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时安全封管方法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时传统封管方法和改良封管方法对患者心律、血压的影响。方法120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方法封管,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封管,并通过床边心电监护监测封管时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组与常规组比较,封管心律失常发生率更低、血压波动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时采用改良封管方式,可避免血压、心率的大幅度波动,有利于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封管方法;续泵;微量注射泵
血管活性药物是指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一类药物,包括血管收缩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如应用不当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药物骤然增多或减少,不但起不到应用的治疗作用,还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内脏缺血,心律失常,药物外渗组织坏死,或者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1]。有些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特别敏感,极微量速度的改变或极短时间的中断即可引起血压、心率的大幅度波动,出现一过性的不适,甚至危及生命[2],在封管过程中如方法不当,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及生命危险,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住院期间连续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更换药物前的血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封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的封管方法,对封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心律失常、血压波动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同一型号心电监护,经培训后采用相同的操作手法对停止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患者进行封管。通过床边心电监护有创或无创动态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①传统法:将停用的血管活性药及延长管撤除,用5ml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回抽留置针或者深静脉管,抽出少许回血后用肝素液正压封管。②改良法:将停用的血管活性药、延长管及头皮针撤除,用20ml生理盐水连接新的延长管及头皮针排气后,使用原推注泵继续按原血管活性药的泵速持续泵入2ml后用肝素液正压封管。
1.3观察项目对患者封管前后的心律、血压波动的监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封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对比,改良组引起患者心律变化及血压波动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微量注射泵操作方便,用药速度和剂量便于掌握,能够保证药物持续均匀地输注入患者体内[3],临床上多用于输注高浓度的血管活性药或者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血管活性药是指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流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药和扩张药[4]。血管活性药物是心血管病患者经常应用的药物,由于其药理作用的特殊性,微小剂量的改变都会使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发生改变[5]。在应用血管活性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提高血管活性药物用药整个过程的认识,加强输液巡视。在停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最后一步安全的封管,保证患者顺利地撤除血管活性药也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如果方法不当,患者常常会头晕、心悸,甚至会引起心律失常、血压明显波动,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综上所述,用改良方法封管避免了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在封管时造成心律、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可以减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血管活性药停药后一段时间也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参考文献:
[1]张伟英.实用重症监护.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8.
[2]吴蔚琦.微量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探讨.天津护理,2005,13(3):170.
[3]刘琴.微泵在临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医学文选,2002,21(3):401-402.
[4]程兰,马静.血管活性药经外周及深静脉泵入对血管影响的观察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83.
[5]杨重俊.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1):190.
【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时安全封管方法的研究】相关文章:
7.研究生调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