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由于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上风。而缺乏核心竞争力正是我国发展至公司和企业团体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题目。有资料显示: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进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销售收进之和的98%。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具体技术层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体现在治理新模式的缺乏上。国外一些著名学者和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对其展开研究,而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进一步多角度的深进分析和研究。本文作者在参考了大量的有关文献之后,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了一个全面的理论综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本文旨在全方面、多角度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能让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知晓。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创新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上风,最早由两位美国战略治理学家帕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1990年在《哈佛贸易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即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占的技能和技术。而把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从研究竞争策略转向了增强核心能力是企业战略理论的一个里程碑。”为了与已有的企业能力的概念相区分,潘汉尔德和哈默进一步提出了判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1)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进相关潜伏市场的机会;(2)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进步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本钱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3)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上风得以持续。其后的研究者,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判定标准。如: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难以替换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较强的延展性等。
而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有一批治理学家以解释被新古典经济学视为“生产函数”的企业和探寻企业竞争上风的根源所在为目标,以反叛主流企业理论和梅森——贝恩范式为基础发展了企业竞争上风外生论。鲁梅尔特(R.P.Rument)还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企业表现为逾额利润的竞争上风并非来自外部市场气力,而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即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或竞争上风是内生于企业。在此背景下,治理学界提出了一种既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也有别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全新企业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竞争上风内生论——企业核心竞争力论。
这种从治理学角度提出的企业理论,在内容上实际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的演变。最初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这是一种资源依靠论。该理论把企业看作具有不同适用性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或竞争上风源于企业的特有资源和能力,而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或购得它们,可成功的企业战略依靠于积累专门化的资源,并通过创造业务单位来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与市场机会相匹配。再次是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观,即企业能力论。该理论以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系统,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非都可以成为企业绩效或竞争上风的源泉,真正成为企业绩效与竞争上风决定性因素的是能够有效利用、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的能力,因此,企业之间的能力差异是企业之间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就发展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观,即企业知识论。1990年帕汉拉德和哈默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这个概念,即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对于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如李正中和智勇所写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一文中,作者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详尽的描述。他们指出:企业所拥有的每一种资源都能够形成一种或几种企业能力,但是,在这些能力中,只有那些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被市场所认可,从而为企业进进某种现实潜伏市场提供机会的能力,才会被企业用于参与市场的竞争,这种能力才真正成为了企业的竞争(Competence)。只有当企业的某种竞争力具有了异质性,即能力与众不同,为本企业所独占,或者相对其他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时,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上风。如:企业拥有一条或多条业务链或生产链,这些价值增值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竞争上风的来源,而假如企业在这一环节上的能力能够以更高的价值或较低的本钱,通过终极产品为顾客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那么这种具有了异质性、独到性或比较上风的能力就可被称为独特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竞争上风是竞争上风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上风,企业必须在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竞争力中寻找那些难以模仿,又难以替换的部分,只有建立在这部分能力基础上的竞争上风才能得以长期持续。因此,只有当某些独特竞争力同时具备了某种难以被模仿和替换的性质时,这种独特竞争力才成为了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构成,越来越多的学者以罗蒙西巴顿(DBBarton)为代表人物相信,核心能力不即是公司经营资源的拥有量,而是来自于公司的创造性工作。核心能力不只是技术和人力技能,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能够识别和提供竞争上风的企业知识体系。其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与技能;(2)治理体制;(3)实物系统;(4)价值观。由此,巴顿提出,组织开发核心能力的方式必须是一种制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行为,其重点是构建能够为公司创造竞争上风的知识体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构成体,最为重要的是表现为八种能力:(1)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工艺与材料的创新,以及企业技术储存量与动态技术上风题目,均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2)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指企业营销网络与渠道、营销过程与促销政策等一系列营销环节的运作,这些运作上风对于将企业的技术上风转化为市场上风来说,是不可缺少的;(3)企业的核心品牌形象能力;(4)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在技术差异化日益缩小的今天,服务个性化与差异化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5)企业的核心生产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水平需要通过产品来展现,而制造能力则是技术成为产品的中介,它决定着企业由技术上风变成质量上风和本钱上风;(6)企业的核心治理能力。企业的治理也是生产力,它涉及企业结构组合、信息传递、沟通协调、激励赏罚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高效优质的内部运作,保障技术上风的发挥,也保障了将生产上风转化为市场上风;(7)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决定了企业对自身上风、劣势、机会点、风险点的认知和把握,能有效地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确地分析产业与产品的远景,为企业发展选定良好的方向;(8)企业的响应能力。指企业对外界重要事件或机会或威胁作出有效的反应,从而保持竞争上风的能力。
在很多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研究中,都特别提到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从各方面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首先,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企业领导者首先要不断进行观念创新,以敏锐的眼光时刻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在治理理念、企业发展模式、营销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国际同步才能保证自己不落后。其次,是企业文化创新,它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由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忠诚,而且优秀的企业文化极大地进步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自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发挥到最强。企业文化的排它性、难以模仿性、建设的长期性都会使竞争对手忘而兴叹,就是模仿,也往往是貌似神离。第三,科技创新也是非常关键的。第四,市场营销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市场是企业决胜的擂台,也是检验企业实力强弱的裁判,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强弱对企业在竞争中的胜败至关重要。第五,治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治理出效益,治理也是生产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企业治理水平的高低。”
小结:笔者以为,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培养起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无庸质疑的。加进WTO之后的中国企业能否在面临国外企业大规模进境所带来的挑战时,能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就在于能否培育出上面所描述的核心竞争力。一旦企业把竞争力培育成为核心竞争力,那么即使竞争对手很强大,企业也能在资源的占有上具有一种类似于“垄断”的地位,获取长期逾额利润而具有持久的竞争上风,从而在整体实力上挑战国外竞争对手。所以,国内现代企业应当积极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进步服务的能力,多方面获取和创造新技术。企业还应有良好的领导者、良好的运行体系和良好的治理队伍,保持敏锐的超前意识,必须以全新的学习力来全面适应社会的需要,建构信息系统获取、处理、吸收必不可少的市场信息,坚持技术领先。必须进行相应的资源投进来细心保护珍贵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所构成的产品上风、技术上风、品牌上风、服务上风、营销上风与市场上风。还要能够有效地集中、组合、配置和重组资源,营造、适应和改善环境。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依靠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经验与知识的累积。
参考文献: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 Hamel).公司的核心能力.哈佛贸易评论.1990.
2.李正中,智勇.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经济理论与经济治理,2001,(7).
3.朱华桂.战略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生产力研究,2003,(2).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关文章: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提升途径03-11
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01-08
论创新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03-21
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03-18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题目及对策03-24
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03-24
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12-09
论企业核心员工的管理03-23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治理模式创新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