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企业安全治理能力概念框架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综合回纳的,提出了安全治理能力的概念框架,对企业安全治理能力进行了剖析。本文把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界定为企业在对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它包括五个方面:增加员工安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优化设备安全性能的能力、进步物料安全水平的能力、改善安全制度的能力、监测环境安全状况的能力。最后对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通过研究发现,安全治理能力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安全治理现状和潜力,是企业进步安全治理水平的关键。关键词:企业安全治理能力 概念框架
全球化及企业责任的提出,向企业提出了改善安全治理的客观要求,进步安全治理水平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改善安全治理状况的关键就在于通过进步安全治理能力,从而完善企业安全战略决策机制、优化安全资源配置、整合安全治理体系与政策,从而提升企业安全治理水平。学术界对企业安全题目的研究重点,经历了关注技术因素与关注人的因素两个阶段,现在已经向深层次的关注治理因素或组织因素的阶段转变(Sasou,1999;Varren,1998;王二平,1998),安全治理的相关研究正日益兴起。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安全治理能力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熟悉,在研究时多使用安全系统效能(Pope,Cresswell,1965;Petersen,1996)、安全治理绩效(Steen,1996;OECD,2003)、安全能力(马继业等,2005)等相关概念,对安全治理能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没有一个清楚正确的熟悉。概念的界定是进行研究的基础,没有一个清楚正确的概念,就无法正确地划分研究边界,无法促进研究的深进。为此,本文拟在对相关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回纳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的概念框架。
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相关研究
安全与安全治理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失事故的状态。韦氏大词典把“安全”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存在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即所谓的“无危则安全,无损则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是指免除引起个人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状态;或是免除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者免除环境危害的状态。库尔曼(A. Kuhlmann)提出,安全科学终极目的是将技术引起的任何损害后果控制在尽对的最低限度内或者减少到可容许的限度内。总的说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由人、机物、环境构成的安全系统无伤害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安全。
而安全治理作为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起步较早。海因里希(H. W. Heinrich)在1929年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当时安全治理思想和经验,但早期的安全治理等同于事故治理,安全治理主要是围绕着事故做文章,其效果有限。随着研究的深进,专家学者开始从事故后治理开始向事故前的隐患治理转变。从表1所列出的一些专家的观点看,罗云把安全治理对象从事故系统拓展到安全系统,提出了事故预防的重要意义,但没有对安全治理实质进行解释;Papadakis和陈宝智则把企业治理中治理的功能向安全治理进行了移植,夸大安全治理是企业治理功能的一种,具有企业其它治理功能同等的属性,但他们的定义没有反映出安全治理的要素与特征;丹麦标准协会的简化定义,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危险治理,适于中小企业安全治理活动,不适于大型企业团体的安全治理。
对安全治理概念的界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简单的说明了安全治理的功能,它适用于一般的普通中小企业,海因里希、丹麦标准协会、崔政斌的定义倾向于这一类;另一类夸大了对安全的系统治理,适用于大型高危险性企业,Papadakis、罗云、陈宝智的定义倾向于这一类。本文倾向于采用后一种安全治理定义,即针对大型企业团体和高危险性企业的安全治理定义。
企业能力与企业治理能力
企业能力是当前企业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专题。以沃纳菲尔特(Wenerfelt,1984)为代表的资源学派以为企业异质性资源构成了企业能力;哈默尔(1990)以为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巴顿(1992)提出企业能力的四种标准,即知识与技能、技术系统、治理系统和价值与规范;王锡秋和席酋民(2002)以为,企业能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直接企业效率和效果的主观条件,是知识、结构和文化三个方面耦合的结果。这些专家的观点都是从企业基本属性的角度来理解企业能力,但都不十分全面。相比而言,德(Day,1999)对能力(capability)定义更全面:“能力是复杂的技能和累积知识的集合,通过组织程序得到锻炼,能够使企业协调行动,并充分利用它们的资产”。这个定义关注知识与技能,夸大对知识与技能的累积形成了复杂的能力,对企业能力的内涵给出了较全面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即夸大能力的技术属性,又夸大了能力的治理属性,较为全面。
从企业能力的分类看,能力理论研究先驱克里斯蒂森把企业能力分为技术能力和治理能力;国内外很多研究企业能力的专家学者也有类似的分类(史东明,2002;王毅,2002)。学术界对技术能力的研究多集中技术创新、知识治理领域;对治理能力的研究刚刚兴起,研究领域并不集中,如Mohsin(1999)的研究关注“动态技术治理能力”(dynamic tech- management capability)、Chuang(2004)和Liu(2004)的研究关注“知识治理能力”(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Shi(2004)的研究关注于“全球治理能力”(global account management capability)等。对技术能力和治理能力的区分尚不明显。王锡秋和席酉民依据波特的价值链的思想,把企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与辅助能力,以为基本能力是企业完成基本活动的能力,辅助能力是企业进行辅助活动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理解,可以把技术能力理解为一种基础能力,把治理能力理解为一种辅助能力,它们都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缺一不可。但必须指出,治理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由可以言传的书本知识和不可以言传的经验知识有机结合而成,在不同的领域,可言传的书本知识和不可言传的经验知识所占的比重并不一致(见表2所示)。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企业安全治理能力
国内外学者直接针对安全治理能力的研究还未出现,已有的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安全系统效能、安全治理绩效、安全能力等。国外学者的研究关注于安全系统效能的改善。Pope和Cresswell(1980)提出通过安全治理来发现系统安全效能的差距,Petersen(1996)、Steen(1996)和经合组织(2003)提出通过治理对系统安全效能进行改善。国内学者在安全治理的研究方面起步本来就比较晚,在安全治理能力方面的研究就更少,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安全系统的治理现状综合评价,如陈宝智(1999)关注整个人机环境的现状;徐德蜀等(2004)关注对治理体系中人的因素;马继业等(2005)从企业能力中的资源学派观点出发对安全能力做出了理论探索。这些学者的主要观点如表3所示。
