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滨州市冬枣绿盲蝽发生趋重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时间:2024-07-12 20:17:19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滨州市冬枣绿盲蝽发生趋重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绿盲蝽是滨州市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冬枣园重要害虫。通过调查,摸清了绿盲蝽在冬枣园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分析了造成发生趋重的4个关键因素,并制订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冬枣;绿盲蝽;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山东滨州
  
  近年来,绿盲蝽在滨州市冬枣园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田间虫量不断扩大,尤其在无棣、沾化两县发生最重,不但影响冬枣产量、品质,而且给枣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对冬枣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冬枣绿盲蝽的防治奠定基础。
  1发生规律
  绿盲蝽[Lygocoris lucorμm(Meyer-Dur.)]属半翅目盲蝽科,别名小臭虫。其寄主植物有100多种,主要为害果树、棉花、牧草、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1]。
  绿盲蝽在滨州市1年发生5代,以卵在枣树多年生芽鳞内及树皮内越冬,枣树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其中以枣园内越冬卵最多,少数在果园内、外地面双子叶作物(包括棉花)及杂草上越冬,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9%。一般地面杂草中的越冬卵孵化较早,在4月中旬杂草萌芽露绿时开始孵化;枣树芽鳞内的越冬卵孵化稍晚,在4月下旬枣树萌芽时开始孵化,先为害枣树的嫩叶和其他越冬植物的幼嫩梢、叶,随着地面越冬寄主的老化,大批2~3龄若虫迁移到枣树上为害幼嫩的梢叶。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进入羽化盛期,5月下旬后,随着新梢老化,成虫开始迁移到组织幼嫩的植物上为害并产卵。以后在田外寄主上为害,繁殖3~4代。最后一代于9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0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并开始转移到枣树上产卵,直到1月中旬死亡。产卵期20~30 d,世代重叠。成虫寿命较长,约20~60 d。成虫飞翔力强,白天潜伏,稍受惊迅速迁飞,不易发现。清晨和夜晚迁飞到芽、嫩叶及幼果上刺吸汁液。
  2危害特点
  冬枣发芽后绿盲蝽即开始上树为害,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2]。第1代主要为害幼芽、嫩叶,幼嫩组织被害后,先出现枯死小点,随后变黄枯萎,顶芽被害生长受抑制,幼叶被害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裂痕,叶片皱缩变黄,俗称“破叶疯”,被害枣吊不能正常伸展而呈弯曲状。绿盲蝽大发生时,常使冬枣不能正常发芽。第2代主要为害花蕾及幼果,花蕾受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脱落,重者其花蕾全部脱落,整树无花可开,幼果被害后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滨州市冬枣园绿盲蝽的发生危害特点是:发生早,危害重,持续时间长。
  3发生趋重原因分析
  3.1寄主条件
  绿盲蝽寄主范围广泛,生存环境良好。绿盲蝽原本主要为害棉花、牧草等,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到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为害,寄主范围进一步扩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滨州市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棉,棉田用药显著减少,有利于绿盲蝽生存,棉田绿盲蝽发生趋重,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冬枣的大面积连片开发和密植栽培,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一是冬枣生长前期有大量的幼嫩组织,后期有大量的裂果、烂果,为绿盲蝽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食物,解决了春初秋末食物源不足的问题;二是冬枣因修剪存在大量的剪口,是其安全越冬的理想场所。
  3.2气候条件
  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温20~30 ℃,相对湿度80%~90%时最适合其发生。近几年滨州市冬、春气温较常年持续偏高,春末夏初雨水较常年偏多,降雨的时空分布与绿盲蝽的发生期比较吻合,对其发生十分有利。如滨州市2003—2004年连续2年绿盲蝽暴发成灾,与这2年的气候条件关系十分密切。2003年滨州市2月气温较常年偏高2~3 ℃,其中2月25日平均气温高达13.2 ℃,6月上中旬气温较常年明显偏低,日平均气温22 ℃左右,1—6月雨日较多,累计降雨量207.6 mm,比常年同期偏多42.5%,尤其是4月下旬和6月11—14日2次持续3 d以上的阴雨天气,十分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导致许多枣园严重减产甚至绝产。2004年上半年的气候条件同样十分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春季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绿盲蝽孵化的关键时期3—4月气温较常年同比高2~5 ℃,3月9日日平均气温高达24.3 ℃,创历史同比最高,由于长时间持续高温,导致冬枣比常年提早发芽1周左右,与绿盲蝽越冬卵孵化期更接近,4月下旬以后至6月气温比常年明显偏低,日平均气温20~26 ℃,1—6月累计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以上,6月14—18日持续降雨。3、4月温、湿度对越冬卵的孵化非常有利,导致5月上、中旬第1代绿盲蝽为害达到高峰。由于第1代绿盲蝽的虫口基数大,加上气候适宜,进而导致第2代绿盲蝽暴发成灾。据统计,第1代防治差的枣园,花蕾直接被害率高达40%以上,重者高达70%以上,甚至有些枣园无花可开,第2代绿盲蝽又造成大量落果,虽经努力防治,但2004年全市因绿盲蝽危害仍造成冬枣减产30%以上。
  3.3物种特性
  绿盲蝽活动、扩散能力强,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繁殖率高,刺吸危害,这些物种特性有利于短期内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但不利于有效防治。
  3.4防治因素
  绿盲蝽近年来才开始大面积为害冬枣,技术部门对其在冬枣上的发生消长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因而难以进行有效的防治指导,群众对其认识更不到位,在防治药剂选择、防治时间和防治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防治效果不够理想,残虫基数大,导致后续代次的进一步大发生。
  4综合防治措施
  绿盲蝽1~3代若虫孵化时间集中,成虫高峰期明显,2代成虫迁移转主时间集中。为此,在防治上应针对其薄弱环节,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防治关键时期为:第1代若虫孵化期(4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期(5月下旬)、第2代成虫羽化前(6月上旬)。
  4.1农业防治
  优化生态环境,清理越冬场所,即在秋冬季节清理枣园附近及棉田中的棉杆、棉叶等,并于枣树落叶前树干绑草把诱集成虫产卵;早春清除树下及田埂、沟边、路旁的杂草,3月上中旬解除草把、刮树皮,结合修剪剪除枯枝、病残枝集中烧毁或沤制土杂肥,减少、切断绿盲蝽越冬虫源和早春寄主上的虫源;枣树生长期间及时清除枣园内外杂草;及时夏剪和摘心,消灭潜伏其中的若虫和卵[3]。
  4.2物理防治
  每4 hm2枣园悬挂1台电子频振式杀虫灯,利用绿盲蝽成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也可利用黄板诱杀[4]。
  4.3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天敌来消灭绿盲蝽。绿盲蝽的自然天敌种类多,主要有卵寄生蜂、花蝽、草蛉、姬猎蝽、蜘蛛等,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以保护天敌为前提,尽量选用对天敌毒性小的杀虫剂。当绿盲蝽危害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用药时,也应选择合适的冬枣生长期内用药,这样既能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绿盲蝽数量,做到有

【浅析滨州市冬枣绿盲蝽发生趋重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相关文章:

浅谈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对策03-17

万打防治绿盲蝽、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效果03-17

浅析谈水稻僵苗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03-19

探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03-18

谈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03-18

浅谈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03-17

研究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03-18

玉林市冬种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03-17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