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中长训练之我见(转载)
毕业论文
小学阶段田径训练的参与者1般为8—12岁的儿童。学校代表队在训练之初肯定要对参与训练的小运动员进行1番选拔,由于基层学校生源有限,并且学校代表队参加地方比赛有1定的名额要求,因而,这些参加训练的学生不可能都是具有运动天赋竞技体育人才,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中间只有极个别的同学具有运动天赋。加之,参与者的年龄较小,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心理机能还不完善,校运动代表队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决不能完全采用竞技运动的方法进行,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明确的训练方向,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使参与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小学生中长跑训练目标的确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培养和保持学生参与中长跑练习的兴趣,了解、掌握中长跑的练习方法,了解练习中长跑与增进健康作用的相关知识,逐步养成主动、经常运用该项技能进行锻炼的良好习惯。2、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3、为有天赋的学生提供1个可能使他们成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平台。
根据训练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1、无论现在训练的运动员将来是否能够成为竞技体育的人才,教师都要从提高他们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2、抓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目的地采用1些相应的练习手段,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提高。例如:柔韧素质是学生入队开始训练的重点,因为该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7—8岁,运动员12岁以后由于生长发育较快,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柔韧性下降,为避免运动损伤,柔韧性练习则要相对减少。
2、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注意练习手段的多样性。
1、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法特莱克”式变速跑,经常把运动员带到公园、 体育场、校 外进行训练,可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训练任务。小学生耐力训练1般不进行间歇跑练习,如使用间歇训练法,应以小强度的间歇法为主,练习强度控制在30%--60%。训练过程中耐力练习的总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训练中练习与休息的时间比例按1:1安排,保证运动员在得到较充分的休息后再进行下1次练习。
1 234下1页
2、要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练习。在训练的起始阶段应以游戏形式为主,把枯燥乏味的耐力练习转化成有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练习。耐力练习可采用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球类运动、骑自行车、登山、循环练习等。
3、训练中要充分运用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训练时要求 学生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使团队水平整体提高。如,在训练的开始阶段运用持续训练法时,要求高水平的老队员放慢跑速,让新参加训练的同学尽可能跟上,切不可1开始就让新队员觉得差距太大,从而失去信心。当然,为了保证老队员的训练水平的提高可在新队员训练结束后再增加1些训练内容,使不同水平层次的运动员都得到相对充分的练习。
3、加强训练过程的监控,确保训练安全进行。
学校运动队属于基层代表队,训练的物质条件非常有限,学校课余训练中1般不具备测量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经验,加上100%的责任心,做好训练的监控工作。
1、在训练的全过程教师要时刻对学生的表情、动作进行观察,根据学生的面部神态及动作的变化,了解学生在练习中的身体状况及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2、及时通过脉搏的测量,了解训练的强度,调整训练负荷,使学生的心率保持在1定的范围内。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率1般控制在每分钟120次—180次之间,正常情况下控制在每分钟140—150次左右,这样可保持运动员进行的是有氧练习,从而达到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
4、大强度训练1定要采取慎重的态度。
教师切不可从“功利”角度出发,为了自己的1点蝇头小利,盲目加大训练负荷拔苗助长,损害学生的健康。小运动员如果在训练中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就可以认定为大强度的练习,该强度的训练使用次数要少,时间要严格控制。但也不是说训练就不需要大运动量和高强度了,定期适当地运用1些负荷相对较大的训练方法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训练中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上1页12 34下1页
5、加强意志品质培养,充分体现中长跑的“附加值”。
运动员的耐力表现要好得多,因而在训练中必须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做到“寓教于练”,在训练课的设计上可采用1些情境教学的方法,如把越野跑训练设计成“重走红军长征路”通过“对比法”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又如,把训练的任务进行情境化,“我们今天到哪里”、“还有多少天到首都”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及时、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当然,用“谈话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应以鼓励、激励为主,批评要做到有艺术性。通过中长跑训练培养出来的良好意志品质对儿童今后的成长,乃至1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合理运用比赛形式,激发练习兴趣。
比赛是儿童的天性,成功体验是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训练中适当使用“比赛法”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是比赛就会存在胜利的1方和失败的1方,也就是说只有部分参与者能得到成功体验,如果教师在训练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比赛规则,则可以使每1位参与者都得到成功体验。例如:进行接力跑比赛,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水平,根据小组的集体实力来确定规则,假如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差不大,教师只要在终点上做点小文章,把1条终点线改变成“终点面”,只要组与组之间的`差距在1定的范围内就认定大家都实现了目标,都是成功者。如果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差较大,教师对他们之间的差距要做到心中有数,采取让距离跑,而且强的组别要让出比实际差距大的距离,这样比赛的结果经常会是“弱组”获胜,“弱组”获胜比“强组”获胜效果要好,如比赛的结果是强者获胜,则可能会形成强者更强弱者失去信心的结果,弱者获胜则可能是1个双赢的结果,弱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胜利可以得到成功体验,强者虽然失利心中还有1点安慰,我们是让他们的,输了并不表示我们的水平就没有他们高。而且,比赛法在1次训练中会进行多次。在比赛法运用的过程中要不断修改规则,使参与者不断获得新异刺激新,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
7、明确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参加训练的条件1般的运动员来说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磨练意志、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小学阶段中长跑训练,从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角度出发,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及时向上1级训练机构输送。
关于向上输送运动员我个人有两点看法:
上1页123 4下1页
1、现代竞技体育训练成材已从“金字塔”模式向“筒状”模式发展。学校向上输送的应该是确有天赋,有较大的概率能成竞技体育人材的运动员。
2、由于竞技体育的竞争非常激烈,运动员在向上1级训练机构输送的过程中淘汰率非常之高,加之目前体校这1级训练机构在对运动员整体素质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从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有用之才成功率高低的角度出发,运动员在向上输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家长慎重考虑。当然,对于经过专家或专业机构认定确实是该方面人才的,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做好工作。因为,发现、培养1名优秀运动员是很不容易的。
上1页1234
【小学阶段中长训练之我见(转载)】相关文章:
7.初中长城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