿童画的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这4个阶段分别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我们认为划分年龄范围时,因同一年龄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体间差异。不同阶段之间在年龄上有重叠性。这个划分是用来了解、分析儿童绘画的,不是绝对的评估标准。家长不要硬套,免得产生“孩子没有天赋”的想法,而让幼儿放弃绘画活动或给予消极的心理暗示。

  1、第一阶段 涂鸦期

  2岁左右幼儿的绘画阶段。这个时期的绘画的特点是: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这一时期的幼儿对绘画兴趣和爱好、出现的雏形创造力。

  2、第二阶段 象征期

  3岁左右幼儿,用简单的抽象的线条表现自己意愿的绘画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视觉形象的感受力有所提高,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轮廓,但不注意形体的完整,侧重意趣的表现通常喜欢按照自己的愿望,任意夸大所画对象的某一部分,常以娱乐为动机在游戏中作画,并用语言补充画面未能表现出的意图。

  3、第三阶段 图示期

  4-5岁的幼儿,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的绘画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绘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但还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的比较概念化。

  4、第四阶段 写实期

  6-7岁的幼儿,较为真实地描绘物象的绘画阶段。此期的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不断提高,能画出客观物象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但由于空间知觉和图形知觉主精确,不懂透视的表现原理,绘画时表现出写意的倾向,所以画出的形象与真实的物体仍有一段距离。

  (二)幼儿绘画的特点

  儿童画是艺术,更是幼儿心理活动的表现。幼儿把绘画作为一种手段,用以表现自己的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由简入繁法是进一步的表现力其特征是:1、画出物体基本形体;2、画出物体的图案;3、画出图案中的图案。

  其次,较为成熟的还有拟人的方法和夸张的方法这两种表现力,比如中班的幼儿爱画小动物,可只是一般层次的表现法,幼儿能把小动物以拟人化的变化型表现出来,那么他的表现力要比别的幼儿画技高一筹。夸张的方法是说抓住特点,尽力夸大,胖的让它更胖,瘦的让它更瘦,高的让它更高,如中班幼儿画得长颈鹿大都是把它的脖子画得很长很长的,显得长颈鹿非常高。这些通常反映了幼儿对生活中事物较独特的观察力,这也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表现力。

  (三)绘画的个别差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没有两个人生长的完全一样,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自然素质而区别另一个人,因此某种工作对于这个人适宜,对另一个人是另一种工作适宜。”正因为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而是带着一颗童心去看待和理解幼儿的作品。也就是说每一个幼儿,根据指定的某一张画,画出来的作品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创造性绘画思维的误区

  绘画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多年来,美术教育却过多地在“术”字上下功夫,习惯用“标准手法”来束缚幼儿,忽略了幼儿绘画作品中应有的创造力与鲜活的生命力。

  传统的儿童画教育重在形式,重在技能技巧和画画步骤上,结果往往是儿童对教师的画法比较依赖,主张幼儿自由选择绘画的方式。只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想法,那么幼儿的每一张画就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

  模仿画注重绘画技能技巧教学,主要是以突出教师教和授的地位。但是要知道模仿画的要害就在于束缚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四、创造性绘画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造性绘画思维的培养原则

  幼儿的绘画作品本身就无章可循。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些原则,有一些以培养幼儿观察力,丰富幼儿想象力,开启幼儿创造性思维,训练幼儿记忆力和表现力为前提的原则。任何一个幼儿只要拿起笔来,画出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

  1、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表现。

  让幼儿画好画,掌握基本技能是必需的。如绘画工具的使用、涂色的基本技巧等,教师应该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传授给幼儿。在幼儿能使用绘画工具、掌握作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启发和鼓励他们创造性的表现。只要幼儿能围绕绘画主题进行表现,无论幼儿怎样表现,成人不必太在意他选择了什么颜色、添画了什么等。

  2、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

  有这一幅作品,老师只给定了小蜗牛和小狮子两个小动物,小朋友们用具体的物、抽象的线条表现自己的作品。其中刘雨小朋友画的是小蜗牛和小狮子在推一个超大型的鸡蛋,可是鸡蛋壳是白色的,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看出来呢?他又在鸡蛋中间画了一个小圆并且涂上红颜色的蛋心。还有小朋友画的是小蜗牛和小狮子一起乘着火车去郊游的画面等。全班二十几名幼儿都用不同的颜色给小动物涂色,每个人反映出来的也是多彩的世界。

