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出发,具体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阐明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的保障作用。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当前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治理的重要。它对治理信息失真,解决公司内部治理失控,进步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企业运作保障机制,其有效性则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加和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等大。因此,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公道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COSO报告提出的这个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被国际所认可的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内部控制定义。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所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进步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固然,我国的内部控制还是建立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的,与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还存在差距,但已是异曲同工。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系统治理工程,它是通过一整套具体、具体的操纵规范来约束企业各个环节、部分职员的经济行为,是一种制度规范的规程操纵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企业中最高的规范制度,企业内部的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制度执行中应有特殊群体和个人。执行中的一视同仁、公平公道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生命线。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规矩,是检查治理者、各部分员工工作质量的标准,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治理水平的标准。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治理的客观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又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由于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的同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根据经验得知,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企业文化(魏杰,2002、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会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题目。
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同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同一的题目,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进步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这里的关键题目,是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是公道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建设,由此所实现的二者结合,才会创造企业发展的奇迹。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环节的协调约束机制,它是一种制度建设。我们知道,科学治理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任何一项治理办法,其客观成分越多,科学性越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也不例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治理方式,其控制的关键点不同,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留意解决好以下题目: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公司治理实际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视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而内部控制则是实施监控治理的直接手段。因此,其内部控制目标就显得十分明确,即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要达到一种什么效果。美国COSO报告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三点,即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步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我国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是: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对上述控制目标的比较,可见COSO定义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它既包括对会计行为的控制要求,又包括对企业效率效果的需求。作为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组织,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有经济效益,要有效率,没有效益和效率的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企业有盈利、并且能够快速发展,这是对企业经营者的最少要求。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治理混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有着鲜明的背景特点。控制治理的重点则是建章建制,维护企业内部的经营秩序。正是由于内部控制层次的特定要求,因此,所提出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就相对较低,侧重于会计处理秩序和业务处理秩序方面的规范要求。存在着为控制而控制的倾向,缺乏为经营目的服务的缺陷。有什么样的内部控制目标,就会产生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客观地分析内部控制目标,有利于我们熟悉和理解内部控制要素,把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对企业经营治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明确控制的关键点。内部控制的重点:一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的控制,各项资金的收支业务必须按照手续制度办事,按预算计划执行。要公道调动资金,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避免财产物资的损失浪费ZH是加强各环节责任人的监控治理避免权利滥用造成经济损失;三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偷懒和搭便车的题目。偷懒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在没有制度约束下,人们都有停下来歇一歇的想法,都想尽量轻松、安闲。而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它的宗旨就是盈利,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而存在的,所以,员工的偷懒是企业经营的大敌。要让员工不偷懒就要用制度来约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控制的关键点制定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程序和要求,按工作对象所具有的数目特征的精细化确定岗位的操纵规程,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用量化标准来约束员工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应包括企业各项经营治理活动,在内控制度制定中不应留控制盲点。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要具有很强的操纵性,便于执行和检查。
(三)建立公道的授权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经营过程中,员工行为的规范约束,是对人的行为要求的控制治理。这种控制治理要解决两个关键,一是从事该业务活动职员资格的认定题目;二是公道委托授权题目。职员资格认定,是客观判定职工工作能力和品质的过程,通过这种认定能够公道确定工作岗位的合适人选,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梯队。而公道委托授权,要解决的是责、权、利的约束题目。职员的先定和分派使用,是建立公道授权控制机制的核心题目,在用人题目上应本着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选择好合格职员,安排其从事适合他的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不论是企业还是,凡是出现重大的舞弊和案件都是用人不当、授权不当的结果。所以,加强对职员的监控治理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题目。首先,要将岗位的责任、权利、利益严格确定下来,使员工的天天工作都在制度的约束中进行。其次,要建立适时的监控系统,让不称职的员工离开其工作岗位。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对企业内部各层次治理者的监视、约束、协调工作,要使内部各层次治理者的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各负其责,就要建立各层次的授权委托制度,通过这种授权委托形成内中公道的监控系统,以便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委托授权,是一种任务、责任相匹配的适当授权,是一种职务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权利分配。要通过公道的授权和责任界限的严格划分,实现用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证实另一个人工作的正确性。还要通过定期轮岗制,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防止有关职员之间的相互勾结,避免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关注员工的培养和内部控制制度是靠人往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假如没有高素质的人往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老实取信的教育,由于假如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企业的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信誉。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进步。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治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便满足职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应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责任追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假如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公道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在内控制度眼前人人同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治理职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即好的环境条件是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即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关注的题目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它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尽管不同的企业文化其表现形式不同,但这些文化的内容都包含着公正、老实、勤奋、正直、自尊等特征,它是企业精神的再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叫。企业文化的建设,笔者以为应重点关注以下题目:
1、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一种同一,不是简单的命令式和形式上的认同。
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制度和要求来,也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由于缺乏文化氛围的支撑,当企业发生一点变故,如总经理换人,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因此,要想企业能够持续,必须要使企业员工在价值观上达到一种同一,要对同一的行为标准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潜移默化所塑造的企业风格,才能形成一种无形的气力,推动企业的进步。
2、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质和形成的有效结合作为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它可以鼓舞士气,凝聚气力,创造一种积极热情和布满朝气的氛围。但形式究竟是形式,它永远代替不了内在素质的建设。外在形式好学,而内在的价值观的形成却是长期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文化作为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种制度安排都将生产直接影响。所以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更应注重内涵。应该说,企业治理者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原动力。只有企业治理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比较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理念,这样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才能避免和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短期化行为。
3、夸大协作和团队精神作为一个企业,各个部分之间团结协作具有团队精神是气力的象征,布满竞争力的表现。而且任何人的自我价值都可以通过这种集体的气力得到发展和实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夸大团队精神的认同感,假如没有这种价值观上的认同,就会出现企业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盲目突出自己的现象。企业的气力最主要就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协作和团队精神,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要求。因此,企业还要创造保护和倡导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种制度建设,它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所包括的内容应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以便组织企业职工、把握和遵循。一般可以采取员工手册的方式,让全体员工人手一册,并定期学习和培训。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气力。所以,企业内部的文化学习、宣传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领导者的言行对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言行将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受到企业治理者个人意志和素质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业内人士都深有感慨。解决题目的办法,一是增加外部监控力度,提出建设标准和条件,全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二是要选好企业负责人,要让真正干事业的人担任领导工作;三是企业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珍惜国家、投资者和职工给予自己的工作机会,踏实敬业,一切从企业发展着想,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办好。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全过程的治理,才能凝聚起企业真正的气力,这个企业才会朝气蓬勃布满活力。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应成为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予以强化。同时,作为的主管部分应夸大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视检查的经常化。假如制度规范的标准化和监视检查的经常化能够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表现03-29
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原因分析08-09
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06-02
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实现企业持续性发展05-2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题目及对策探讨06-03
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初探06-03
从海尔的发展历程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02-24
建立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06-03
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06-14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精选7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