总的来说,安全治理能力相关研究有两种取向:关注能力的静态特性——能力的构成要素;关注能力的动态特性——能力的动态提升。从“能力”的基本属性看,企业能力是累积的复杂技能和知识的集合,是一种把各种可得到资源“在行动上组合起来并引导它们为特定的生产目标服务”的整合能力,它理应同时包含静态和动态两种属性,应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加以考察。
安全治理能力概念
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的概念
结合以上,本文以为,安全治理能力首先是一种企业能力,具有企业能力的属性,是企业在对安全生产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安全治理能力是由企业掌控的资源决定,企业拥有的资源及其组合情况形成了不同的安全治理能力。企业安全治理能力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企业的成长而不断增长。此外,企业能力作为一种累积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难言属性(波兰尼,1998)使得企业安全治理能力具有特异性和不可模仿性,构成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
企业安全治理能力概念的内涵
本文界定的安全治理能力概念如下:企业安全治理能力是企业对由员工、设备、物料、制度、环境组成的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企业通过对安全系统的协调控制过程逐渐积累了能力,使企业安全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安全治理能力的主体是作为组织而存在的企业,即安全治理能力是企业的一种基本属性;安全治理能力的载体是由员工、设备、物料、制度、环境所构成的企业安全系统,即安全治理能力是企业对安全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中表现出来的,对其考察也应从这几个方面进手;安全治理能力是一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资源,具有动态属性,可以反映出企业安全治理现状;安全治理能力通过对安全系统的协调控制过程所构建,是在不断地动态形成的,具有动态属性,可以反映出企业安全治理的潜力。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安全治理能力概念的内涵。
企业安全治理能力概念的外延
安全治理能力作为一种企业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其各不相同。关注静态属性的,把留意力放在安全系统现状评价上,各个能力要素的设置上力求尽量要全面反映安全治理现状;关注动态属性的研究,把留意力放在安全系统效能的改善上。事实上,对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的熟悉,不能仅仅关注于安全系统现状评价,也不能仅仅关注于安全系统的动态改善,而应当将两者相结合。合作发展组织(OECD)以为,应同时采用行为指标(activities indicators)与结果指标(outcome indicators)来衡量安全系统治理效能,行为指标可以识别组织是否采取了降低风险的行动,而结果指标则识别组织采取的行动的后果。
本文以为,应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安全治理能力。一是安全系统构成因素的知识与技能的含量,即员工、设备、物料、制度、环境这五个构成因素的知识与技能情况;二是安全系统效能改善情况,即安全系统构成因素应当具有动态改善能力。前者关注治理结果,后者关注治理行为。从这两个角度可以构造出安全治理能力的内容。本文以为,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的内容包括:增加员工安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优化设备安全性能的能力、进步物料安全水平的能力、改善安全制度的能力、监测环境安全状况的能力。企业进步安全治理能力应综合考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安全系统效能的综合性能的改善。
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对进步企业安全治理水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证分析,但一般采用安全检查表的形式进行安全治理现状评价,不能反映企业安全治理的发展潜力,而利用本文构造的安全治理能力的框架,可以弥补这样的差距。
进步安全治理能力对企业安全治理的体现在:首先,作为对安全系统进行治理的一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通过进步安全治理能力,可以使企业明确安全治理政策的关注要点,为企业制定公道的安全战略提供决策鉴戒;其次,通过进步安全治理能力,可以使企业进步对安全资源投进效率,实现企业以最小的安全资源投进,获得最大的安全绩效,进步企业安全资源投进的优化配置水平;最后,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治理新体系与新制度,这些新的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制度,与原有治理体系与制度存在着一些功能重合与冲突。通过进步企业安全治理能力,可以新的安全治理新体系与新制度整合到企业安全治理能力的框架内,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进步企业安全治理水平。
结论
安全治理能力决定了企业安全治理水平。针对安全治理能力概念未清楚界定的理论研究缺憾,本文综合回纳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安全治理、企业能力及安全治理效能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安全治理能力的概念与内容,并对安全治理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安全治理能力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安全治理现状和发展潜力,是企业进步安全治理水平的关键。但本文对安全治理能力的增长路径并没有进行研究,这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深进探讨。
:
1.隋鹏程,陈宝智,随旭.安全原理[M].化学出版社,2005
2.陈宝智.安全治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DSA (Danish Standards Associatio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EB/OL]. DSA,Denmark,2003
4.崔政斌,邱成,徐德蜀.企业安全治理新编[M].化学产业出版社,2004
5.Harms-Ringdahl 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cident investigations,risk analysis,and safety management[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4
6.王锡秋,席酉民.企业能力缺陷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6)
7.克里斯蒂森.从企业技术基础分析—资源多样性与能力理论.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J]. Foss,N.J.,Knudsen,C. eds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徐德蜀,邱成.安全文化通论[M].化学产业出版社,2004
9.马继业,杜世海,张仲义.企业安全能力及其进化取向的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判定法研究[J].安全科学学报,2005,15(8)
【企业安全治理能力概念框架研究】相关文章:
基于战略治理的企业环境风险研究08-28
关于商誉概念演进的研究04-29
媒体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效应研究06-07
深圳旅游企业虚拟经营和治理题目研究06-13
研究治理过程的整合治理06-04
基于价值网的企业集群式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4-28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04-15
企业变现能力分析02-23
旅游购物连锁经营方式框架及应用研究06-11
企业能力创新探析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