  假设教师的引导幼儿,使用某种颜色,画某一种场景。那么幼儿的作品将是千篇一律,他们就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失去了作品的个性美。正如黄琼所说,外国人看到中国儿童的画都会惊讶“哎呀!画得太像了!颜色画得太漂亮了!这是他们画的吗?”也具是说,儿童的画难道是这样的吗?所以,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应该持“要让各种鸟唱不同的歌,要让各种花放特有的香”的观点,尊重他们的个性美。

  3、成人要用幼儿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且肯定大于否定。

  幼儿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眼中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用绘画表现我们成人也应该以他们的眼光和心态来评价,不拘泥于划一的标准,不以自己的想法来推测幼儿的想法。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我认为只要他在认真地表现表达,教师和家长就应该多给予肯定。对于一个绘画水平确实较低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肯定他的画,会极大地激发他的积极性,他画的多了熟练了,水平也就能不断地得到提高,因为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创造性绘画思维的培养策略

  1、兴趣是幼儿绘画的重要因素

  兴趣是幼儿作画的动力,也是促进幼儿想象、创造力发展的动力。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打破依样画葫芦的教法。从培养幼儿兴趣着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属于自己的绘画天地。

  2、激发幼儿绘画作品中独特的想象力

  每一幅儿童画都有幼儿自己的想象力存在。这其中有内容想象、形象想象、色彩想象,而且幼儿想象时的联想方法也有很多种。拟人联想就以动植物为主题,比如画蜜蜂时,幼儿想到了"蜜蜂王后"、"蜜蜂仙子"等。通常幼儿画一个物体时,把它变胖、变细、压扁,增加和减少的联想方法是变形联想。在中班绘画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个幼儿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都各具个性特点。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加以引导,幼儿绘画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幼儿开始绘画时不知从何画起。这时最有效的办法不是代画,而是可以利用心理学原理采用“原型启发”、“变式运用”,引导儿童逐步建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逻辑形式,不断增强思维的新颖性和变通性。

  3、创设情境唤发幼儿绘画的情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智力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也正因为如此,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帮助儿童对绘画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发展儿童智力,提高儿童绘画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常可以通过室内外环境的刻意布置和渲染,利用音乐、故事、图片、实物、影视节目的参与,对儿童视听感官的刺激,使儿童浮想联翩,引起儿童内心的共鸣和学画的欲望,达到幼儿绘画的创作水平。如通过“聆听音乐绘画感受”,让幼儿欣赏多种不同的乐曲,调动幼儿的情绪,引导幼儿把这种感受画出来。幼儿画出来的不管是几根线条或一组形象,都是幼儿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由于幼儿的经历、性格和感受的不同,语言叙述与绘画表现都不尽相同,但总体感受则大同小异。

  4、以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去评价绘画作品

  自由画教学要求幼儿绘画时有主题,给了主题和事物的基本特征后,幼儿就可以任意创作了。幼儿们可能会画出多种多样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内容就间接体现了幼儿在作画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层次。第一层次是直线思维,只能思维想象事物的一般关系和直接关系。比如画"小白兔和小乌龟赛跑"就只画了小白兔和小乌龟;第二层次是曲线思维,想象出事物一般关系之外的曲折关系,这是思维想象的升华。例如还是上幅画的主题,有的幼儿画小白兔不在睡觉,而是很用力的往前跑;第三层是跳跃思维,是思维想象事物的特殊情节。仍以“小白兔和小乌龟赛跑”为例,有的幼儿画了小白兔经过那棵原来睡觉的大树,好像说:“我再也不会睡觉了”。还有的幼儿在小白兔周围画了许多的小白兔伙伴举着小红旗,来回摇晃为小白兔加油呢。教师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要学会从画面间接判断每个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程度,捕捉闪光点,因材施教,从而使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总结

