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析贵港市干旱对农业危害特点及防灾减灾对策
摘要:贵港市是旱灾频发区,介绍了该市干旱对农业的危害特点,分析了干旱成因和抗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以供各地借鉴参考。
关键词:旱灾;危害特点;干旱成因;防灾对策;广西贵港
1贵港市干旱对农业危害特点
1.1发生频率高
贵港市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的重灾区,尤其是旱灾发生严重,旱灾主要类型有季节性旱灾(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和连续性旱灾(如秋冬连旱、秋冬春连旱),其中秋旱和秋冬春连旱造成损失最大。据统计,2001—2009年的10年间,除2002年和2008年外,有8年发生较大干旱,发生频率为80%,其中春旱有6年,分别是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秋旱有4年,分别是2003年、2004年、2005年、2009年;秋冬春连旱的有4年,分别是2003年、2004年、2005年、2009年,均为特大干旱,特大干旱发生频率为40%,可见频率很高。覃塘区、桂平是贵港市受旱最重的地区,重旱发生频率更高,危害更大。
1.2受灾面积大、损失重
据统计,仅2003—2005年贵港市农作物受旱面积分别达到6.15万、7.82万、9.71万hm2,其中粮食作物受旱面积分别达到3.553万、4.653万、5.784万hm2,绝收面积分别达到1 470、6 560、12 350 hm2,粮食减产分别为2.1万、4.1万、5.96万t。全市旱灾农业经济损失分别达到0.82亿、1.72亿、1.65亿元。2003—2005年、2009年因春旱缺水,导致春播春种无法正常进行,早稻播种季节被迫推迟5~7 d,严重的达15 d以上。季节推迟既影响早稻生产,还影响晚造和冬种生产,导致寒露风危害,造成全年农业生产被动。如2004—2006年、2009年4年春旱,4月下旬,全市无水耙田面积达1.000万~1.333万hm2,占应插计划的10%~15%,季节推迟7 d左右,甚至15 d以上。秋冬春连旱,影响秋冬种农业开发。2003—2005年,贵港市出现了严重的秋冬连旱天气,对秋冬菜开发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少地方因干旱难于整地,有的整了地无水种植,有的种植后无水浇灌。由于长期干旱,不但秋冬种植季节推迟,而且长势差、产量低,种植面积减少10%~15%。如2005年秋冬连旱,冬种面积减少6 800 hm2,产量减少15%~20%。对农民增收影响很大,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干旱成因
2.1降雨时间分布不均
贵港市年降雨量一般在1 600 mm左右,总雨量不少,但在降雨时间分布上极不均衡,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5—7月,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高度集中,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集中降雨过后,由于降雨偏少,又极易出现大旱,造成春、秋、冬干旱灾害。
2.2抗旱基础设施老化,抗灾能力差
目前,贵港市水库和抗旱工程基础设施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已运行几十年,水毁、老化、失修等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水库,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降低了抗旱工程的灌溉保证率,无法正常发挥抗旱效益,抗旱能力弱。目前,贵港市有80座以上水库属于病险水库,贮水量减少1/3以上。同时,由于抗旱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滞后等人为因素,导致抗旱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也加剧了旱灾发展。
2.3种植结构不合理
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没有遵循当地降水的自然规律和抗灾减灾需要来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过度强调种植水稻,加重了受旱几率和损失。贵港市高亢田、望天田面积逾2万hm2,本应改种玉米等旱粮作物和抗旱性好的蚕桑、花生、中药材、甘蔗等经济作物,但不少地方仍然选择种植双季稻。由于没有水利灌溉,一旦出现春旱,就经常推迟春插季节,秋旱使晚稻减产或绝收,损失严重。
2.4节水意识差,使用不合理
目前,贵港市农业灌溉用水水费按灌溉面积计价,而不按用量计价,农民节水意识较差,水浪费严重。干旱缺水时有些农户上游截水保自已,而使下游无水抗旱,既导致受旱损失,又经常引起水纠纷,造成社会矛盾。
3防旱减灾对策
3.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造,充分利用水资源
一是增加投入。财力条件较好的地方,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建设新的水利工程或改扩建现有水利及配套工程设施,扩大集雨面积,增加水库蓄水量,并扩大灌溉面积。重点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维修配套工程设施,增加水库有效库容,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二是新建和改造提灌设施。在有水源的地方如沿江沿河或有地下水的地方,可多搞一些引水、提水工程,建设抽水站和引水渠,增加灌溉面积。三是搞好农田水利渠系建设和改造。疏通和新建水库灌区支毛渠,尤其是渠道清淤,扩大流量和灌溉范围,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1]。
3.2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抗旱能力
贵港市旱地和望天田面积达8万hm2以上,占耕地总面积40%,由于经常受旱,产量不高且不稳定,无法在近期内通过建设水利设施全面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因此,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高效节水”的原则,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量水而行,改革耕作方式,合理布局,优先发展低耗水、高产出的农作物品种。一是旱田种水稻改为种旱地作物。望天田、高亢田、水库水尾田等易旱水田可由种植水稻改为种植蚕桑、中药材、甘蔗、花生和玉米等需水量较少的经济作物和旱粮作物,既增加收入,又节约用水,以确保有较好的收成[2]。如覃塘区大岭、黄练,平南县上渡、武林,港南区八塘、横岭等旱区乡镇可以利用该地区种桑养蚕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把望天田种水稻改为桑园,扩大种桑养蚕规模,解决缺水问题,实现更大收入。二是改革耕作制度,避旱减灾。在覃塘区、桂平市等春秋干旱严重的历史旱区,由于春旱早稻播种偏迟,晚稻经常受到秋旱减产或失收的地区,改革耕作制度,改双季稻为一季中稻,种植高产优质的超级稻品种,不种晚稻,以避免秋旱损失。通过加强管理,可获得相当甚至超过双季稻的产量,既解决秋旱损失问题,还可减少生产成本3 000~4 500元/hm2,减少开支,增加了收入。
3.3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减少用水压力
一是推广设施型节水灌溉技术。在有一定水源包括地下水源但水量不足的旱区,可通过建设喷灌、滴灌系统设施设备,推广农作物地膜覆盖、大棚栽培技术,种植蔬菜和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二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重点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改水播育秧为旱播旱育,改水稻漫灌为薄浅湿晒节水灌溉,节省用水。还可以推广旱地隆等保水剂,增强抗旱能力[3]。
3.4增强节水意识,合理调度水资源
加强水法宣传,提高全民抗旱减灾和节水意识,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要改变农民不用白不用的思想,改掉漫灌长灌浪费水资源的不良习惯,节约用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
【探析贵港市干旱对农业危害特点及防灾减灾对策】相关文章:
探析大通县农业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03-18
探析企业激励的问题与对策03-19
探析民间美术创作特点03-18
宁夏地区干旱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的研究03-07
沃尔玛经营战略的变化与对策探析03-22
探析电视电影的艺术特征与特点03-19
探析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03-18
浅析环境变暖的危害及对策设想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