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探讨

时间:2024-09-15 11:33:29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探讨

[摘 要] 团体财权集中或分散是团体财务治理的一个难点。本文以交易本钱和新制度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企 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的本钱收益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以为企业团体财权的集散程度主要由财权控制特 性以及理财环境决定。
[关键词] 财权制度;财权控制特性;理财环境 在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中,最主要的就是作为企业团体核心的团体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的财权安排,团体总部究竟应该对财权实施集中或分散?集权和分权的度又应该如何把握?这是企业团体治理中永恒的话题和难点。本文尝试以交易本钱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的本钱收益模型,为企业团体财权制度的选择提供思路。

一、企业团体财权制度的集权和分权

企业团体财务治理体制的类型划分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按照财权的集中程度,将企业团体财务治理体制分为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和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所谓财权,它是泛指与资金运动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权力,是一个由各种以资金运动为内涵的权力所共同组成的权力系统。财权大致回纳为如下三层:
第一层次:对整个团体战略能产生重大或直接的财权,如:资本变更处理权、巨额融资权、巨额投资权、收益分配与亏损弥补权、母公司财务主管的聘任、委派与解聘权、年度财务预算审批权、重大资金调度权、团体财务制度制定权等。
第二层次:对团体发展战略制定能产生一般影响的财权,但对成员企业可能有重大影响的财权,如:下属企业财务经理聘任、委派与解聘权,下属企业财务与制度制定权,一般的筹资权、投资权等。
第三层次:一般性和日常性的财权,如:财务信息收集与处理权、财务信息表露权、月份与季度财务预算审批权等。
什么是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与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一种极真个熟悉是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是指团体公司将上述的三个层次财权独揽;而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则是团体公司将上述各层次权利全部赋予子公司等成员企业。实在,无论集权与分权都是相对的,财务治理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的差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权力“集中”与“分散”,而主要在于“财权”所体现的层次结构。无论实行的是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还是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第一层的财权都是独揽于企业团体的总部,而对企业团体财务治理体制中集权与分权的讨论只是囿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
具体来说,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是指第二、三层次大部分的甚至全部的财权集中于团体公司,下属公司只享有少部分的财权,团体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同一治理方式的财务治理体制。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的优点:(1)有利于发挥团体资金的规模和整体效应,保证和实现团体公司的发展目标;(2)有利于发挥团体财务协调功能;(3)有利于减少代理本钱和监管本钱。但这种体制同样具有缺点:(1)子公司财权的相对独立性不能得到尊重,不利于激励;(2)轻易导致财权使用中脱离实际的官僚化倾向,以及对财权的误用。
分权型财务治理体制是指子公司等成员企业在第二、三层次拥有了较多财权的财务治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子公司除了拥有一般性和日常性财权外,与子公司法人财产权相对应的财权基本上回于子公司行使(如:一些投资权、融资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处于“监而不管”的状态。其优点是:(1)体现了对子公司信任,子公司财权独立性得到充分尊重,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2)可以减少财权运用中的盲目性和官僚性,进步决策的时效性。但这种方式同样具有缺点:(1)不利于整个团体财务的协同性,会增加内耗和摩擦本钱;(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权使用状况无法进行有效地监控,代理本钱增加;(3)失往了资金的规模和整体效应。

二、交易本钱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为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提供了理论基础

企业财务治理团体总部究竟应该对财权实施集中或分散?集权和分权的度又应该如何把握?是企业团体财务治理体制的重要,影响企业团体的财务治理效率甚至维系整个企业团体的生存和发展。制度经济学、交易本钱理论、产权理论等经济学理论的提出,使人们熟悉到制度因素是影响经济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理论为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斯定理以为,在交易本钱大于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说,交易是有本钱的,不同的产权制度下,交易的本钱不同,从而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不同,所以,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产权制度的选择是必要的。按照康芒斯的观点,交易可以分为买卖的交易、治理的交易和配额的交易,即所谓的市场交易、企业内交易和政府交易。与之相应的,产权制度也可以分为市场制度、企业制度与政府制度。本文讨论的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实质上就是企业制度的一种。
新制度经济学以为,针对各种交易行为的规则可以有多种安排,之所以从中选择一种而放弃其他,是由于它比其他制度安排更有效,即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导致更低的交易本钱,获取净收益。可见,制度选择实质上是制度之间的本钱——收益比较的结果。也就是说一种制度相对于另一种制度可以获取某些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本钱(机会本钱)。但相对于理想状态——交易本钱为零的情况,这里的收益实质上是某些交易本钱的减少,而这里的本钱实质上是某些交易本钱的增加。例如:企业团体财权分权制度相对于财权集权制度来说,能获得“更有效利用现场知识”的收益,但和交易本钱为零情况,即能“完全”利用现场知知趣比,它仍然存在交易本钱,只是相对于财权集中来说该项交易本钱减少了。又如:财权分权相对于财权集权带来的代理本钱,实际上是一种交易本钱(代理本钱)的增加,由于财权集权相对于交易本钱为零的理想状态来说,也有代理本钱,分权使代理本钱增加。因此,一种制度与另一种制度比较通常是导致某些方面的交易本钱增加,而另一些方面交易本钱减少,这种比较的交易本钱净额,实际上也就是本钱——收益分析中净收益的相反数。即:当一项制度相对于另一项制度能够带来正的净收益,则说明前者相对于后者降低了交易本钱。进行制度选择的目的就是寻找能使交易本钱最小的制度安排。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作为企业制度安排的一个构成,其目的就是寻找相适应的财权制度安排以使企业团体交易本钱最小。

