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4 15:38:21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学生教育也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因此,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表现,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潜在的兴趣与爆发力。因此,本文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方法;教学

  引言

  新课改革下的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师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而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听或者是老师画学生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方法,但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呆板无趣,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探究。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懂得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新奇的事物都会想要去了解它。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上册《会动的小纸人》这堂教学课程中,可以自己先剪一些小纸人表演一个节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创新小纸人的形象,选出几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当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数,营造出一个比赛现场的模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1]。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同时,老师在设计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循渐进,由未知到已知和抽象到直观。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让课堂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要注重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之间的矛盾。

  2设置教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美术新课改革下就一直提倡要寓教于乐,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美术教学课上可以将一些小游戏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比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挂饰》这堂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在课堂前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准备一些小的挂饰,每样都根据几个小组来分发相同的数量。这时候让学生打开课本,在老师分发下去的小饰品中找出与课文中相视的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学生找出的速度快和准确。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小挂饰产生浓厚的兴趣[2]。老师在这个游戏过后可以趁着学生兴趣较高的情况下,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小挂饰制作和绘画的技巧。

  3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上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以及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对老师的一些批评都有不同的承受力。因此对一些美术艺术潜力不够画画水平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比如,老师在布置一次课堂画画作业时,一些学生画画速度慢或者是画的不够好,导致完不成课堂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心理就很紧张和不安,生怕老师会责骂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被打击。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力量,也许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者是一个激励的眼神以及一句“没关系,你还是很棒的”这样简单的动作和语句,就能安抚学生害怕和不安的心理,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老师在教授学生绘画技巧的时候,还要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欣赏美,并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造诣。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在艺术创造中自由发挥,想什么就大胆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想象与现实结合,还能高于现实。比如,教师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堂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学生介绍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将古代的一些经典故事与汉字发展史进行有效结合,打开学生的想象思路,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进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含义,才能画出学生心目的“想象文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4]。同时,在教学过程有很多学生在画画时都会受到限制,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且支持学生。

  5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首先就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其次就是提倡寓教于乐,要在教过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就是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对一些美术艺术潜力不够画画水平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最后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等。

  参考文献

  [1]任向华.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创新能力,浅议小学美术教学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J].小学教学参考,20xx,12(30):150-160.

  [2]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建构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xx,15(26):167-169.

  [3]胡剑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13(39):226-228.

  [4]陈雷.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艺术性.学生之友(小学版),20xx,16(28):169-171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2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中,手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手工教学,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

  关键词:常规教育;创作兴趣;材料与工具;有序;合作;创新、动手、想象、手工课;

  正文: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美术课也成为了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从国际小学生比赛就不难看出我国选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落后,这与我们的日常美术课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老师从小就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只看重其考试的能力。我们美术课上的手工课常被很多家长认为无足轻重,学生也不重视,上手工课既不带材料,也不带工具。许多老师对手工课的重视不够,常常因怕麻烦,也没有很好的上课。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越来越讲究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我积极尝试,我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重视手工课的上课质量,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

  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以下是我在上好美术手工课的几点不成熟的经验,以起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进行扎实的常规训练

  美术活动课程要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然离不开常规训练。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我并没有上新课,而是和孩子们讲讲自己上课的要求:如a:课前准备(要求打上课铃后将自己的美术书及工具放在桌子的左上角)b:课堂要求(坐端正安静的听讲,如回答问题必须举手)c:课堂表扬的方式(把最先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的大名表扬写在黑板上,表扬2次以上的同学由美术课代表登记将作为美术平时成绩的依据)d:批评的方式(没有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也将登记在黑板上与表扬相反)e:批改作业的方式(一般当天批改作业)f:奖励的办法(有时奖励一本小本子、有时奖励表现好的写完作业的同学提前几分钟在走廊上走走等等)g:下课前收拾教室的要求(每天将自己座位下的卫生搞好才下课),除此之外经常再讲讲课堂的重要性、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等等。

  二、妥善安排学生带齐工具

  每次上课之前就将手工活动的工具布置好,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如果缺少手工材料,就会影响手工课的教学质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假如在一堂手工课上,教师或学生没有准备好相应的美术材料与工具,那么一切设计理念、创新构思都成了空想,犹如“纸上谈兵”,无法将自己的创意变为实实在在的艺

  术品。由于课程不同所带的工具材料也不同,每次上课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记住带齐工具材料,就要让学生对手工课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每一次上美术课教师要预先做一些手工吸引孩子,提醒孩子看看第二次上什么课,然后准备相应的材料。当然,有部分同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忘了,有的少带了工具等等,那么,我第一次表示提醒,第二次就口头批评,相反表扬带齐工具的孩子,有时也奖励每次带齐工具的孩子,久而久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带齐工具了。

  三、切实发挥自主合作精神

  记得我刚到九完小,教孩子们折纸《衣服》那一课时,同学们在上手工课时都非常兴奋,按老师要求都将工具先放在桌上了,出乎意料的是我还没有开始上课就看见下面:有的在摸自己的工具,有的在说悄悄话。我当时想同学们兴奋很正常,我教他们一定会很喜欢,我就没有顾及那些“意外情况”。当我把折纸的步骤和方法都教完给孩子们时,有一部分同学会边看图形边折纸,然而,上课在自己玩工具、讲话的同学却一个个上来说,老师我不会。不得已,我只好一一教会他们折完,教完后我已经喉咙嘶哑。问题出在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怎么办?我想:做手工比绘画更讲究严谨性,更要有自主合作精神,否则会乱成一团。于是我在上的第二节课《衣服》时,更注重讲清手工课的要求,而且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果真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效果突出,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会看图折纸,一部分动手能力极差的同学,运用互助合作精神,互相帮助,没有领悟的同学

  在学会的同学帮助下,也基本能完成任务。当然手工活动课更能体现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一组一定要选择一个能干的小组长,放权给这些小组长,培养好这些小组长,就能充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程中提倡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有了多媒体,手工课教学更轻松、方便。如遇上要画、折、剪的部分,运用投影仪,就能让学生更好的看清制作步骤,理解制作方法。反之,教师就要把制作步骤多讲解几遍,有必要的话,还要在黑板上把制作过程画出来,进行耐心的讲解,然后和学生再次演示制作步骤。但到最后,还会有学生高喊:“老师,我不会!”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美术教师很累,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每节课我都坚持使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视频、图片,让学生大脑中有了一个直观的形象,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五、抓住契机,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创新。

  美术手工操作活动更注重孩子的创造思维和想象空间。在上三年级上册《魔幻的颜色》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色彩的变化,通过各种实验发现其色彩的秘密,我先让孩子们了解三原色,通过画彩虹吸引孩子,孩子们看到色彩的变化过程后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于是,我马上说:“谁坐好了,我请谁第一个动手操

  作”。这时,全班马上安静,时机来了,因为我要讲最重要的`的东西---操作方法和卫生要求,如果没有讲清操作方法和卫生要求,后果将会不可收拾。所以,在教学中要巧妙的抓住契机激发孩子,教学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在创作时一定要多鼓励。记得在《魔幻的颜色》这一课中,有一个同学画了参差不齐的线条,周围的同学都在笑他,我悄悄的走过去,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发现他画的画里面渗透着许多渐变的色彩原理,于是我对他大加赞赏。学生的艺术感受力、直觉思维能力,孩子们只有大胆的去尝试才能发现并提高,因而美术教师应鼓励和关注那些勇于表达艺术感受和真实情感的学生。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创作,都应以鼓励为主,要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其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美术天堂飞翔。在手工课上,还有一种教学叫“放手”,让他们大胆的尝试创作,或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六、作业评价要客观、艺术

  美术教师往往重视教学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欲望,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从展示的作品中,挑选有特点的作品进行点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作业,那么很多学生的作业可能是不合格的,这样会打掉学生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对学生的作业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打分标准,尽量发现优点尽量以好的成绩对他们加以肯定,则会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应该有一个适当的“双重标准”,一个班级中有优生就有潜能生,老师应该区别对待。尤其是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如果多次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就会挫伤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所以对他们要放宽创作的评价标准。老师还应该用心地捕捉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即使很小的进步,也要放大他们的成功进行全班表扬,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乐趣。很多倍受关注的潜能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守纪、乐学起来,课堂教学也能更好地顺利进行。

  七、 课后要整理教室,习惯规范

  每一次手工活动课必须提前5分钟收拾整理好自己的学具和课桌椅的卫生。我给孩子5分钟,在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及时表扬,让懂事的乖孩子带动行动慢的孩子,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形成卫生习惯。

  总之,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作品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作为儿童创新开放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手工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在小学美术课中,手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手工教学,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3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美术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深入研究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陷,积极寻求更加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做了论述,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美术与音乐、体育一样,往往被人们当作副科看待,特别是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美术也是小学课堂里面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是一门培养着孩子们独特的艺术课程。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之下,美术与语文等其他课程一样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现在新的课程改革指导文件下,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新的改革探讨。需要做好的是及时将美术课程的定位维持好,也即是侧重分析美术课程的价值,因为学生们对于这种个性课程也是要重视的,毕竟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的综合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教师演示过多。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面,老师们过多的展示着自己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观念,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其实是很有天赋的,所以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应该多多激发孩子们对于美术的想法,尤其是需要鼓励好孩子们去画画,去绘画属于自己心里面所想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够避免演示过多,而忽略理论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可以提高好孩子们的美术主动动手能力。

  2。理论知识讲述过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述过多,而且较为抽象,学生光靠想象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论知识是不可以有太多的,现在的小孩子其实是很调皮的,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希望老师能够采取独特并且有趣的课堂知识来引导他们进行美术的学习。

  3。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在小学美术教育里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教师还是有一点陌生感和隔阂感的,因此需要增强好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质量,加强好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只有交流多了学生们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也就才会对美术课堂感兴趣。此外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时,往往规定具体的事物,老师们很少主动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教学。

