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

时间:2023-03-17 21:03:38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


  论文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2滨水区植物造景形式
  
  在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植物的种植形式不但满足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构成,构图需要同时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及生态等功能需求,可以为孤植、组团、带植、疏林、自然式等[1]。
  孤植式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孤植一方面能在开阔的滨水植物造景中形成视觉焦点,另一方面,能使天空和水面显得更加开阔;组团式是指各种植物以组团的方式种植在一起或同一树种常2株或3株紧密的种在一起形成1个单元,往往成为滨水区植物造景中的景观主题,组团能实现滨水空间的开敝性和视线的通透性;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带植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水岸的护岸林、隔离绿篱、滨水步道行道树种植、滨水区防护林等,在满足滨水区生态保护和遮阳等功能的前提下结合视觉景观的观赏性,组织成连续或大型的植被区;疏林式一般是指以大面积的草坪或低矮灌木为基底、少量乔木点缀其上的一种种植形式。能突出视觉空间的通透性,在亲水休闲型的滨水区绿化中广泛的采用疏林的种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式也称群落式,是指植物配置时参照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一种方式,在组成结构上以乔、灌、草的生态模式存在,在水滨岸线凸出或凹入的空地设置,既突出岸线的变化与景观的变化,也同时为滨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2]。
  
  3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
  
  为了满足游人观赏性需求,在考虑滨水区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去配置植物。既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同时又要考虑滨水区植物与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园路等相互间的配置。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如下:
  3.1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因地制宜,适地适生
  滨水区植物造景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地形条件、气候的特点和造景要求,结合造园题材,力求适地适树。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化基础[3]。
  3.2应考虑滨水区绿化的性质和生态功能要求
  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要从滨水区的性质和生态功能出发,选择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种植形式。不仅要讲求滨水区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植物的多样性。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等植物的搭配,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3.3应考虑滨水区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
  滨水区植物造景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按季节变化选择树种,有早春开花的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
  3.4符合滨水区景观总体规划形式
  滨水区植物造景必须符合滨水区景观的总体规划,体现滨水区景观的植物景观体色,处理好植物同山、水、、道路等园林要素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5遵循构图的基本原则
  3.5.1韵律空间的创造。滨水区植物造景利用植物配置的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间隙地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在列植的序列中间适当插入一些组团栽植或设施小品,使空间节奏有高潮部分。
  3.5.2合理构图。构图分平面和立体,立体构图更容易表现空间的层次性,所以在植物造景过程,要更注重采用立体构图的手法。同时注重平、立面轻重关系上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3.5.3透景与借景的应用。透景与借景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手法[4]。在滨水区植物造景过程中,由于水面的开阔性和镜面效应,借景可利用滨水对岸的大型标志性建筑来实现,在滨水区通过植物的组织,构成面向水面的视线廊道,引导游人透过开阔的水面远观城市主体建筑。
  3.5.4对比与和谐原则。滨水区植物造景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又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3.5.5比例与尺度原则。比例是指园林中景物在体型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4结语
  
  城市滨水区地带独特的景观,使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优美的植物景观是不可缺少的。滨水区域的植物造景,要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同时发挥滨水带的生态效益,注重观赏的连续性以及氛围的营造。由于植物景观的四维性,时间、空间对于植物景观的影响也应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束晨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模式探析[J].中国园林1999 (1): 8-11.
  [2] 窦维奇.浅谈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特点[J].安徽科技2000(2):24-25.
  [3] 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J].北京林业出版社,2001(1): 11.
  [4] 周武忠.园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浅谈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相关文章:

谈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08-22

浅谈城市绿化工程技术05-03

浅谈生命的可贵06-08

浅谈供热节能06-02

何谓文化读后浅谈06-13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04-20

浅谈中国酒文化07-21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1-03

浅谈体育舞蹈的论文09-23

浅谈园长管理意识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