三、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的本钱收益模型构建

根据上面的分析知道,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的目的就是选择交易本钱最小的财权制度,而这种选择主要通过不同财权制度之间的本钱——收益比较。

1.财权分权制相对于财权集权制的收益
(1)更有效地利用现场知识。各下属企业相对于团体总部来说,可能把握更多的现场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需要花费潜伏的本钱。在集权情况下,总部做出某项决策,要么花费信息传递的本钱,要么承担由于缺少相关信息而决策失误的本钱,而通过分权决策就可以将决策权力与具体的地方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可以减少信息传递与加工的本钱。
(2)练习和激励中层和下层治理者。一个公司想方想法吸引有才能的员工,然后练习他们,终极使他们能够胜任高层治理决策,这是非常重要的,分权决策有利于这两方面目标的实现。让下层职员承担责任,可以吸引和激励有才能、有抱负的员工,由于有才能、有抱负的员工经常很看重工作的这一方面,这样可以使他们积累更多的决策经验,有利于以后承担更重要任务。
(3)节省高层经理的时间。假如由总部做出下属企业的决策,就会发生大量的机会本钱——上层治理职员做出该项决策,在这段时间内不能做其他决策。经常的情况是,将一些操纵性的决策分配给下属企业来做,高级经理可以集中精力考虑战略性决策。

2.财权分权制相对于集权制的本钱
(1)代理本钱。当团体总部分权给下属企业,这样团体总部和下属企业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代理人占有信息上风,且人都具有机会主义倾向(opportunism behavior tendency),这理人就可能做出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这就是委托——代理题目(principal—agent problem)。代理题目所引起的福利损失称为代理本钱。
解决委托代理题目,通常的之一是直接监视下属企业经理行为,但这并不会像想象那么轻易,而且可能为其运转要花费很高的代价。另外为了解决下属企业的代理本钱,还可以通过报酬计划激发下属企业经理做出符合团体价值最大化的决策。但是各项决策与团体价值之间的关系通常很难确定,开发有效的报酬系统和业绩评估系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且激励本身需要花费代价。
(2)协调本钱。假如不同的下属企业各自决策,他们之间的协调本钱就会增加,例如:下属子公司A有一个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但A公司的资金有限,而下属子公司B有资金剩余。由于A、B公司分别拥有自己的财权,这时候要想B借款给A公司,必然要发生协调本钱甚至可能终极B不同意借款。但假如财权在总部,由总部来调节资金使用,则可以避免该项本钱。
(3)失往规模和整体效益的本钱。在财权分散的情况下,相对于集权来说,经常会失往规模和整体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财权分散不利于资源在成员单位之间的调动;不利于发挥团体资金治理上风,融资负担较重,资金使用本钱较高;不利于团体公司进行公道避税政策的设计以获取和税收方面的利益;不利于集中治理财务风险确保资本资产的安全。

3.建立不同财权制度安排的本钱收益模型
假定财权可以按照不同程度分配给下属。用x代表财权的分散水平,当x=0,所有的财权都由总部把握;当x增加时,下属企业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务决策权力。例如在x的较低水平上,下属企业的财权较小,如只能拥有一些日常性的财权;而当x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时,下属企业的财权较多,如可能拥有部分投资和融资权。为了简化起见,假设x的取值是连续的,可以将分权的收益表示为:
收益=ax
这里当外界条件一定时,a是正的常数。收益包括更好的利用地方知识、练习和激励中层和下层治理者以及高层经理时间的节省。
分权决策的本钱表示为:
本钱=bx cx2?
这里当外界条件一定时,b和c是正的常数。第一项bx,代表分权导致的代理本钱。第二项cx2代表协调本钱和失往规模和整体效益的本钱,这里用平方表示随着分权水平的增加,协调与信息的本钱按照一个递增的比率增加,这样假设是由于随着决策权力分散化,协调各项分权决策的困难就越来越大,失往规模和整体效益的本钱也越来越大。根据以上假设,
净收益y=收益—本钱= ax—bx—cx2?
财务治理体制中财权集中与分散程度的选择,就是使分权的净收益y最大化。图1画出了分权的收益和本钱曲线。图中收益和本钱曲线的垂直间隔最大处,即为净收益最大。

此时y'=a—b—2cx=0,即:当分权程度x*=(a—b)/2c时,净收益最大。

四、模型分析

既然,分权程度x*由a、b、c表示,那么又是什么决定a、b、c大小呢?本文以为,决定a、b、c大小的主要是财权控制特性和理财环境。其中财权控制特性对所有团体财权分权程度的是一致的,它是决定财权分权程度的内生变量;而理财环境的不同会导致企业团体对财权采用不同的分权程度,因此它是决定财权分权程度的外生变量。