  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由于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上面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进行好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创新就是最为基本的策略研究,具体有如下方法:

  1。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其实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做好引导孩子们,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这样就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给激发起来了。教师们需要循序渐进,将小孩子们爱好的东西了解下,因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很厉害的,只有将美术课程导入到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动物,又或者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上面,继而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就提升起来了。这个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利用美术课程上面的自由发挥时间,引导孩子们进行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艺术创作,这个时候孩子们多半都是很感兴趣的。并且在教师们引导孩子们进入美术课程的自由发挥时间之后,老师还必须对孩子们做画的画表现出兴趣。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需要被引导的,只有在这个时候夸奖孩子们画的很好看,孩子们会激起他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从而以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面的深入教学也会逐渐的顺利起来。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

  2。努力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小学美术,其理论也十分抽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尝试将这些较为抽象的专业美术语言具体化,美术的价值可以是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也可以是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这就是美术的艺术魅力。所以其实教师们在美术课程教导上面需要做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因为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还是有着很多疑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事物给具体化起来。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比较天真,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美术的绘画和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开拓的过程,教师在美术课程上面应该及时的发散好学生们的思维,比如学生在绘画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的时候,这个创作的过程是会有很多的疑问的,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的引导好,进而发散好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模式,因为孩子在进行美术绘画的时候也是一个大脑在被开发的过程。

  4。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现在多媒体技术即互联网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可以指导老师们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在多媒体技术上面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们对这个卡通人物进行故事的创作,继而指导孩子们将多媒体上面的卡通人物给画出来,丰富好美术课堂。现在的美术卡通不是死板的,而是充满着效率的,只有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水平,及时将教师的循循善诱精神发挥出来,最终就能够实现起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论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从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校教学的多元化。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真正重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美术的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实现美术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加强美术与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并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真正保障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静。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xx,(05):121—122。

  [2]易天云。改进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华夏教师,20xx,(05):47—48。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通过美术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更加乐观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因此导致参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很难有效地从中获取充足的知识,这样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将需要讲解的课程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讲述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美术;有效性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一些新业态,这些新业态不仅应用于经济领域,在教学、医疗等领域还有很好的应用。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学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参与到其中,因此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也很难从教学中熟练掌握一些美术知识与绘画技能,这样对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兴趣低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许多的优越性,对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没有在学习中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主动意识较弱,很难主动地参与到美术的教学中,所以在小学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很难表现充足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多教师都是通过教材进行美术内容的`讲解,学生仅通过教材中少量的图片和文字很难对美术有足够的了解。从教材中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绘画的技能,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美术的语言艺术和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作品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可能因此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美术教材内容中包含了许多名家的画作,例如毕加索、梵高等,这些名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深奥性,对学生的理解也会产生阻碍,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的因素。

  2.一些教师都有着固定的教学观念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固守以往的教学观念,例如课堂中仅通过教材进行美术的教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只是一些知识要点的囊括,没有全面地解释某一知识点,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知识吸收的有效性。而且这样很难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教材中内容有限,仅通过教材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在美术的学习中,绘画者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使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所以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对学生的美术能力与审美水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的一些建议

  1.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美术学习中,学生都是围绕教材进行学习,仅通过教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无法全面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还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站在单一的角度思考,这样会造成思想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网络技术对于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网络去寻找合适的资源,在对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基础上,吸收其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

  2.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情境教学,以图片或者动画形式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通过粉笔一笔一画的板书,它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学生都会有新颖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多媒体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3.通过多媒体技术突显教学重点一些学生可能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进行标注,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再次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即通过在幻灯片中的圈画文字,或者通过视频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深刻。相比传统课堂单调的黑板,多媒体教学则给学生很强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文章内容的重点或者中心思想。多媒体中有很多小功能,比如圈画功能,当出现重点语句或者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用这个功能圈画出,作为强调。而且通过多媒体屏幕的表达尤其是体现在色彩的表达,使景物可以生动地表现在眼前,这有利于学生对图画的理解,从而可以挖掘出图画所要表达的含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教学领域,需要教师围绕着所要进行的教学对象进行有效的设计,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这样可以将更多的媒体信息传输给学生,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相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优越性,教师需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这样对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例谈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A版[J]20xx(7)

  [2]廖迎;试论多媒体对高校“两课”教学的促进作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5)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5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提升尤其是审美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共识。基于此背景,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课堂教学是课程教育的关键,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课程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 本文将结合实践, 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形成系统的教学措施, 使其能够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 为今后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美术教育教学

  引言

  很长一段时间内,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我国的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课程知识水平的提升, 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 整个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美术教育,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各种美学意识的养成十分关键, 所以加强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有效性, 是新教育思想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要求, 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变得高效, 对于教育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这也体现了本文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必要性。为了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1 丰富性

  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 对美的作品进行鉴赏, 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以及作图的技巧等。这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学生能够学习更为广泛的知识, 对学生美学意识的培养十分关键。其次,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 在开展的过程中就较为灵活, 有众多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环节, 这就突出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丰富性的特点。教学模式的丰富性, 有利于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十分关键。总体来说, 小学美术教育的丰富性, 是今后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点, 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关键, 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1.2 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育还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教学, 对于整个小学课程教育体系而言十分关键。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学习艺术性的.课程, 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这有利于开展小学美术教育, 对于整体层面的课程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这也就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 从学生发展的层面而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体现在对于个人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方面, 这就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可塑性, 加强学生美学意识的培养,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这同样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总的来说,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开展教学研究, 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

  2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引导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即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所谓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简单而言, 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通过不断地引导, 使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老师教学生一些绘图的技巧, 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绘图, 而是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 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首要就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探索, 学生在探索思维模式下展开学习, 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此外, 引导性教学方法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3]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这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 大量的技术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应用, 产生了众多的新型教学资源, 对教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 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常见的新型教学资源有视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媒体教学资源。例如,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应用视频教学资源, 让学生跟着教学视频学习绘画技巧, 或者通过视频感受精美的图片或者风景。这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以及美学意识的方式,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此外, 新型教学资源往往具有引导性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而且应用新型的教学资源,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 教学效果自然是十分理想的。

  3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于此探究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总体来说,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对教学发展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所以要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雯.提高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 20xx (1) :239-240.

  [2]邱春华.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xx (6) :123-124.

  [3]刘鹏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xx (13) .

  [4]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xx (54)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6

  摘 要: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把全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选取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课题,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论述小学教学策略有效性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在分析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真正有效的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推行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取得较大进步。美术课堂存在诸多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比如: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不从学生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着手,以致于课堂效果不好;美术教学过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这些情况的出现,不符合美术课堂追求目标、讲求效益的教学要求。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探讨其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必要,也是很重要的分析研究。

  一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有效性概念

  教学策略有效性指的是教师通过教学,促成学生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衡量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本身的真正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掌握小学美术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学生具有初步的欣赏能力和美术素养;小学生喜欢美术、主动学习美术以及学会应用美术。

  二 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因此,美术教学要采取符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方法,从教师的授课思想、美术课堂的选题;以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做美术课堂教学的“好导演”。

  小学美术教育很具有学科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灵活性多一些,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些方面来看,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很大的不同之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度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敢于欣赏美、去感受美、学着能够理解美、能动的去创造美,教师是引导者、是教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树立当导演的思想,给自己明确定位。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接受能力的现状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要求,才能出现美术课堂教学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会导敢导”。比如在浙教版小学美术课《茶香四溢》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音乐《采茶舞曲》和表演茶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茶文化的意境当中,对于茶文化的讲解时,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投放多媒体资料关于茶叶的部分,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二)注重美术课堂选题,以儿童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以能够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课题为主,根据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要而进行课堂教学的选题,是很必要,也是很科学的,学生是学习美术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学美术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要重视小学美术课的选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例如在浙教版小学美术教材《风筝风筝飞上天》这课上,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风筝来导入本课的学习,对于风筝的起源、流派和风筝的象征意义,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形状各异的风筝。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和发挥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培养有序热闹的小学美术课堂氛围。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落伍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美术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风筝制作和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活跃起来,思路打开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这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

  小学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准确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只有不断的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成高效课堂的形成。比如在浙教版《十二生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十二生肖的传说,然后就十二生肖体现的民族文化,进行概况和介绍,大胆采用剪纸、绘画等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文化的艺术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在学生用不同角度讨论十二生肖的特征时,教师要及时点拨,调整他们思维的缜密性。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民间艺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培养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提高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学思想转变、课堂选材技巧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三个方面着手,提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是启发和培养学生美感的启蒙阶段,我们要充分重视小学美术教育,真正的让美术教育能够丰富和发展小学生的美学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7

  摘 要: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课改的重心在于美术的教学语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的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课 兴趣 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

  小学生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小学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挖掘,笔者就此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水墨画动物》时,我在课前用了不少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多幅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刚上课时,我向小学生展示了那些精心准备的美术作品,他们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问他们是否想学习水墨画时,个个欢呼雀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他们想学,所以那堂课他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又因为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所以个个画得都很棒,虽然笔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画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彰显着个性。这就使我感觉到学习美术,兴趣很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比如旧报纸、硬纸板、废旧瓶罐、旧毛线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贴、折等进行手工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上好美术课、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教学可启发小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的确,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先通过想象开始的。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发散思维、产生灵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7课《我爱树木》时,我在课前先带学生去了公园,让他们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还让他们去摸树皮、闻树叶、听树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其实,我让他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已亲身感受了树木带给他们的绿荫、清新的空气、美丽以及欢乐,同时也使他们对树木产生了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树木。等到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树木的DVD短片,让他们领略千奇百怪的树种,为他们讲树木的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树木给生活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紧接着,我出示了文字:森林是地球的肺,树木是空气的清新器。请同学们画一幅以《我爱树木》为题的画。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震惊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新的能力太奇特了,作品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的作品把自己比喻成鸟儿,把大树当成家,住进了大树里;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绿色长城;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空气清新器;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地球长出四肢,把树木画成肺的形状,喻意让人一目了然……我感动至极,美术课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句话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想拥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样,在教学《我爱树木》这课中,我带学生去公园认识树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这就是对学生观察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只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才能使他们把握树木的色彩和造型。