  艺术是创新的。绘画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内容新、形式新、材质新、手法也要新。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快快乐乐,选择自己喜爱的绘画手法,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画出自己的美好未来。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老师还应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实际上,自评的过程也是幼儿对自己绘画意图重新梳理与反思的过程。同时,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灵感之源。幼儿对作品的评价即使很稚嫩、很不专业,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其闪光点,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足够了。

  另外,创造一个和谐的绘画氛围,要使幼儿在良好的情绪中画画。教师和家长用朋友般的态度友善地配合幼儿,尽力理解和接受幼儿的作品。为了保持他的活动兴趣,成人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和态度给予精神鼓励,使他感到自己"能干",以增强进一步自我表现。

  花开花落,三年的时光总在不经意的呼吸间悄然溜走了。回首我与这一届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已有三年之久了,便有了心灵的默契,我窃窃自喜自己能有着孩子般的心境。我希望自己永远保持这颗童真的心,用心灵的清泉去浇灌稚嫩幼小的小苗,我愿握着他们一双双柔嫩的小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何高莉 北京大学幼教中心)

  参考文献:

  1、http://www.hnol.net 2004-09-28 11:03:50 湖南师范大学幼儿园 胡蓉

  2、C:Documents and SettingsyjzxMy Documents学前教育_艺术幼儿园幼儿绘画作品.

  3.(http://www.a024.com/forum_list.asp?forum_id=11儿童绘画门(http://www.a024.com/forum_list.asp?forum_id=11&view_id=4)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朱家雄 林 琳 吕 坚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戴斯梵译《柏拉图的共和国》纽约、伯特,第60页

  6、《心理学》 彭 飞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7、《学前教育》2006年5月出版第30页

  8 、《早期教育》2003年11月出版第35页

  浅谈如何引导幼儿对美术课程感兴趣

  摘要:幼儿的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针对班级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班级幼儿活动的课程,幼儿对美术活动都是有兴趣的,但不会持久,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这时我们应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和积累儿童的视觉表象;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鼓励和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大胆地想象。

  关键词:观察;兴趣;欣赏;想象

  正文: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想象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能力是人的创造力形成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的重点是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想象力才是首创的保证,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对类似事物进行推断,可以帮助人认识事物,发尽其所有创造力,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学会观察,分析。

  观察分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特征,用脑思考,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积累在图式,深化表象,使幼儿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形象,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分析是指认思维工程,是把头脑中的事物或现象分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的本质。如老师讲了“太阳十兄弟”的故事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想象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他们发出的光芒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孩子孩子们感受不同,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及创作分析的乐趣。

  2、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1)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灵活多样,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如“给小树穿新衣”就带幼儿到树林里,引导幼儿自己调试自己喜欢的色彩,粉刷树干或大片的泼洒小树,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使得幼儿的学习兴致会更高。

  (2)活动中还要增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如:泡泡画、印章画、吹画、沙画、手工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学会欣赏和评价

  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1)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为了呵护这棵幼芽,我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允许先画好的幼儿,自由参观别组同伴的作品,看看谁的画最美?谁的画最有趣?谁的画最有创意?然后尽可能多地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2)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3)经过两三年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充分挖掘不同形式的活动供幼儿操尝试,我发现幼儿孩子们越来越非常喜欢上美术课,报美术特长班的幼儿也随之增加了,看到家长欣赏幼儿美术作品是,个个喜形于色,美术活动时也很少听到“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画得对吗?”之类的话语,都能主动参与,积极地构图、添画、涂色,大胆探索、能独立、自信的表现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让大自然成为幼儿想象的源泉

  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中班《太阳公公》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不同种类的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例如:大班画《美妙的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

  2、让其它源泉成为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动物园里有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等,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艺术是人心灵的升华,是人美好心灵的向往,借助美术的色彩美、造型美、形态美让幼儿能对周边的环境及人类的内心赋予美,从而感受,体验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身兼重任,如何让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实践,不断丰富吸取理论知识,更好的让幼儿感受美,内心充满美的细胞。

【美术思维构建的幼儿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分析论文12-26

美术教学论文05-17

美术教学论文11-19

幼儿美术技能教学研究的论文12-08

有关幼儿美术的论文12-03

试论怎么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论文11-17

(精选)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8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4

声乐与舞蹈课程融合教学的思考与构建论文11-18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