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于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探究论文

时间:2024-09-18 20:31:37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置于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探究论文

  摘 要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冲击,以至于出现了文化的失传和断层,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艰巨责任。本文运用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这一载体,寻求美术欣赏教育与中华文化的吻合点,基于幼儿对中华文化的解读和体验,借助美术欣赏这一载体,使幼儿了解中华文化,走进中华文化,旨在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重放光彩。

置于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探究论文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幼儿 美术欣赏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不仅生存于文化之中,创造着文化,同时也为文化所塑造。①幼儿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必将了解其生存的社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成长为一名健全发展的社会人。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是幼儿美术教育内容之一,美术欣赏教育使幼儿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知美、理解美,得到美的享受,但美术欣赏并不仅仅涉及到幼儿对美术作品形式美的感受、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透过美术作品的欣赏还涉猎到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美术欣赏这一有效教学途径,根据特定年龄阶段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以幼儿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基点为幼儿选取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绘画美术作品,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在幼儿获得美的提升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与创造中华文化。

  1 不同文化美术作品与幼儿的切合

  美术欣赏活动内容的选取必须与幼儿生活经验、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相切合,才能确保美术欣赏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远古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美术作品,有着无数的美术宝藏,但并不是所有的美术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幼儿教师必须对这一时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可接受性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的选取合适的美术作品供幼儿欣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美术作品是丰富、多样的,但幼儿的眼睛往往注意到的是与其日常生活、性格特点相接近的东西,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基于其欣赏水平和兴趣点的不同,其所关注的美术作品也是不同的,年龄小的幼儿一般关注色彩清晰、明快,有动感的作品,喜爱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基于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选择齐白石先生的《虾趣》、《烛台三鼠图》,吴作人的熊猫、金鱼等美术作品给幼儿欣赏,同时还可通过视频、实物、图片等方式增强幼儿的切身感受,也可转换教学方式,使美术欣赏活动充满趣味性,游戏化。大些的孩子喜欢描写现实生活的美术作品,作品人物、情境等容易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切合,能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的扩展,其所能理解的作品领域也愈加宽广,教师可抓住不同时期幼儿所接触的事物或结合其他活动的开展,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同时将中华文化渗透其中,进而增加幼儿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 选取不同时代经典美术作品

  艺术的时代风格往往是一定社会精神的反映,美术作品以其独有的方式勾勒出历史的轮廓,给后人讲述着先辈关于思想信仰、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历史事件的故事,记录着人类进步的脚步。时代不同,作品风格也不同,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淳厚质朴,博大深沉,唐宋时期社会发展繁荣,其绘画作品豪华灿烂,奔放热烈,而清代绘画则是气韵苍润,简约清秀。幼儿教师要善于从博大的美术世界中选取适合幼儿欣赏的不同时代经典的作品供幼儿欣赏。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华夏祖先在漫漫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美术文化。原始社会的陶器作品《人面纹盆》、《鱼纹盆》、《鸟纹壶》等,陶器艺术是我国艺术史辉煌的篇章。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传递出华夏儿女对龙凤文化的信仰。汉代时期的美术作品也很辉煌,西汉壁画《鸿门宴图》、《赵氏孤儿图》,东汉墓室壁画《乐舞百戏图》,这些作品给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划时代的艺术大师,有卫协、曹仲达、顾恺之等优秀画家,顾恺之的传世之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极具欣赏价值,透过这些作品,可使幼儿了解这一辉煌历史时期的相关文化。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涌现出大批著名画家和画作,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获得超前发展,隋朝画作《游春图》、唐朝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朝阎立本的《古代帝王图》、唐朝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朱耷的《荷花小鸟》。以及近现代著名画家的名作均可以通过多媒体等适宜方式呈献给幼儿欣赏,基于幼儿处于特定阶段,难以理解作品内在的深层含义,但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初步了解,使幼儿知道有这样一幅作品,知道画中的事物,透过画作对其历史文化略作了解。

  3 作品题材类型多样化

  美术欣赏包含多方面题材的欣赏,幼儿美术教师可选取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而中国画是中国美术作品中夺目的明珠,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画、情景交融的山水画、充满诗情画意的花鸟画,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宝藏中这些丰富的美术欣赏教育资源,给予幼儿美的感受与文化的陶冶。

  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有壁画来刻画人物,人物画的造型以线条为主,用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变化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外貌,特别是对人物神态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强调传神,表现人物柔媚、豪爽、刚强等各类神态。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现代的徐悲鸿等都擅长人物画。历代名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明代仇英的《烈女图》、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丰子恺的《饮水思源》等。在欣赏人物画时,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从画中人物的服饰及其背景等方面推导出画中人物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画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觉得画中人物哪些地方是美的?”“你从哪里看出画中人物是古代人呢?”“画中人物的头发和服饰是什么样的?”

  山水画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中国山水画不是照描自然,追求自然的风貌,而是经过提炼,概括景物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情与景的融合,山水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达到自然与精神的合一,陶冶个体对自然美的认识,提升个体审美情怀。我国山水画著名画家颇多,古代山水画家吴道子、王维、李思训等,近现代的张大千、李可染等。在欣赏山水画中,引导幼儿通过画面感受山水意境的怡心、宽阔,山峦的层次重迭、树木的葱郁灵气、江河的磅礴大气,作品中表现出的自然之美,进而升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为丰富幼儿对山水画的感受,可通过多媒体先呈现给幼儿一些山水风景的视频、图片等,再展示给幼儿名家的山水名作。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你看见了什么?”“画中远处的景色和近处的景色有哪些不同?画家是怎么用颜色表现它们的不同的?”“你爬过祖国哪些名山呀?”教师可扩展幼儿对祖国山水的认识,由画作引导幼儿所知道的中国名山、明景,还可让幼儿自己谈论其去过祖国的哪些著名景点,景点有什么迷人之处。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鸟兽、虫鱼等为绘画主题。唐代出现诸多花鸟画画家,且各有自己所画之物,薛稷画鹤,李泓画虎,卢弁画猫,张旻画鸡,张立画竹等等,五代时期徐熙的《豆花蜻蜓图》、黄荃的《写生珍禽图》、《雪竹文禽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清朝朱耷的诸多花鸟画作品等,现代画坛,吴昌硕、齐白石大师的出现,使花鸟画创作成为高峰,吴昌硕的金石、齐白石的虾、老鼠、蔬果等,皆造诣颇深,而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等各自有其独特造诣之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幼儿欣赏大自然中的花、鸟、树林等,储备相应的经验,为欣赏活动做好准备。在欣赏活动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欣赏。“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你从画中能观察出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中的事物给你什么感觉?”通过引导幼儿对作品的欣赏,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幼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世纪,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文化推广和发扬作为提高国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中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把美术欣赏和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幼儿通过美术欣赏进入文化的天地,博采中华文化之精华,使幼儿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注释

  ① 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

  参考文献

  [1] 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孔起英,王绪兰主编.幼儿园主题式美术教育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4] 林琳,朱家雄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5] 张念芸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置于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欣赏课程素质教育探究的论文06-26

民族文化融合下皮革工艺美术教育探究论文10-16

大班幼儿美术教育探究的论文09-18

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论文范文10-21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工艺美术问题探讨08-10

多学科视野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论文09-08

视觉文化影响下的高师美术教育论文07-02

美术教育与欣赏的论文09-09

对高效进行初中美术自主欣赏的探究论文09-03

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论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