  小学美术教学中,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形成了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将在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懈努力!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8

  摘要:游戏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际情况以及心智发展规律,因此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无缝对接,把游戏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赋予小学美术课堂知识学习游戏化效果,使学生能够增强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发挥美术游戏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游戏

  1、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特性等决定其本身爱玩的特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让学生在学习一些枯燥的知识或者长时间学习中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在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开展能够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会在游戏的驱动下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相关美术技能,达到美术课堂学习效果。游戏课堂也是凭借其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这个能更好的感染学生,在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小学美术《画故事》这节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对于故事本身就充满兴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本来就比较浓厚,教师要善用这一点,把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转变成画的重点上,通过逐渐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如何画故事,在画的故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画的比较快,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最后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愿意说的`学生,自动的来上台说一说,讲一讲自己的故事。通过这种带入游戏活动的美术教学,学生会更加愿意接受,知识、技能学习的接受度也会很高,学习兴趣更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2、巧用游戏,点燃学生创作激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并掌握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因此在课堂中巧设游戏、巧用游戏激发、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重要,通过游戏化的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产生创作灵感,以此让学生产生主动创作的热情。只有巧用游戏,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游戏的加入可以让学生一边玩一边直观感受知识,这远远超过了单一、枯燥的教师讲解。例如,在《变垃圾为宝》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用游戏的方式,先开展“脑洞大开”游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废为宝的东西?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扔掉的东西利用起来的?是如何利用起来的?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收集,在正式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分组,以四人为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展示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东西,自己准备如何改造这些东西,最后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自己组内的创意,在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要运用的材料后,开始用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真正的做到“变废为宝”,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自觉的去准备材料,开展讨论,观察,最后进行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节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也被很好的激发了,在课堂中愿意去想,愿意去做,愿意去创作。

  3、巧用游戏,优化美术课堂

  我们教师应该都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一直保持集中的状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学生的注意力是能够高度集中的,但是过了这个时间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松散掉,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握住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段,通常来说,在每节课的一开始的前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接下来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涣散。包括我们的美术课堂也是一样的情况,甚至会有不少学生对于美术课不屑一顾,调皮的、捣蛋的都会显现出来。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延伸美术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非常有必要。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讲授新课,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这时候的游戏的融入与游戏的安排必须是要符合、紧扣教学内容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玩”中得到知识的学习,同样这样的课堂也能让学习氛围,轻松、教学具有趣味,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小学美术的乐趣,在快乐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去学习美术知识,开展美术创作。例如,在《会变的盒子》的教学,盒子是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到的物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立足于环保再利用这一主题升华,在布置教学准备材料的时候,就是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用剩下来的盒子,然后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开展“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让学生先自由发挥,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变化利用,学生有的给盒子涂上颜色,有的把盒子做成一个花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看看每个人自己做的会变得盒子能否再变化成一个新的事物,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我们会变的盒子,变废为宝,把会变得盒子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加入了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注意力紧紧的被课堂教学所吸引,主动的参与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也很好的接收到需要的掌握的知识。在游戏的课堂中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最主要的是学生喜欢这样的方式,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加。巧用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不是在课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加入游戏,只要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适合的环节加入就能发挥游戏的效果。合理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小学美术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美术,通过游戏表现美术,最后再回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中去,所以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游戏就是架起小学美术课堂与游戏课堂的桥梁。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9

  【摘要】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如何创新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创造性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现代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建立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小学美术教学入手,结合工作经验,就创造性教育的教学融入,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现状;对策

  创造性教育具体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应用创造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同时培养学生个人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同时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贯穿创造性教学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构建创造性美术课堂,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教学问题。本文即围绕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要求,就创造性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模式下,小学美术教育并未受到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的重视,美术教学侧重于基础美术技巧、知识的灌输和传授,美术课程以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消极地模仿教师传授的绘画技巧和经验,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健康成长。创造性教育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和束缚,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与引导,从而在积极、有效地自我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维成长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背景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主要通过对教师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模仿,获得相应的绘画知识和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思维成长需求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故而在以往的学生绘画作品当中,经常会出现“千幅一律”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性教育更加主张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和探索,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和思维成长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对于学生健全、独立人格以及良好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进行,促使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不再作为教学统治者参与教学,而是更多的以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客观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个人创造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创造性教育背景下,教师首先应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点加强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关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深入、平等的教学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观的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小学生而言,其普遍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具备完整的观察能力和事物学习能力,且天真、活泼、好动、贪玩等心理特征较为突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后,才能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二)加强小学美术基础教学

  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高等级的能力和思维,其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实现,是学生主观思维再创造过程的具象表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授和掌握,保障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美术相关基础知识后,在引导学生对于美术的创造性思考。同时,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分,重点加强学生自主性的观察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美术上色技巧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地演示不同上色方法和颜色选择的对比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主观上的选择思考,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上色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对上色和颜色选择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扎实的绘画基础。

  (三)创设特殊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加之生活经验、阅历较为欠缺,其在绘画艺术表达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良好学习氛围和情景的创造。美术作品的表达往往具有抽象性、概念性特征,小学生在实际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中,较容易遭遇相应的阻碍和困难,而良好教学情景的创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抽象艺术表达的具象化展现,从而降低美术创造的实际难度,帮助学生在相应的艺术情景中,实现自我艺术创造的良好表达。在美术教学情景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偏好和生活化元素融入的重视和关注,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置,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丰富、直观、生动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陶泥的世界》为例,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陶泥卡通人物制作视频的方式,创建陶泥教学情景,借由卡通人物和陶泥实践课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陶泥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亲手完成主观思维想法的艺术表达,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成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通过更多肯定性、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完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并在不断地创造性实践中,完成个人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全面提高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尊重,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并通过加强基础教学、构建特殊教学情景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林.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

  [2]张国伟.小学美术教育中弼造性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

  [3]董志玲.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4]珍珠.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与现代化[J].软件,2015,(11).

  [5]萨斯尔.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

  一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分层教学又被称之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它是建立在充分肯定学生个体能力禀赋差异基础之上的科学性教学方法,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要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中的学生能力水平基本相近,通过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来实现每个学生的提升。具体到小学美术分层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包括兴趣爱好、艺术潜质、个性特点等,并根据小学阶段美术基础教育的要求展开层次划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志,不能强制要求层次划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层次下的学生展开差异性的美术教育工作。

  (一)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我国美术教育的基本需求。整体上说,我国在人才的艺术层面培养都存在很大的缺失,绝大多数传统艺术特色都是“重意而不重形”,在漫长的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中,“技”和“艺”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具体来说,传统美术教育中注重“艺”,即表现为个人的美术修养,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术教育注重“技”,即实现美术生产的相关手段和能力。一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这种“技艺”分离的现状还十分严重。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不断渗透融合,形成了对美术教育的全方位认识,也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美术教学方法;但同时,“技艺”的平衡又是相对的,根据小学生个体的`特点,具体侧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正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本逻辑。

  第二,实现我国美术教育的体系重构。结合现状来说,尽管美术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观念认识上也有很大的提升,但应试教育形成的教育功利性依然存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过度重视基础教育,忽视教育对人作用的本质,甚至轻视个人价值。(2)针对教育对象的态度存在重视知识理论、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3)重视教育结果,忽视教育过程,缺乏德育和智育的平衡性。(4)重视教育结果的统一性,否定教育的多元性,造成教育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天性压抑。(5)在管理层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对学生的尊重,导致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和谐局面。以上情况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十分明显,尤其反映在美术课堂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学科规律的课堂模式,统一性、大班级制度的前提下,学生被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标准”,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艺术天性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我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构。换而言之,美术教育应该符合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尤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互动、交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

  (二)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差异性基础之上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资禀赋,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由此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事实上,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地方,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一方面,通过分层教学策略的执行,学生可以在相近能力的群体中培养兴趣、提高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分层教学模式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只是采取的教育程度有所差异,这并不会构成学生“歧视”或“不被重视”的心理因素,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平等、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

  二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一) 以学生自身分层

  以学生自身为参考展开分层教学,本质上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因材施教”进行诠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意识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重要性,“知人”的本质含义就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包括性格、品质、资质等。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小学生就是不同的“材”,如何“教”应该立足于小学生本身,而不是其他的外在力量及教育因素。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具有同样的内涵,现实中,不同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很明显,如数学天赋、语言天赋、音乐天赋等,美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换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分层”,有利于区分不同的能力优势,并展开合理的利用。结合我国以学生自身分层的教育模式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一些学校设置的“好坏班”、“快慢班”等,是按照学习成绩进行的区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形成惰性,甚至严重地不自信,本质上说,也是对分层教学的一种误解。分层教学应该是针对对象而不是成绩,结合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未必就有美术天赋,这一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以学生自身分层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一定的“柔性”,例如,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实践之后,再进行班级内部的有效分层。

  (二) 以教学目标分层

  以教学目标分层的方式需要前期测试,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教学活动来确定不同的目标层次,例如基础层、中等层、高级层等。传统小学美术教育中确立教学目标依赖教学大纲,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显然不具备合理性。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分层模式的开展,要打破对教学大纲的依赖,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参考教学要求进行细分,执行依据则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水墨游戏》中,可以设计三个教学目标分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要求了解水墨绘画工具、能够掌握焦、浓、重、淡、清不同的画法;对于“中等层”的学生要求临摹课本上的画作,或教师自备的水墨画作品,达到基本相似的水平;而对于“高级层”的学生提出自我创作要求,给出一首唐诗或一段描述,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即可,并不需要强调绘画水平的高低强弱。

