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构建企业知识型战略同盟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述交易用度理论、资源基础论等传***略同盟解释方法的基础上,从知识的角度解析战略同盟的本质,并对同盟活动中知识的种类及知识同盟的构建作出分析,以期为中国企业战略同盟行为提供指导。关键词 :战略同盟 知识 动因 知识同盟
从传统理论到基于知识观的战略同盟动因分析
美国治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同盟是指企业间进行长期合作,它超越了正常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无需扩大企业规模而可以扩展企业市场边界。”对战略同盟出现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解释。
交易本钱的视角。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威廉姆森以为,把不同性质的交易与相应的规制结构(企业、关系缔约及市场)相配合能节省交易用度。他提出当交易重复发生以及对交易所作投资属专用性或混合性时,关系合约和双边治理就会流行。可见,交易本钱理论以为战略同盟是交易用度最小化下对市场和科层组织的替换,决策范围由制造或购买决策扩展到制造、购买或者同盟决策。
基于资源的视角。资源基础论以为公司是一组资源的集合,通过有效配置资源来获得竞争上风。战略同盟为公司获得其它公司有价值的资源提供了正当途径。Ramanathan 和Thomas以为,为了把握住发展机会,当所需关键资源被不同公司拥有并且这些资源同拥有者的其它资源不可分割时,战略同盟将会出现。可见,基于资源的视角对战略同盟动机的解释是:为了获取其他公司有价值的资源。
外部环境——能力的观点。该理论以为企业和企业同盟是治理一组能力的不同形式;外部环境决定企业取得成功所须具备的能力,假如企业不具备这一能力,它将寻求同盟。外部环境由复杂性和变化速度来衡量,高复杂性要求高专业化,较快的环境变化要求较高的柔性化能力。企业组成战略同盟既能进步专业化程度,发挥核心能力,又能利用同盟带来的“缓冲”机制及时应对外界变化,以保持企业竞争上风。
基于知识的观点。企业知识理论以为,企业是特定知识的集合体,企业当前知识存量决定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以及企业的知识积累,企业所把握的知识是竞争上风的根本来源。笔者以为,组织知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企业内部从个人、团体再到组织知识的转变,是企业内部成员共享知识的过程,即分散的个人知识的一体化;另一种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如向同行、供给商、客户学习。战略同盟的出现为企业更有效获取其他企业的知识提供了机会,是企业外部学习的平台。固然通过一般市场交易也可实现知识在企业间活动,但企业间战略同盟被普遍视为知识传递和形成网络知识的有效方式从基于知识的规制结构理论中,可发现同盟产生的知识原因。该理论对企业发展三个阶段所采用的主要企业模式进行了比较(图1)。从19世纪英国产权型企业模式,到20世纪美国治理型企业模式,再到日本合作型企业模式。外部环境变化促成了这一演变过程,而它正是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在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剧增的今天,突破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知识共享,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见图2)。战略同盟正是实现这一更大范围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由外及里的熟悉过程:组成战略同盟能节省交易用度,对方把握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且该资源可通过同盟以较低本钱获得,而更有价值的资源背后隐含的是获得和运用资源的能力,而能力是知识发挥作用的表现。战略同盟的动因可回结为:搭建企业向外部学习的平台,从中获取同盟伙伴的知识以扩大企业自身的知识范围,进步企业竞争力。当然,战略同盟的形成有的是为了赢得标准之争,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上风的根本来源,在通过内部知识共享形成一定的企业知识之外,通过与外部其他组织组建战略同盟获取外部知识,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战略选择。知识同盟是未来战略同盟发展的主流趋势。
知识同盟的构建
同盟双方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各自的知识发生简单聚合和动态碰撞,产生新知识。Andrew C. Inkpen提出同盟活动能形成以下三种类型的知识:有关同盟构建和治理的知识;同盟一方在同盟中获得的知识并不能用于自身原来的业务,而是为了在同盟运作中实现己方知识与对方知识更好的融合;同盟所带来的知识能够被参与同盟的企业用来进步自身(同盟活动之外)的运作能力。不难发现,第三种知识对企业带来的效益较前两种要更大。
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考虑知识的协同作用及目标的协调性。合适的战略伙伴要具备本企业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但又十分有价值、能与己方知识产生协同作用的特有知识。这涉及到企业组建同盟之前对对方知识的识别及评估能力。此外须明确对方短期与长期合作目标,找到双方的契合点,这是同盟发展的共同基础和动力。
构筑信任。同盟双方是相互独立企业,但在同盟中却要共同决策,由此带来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出现信任危机。同时知识共享需要双方以开放态度进行有效沟通,信任是其中的基础。可以说信任是同盟成败的关键。结盟前双方较好的合作关系能促进结盟后双方的信任,随着同盟发展中良性互动的增多,信任也逐渐增强。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显性知识可通过电子网络、工作文档等渠道实现快速活动。而同盟中大量有价值的知识是隐性的,职员互动是有效的传播途径,如母公司派考察团到合资企业参观,同盟双方均派高层到合资企业主持工作等。
动态调整。随着同盟成长及外部环境变化,同盟双方的知识不断增长,对同盟知识重要性的评估会发生变化,从而对结盟形式、合作内容乃至是否继续结盟做出调整。
知识同盟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我国企业同盟动因过于肤浅。我国企业过分注重规模扩张,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多、资金周转不足、能力停滞不前。并不是任何产业的企业通过规模的简单扩展就能产生规模经济。价格同盟、销售同盟等低层次同盟较多,知识型同盟较少。
获取外部知识的意识薄弱,学习能力差。纵观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双方在市场、资金、技术、产品上的特有知识互补是结盟的初衷,然而很多合资企业终极被外方独资所取代。从战略同盟的知识本质不难发现,中方在同盟中缺乏获取对方技术、治理等特有知识的意识,知识积累速度过慢,而外方则通过同盟很快学到了有关我国的市场运作知识,这种获取知识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同盟瓦解的根本原因。
对竞争的态度过于守旧,没有形成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的思维转换。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到来已使企业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同盟间的竞争。我国企业须采取竞争态度,跨越企业边界在更大范围内扩展自身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光胜. 企业发展的知识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袁安照. 企业同盟—规制结构理论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付小平. 经济学视角下的战略同盟:一个研究综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
【构建企业知识型战略同盟】相关文章:
战略同盟驱动机制及构建策略03-22
构建现代企业物流战略构建现代企业03-18
国内企业如何建立供给链同盟战略03-24
如何构建供给链同盟中合作伙伴的战略关系03-21
构建现代企业物流战略03-19
企业战略同盟的核心竞争力上风探讨03-22
谈知识型企业战略治理行为影响因素03-22
企业技术同盟的组建策略03-22
企业财务治理战略同盟的运行与发展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