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新教材的使用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美术教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依托,是师生进行教学再创造的新平台。因此,我们要彻底抛弃那种视教材为“圣经”、将教师学生完全封闭在教材中的观念和做法,应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新理念,用新教材教而不是教新教材。唯有在正确的教材观的指导下,充分解放师生的大脑和手脚,用好用活新教材,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
那如何用好用活新教材呢?这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小学美术教材的使用策略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精选教材,怡情励志。
大家知道,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和生活美术教育。所以,教师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审视美术课程和美术教材,努力挖掘美术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独特理解。
由于小学美术新教材的每一课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种材料的选择。这给师生以更大、更自由的选择空间,更有利于开发各地的教学资源,开展卓有成效的美术教育活动。
如教师引领学生“走近自然”(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以下简称上册或下册)、走进学校的草坪,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单独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平面、立体造型游戏活动。教师通过随机提问、小组间互相观看、集体交流评议和师生共同收拾整理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造型游戏中体验独立创作或集体创作的快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乘上列车去画画”(上册)“乘上大船游世界”(下册)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生动形象的爱祖国、爱世界的教育。而在指导学生以《鲜花送老师》(上册)《妈妈的生日》(下册)等为命题的创作练习过程中,通过回忆思考、小组讨论感受老师和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然后通过夸一夸、画一画的形式来歌颂师爱和母爱,形象地表达自己对老师、母亲的尊敬与真挚情感。
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德育为首,精选教材,有机渗透人文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并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逐步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不懈努力。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童话里的小屋》(上册)时,抓住学生爱听、爱讲童话故事的心理需要,选取童话经典之作,引导学生观看童话故事碟片或听配乐童话故事。由于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上教师采取了由静变动、由平面变立体的活化策略,将静止的教材内容形象化、活动化,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来积极参与。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在听、看、思、做、说的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活动生动精彩,高潮迭起。
又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动物王国》(上册)的创作练习中,教师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启发学生仿形(模仿动物的神情、动作)拟声(模仿动物行动、吼叫歌唱的声音),帮助学生多角度分析、理解动物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选择绘画、剪贴和泥塑等多种手段表现自己眼中的动物形象,让教材“站”起来、“动”起来、“唱”起来,使教材有色有形又有声,能看能摸更能听,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拓展教材,探究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因此,教师在教《闪光的烟花》《美丽的印纹》《鱼儿游游》《繁忙的交通》(上册)和《瓢虫的花衣服》《有趣的半圆形》《分蛋糕》《太空里的植物》《运动场上》(下册)等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作线形的深入,又作点上的泛化,把一课内容分成有共同主题统领的几课时完成。在连续展开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动手演示、形象讲解;学生则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的多方位构成……动脑想、用眼看、动手做、用嘴讲,多角度探究,多方位体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得到挖掘;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了在做中探究学习的成功快乐。
笔者认为,美术教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为师生提供了许多有关美术的话题。而对于每一个话题,教师不能只考虑线形的深入,还应着力于点上的泛化,努力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更多更大的展开空间,使学生的过程体验更细更实在。这样,以美术教材本身为新的生发点,加强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开发,适度增加教材容量和活动次数,使1加 1大于2。在实现教材的适度拓展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个人智慧才能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热情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加深了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探究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美术素养。
四、整合教材,创生发展。
实施美术新课程就如现代战争一样,光靠单兵作战是决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
如在《淅沥的小雨》(上册)一课中,教师采用将音乐、小品剧表演与美术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策略,巧妙地将音乐、小品剧表演等与美术教学活动有机整合,以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代替教师的'千言万语,有效激发出学生积极回忆、自主感受的热情,直观而迅捷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独特个性。
再如,教师在教学《电脑美术》(下册)时,先引导学生一边说画图工具的用途,一边示范,并通过主机调用分机影像,将学生的示范过程同步展示给全体学生观看,使大家能进行及时地相互交流,加深了对画图工具用途的了解,为创作作了操作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随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创建好的小网站名,指导学生进入网站。网站给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三个创作命题(“瓢虫的花衣服”、“太空里的植物”和“心中的太阳”)及相关的图像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等实际情况出发,权衡分析,果敢选择。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创作的盲目性,又切切实实把自主选择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就适用范围来说,三个命题总比一个命题的适用面要广,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在构建的信息技术新平台上进行更富自主性和挑战性的创作活动。教师采取以多命题的丰富性破除单命题的狭窄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教师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和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而网站展示的非常丰富的图像资料和配套的绘画软件,为学生的想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构建了以电脑网络技术系统为强大支撑的更高起点的学习的平台;同时,通过让学生学习初步的上网知识、技能,有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信息技术意识及信息搜寻、处理能力。
针对学生的创作情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回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讲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感受,加深学生对创作过程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独特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创作语言,建构起新的智能结构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的持续、健康发展。
【小学美术新教材的使用策略初探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