  (三) 以教学环节分层

  小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提问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如果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则要注意提问的方式、难度以及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如果教师在不区分层次的情况下提问,会忽视一大部分层次较低的学生的感受,并不能在美术方面发挥启发、推动作用。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一般规则是层次越低的问题越简单、层次越高越有难度,但对于学生而言均能够与教师产生互动,

  进一步刺激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由此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四) 以学生作业分层

  无论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其目的都是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能力的掌握、技能的固化,同时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结合分层教学策略的要求,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美术水平,并保留一定的自我提升空间,让学生在阶段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功、培养自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我的同学》中,其教学目标是了解人体基本结构、特征,学会线描的人物写生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物画兴趣。在展开作业分层的过程中,“基础层”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简单地画出人体结构,并适当地表达出细节部分。“中等层”可以要求加入一定的色彩元素,如对衣服、鞋子等进行一定的细化。“高级层”的要求可以灵活定位,比如要求基本形似、神似,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如连贯性动作、以漫画形式配文字等。

  三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强。同时,在当前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关于美术教育理念、理论、方法、途径等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大。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和想象力丰富的作用,相关教育实践也证明,小学阶段也是开展美术教育的“黄金时期”,积极探究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科学策略,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1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老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老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老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老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投入情况,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其外在表现,可以是语言表达下的创新思维、可以是技能表现下的绘画技术革新、可以是创造性的品评,当然创新性的绘画表现是最为直接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创新精神是在整体激发下的一种情绪表现。教学中,如果着力关注交流语言的运用,想必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主要有几个方面:观察素材,各抒己见,聆听尊重;探讨方法,共通有无,优选劣汰;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美术创作,尊重他人,表达自我;交流品评,人人平等,共享所获。只有这样在美术教学小组活动中贯彻下去,才能使个性得到表现、优秀得到彰显、创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老师必须明确站在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养的内部机制,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美术创作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创作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才能呈现出个体的创新能力,孩子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那时孩子会回到画中的。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2

  [摘要]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他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小学美术教学肩负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任务。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夯实学生的美术基础,充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陶行知在1943年10月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演说,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此后,陶行知又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小学美术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美术学科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离不开创新。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画画是绝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爱的活动,但如果没有新鲜的元素不断融入,也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厌倦的感觉。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往往拿起画笔就有在白纸上涂抹的表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不管教师如何去引导都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画的时候,是他们最投入、最认真的时候。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使画画成为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的创造力。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丽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而且实实在在。因此,我在春天里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嫩芽、垂柳、稻子,在冬天里观察腊梅,欣赏身边美丽的大自然。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家》的时候,我首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家居建筑,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景象描述心中美丽的家。孩子们有了观察的基础后,兴趣盎然,纷纷主动上台述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图片、幻灯以及多媒体等手段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各种建筑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共同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画出心中最美丽的家。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讨和求知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创设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教《中国结》一课时,我把自己收集的各种中国结以及学生带来的部分中国结,精心布置在美术教室里。学生走进教室,一下子被这些美丽的作品吸引住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着亲手制作美丽的作品。又如,在教《做头饰》时,我先对全体同学讲了一个动物园里的故事,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制作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然后大家一起来表演呢?”大家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头饰进行制作,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创作的氛围中。

  三、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技能美术的创新并不是无原则的胡乱表现

  没有基本的知识结构,要想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承担着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基的重任。美术课堂教学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技法。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在《认识身边的树》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一班的教学中,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想象进行创作;二班则在总结了树枝、树冠、叶子的特点后,介绍了一些画画的基本技法和布局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绘画。通过比较,一班的作品天马行空,创意丰富,但由于学生缺乏画不同类型树的基本技巧,画面凌乱,主题表达不够明确;二班学生的作品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在画面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画面显得灵动而丰富,美观而耐看。通过在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深切地认识到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基础,通过技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表现事物,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引导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范画、范作等一旦成为模式,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练习时常常以模仿为主,从而使教学成为重技法、轻学法的死板教学。解决美术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生活实践。通过生活实践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如教学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参观,让学生找一找,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拓印?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拓印出有趣的图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充分活跃起来,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展现在眼前。

  五、合理评价,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欣赏和赞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去欣赏、尊重和理解童心。评价的时候不能追求完美,而应努力去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孩子点点滴滴的创造,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说得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其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和赞许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重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过分在意创造的结果。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对部分学生甚至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如隔一段时间由学生选择自认为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帮助学生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也可以集中展览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也使他们有了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创造空间,放飞创新心灵

  常听见老师抱怨:孩子将雪白的墙壁当成了画纸,开起了画展;将教科书当成了手工纸,折起了飞机……面对孩子们这些别出心裁的“发明”,开明的老师暗中叫苦,表面还得耐心教育;脾气急躁的老师则是一顿痛斥,并要孩子做出种种保证。殊不知孩子的美术天性、创造欲望就在这“教育”“承诺”中被扼杀了。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大可不必急躁。可以为学生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专门开辟一方美术天地,展出孩子们的得意之作,并吸引学生定期添加和替换作品。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像种子一样,只有科学地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使创新素质始终贯穿在学生的艺术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1]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xx,(5).

  [2]林绍良.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的源泉[J].中国美术教育,20xx,(3).

  [3]李力加.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技能表现问题的现象学案例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xx,(4).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3

  摘要:兴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是需要兴趣做助力器的。兴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本人重点探讨一下怎样将生活和美术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

  新课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所有学科都追求以生为本,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材添加了许多优美的文字和新颖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其美术教材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美术教学更加生活化,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表现出来。

  二、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是极强的,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成学生的特长,要尽可能将学生的这些能力发掘出来。一个好的教学办法就是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新时期新要求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还要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教学形式,并注意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积极创造美。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拉近美术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术气息,加深学生认识生活与感受生活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曲曲直直”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图片,如,植物图片、建筑图片或者针织物图片等,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线,生活情境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线的特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遵循几点要求,一是所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要尽可能地贴近所有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够保持课堂气氛的愉悦轻松,要具有新奇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所创设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围绕教学内容,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就创设没有价值的情境;四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与年龄特征相符。

  四、美术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美术创作素材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美术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相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的小学生来讲,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加强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美术创作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爱树木”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几种树木的树叶并带到课上展示给其他同学,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里观察一下校园内的树木,并给学生讲解一些各种树木的名称和树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树皮、树叶、树枝和树冠等树木的细节特点。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会发现树皮大部分都是褐色的,而且有的比较粗糙,有的比较光滑;树叶有多种颜色,有黄色、红色、绿色等,形状也各种各样,有长条形的、椭圆形的,也有扇形的,不同的树木树叶稀疏程度也不一样;树枝有直有弯,有粗有细;树冠有多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在学生实地观察之后,就会对树木有更真实和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树木,这时学生的脑海中有之前观察的各种树木,绘画的兴趣极高,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就会熟悉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多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为以后的美术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美术教师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彩凤.兴趣是成功之源: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xx(95).

  [2]赵新颖.美术教学的生活化:谈教学中美术与生活的联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xx(9).

  [3]姚玉杰.小议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xx(3).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4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 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 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5

  一、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意义

  1、能够营造更加活跃、精彩小学美术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型教学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由于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并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合作学习教学引入,是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与此同时,学生拥有了更大自主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思维进行思考,进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更加喜欢美术课。

  2、能够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教学,面对主体是小学生,这些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完全实现自主教学可能性比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进行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对美术知识理解。另外,合作学习教学应用,实现了学生之间互动探讨,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进而养成乐于动脑、思考问题好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

  美术科目特点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动手、动脑能力,学生思维要活跃,想象力也要丰富,这些与教师科学引导及教学手段有密切联系。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应用,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效率与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对于美术课堂来说,建立一个供学生交流、合作平台非常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认知发展入手,将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探讨,这样才能够顺利进入问题中,进而提高学习有效性。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问题时间,鼓励他们发问,学生提出问题:“彩虹颜色有几种呢?”这个时候教师从学生认识程度考虑,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教学道具三棱镜,在阳光下面三棱镜光芒折射在黑板上,非常美丽,折射光芒有七种颜色。这个学生都会感觉十分惊讶,有学生甚至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好漂亮啊,好像彩虹啊,此时教师实际上已经很好地回答了学生问题,然后教师引导性地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一同讨论彩虹颜色有几种,都是什么颜色,进而在图画本上画出自己心中美丽彩虹。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实践,动手动脑实践,建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讨论,教师直接讲授非常关键。

  2、“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应与尝试教学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尝试教学法在多年实践之后发现,其教学有效性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将其与合作学习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有效措施。所谓尝试,其本质就是学生独立进行学习,也就是一种学习上尝试,其最为明显特征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应该注意是小学美术课堂上不能够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科学地将提问、合作与讨论相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本联系、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动手操作,中途合理提问,最后实现问题解决。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不能忽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要依靠教师引领,才能够实现对知识正确认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问题理解困难也会比较大,因此在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从旁给予正确指导,非常必要。

  4、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一节有关动物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小动物,这样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多媒体里面动物形象,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探讨,这样一来,学生视野自然开阔起来,思路也会产生。通过这样引入,学生兴趣被激发,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候,学生容易理解,从而认识到通分重要性。

  三、结语

  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给学生充足思考问题时间及讨论问题机会,引导他们尽心合作学习与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获得更多学习经验,进而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形势十分艰巨,传统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式对小学教学有很大影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强制性地讲解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只有真正领会小学美术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01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5篇11-03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9篇10-03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5篇)11-05

