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探析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障碍;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历,探讨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从现阶段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分析着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企盼能引起广大教育学者和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当前.在我国建设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教育事业再度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建设新农村,关键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要改革和发展农村中学教育。探讨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改革和发展农村中学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目前学界对该问题尚未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了解决农村中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县级中学从教多年的经历,以及对该问题较长时间的系统观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引起教育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对培养未来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农村后备人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许多农村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困惑,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帮助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每年农村新生进入大学以后所出现的大量心理问题就是有力的证明。心理障碍是指介于神经症与一般心理之间的异常心理状态,包括人格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失调和心理危机等等。农村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荷兰家斯宾诺莎曾说过:“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农村中学生常常有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心灵笼罩上永不消散的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缺乏竞争意识,在同学面前拘谨、紧张,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2、自闭心理。一些农村中学生因为家庭生活拮据,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不愿意祖露自己的心扉;他们常常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社会适应性不强。另外,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和郁闷。
3.厌学心理。厌学是学生回避或厌恶学习的内在反应。笔者对某中学高中二年级来自农村的80名学生进行的结果表明,有25%的学生有厌学心理,有2%的学生逃学。这类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造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出现厌学心理,并在其诱导下,心理矛盾重重。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效果不好,进而对学习冷漠无趣。
4.惧怕心理。就农村中学生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他们优虑升学,恐惧考试,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有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的高二学生,每当学校举行重大考试时,他就会对老师和家长说头痛,可能得了什么病,为此不参加考试。后经老师仔细盘问,他道出了真相:“我各方面都很无能,如果考得很差,就更证明我不行。我害怕失败,心里很痛苦,所以不能参加考试。”可以看出,正是严重的惧怕心理使他们出现了逃避考试的异常行为。
5.迷惘心理。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独立性意向、自尊心等心理目标,但这些心理目标与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而自己的自卑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又不允许他们去付诸行动,如此导致朦胧状态下的盲目和迷惘。由于迷惘,他们经常精神萎靡不振,进而形成心理障碍。
此外,农村中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赖心理、无助心理、逆反心理、偏见心理、猜疑心理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总体而言,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非教育方面的因素,也有教育方面的因素.重点是教育方面的因素。
(一)非教育因素
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非教育因素是因为他们处于农村这个大下而形成的各种因素。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发展滞后、落后等是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间接导因。此外,农民居住分散、不便、通讯不畅、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差等也是致使农村中学生产生自卑、自闭、厌学、惧怕与迷惘等心理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同学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或父母没文化而感到自己很寒酸、出身低等,害怕遭到别人笑话。
(二)教育因素
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教育因素包括社会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等。
1.社会教育因素。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显得复杂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教育因素便越来越多。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单纯的农村中学生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是去其精华、吸其糟粕。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扭曲了不少学生的心灵。如升学“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学生中产生极坏的影响,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L理就逐渐产生。此外,近年来随着家电的普及和各种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像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学生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面对那些生动可感的形象或情节,他们往往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而现实与幻境之间的差距,让他们常常陷于迷茫与无助的心理挣扎之中。
2.家庭教育因素。农村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低,没有心理健康的意识,而且有不少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与此同时,农村学生父母对孩子不良的言传身教、赏罚褒贬等对具有高度模仿性而缺乏选择性的中学生来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少家长摆脱不了小农思想的左右,实施所谓“为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教育,或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为人生信条,导致学生形成自闭的心理,进而成为心胸狭隘的人。有些农民家长不懂家庭教育规律,或期望过高,或动辄训斥,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每当孩子考试失败或不能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时,就会大发脾气,极其严厉地加以批评: “你怎么这么笨!”;“真没出息,看来我们的心血白费了”;“你也不学学X X X,你要是有人家一半的头脑也行啊”。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具有强烈、敏感自尊心的中学生来说,容易迫使他们会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并逐渐相信“我真的不行,我不如别人”,从而陷人痛苦的自卑与自责之中。
3,学校因素。不少中学还未很好地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只盯住初考和高考,给学生不厌其烦地灌输“学好功课”、“考试升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学生也就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最大的挫折,一旦面临考试不如意时,想到家长或教师的斥责,自然感到惶恐和迷茫。同时,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等使得学生忙于应付,而教学方法单调死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以及学法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等,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此外,据观察,有些教师对学生怀有深深的爱,但往往恨铁不成钢,动机虽好,教育方式却是反教育的,他们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代替严格,严重地危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绩违背了自己的意志时,就以“你真是个猪脑袋,朽木一根”、“二百五”、“老鼠屎”、“害群之马”等偏激对其实施精神压力;有的教师对有缺点的学生动不动就说“请家长来”、“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学校中诸如此类的粗野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由于来自农村,本来就觉得自己不如城里同学,再加上学习上的困难和落后,他们会更加觉得无地自容。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根据上述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我们应当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消除农村中学生各种心理障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方面,国家有关方面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人,让农民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地位,以消除可能导致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深层次的原因;另一方面,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在内的各个方面都要重视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动机制”,共同努力对之加以与根除。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亲身工作经历,再具体提出以下应对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
第一,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学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成为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学校要用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教师,为教师提供心理素质教育专业技术的进修机会。广大教师要全面深人学习教育心,并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在施教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此外,教师是表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自觉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不以自己的情感因素干涉教育行为,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负责。
第二,加强组织管理,设里心理辅导专业机构及教师
农村中学及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管理,确保经费投人,设置心理辅导专业机构及教师,保证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计划和评价机制,同时加强监控,以保证心理辅导机构及人员高效运转。
第三,创设和谐的教育和人际沟通气氛
创造积极、、温暖、和谐的学校及家庭氛围对于预防和消除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相当重要的。家长与教师要关心、鼓励和帮助学生,避免消极的批评和斥责;学校要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积极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友好的大家庭中自信乐观地学习、生活和交往;教师要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学习。此外,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学校应通过课堂、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他们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第四,推进教学改革,并实施多样化的灵活有效的心理辅导途径与方法
由于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时不是刻意地按照某一种模式来进行,而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灵活机动,各方面协调配合,力争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学及主管部门应考虑充实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中吸纳知识与提高能力;同时,删减目前教材的某些内容,降低要求,以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一些生动活泼与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想学、乐学和会学,以消除厌学心理。
2、应用多种途径及方法进行心理辅导或干预。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或讲座,并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介绍心理学知识,普及心理自我疏导常识等;二是通过咨询信箱,热线电话,网上交流或直接面谈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三是“家校联手”开展心理辅导,利用家长会进行宣传,让家长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进而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四是实施针对性强的心理矫正方法。例如,针对那些对人生及前途感到迷惘的学生,利用目标激励法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学习与人生指导,让他们从浮躁中冷静下来,在茫然中认清方向,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重新找到目标和自信。又如,当面临人学、重大比赛或考试、青春发育等关键时期或场合,心理适应力差的学生就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障碍。加强专项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在这些特殊时期的心理适应力。教师应适时地加强中学生的青是刹胡心理引导和挫折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身心发展变化特点与积极应对挫折,使其愉快地接纳与理性地控制自己,在挫折中接受和磨练自己,以保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探析】相关文章:
探析企业激励的问题与对策03-19
沃尔玛经营战略的变化与对策探析03-22
论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03-18
探析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01-04
探析影响词汇提取与使用的因素及对策03-18
探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