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链环境下的库存治理探讨

时间:2024-10-06 23:52:03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供给链环境下的库存治理探讨

摘要:本文扼要地先容了在供给链背景下的库存治理思想及所碰到的题目,并对这些题目作了一些扼要地分析。同时还先容了一种比较成熟的供给链库存治理方法——VMI,并对这种方法的思想、实施以及方法的模型作了一些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供给链 库存治理策略 VMI 博弈论
  
  供给链环境下的库存治理思想
  
  供给链环境下的库存题目和传统的企业库存题目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体现出供给链治理思想对库存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库存治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本钱,从存储本钱和订货本钱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这种库存治理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从供给链整体的角度看,单一企业库存治理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供给链中的库存治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分,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分的职能治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治理。只有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库存系统,才能适应布满激烈的竞争、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
  
  供给链治理环境下的库存题目
  
  信息类题目
  交货状态数据不正确 用户在提交订单后总是想知道订单的状态,这样在等待交货或订单推迟时也可以做出相应的修改。现在企业一般比较少能做到按承诺日期交货,即使如此很多企业也不能做到正确和及时地将修改的交货时间和订单状态通知到客户,这样自然会引起客户的不满,也会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低效率的信息系统 交货状态的不正确的原因很多是由于信息系统存在题目,包括信息系统的传递错误和供给链中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差。目前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没有很好的完善,所以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错误和延迟。在一个供给链中这样的信息传递经常会需求误差的放大,而且链越长,误差越大,这也是我们说的“牛鞭效应”。而信息标准化程度不高是造成链内信息系统互不兼容的主要原因。由于数据格式和系统借口的各不相同,传递数据时轻易出现错误,造成重复劳动从而增加企业的本钱。这不仅降低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也使整个供给链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并且对社会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供给链的运作题目
  违反库存控制基本思想 影响企业库存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本身在制定生产、采购计划等物流决策过程中的行为违反了对企业的整体的物流进行控制的思想。这类企业往往均匀库存水平高,紧急补货频繁,甚至使企业难以应付。还有企业以目标定生产,以生产定销售,也即是建立在推动式系统上的库存控制方法,这样的库存控制只是被动的应付生产计划,不能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也就违反了库存控制的思想。
  不公道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各部分绩效评价标准的不一致,会使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对各部分的利益的协调更难把握,导致企业效率的低下。企业内部应该在绩效评价上和激励机制上不断完善,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整体效益, 将以部分为单位的考核体系转变为以物流过程为基础的考核体系。
  库存控制技术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的库存治理背后支持的技术支持很不成熟,对重点物料的控制完全靠经验决策;没有信息化系统,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方式,更没有库存治理软件和库存控制决策支持技术和策略优化技术。究竟理念的东西终究是要靠手段来实现的。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决策支持技术,从而真正实现决策科学化,控制信息化和策略动态化。
  
  供给链的战略与规划题目
  供给链的战略与规划题目主要是指企业内、外部进行库存治理时缺乏整体的供给链概念和大局观的意识。缺乏整体的供给链概念必然会造成各自为政,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间,这必然导致整体效益的下降。供给链上的各节点企业不仅是供给关系而且是战略协作关系,因此各节点企业间不仅需要相互信任,而且要求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来保证这种协作关系。
  
  供给链库存治理的策略
  
  VMI简介
  为了适应供给链治理的要求,供给链下的库存治理方法必须作相应的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系列先进的供给链库存治理技术,国内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里主要对一种比较成熟的库存治理方法—— V M I(供给商治理库存)做一个扼要的探讨。
  以前传统的库存治理都是各自为政,流通环节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库存,实行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而由于库存控制策略的不同,加上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供给商无法及时地对客户的需求变化做出反应,而VMI打破了传统的库存治理模式,使供给链的各环节上的活动同步起来,很好的反映了供给链集成的思想。
  
  VMI的实效
  VMI的这种库存治理方法主要在第一层的供给商、零售商和分销商之间用得比较多,优越性也比较突出,但我们在考虑如何实行VMI时首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同样要对所处供给链的特性进行分析。由于我们知道在一个供给链中总是存在一到两个地位比较特殊的节点企业,经营主体的特点不同(生产型、批发型或零售型)、行业的不同和产品特性的不同决定了供给链的性质不同。企业的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它的核心业务,这种将库存交由供给商来治理的方式,实在不仅是为了减少资金、职员的低效投进,更多的是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效率,继而加快厂商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VMI中,假设由一个供给商负责选择零售商库存水平,为了得到对供给链库存的控制,供给商同意给于零售商一个固定的批发价。由于供给商确定对零售商的运输,VMI通常要求将库存和需求数据通过电子方式从零售商传送到供给商,即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国外的一些专家研究了一些与某大供给商采用VMI的零售商,把这些零售商的业绩与采用EDI但不向供给商转让库存控制权的零售商的业绩进行了比较,发现VMI零售商比后者的业绩好得多,证实转让库存控制带来很大好处。
  
  VMI模型扼要分析
  在前面尽管一再夸大企业的协作精神,由于它能让我们达到原来靠单个企业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但我们也应该清楚企业是不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可以说完全是受到利益驱动的。供给链中各企业间由于利益的冲突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我们可以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供给链中各方在追寻自身利益时如何行动。关键的题目是纳什平衡是否存在,是否有唯一的纳什平衡,以及最优对策是否属于一组纳什平衡。经常可以发现,竞争和最优行为是不一致的。
  加冲(着名的供给链专家)在一篇论文的模型中答应一个供给商为他自己和他所有的零售商选择最优对策。假设供给商选择的对策使自己绩效最优,而使零售商绩效不次于他们在竞争时的绩效,可以发现,供给商选择的不总是最优对策。尽管这样,供给商总是对供给链选择比在竞争解中要好的对策。因此,把控制权转移虽不能消除冲突,但经常可以缓解冲突。
  我们再来看除了供给商的产品外,零售商还销售来自另一供给商的相近的代用品时。当客户所喜欢的产品脱销时,他就会转向库存中经常有的其它产品。此时VMI不能实现供给链最佳利润,主要题目就在于他没有考虑到当客户转而购买其它产品时零售商所赚得的收进。在产生这些冲突时,我们有必要找到一些协调的手段来规定一个企业的行为要有利于另一企业。比如采取数目折扣合同,或转让付款方式,或对各方加以服务限制。这一些手段都是为了让各方更愿意选择最优对策,而不是竞争解,尽管不可能达到最优解,但改进的效果还是可行的。
  总的来说,VMI这种方式在我国全面推广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最突出的原因是企业的信息透明程度不高,各个企业都不愿也不敢将自己的信息与其它企业共享,不管是链内企业还是链外企业。假如没有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那么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整个产业链上的存货,只是把存货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往了。所以也有人以为戴尔不过是把它的存货风险转移到它的供给商的仓库里往了。很多专家正在对信息共享机制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机制做着深进的研究。很多企业连基本的内部业务集成都没有实现,要实现供给链的无缝连接目前仍异常艰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先进的供给链理念的推广,我们已经切实的感觉到了来自国外先进企业带来的压力,未来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是供给链的竞争,我们必须捉住机会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

【供给链环境下的库存治理探讨】相关文章:

论从整个供给链的角度治理库存03-20

供给链联合库存治理模型分析03-21

供给链治理研究现状与探讨03-22

动态环境下的全球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3-21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给链治理分析03-22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给链治理的探讨03-21

钢铁企业供给链物流治理探讨03-22

网络环境下供给链治理信息系统建构03-24

基于供给链治理的电子商务模式探讨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