美术教学论文11-19

美术教学论文11-04

美术教学论文05-17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的美术论文12-09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1-08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论文11-13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学生教育也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因此,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表现,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潜在的兴趣与爆发力。因此,本文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方法;教学

  引言

  新课改革下的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师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而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听或者是老师画学生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方法,但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呆板无趣,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探究。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懂得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新奇的事物都会想要去了解它。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上册《会动的小纸人》这堂教学课程中,可以自己先剪一些小纸人表演一个节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创新小纸人的形象,选出几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当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数,营造出一个比赛现场的模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1]。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同时,老师在设计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循渐进,由未知到已知和抽象到直观。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让课堂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要注重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之间的矛盾。

  2设置教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美术新课改革下就一直提倡要寓教于乐,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美术教学课上可以将一些小游戏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比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挂饰》这堂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在课堂前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准备一些小的挂饰,每样都根据几个小组来分发相同的数量。这时候让学生打开课本,在老师分发下去的小饰品中找出与课文中相视的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学生找出的速度快和准确。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小挂饰产生浓厚的兴趣[2]。老师在这个游戏过后可以趁着学生兴趣较高的情况下,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小挂饰制作和绘画的技巧。

  3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上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以及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对老师的一些批评都有不同的承受力。因此对一些美术艺术潜力不够画画水平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比如,老师在布置一次课堂画画作业时,一些学生画画速度慢或者是画的不够好,导致完不成课堂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心理就很紧张和不安,生怕老师会责骂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被打击。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力量,也许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者是一个激励的眼神以及一句“没关系,你还是很棒的”这样简单的动作和语句,就能安抚学生害怕和不安的心理,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老师在教授学生绘画技巧的时候,还要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欣赏美,并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造诣。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在艺术创造中自由发挥,想什么就大胆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想象与现实结合,还能高于现实。比如,教师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堂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学生介绍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将古代的一些经典故事与汉字发展史进行有效结合,打开学生的想象思路,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进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含义,才能画出学生心目的“想象文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4]。同时,在教学过程有很多学生在画画时都会受到限制,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且支持学生。

  5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首先就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其次就是提倡寓教于乐,要在教过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就是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对一些美术艺术潜力不够画画水平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最后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等。

  参考文献

  [1]任向华.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创新能力,浅议小学美术教学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J].小学教学参考,20xx,12(30):150-160.

  [2]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建构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xx,15(26):167-169.

  [3]胡剑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13(39):226-228.

  [4]陈雷.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艺术性.学生之友(小学版),20xx,16(28):169-171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2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中,手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手工教学,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

  关键词:常规教育;创作兴趣;材料与工具;有序;合作;创新、动手、想象、手工课;

  正文: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美术课也成为了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从国际小学生比赛就不难看出我国选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落后,这与我们的日常美术课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老师从小就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只看重其考试的能力。我们美术课上的手工课常被很多家长认为无足轻重,学生也不重视,上手工课既不带材料,也不带工具。许多老师对手工课的重视不够,常常因怕麻烦,也没有很好的上课。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越来越讲究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我积极尝试,我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重视手工课的上课质量,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

  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以下是我在上好美术手工课的几点不成熟的经验,以起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进行扎实的常规训练

  美术活动课程要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然离不开常规训练。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我并没有上新课,而是和孩子们讲讲自己上课的要求:如a:课前准备(要求打上课铃后将自己的美术书及工具放在桌子的左上角)b:课堂要求(坐端正安静的听讲,如回答问题必须举手)c:课堂表扬的方式(把最先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的大名表扬写在黑板上,表扬2次以上的同学由美术课代表登记将作为美术平时成绩的依据)d:批评的方式(没有做好课前准备的同学也将登记在黑板上与表扬相反)e:批改作业的方式(一般当天批改作业)f:奖励的办法(有时奖励一本小本子、有时奖励表现好的写完作业的同学提前几分钟在走廊上走走等等)g:下课前收拾教室的要求(每天将自己座位下的卫生搞好才下课),除此之外经常再讲讲课堂的重要性、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等等。

  二、妥善安排学生带齐工具

  每次上课之前就将手工活动的工具布置好,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如果缺少手工材料,就会影响手工课的教学质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假如在一堂手工课上,教师或学生没有准备好相应的美术材料与工具,那么一切设计理念、创新构思都成了空想,犹如“纸上谈兵”,无法将自己的创意变为实实在在的艺

  术品。由于课程不同所带的工具材料也不同,每次上课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记住带齐工具材料,就要让学生对手工课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每一次上美术课教师要预先做一些手工吸引孩子,提醒孩子看看第二次上什么课,然后准备相应的材料。当然,有部分同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忘了,有的少带了工具等等,那么,我第一次表示提醒,第二次就口头批评,相反表扬带齐工具的孩子,有时也奖励每次带齐工具的孩子,久而久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带齐工具了。

  三、切实发挥自主合作精神

  记得我刚到九完小,教孩子们折纸《衣服》那一课时,同学们在上手工课时都非常兴奋,按老师要求都将工具先放在桌上了,出乎意料的是我还没有开始上课就看见下面:有的在摸自己的工具,有的在说悄悄话。我当时想同学们兴奋很正常,我教他们一定会很喜欢,我就没有顾及那些“意外情况”。当我把折纸的步骤和方法都教完给孩子们时,有一部分同学会边看图形边折纸,然而,上课在自己玩工具、讲话的同学却一个个上来说,老师我不会。不得已,我只好一一教会他们折完,教完后我已经喉咙嘶哑。问题出在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怎么办?我想:做手工比绘画更讲究严谨性,更要有自主合作精神,否则会乱成一团。于是我在上的第二节课《衣服》时,更注重讲清手工课的要求,而且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果真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效果突出,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会看图折纸,一部分动手能力极差的同学,运用互助合作精神,互相帮助,没有领悟的同学

  在学会的同学帮助下,也基本能完成任务。当然手工活动课更能体现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一组一定要选择一个能干的小组长,放权给这些小组长,培养好这些小组长,就能充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程中提倡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有了多媒体,手工课教学更轻松、方便。如遇上要画、折、剪的部分,运用投影仪,就能让学生更好的看清制作步骤,理解制作方法。反之,教师就要把制作步骤多讲解几遍,有必要的话,还要在黑板上把制作过程画出来,进行耐心的讲解,然后和学生再次演示制作步骤。但到最后,还会有学生高喊:“老师,我不会!”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美术教师很累,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每节课我都坚持使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视频、图片,让学生大脑中有了一个直观的形象,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五、抓住契机,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创新。

  美术手工操作活动更注重孩子的创造思维和想象空间。在上三年级上册《魔幻的颜色》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色彩的变化,通过各种实验发现其色彩的秘密,我先让孩子们了解三原色,通过画彩虹吸引孩子,孩子们看到色彩的变化过程后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于是,我马上说:“谁坐好了,我请谁第一个动手操

  作”。这时,全班马上安静,时机来了,因为我要讲最重要的`的东西---操作方法和卫生要求,如果没有讲清操作方法和卫生要求,后果将会不可收拾。所以,在教学中要巧妙的抓住契机激发孩子,教学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在创作时一定要多鼓励。记得在《魔幻的颜色》这一课中,有一个同学画了参差不齐的线条,周围的同学都在笑他,我悄悄的走过去,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发现他画的画里面渗透着许多渐变的色彩原理,于是我对他大加赞赏。学生的艺术感受力、直觉思维能力,孩子们只有大胆的去尝试才能发现并提高,因而美术教师应鼓励和关注那些勇于表达艺术感受和真实情感的学生。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创作,都应以鼓励为主,要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其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美术天堂飞翔。在手工课上,还有一种教学叫“放手”,让他们大胆的尝试创作,或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六、作业评价要客观、艺术

  美术教师往往重视教学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欲望,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从展示的作品中,挑选有特点的作品进行点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作业,那么很多学生的作业可能是不合格的,这样会打掉学生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对学生的作业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打分标准,尽量发现优点尽量以好的成绩对他们加以肯定,则会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应该有一个适当的“双重标准”,一个班级中有优生就有潜能生,老师应该区别对待。尤其是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如果多次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就会挫伤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所以对他们要放宽创作的评价标准。老师还应该用心地捕捉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即使很小的进步,也要放大他们的成功进行全班表扬,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乐趣。很多倍受关注的潜能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守纪、乐学起来,课堂教学也能更好地顺利进行。

  七、 课后要整理教室,习惯规范

  每一次手工活动课必须提前5分钟收拾整理好自己的学具和课桌椅的卫生。我给孩子5分钟,在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及时表扬,让懂事的乖孩子带动行动慢的孩子,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形成卫生习惯。

  总之,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作品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作为儿童创新开放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手工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在小学美术课中,手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手工教学,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3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美术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深入研究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陷,积极寻求更加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做了论述,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美术与音乐、体育一样,往往被人们当作副科看待,特别是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美术也是小学课堂里面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是一门培养着孩子们独特的艺术课程。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之下,美术与语文等其他课程一样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现在新的课程改革指导文件下,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新的改革探讨。需要做好的是及时将美术课程的定位维持好,也即是侧重分析美术课程的价值,因为学生们对于这种个性课程也是要重视的,毕竟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的综合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教师演示过多。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面,老师们过多的展示着自己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观念,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其实是很有天赋的,所以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应该多多激发孩子们对于美术的想法,尤其是需要鼓励好孩子们去画画,去绘画属于自己心里面所想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够避免演示过多,而忽略理论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可以提高好孩子们的美术主动动手能力。

  2。理论知识讲述过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述过多,而且较为抽象,学生光靠想象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论知识是不可以有太多的,现在的小孩子其实是很调皮的,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希望老师能够采取独特并且有趣的课堂知识来引导他们进行美术的学习。