1.财权控制特性对团体财权集散程度的影响分析
财权控制特性主要有:(1)财务治理通常不直接针对商品劳务市场,财务决策相对于经营决策来说时间性要求没有那么强,如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通常都要有一段时间的酝酿期,而在经营决策时假如不能对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反应,可能会很快丧失时会,造成损失。因此,团体总部特别夸大成员企业经营上的灵活性,而对其财务上的应变能力和时间性要求不高。(2)财权控制的对象主要是资金和价值,资金相对于其他生产经营作业资源来说,具有很高的固有风险(如,企业的现金可以很轻易被“卷跑”而房屋等建筑物则很难被“搬走”),因此,夸大财权相对集中,其潜伏的机会收益很高。(3)财权控制体系具有整体性。生产经营可以分步经营,但财权控制不可能分段进行,它是一个价值反应链。具体的说,生产经营控制可以就总部对分部、分部对下层各责任中心分层展开,上级拥有对下级的协调能力和控制权,实施经营方向、作业要求(数目与质量)等方面的控制;但财权控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价值治理体系进行的。因此,财权集中控制对全局的协调意义可能比任何一种控制方式和协调方式更有效。
根据以上财权控制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1)由于财务决策相对于经营决策来说时间性要求没有那么强,所以分权的收益——更有效地利用现场知识——相对来说并不很大,a的值较小。(2)由于财权控制的对象主要是资金和价值,资金相对于其他生产经营作业资源来说,具有很高的固有风险,所以财权分权带来的代理本钱很大,b的值较大。(3)又由于财权集中控制对全局的协调意义可能比任何一种控制方式和协调方式更有效,因此财权分权带来的协调本钱很大,c值较大。综上可知:x*=(a—b)/2c的值在a较小,b、c较大情况下,必然偏小,即财权分权的程度较小,财权应当集中。由于财权控制的特性是内生的,这就从上说明了通常情况下企业团体应该实施财权集权的策略。

2.理财环境对团体财权集散程度的影响分析
影响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的理财环境以企业为界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对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对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产生影响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团体的阶段、企业团体组织结构、团体规模等。
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因素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各选取一个因素来分析。
外部环境我们选取技术环境进行分析。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本钱大大降低,这使得分权的收益——更有效地利用现场知识——有减少的趋势,因此,a的值会降低,而x*=(a—b)/2c,所以x*会变小,即分权的程度降低(集权的程度增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团体财权的相对集中。
内部环境我们选取企业团体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当企业团体处在初创阶段时候,企业团体的财务实力相对较为脆弱,尤其需要更好地聚合资源,因此,分权的本钱——失往规模和整体效益的本钱——相当大,即c值较大。又由于在低级阶段,企业团体的规模较小,因此分权的收益——节省高层经理的时间——也就比较小;同时,此时治理水平还没有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分权的收益——激励中层和下层治理者——也比较小,这样a的值也就比较小。因此x*=(a—b)/2c的值在a较小,c较大的情况下,必然偏小,这也就说明处在初创阶段的企业团体财权应该相对集中。当企业团体进进发展和成熟阶段,企业团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渐趋成熟,这时,由于规模的空前扩大,治理协调难度的加大,因此分权的收益——更有效地利用现场知识和节省高层经理的时间——显得更为重要。又由于随着团体不断成熟、各层次成员企业治理者对治理决策自主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得如何激发各层次治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因此分权的收益“激励中层和下层治理者”也增加,可见,随着企业团体的成长和成熟,a值增大。所以x*也会增加,即财务分权的程度增加。而当企业团体进进衰退期(调整期),企业团体的经营战略需要做出大幅度的调整,为了防止财务资源的分散而导致财力难以控制与调配,从制度上保证战略的实施,因此分权的本钱——失往规模和整体效益的本钱——相当大,导致c的值增大,因此x*又有减少的趋势,即集权又成为必要。
通过分析其他环境对财权集中与分散的影响,我们可以回纳出如下结论:

上面我们给出了财权集中与分散程度的本钱收益分析框架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固然由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本钱及收益难以精确地,在确定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时,主要依靠治理职员的主观判定,但是这个分析框架为我们对财权集散程度的确定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并能反映不同情况下财权集中或分散的大趋势。

:
[1]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布雷克强,史密斯,等.治理经济学与组织架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王斌,高晨.组织设计、治理控制系统与财权制度安排[J].研究,2003,(3).
[4]丘惠文.如何加强企业团体公司的财务治理[J].财会通讯,2003,(10).
[5]吴有红,潘爱玲.企业团体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J].财会月刊, 2004,(23).

【企业团体财权制度安排探讨】相关文章:

财权安排的博弈分析12-08

企业团体的财务整合探讨03-22

企业团体财务治理模式探讨03-20

企业团体内部财务控制探讨12-08

企业团体财务控制若干题目探讨03-07

我国企业团体财务治理模式及措施探讨12-07

关于企业团体现金集中治理制度的几点思考03-22

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群工作模式的探讨03-21

对企业团体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题目的探讨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