  3。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在小学美术教育里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教师还是有一点陌生感和隔阂感的,因此需要增强好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质量,加强好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只有交流多了学生们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也就才会对美术课堂感兴趣。此外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时,往往规定具体的事物,老师们很少主动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教学。

  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由于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上面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进行好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创新就是最为基本的策略研究,具体有如下方法:

  1。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其实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做好引导孩子们,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这样就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给激发起来了。教师们需要循序渐进,将小孩子们爱好的东西了解下,因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很厉害的,只有将美术课程导入到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动物,又或者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上面,继而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就提升起来了。这个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利用美术课程上面的自由发挥时间,引导孩子们进行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艺术创作,这个时候孩子们多半都是很感兴趣的。并且在教师们引导孩子们进入美术课程的自由发挥时间之后,老师还必须对孩子们做画的画表现出兴趣。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需要被引导的,只有在这个时候夸奖孩子们画的很好看,孩子们会激起他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从而以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面的深入教学也会逐渐的顺利起来。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

  2。努力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小学美术,其理论也十分抽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尝试将这些较为抽象的专业美术语言具体化,美术的价值可以是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也可以是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这就是美术的艺术魅力。所以其实教师们在美术课程教导上面需要做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因为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还是有着很多疑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事物给具体化起来。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比较天真,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美术的绘画和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开拓的过程,教师在美术课程上面应该及时的发散好学生们的思维,比如学生在绘画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的时候,这个创作的过程是会有很多的疑问的,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的引导好,进而发散好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模式,因为孩子在进行美术绘画的时候也是一个大脑在被开发的过程。

  4。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现在多媒体技术即互联网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可以指导老师们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在多媒体技术上面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们对这个卡通人物进行故事的创作,继而指导孩子们将多媒体上面的卡通人物给画出来,丰富好美术课堂。现在的美术卡通不是死板的,而是充满着效率的,只有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水平,及时将教师的循循善诱精神发挥出来,最终就能够实现起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论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从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校教学的多元化。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真正重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美术的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实现美术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加强美术与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并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真正保障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静。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xx,(05):121—122。

  [2]易天云。改进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华夏教师,20xx,(05):47—48。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通过美术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更加乐观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因此导致参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很难有效地从中获取充足的知识,这样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将需要讲解的课程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讲述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美术;有效性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一些新业态,这些新业态不仅应用于经济领域,在教学、医疗等领域还有很好的应用。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学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参与到其中,因此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也很难从教学中熟练掌握一些美术知识与绘画技能,这样对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兴趣低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许多的优越性,对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没有在学习中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主动意识较弱,很难主动地参与到美术的教学中,所以在小学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很难表现充足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多教师都是通过教材进行美术内容的`讲解,学生仅通过教材中少量的图片和文字很难对美术有足够的了解。从教材中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绘画的技能,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美术的语言艺术和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作品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可能因此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美术教材内容中包含了许多名家的画作,例如毕加索、梵高等,这些名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深奥性,对学生的理解也会产生阻碍,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的因素。

  2.一些教师都有着固定的教学观念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固守以往的教学观念,例如课堂中仅通过教材进行美术的教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只是一些知识要点的囊括,没有全面地解释某一知识点,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知识吸收的有效性。而且这样很难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教材中内容有限,仅通过教材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在美术的学习中,绘画者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使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所以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对学生的美术能力与审美水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的一些建议

  1.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美术学习中,学生都是围绕教材进行学习,仅通过教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无法全面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还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站在单一的角度思考,这样会造成思想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网络技术对于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网络去寻找合适的资源,在对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基础上,吸收其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

  2.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情境教学,以图片或者动画形式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通过粉笔一笔一画的板书,它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学生都会有新颖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多媒体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3.通过多媒体技术突显教学重点一些学生可能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进行标注,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再次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即通过在幻灯片中的圈画文字,或者通过视频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深刻。相比传统课堂单调的黑板,多媒体教学则给学生很强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文章内容的重点或者中心思想。多媒体中有很多小功能,比如圈画功能,当出现重点语句或者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用这个功能圈画出,作为强调。而且通过多媒体屏幕的表达尤其是体现在色彩的表达,使景物可以生动地表现在眼前,这有利于学生对图画的理解,从而可以挖掘出图画所要表达的含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教学领域,需要教师围绕着所要进行的教学对象进行有效的设计,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这样可以将更多的媒体信息传输给学生,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相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优越性,教师需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这样对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例谈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A版[J]20xx(7)

  [2]廖迎;试论多媒体对高校“两课”教学的促进作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5)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5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提升尤其是审美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共识。基于此背景,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课堂教学是课程教育的关键,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课程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 本文将结合实践, 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形成系统的教学措施, 使其能够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 为今后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美术教育教学

  引言

  很长一段时间内,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我国的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课程知识水平的提升, 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 整个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1]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美术教育,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各种美学意识的养成十分关键, 所以加强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有效性, 是新教育思想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要求, 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变得高效, 对于教育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这也体现了本文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必要性。为了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1 丰富性

  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 对美的作品进行鉴赏, 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以及作图的技巧等。这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学生能够学习更为广泛的知识, 对学生美学意识的培养十分关键。其次,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 在开展的过程中就较为灵活, 有众多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环节, 这就突出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丰富性的特点。教学模式的丰富性, 有利于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十分关键。总体来说, 小学美术教育的丰富性, 是今后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点, 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关键, 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1.2 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育还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教学, 对于整个小学课程教育体系而言十分关键。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学习艺术性的.课程, 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这有利于开展小学美术教育, 对于整体层面的课程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这也就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 从学生发展的层面而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体现在对于个人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方面, 这就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可塑性, 加强学生美学意识的培养,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这同样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总的来说,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开展教学研究, 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

  2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引导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即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所谓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简单而言, 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通过不断地引导, 使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老师教学生一些绘图的技巧, 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绘图, 而是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 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首要就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探索, 学生在探索思维模式下展开学习, 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此外, 引导性教学方法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3]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这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 大量的技术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应用, 产生了众多的新型教学资源, 对教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 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常见的新型教学资源有视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媒体教学资源。例如,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应用视频教学资源, 让学生跟着教学视频学习绘画技巧, 或者通过视频感受精美的图片或者风景。这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以及美学意识的方式,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此外, 新型教学资源往往具有引导性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而且应用新型的教学资源,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 教学效果自然是十分理想的。

  3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于此探究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总体来说,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对教学发展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所以要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雯.提高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 20xx (1) :239-240.

  [2]邱春华.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xx (6) :123-124.

  [3]刘鹏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xx (13) .

  [4]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xx (54)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6

  摘 要: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美术教学的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把全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选取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课题,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论述小学教学策略有效性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在分析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真正有效的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推行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取得较大进步。美术课堂存在诸多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比如: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不从学生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着手,以致于课堂效果不好;美术教学过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这些情况的出现,不符合美术课堂追求目标、讲求效益的教学要求。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探讨其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必要,也是很重要的分析研究。

  一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有效性概念

  教学策略有效性指的是教师通过教学,促成学生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衡量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本身的真正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掌握小学美术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学生具有初步的欣赏能力和美术素养;小学生喜欢美术、主动学习美术以及学会应用美术。

  二 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因此,美术教学要采取符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方法,从教师的授课思想、美术课堂的选题;以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做美术课堂教学的“好导演”。

  小学美术教育很具有学科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灵活性多一些,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些方面来看,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很大的不同之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度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敢于欣赏美、去感受美、学着能够理解美、能动的去创造美,教师是引导者、是教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树立当导演的思想,给自己明确定位。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接受能力的现状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要求,才能出现美术课堂教学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会导敢导”。比如在浙教版小学美术课《茶香四溢》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音乐《采茶舞曲》和表演茶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茶文化的意境当中,对于茶文化的讲解时,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投放多媒体资料关于茶叶的部分,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二)注重美术课堂选题,以儿童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以能够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课题为主,根据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要而进行课堂教学的选题,是很必要,也是很科学的,学生是学习美术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学美术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要重视小学美术课的选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例如在浙教版小学美术教材《风筝风筝飞上天》这课上,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风筝来导入本课的学习,对于风筝的起源、流派和风筝的象征意义,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形状各异的风筝。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和发挥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培养有序热闹的小学美术课堂氛围。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落伍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美术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风筝制作和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活跃起来,思路打开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这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

  小学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准确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只有不断的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成高效课堂的形成。比如在浙教版《十二生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十二生肖的传说,然后就十二生肖体现的民族文化,进行概况和介绍,大胆采用剪纸、绘画等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文化的艺术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在学生用不同角度讨论十二生肖的特征时,教师要及时点拨,调整他们思维的缜密性。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民间艺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培养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提高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学思想转变、课堂选材技巧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三个方面着手,提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是启发和培养学生美感的启蒙阶段,我们要充分重视小学美术教育,真正的让美术教育能够丰富和发展小学生的美学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7

  摘 要: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课改的重心在于美术的教学语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的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课 兴趣 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

  小学生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小学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挖掘,笔者就此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水墨画动物》时,我在课前用了不少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多幅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刚上课时,我向小学生展示了那些精心准备的美术作品,他们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问他们是否想学习水墨画时,个个欢呼雀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他们想学,所以那堂课他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又因为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所以个个画得都很棒,虽然笔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画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彰显着个性。这就使我感觉到学习美术,兴趣很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比如旧报纸、硬纸板、废旧瓶罐、旧毛线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贴、折等进行手工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上好美术课、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教学可启发小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的确,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先通过想象开始的。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发散思维、产生灵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7课《我爱树木》时,我在课前先带学生去了公园,让他们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还让他们去摸树皮、闻树叶、听树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其实,我让他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已亲身感受了树木带给他们的绿荫、清新的空气、美丽以及欢乐,同时也使他们对树木产生了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树木。等到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树木的DVD短片,让他们领略千奇百怪的树种,为他们讲树木的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树木给生活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紧接着,我出示了文字:森林是地球的肺,树木是空气的清新器。请同学们画一幅以《我爱树木》为题的画。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震惊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新的能力太奇特了,作品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的作品把自己比喻成鸟儿,把大树当成家,住进了大树里;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绿色长城;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空气清新器;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地球长出四肢,把树木画成肺的形状,喻意让人一目了然……我感动至极,美术课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句话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想拥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样,在教学《我爱树木》这课中,我带学生去公园认识树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这就是对学生观察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只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才能使他们把握树木的色彩和造型。

  小学美术教学中,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形成了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将在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懈努力!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8

  摘要:游戏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际情况以及心智发展规律,因此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无缝对接,把游戏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赋予小学美术课堂知识学习游戏化效果,使学生能够增强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发挥美术游戏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游戏

  1、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特性等决定其本身爱玩的特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让学生在学习一些枯燥的知识或者长时间学习中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在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开展能够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会在游戏的驱动下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相关美术技能,达到美术课堂学习效果。游戏课堂也是凭借其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这个能更好的感染学生,在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小学美术《画故事》这节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对于故事本身就充满兴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本来就比较浓厚,教师要善用这一点,把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转变成画的重点上,通过逐渐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如何画故事,在画的故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画的比较快,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最后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愿意说的`学生,自动的来上台说一说,讲一讲自己的故事。通过这种带入游戏活动的美术教学,学生会更加愿意接受,知识、技能学习的接受度也会很高,学习兴趣更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2、巧用游戏,点燃学生创作激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并掌握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因此在课堂中巧设游戏、巧用游戏激发、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重要,通过游戏化的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产生创作灵感,以此让学生产生主动创作的热情。只有巧用游戏,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游戏的加入可以让学生一边玩一边直观感受知识,这远远超过了单一、枯燥的教师讲解。例如,在《变垃圾为宝》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用游戏的方式,先开展“脑洞大开”游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废为宝的东西?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扔掉的东西利用起来的?是如何利用起来的?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收集,在正式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分组,以四人为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展示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东西,自己准备如何改造这些东西,最后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自己组内的创意,在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要运用的材料后,开始用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真正的做到“变废为宝”,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自觉的去准备材料,开展讨论,观察,最后进行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节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也被很好的激发了,在课堂中愿意去想,愿意去做,愿意去创作。

  3、巧用游戏,优化美术课堂

  我们教师应该都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一直保持集中的状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学生的注意力是能够高度集中的,但是过了这个时间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松散掉,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握住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段,通常来说,在每节课的一开始的前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接下来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涣散。包括我们的美术课堂也是一样的情况,甚至会有不少学生对于美术课不屑一顾,调皮的、捣蛋的都会显现出来。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延伸美术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非常有必要。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讲授新课,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这时候的游戏的融入与游戏的安排必须是要符合、紧扣教学内容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玩”中得到知识的学习,同样这样的课堂也能让学习氛围,轻松、教学具有趣味,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小学美术的乐趣,在快乐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去学习美术知识,开展美术创作。例如,在《会变的盒子》的教学,盒子是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到的物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立足于环保再利用这一主题升华,在布置教学准备材料的时候,就是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用剩下来的盒子,然后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开展“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让学生先自由发挥,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变化利用,学生有的给盒子涂上颜色,有的把盒子做成一个花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看看每个人自己做的会变得盒子能否再变化成一个新的事物,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我们会变的盒子,变废为宝,把会变得盒子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加入了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注意力紧紧的被课堂教学所吸引,主动的参与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也很好的接收到需要的掌握的知识。在游戏的课堂中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最主要的是学生喜欢这样的方式,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加。巧用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不是在课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加入游戏,只要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适合的环节加入就能发挥游戏的效果。合理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小学美术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美术,通过游戏表现美术,最后再回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中去,所以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游戏就是架起小学美术课堂与游戏课堂的桥梁。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9

  【摘要】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如何创新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创造性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现代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建立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小学美术教学入手,结合工作经验,就创造性教育的教学融入,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现状;对策

  创造性教育具体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应用创造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同时培养学生个人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同时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贯穿创造性教学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构建创造性美术课堂,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教学问题。本文即围绕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要求,就创造性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模式下,小学美术教育并未受到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的重视,美术教学侧重于基础美术技巧、知识的灌输和传授,美术课程以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消极地模仿教师传授的绘画技巧和经验,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健康成长。创造性教育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和束缚,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与引导,从而在积极、有效地自我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维成长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背景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主要通过对教师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模仿,获得相应的绘画知识和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思维成长需求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故而在以往的学生绘画作品当中,经常会出现“千幅一律”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性教育更加主张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和探索,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和思维成长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对于学生健全、独立人格以及良好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进行,促使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不再作为教学统治者参与教学,而是更多的以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客观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个人创造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创造性教育背景下,教师首先应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点加强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关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深入、平等的教学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观的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小学生而言,其普遍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具备完整的观察能力和事物学习能力,且天真、活泼、好动、贪玩等心理特征较为突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后,才能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二)加强小学美术基础教学

  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高等级的能力和思维,其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实现,是学生主观思维再创造过程的具象表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授和掌握,保障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美术相关基础知识后,在引导学生对于美术的创造性思考。同时,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分,重点加强学生自主性的观察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美术上色技巧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地演示不同上色方法和颜色选择的对比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主观上的选择思考,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上色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对上色和颜色选择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扎实的绘画基础。

  (三)创设特殊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加之生活经验、阅历较为欠缺,其在绘画艺术表达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良好学习氛围和情景的创造。美术作品的表达往往具有抽象性、概念性特征,小学生在实际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中,较容易遭遇相应的阻碍和困难,而良好教学情景的创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抽象艺术表达的具象化展现,从而降低美术创造的实际难度,帮助学生在相应的艺术情景中,实现自我艺术创造的良好表达。在美术教学情景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偏好和生活化元素融入的重视和关注,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置,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丰富、直观、生动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陶泥的世界》为例,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陶泥卡通人物制作视频的方式,创建陶泥教学情景,借由卡通人物和陶泥实践课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陶泥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亲手完成主观思维想法的艺术表达,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成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通过更多肯定性、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完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并在不断地创造性实践中,完成个人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全面提高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尊重,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并通过加强基础教学、构建特殊教学情景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林.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

  [2]张国伟.小学美术教育中弼造性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

  [3]董志玲.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4]珍珠.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与现代化[J].软件,2015,(11).

  [5]萨斯尔.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

  一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分层教学又被称之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它是建立在充分肯定学生个体能力禀赋差异基础之上的科学性教学方法,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要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中的学生能力水平基本相近,通过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来实现每个学生的提升。具体到小学美术分层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包括兴趣爱好、艺术潜质、个性特点等,并根据小学阶段美术基础教育的要求展开层次划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志,不能强制要求层次划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层次下的学生展开差异性的美术教育工作。

  (一)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我国美术教育的基本需求。整体上说,我国在人才的艺术层面培养都存在很大的缺失,绝大多数传统艺术特色都是“重意而不重形”,在漫长的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中,“技”和“艺”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具体来说,传统美术教育中注重“艺”,即表现为个人的美术修养,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术教育注重“技”,即实现美术生产的相关手段和能力。一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这种“技艺”分离的现状还十分严重。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不断渗透融合,形成了对美术教育的全方位认识,也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美术教学方法;但同时,“技艺”的平衡又是相对的,根据小学生个体的`特点,具体侧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正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本逻辑。

  第二,实现我国美术教育的体系重构。结合现状来说,尽管美术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观念认识上也有很大的提升,但应试教育形成的教育功利性依然存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过度重视基础教育,忽视教育对人作用的本质,甚至轻视个人价值。(2)针对教育对象的态度存在重视知识理论、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3)重视教育结果,忽视教育过程,缺乏德育和智育的平衡性。(4)重视教育结果的统一性,否定教育的多元性,造成教育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天性压抑。(5)在管理层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对学生的尊重,导致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和谐局面。以上情况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十分明显,尤其反映在美术课堂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学科规律的课堂模式,统一性、大班级制度的前提下,学生被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标准”,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艺术天性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我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构。换而言之,美术教育应该符合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尤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互动、交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

  (二)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差异性基础之上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资禀赋,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由此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事实上,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地方,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一方面,通过分层教学策略的执行,学生可以在相近能力的群体中培养兴趣、提高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分层教学模式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只是采取的教育程度有所差异,这并不会构成学生“歧视”或“不被重视”的心理因素,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平等、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

  二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一) 以学生自身分层

  以学生自身为参考展开分层教学,本质上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因材施教”进行诠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意识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重要性,“知人”的本质含义就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包括性格、品质、资质等。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小学生就是不同的“材”,如何“教”应该立足于小学生本身,而不是其他的外在力量及教育因素。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具有同样的内涵,现实中,不同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很明显,如数学天赋、语言天赋、音乐天赋等,美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换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分层”,有利于区分不同的能力优势,并展开合理的利用。结合我国以学生自身分层的教育模式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一些学校设置的“好坏班”、“快慢班”等,是按照学习成绩进行的区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形成惰性,甚至严重地不自信,本质上说,也是对分层教学的一种误解。分层教学应该是针对对象而不是成绩,结合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未必就有美术天赋,这一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以学生自身分层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一定的“柔性”,例如,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实践之后,再进行班级内部的有效分层。

  (二) 以教学目标分层

  以教学目标分层的方式需要前期测试,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教学活动来确定不同的目标层次,例如基础层、中等层、高级层等。传统小学美术教育中确立教学目标依赖教学大纲,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显然不具备合理性。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分层模式的开展,要打破对教学大纲的依赖,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参考教学要求进行细分,执行依据则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水墨游戏》中,可以设计三个教学目标分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要求了解水墨绘画工具、能够掌握焦、浓、重、淡、清不同的画法;对于“中等层”的学生要求临摹课本上的画作,或教师自备的水墨画作品,达到基本相似的水平;而对于“高级层”的学生提出自我创作要求,给出一首唐诗或一段描述,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即可,并不需要强调绘画水平的高低强弱。

  (三) 以教学环节分层

  小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提问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如果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则要注意提问的方式、难度以及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如果教师在不区分层次的情况下提问,会忽视一大部分层次较低的学生的感受,并不能在美术方面发挥启发、推动作用。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一般规则是层次越低的问题越简单、层次越高越有难度,但对于学生而言均能够与教师产生互动,

  进一步刺激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由此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四) 以学生作业分层

  无论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其目的都是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能力的掌握、技能的固化,同时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结合分层教学策略的要求,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美术水平,并保留一定的自我提升空间,让学生在阶段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功、培养自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我的同学》中,其教学目标是了解人体基本结构、特征,学会线描的人物写生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物画兴趣。在展开作业分层的过程中,“基础层”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简单地画出人体结构,并适当地表达出细节部分。“中等层”可以要求加入一定的色彩元素,如对衣服、鞋子等进行一定的细化。“高级层”的要求可以灵活定位,比如要求基本形似、神似,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如连贯性动作、以漫画形式配文字等。

  三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强。同时,在当前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关于美术教育理念、理论、方法、途径等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大。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和想象力丰富的作用,相关教育实践也证明,小学阶段也是开展美术教育的“黄金时期”,积极探究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科学策略,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1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老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老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老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老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投入情况,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其外在表现,可以是语言表达下的创新思维、可以是技能表现下的绘画技术革新、可以是创造性的品评,当然创新性的绘画表现是最为直接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创新精神是在整体激发下的一种情绪表现。教学中,如果着力关注交流语言的运用,想必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主要有几个方面:观察素材,各抒己见,聆听尊重;探讨方法,共通有无,优选劣汰;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美术创作,尊重他人,表达自我;交流品评,人人平等,共享所获。只有这样在美术教学小组活动中贯彻下去,才能使个性得到表现、优秀得到彰显、创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老师必须明确站在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养的内部机制,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美术创作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创作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才能呈现出个体的创新能力,孩子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那时孩子会回到画中的。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2

  [摘要]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他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小学美术教学肩负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任务。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夯实学生的美术基础,充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陶行知在1943年10月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演说,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此后,陶行知又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小学美术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美术学科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离不开创新。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画画是绝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爱的活动,但如果没有新鲜的元素不断融入,也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厌倦的感觉。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往往拿起画笔就有在白纸上涂抹的表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不管教师如何去引导都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画的时候,是他们最投入、最认真的时候。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使画画成为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的创造力。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丽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而且实实在在。因此,我在春天里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嫩芽、垂柳、稻子,在冬天里观察腊梅,欣赏身边美丽的大自然。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家》的时候,我首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家居建筑,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景象描述心中美丽的家。孩子们有了观察的基础后,兴趣盎然,纷纷主动上台述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图片、幻灯以及多媒体等手段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各种建筑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共同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画出心中最美丽的家。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讨和求知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创设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教《中国结》一课时,我把自己收集的各种中国结以及学生带来的部分中国结,精心布置在美术教室里。学生走进教室,一下子被这些美丽的作品吸引住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着亲手制作美丽的作品。又如,在教《做头饰》时,我先对全体同学讲了一个动物园里的故事,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制作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然后大家一起来表演呢?”大家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头饰进行制作,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创作的氛围中。

  三、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技能美术的创新并不是无原则的胡乱表现

  没有基本的知识结构,要想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承担着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基的重任。美术课堂教学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技法。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在《认识身边的树》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一班的教学中,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想象进行创作;二班则在总结了树枝、树冠、叶子的特点后,介绍了一些画画的基本技法和布局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绘画。通过比较,一班的作品天马行空,创意丰富,但由于学生缺乏画不同类型树的基本技巧,画面凌乱,主题表达不够明确;二班学生的作品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在画面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画面显得灵动而丰富,美观而耐看。通过在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深切地认识到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基础,通过技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表现事物,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引导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范画、范作等一旦成为模式,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练习时常常以模仿为主,从而使教学成为重技法、轻学法的死板教学。解决美术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生活实践。通过生活实践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如教学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参观,让学生找一找,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拓印?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拓印出有趣的图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充分活跃起来,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展现在眼前。

  五、合理评价,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欣赏和赞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去欣赏、尊重和理解童心。评价的时候不能追求完美,而应努力去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孩子点点滴滴的创造,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说得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其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和赞许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重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过分在意创造的结果。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对部分学生甚至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如隔一段时间由学生选择自认为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帮助学生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也可以集中展览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也使他们有了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创造空间,放飞创新心灵

  常听见老师抱怨:孩子将雪白的墙壁当成了画纸,开起了画展;将教科书当成了手工纸,折起了飞机……面对孩子们这些别出心裁的“发明”,开明的老师暗中叫苦,表面还得耐心教育;脾气急躁的老师则是一顿痛斥,并要孩子做出种种保证。殊不知孩子的美术天性、创造欲望就在这“教育”“承诺”中被扼杀了。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大可不必急躁。可以为学生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专门开辟一方美术天地,展出孩子们的得意之作,并吸引学生定期添加和替换作品。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像种子一样,只有科学地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使创新素质始终贯穿在学生的艺术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1]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xx,(5).

  [2]林绍良.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的源泉[J].中国美术教育,20xx,(3).

  [3]李力加.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技能表现问题的现象学案例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xx,(4).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3

  摘要:兴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是需要兴趣做助力器的。兴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本人重点探讨一下怎样将生活和美术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

  新课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所有学科都追求以生为本,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材添加了许多优美的文字和新颖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其美术教材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美术教学更加生活化,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表现出来。

  二、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是极强的,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成学生的特长,要尽可能将学生的这些能力发掘出来。一个好的教学办法就是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新时期新要求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还要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教学形式,并注意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积极创造美。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拉近美术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术气息,加深学生认识生活与感受生活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曲曲直直”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图片,如,植物图片、建筑图片或者针织物图片等,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线,生活情境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线的特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遵循几点要求,一是所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要尽可能地贴近所有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够保持课堂气氛的愉悦轻松,要具有新奇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所创设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围绕教学内容,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就创设没有价值的情境;四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与年龄特征相符。

  四、美术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美术创作素材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美术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相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的小学生来讲,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加强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美术创作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爱树木”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几种树木的树叶并带到课上展示给其他同学,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里观察一下校园内的树木,并给学生讲解一些各种树木的名称和树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树皮、树叶、树枝和树冠等树木的细节特点。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会发现树皮大部分都是褐色的,而且有的比较粗糙,有的比较光滑;树叶有多种颜色,有黄色、红色、绿色等,形状也各种各样,有长条形的、椭圆形的,也有扇形的,不同的树木树叶稀疏程度也不一样;树枝有直有弯,有粗有细;树冠有多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在学生实地观察之后,就会对树木有更真实和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树木,这时学生的脑海中有之前观察的各种树木,绘画的兴趣极高,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就会熟悉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多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为以后的美术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美术教师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彩凤.兴趣是成功之源: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xx(95).

  [2]赵新颖.美术教学的生活化:谈教学中美术与生活的联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xx(9).

  [3]姚玉杰.小议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xx(3).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4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 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 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5

  一、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意义

  1、能够营造更加活跃、精彩小学美术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型教学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由于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并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合作学习教学引入,是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与此同时,学生拥有了更大自主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思维进行思考,进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更加喜欢美术课。

  2、能够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教学,面对主体是小学生,这些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完全实现自主教学可能性比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进行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对美术知识理解。另外,合作学习教学应用,实现了学生之间互动探讨,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进而养成乐于动脑、思考问题好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

  美术科目特点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动手、动脑能力,学生思维要活跃,想象力也要丰富,这些与教师科学引导及教学手段有密切联系。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应用,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效率与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对于美术课堂来说,建立一个供学生交流、合作平台非常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认知发展入手,将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探讨,这样才能够顺利进入问题中,进而提高学习有效性。如: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问题时间,鼓励他们发问,学生提出问题:“彩虹颜色有几种呢?”这个时候教师从学生认识程度考虑,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教学道具三棱镜,在阳光下面三棱镜光芒折射在黑板上,非常美丽,折射光芒有七种颜色。这个学生都会感觉十分惊讶,有学生甚至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好漂亮啊,好像彩虹啊,此时教师实际上已经很好地回答了学生问题,然后教师引导性地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一同讨论彩虹颜色有几种,都是什么颜色,进而在图画本上画出自己心中美丽彩虹。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实践,动手动脑实践,建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讨论,教师直接讲授非常关键。

  2、“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应与尝试教学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尝试教学法在多年实践之后发现,其教学有效性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将其与合作学习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有效措施。所谓尝试,其本质就是学生独立进行学习,也就是一种学习上尝试,其最为明显特征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应该注意是小学美术课堂上不能够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科学地将提问、合作与讨论相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本联系、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动手操作,中途合理提问,最后实现问题解决。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不能忽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要依靠教师引领,才能够实现对知识正确认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问题理解困难也会比较大,因此在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从旁给予正确指导,非常必要。

  4、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一节有关动物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小动物,这样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多媒体里面动物形象,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探讨,这样一来,学生视野自然开阔起来,思路也会产生。通过这样引入,学生兴趣被激发,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候,学生容易理解,从而认识到通分重要性。

  三、结语

  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给学生充足思考问题时间及讨论问题机会,引导他们尽心合作学习与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获得更多学习经验,进而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形势十分艰巨,传统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式对小学教学有很大影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强制性地讲解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只有真正领会小学美术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