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OEM模式的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战略同盟研究
摘 要:本文对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应用OEM模式进行战略同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OEM模式在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战略同盟中的应用,提出了中国铁路物流团体+国外着名物流企业和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国外着名物流企业两种模式,在分析两种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后一模式更适用于我国铁路物流企业。 关键词:OEM模式,铁路,物流企业,战略同盟 1 OEM模式简介 美国个人计算机网络大词典对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定义是:当某一企业(OEM,原始设备制造者)从别的企业采购大量的配件或成品并以自己的品牌进行再加工或直接销售时,这种制造及营销方式都称为OEM模式。在OEM模式下,拥有着名品牌的厂商(OEM委托方)借助自己在技术、品牌或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上风与一些拥有厂房、机器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上风的生产制造厂商(OEM承接方)实施战略同盟,委托承接方按要求生产定制产品并贴上委托方的品牌来进行销售,其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OEM方式,委托方可更专注于其拥有核心竞争上风的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环节;而承接方也可借助与行业一流厂商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治理水同等。 OEM模式直接产生于产业实践领域,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OEM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及,成为继海外投资之外支撑跨国公司发展的又一途径。 在OEM交易中,外国跨国公司除了向后起企业提供订单,还对他们的治理者、工程师和技术员进行培训,并在生产、融资和治理上提出建议。对这些后起公司,OEM交易就是一个培训学校,使他们克服了进进障碍并吸收了制造和设计的技术。对于中国的铁路物流企业,OEM方式的同盟同样也是一所“学校”。还有学者提出从OEM交易双方的需求着手,寻找OEM交易的平衡杠杆。在他们看来,委托方的愿看是:先期投进的回报,贸易利益的保护和利润共享,而承接方的愿看是:委托方提供稀缺资源和能力,全球产品战略的支持和风险最小化。当被委托方和委托方的需要平衡时,就会形成竞争性的杠杆。 国内学者在分析了中国家电业OEM的发展之路后,提出中国家电企业进行OEM交易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海尔为代表的依靠“做品牌”的出口模式:另一种是以格兰仕为代表的依靠“做工厂”的出口模式。研究发现,固然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是殊途同回——终极获取利润。采取“做工厂”模式的企业还是要逐步转移到“做品牌”战略上来,终极则实现OBM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ing)方式。也有学者在总结了亚洲计算机产业中几家典型OEM企业的实践后,概括出OEM企业发展的4个环节:资源评价、资源积累、资源平衡、资源升级。指出亚洲计算机企业应尽快升级其关键资源,改善产业结构,才能在全球信息产业体系中占占有利地位。 通过分析众多学者的研究,说明OEM模式已经成功地应用到我国的很多行业,并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将OEM模式应用到其他行业以推动其他行业治理运作模式的改进有重大的意义。 2 铁路采用OEM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上述对OEM同盟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可以看出,采用OEM方式的战略同盟,将是我国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很好选择。 (1)从物流行业的业务经营特点来看,物流是一个固定资产、设备、人力资源等投进较大,业务网络覆盖要求高度发达,要能有灵活、方便的取(送)货点,能直接提供“门到门”便捷式、全程式服务的行业。 (2)从物流OEM同盟双方的需求来看,OEM委托方(国外着名物流企业)拥有品牌、物流技术、业务运作治理等方面的上风,需要在尽量减少固定资产投进、降低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快速的拓展业务网络,增加对中国物流市场的覆盖度,而OEM承接方(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拥有在中国物流市场中相对完善的业务受理点和铁路运输服务的能力,但其缺少品牌着名度,不能获得稳定的业务来源。而OEM同盟模式恰能提供双方所需的内容,能充分发挥各方的既有上风,弥补各自的不足。 (3)从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竞争情况来看,铁路物流企业呈现“小、弱、散”的特点,有很多可整合资源和可利用的空间。随着WTO承诺中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开放,很多国外着名的跨国物流巨头抢占中国市场,他们急需通过同盟或吞并的方式快速扩张其业务网络,减少投资本钱,降低风险。这就为OEM模式的运作产生了大量的“买方”。同时,国内铁路多经物流企业也希看借助OEM品牌加盟的方式来稳定自己的业务来源,形成物流业务上的规模经济。同时也可从一流物流企业那里学到更多的先进治理理念、运作模式,以提升自己的实力,这是OEM模式运作中的大量“卖方”。因此,基于OEM同盟模式进行的物流企业战略同盟是大势所趋。 3 采用OEM模式的应用探索 3.1 中国铁路物流团体 国外着名物流企业(模式I) 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货代协会、中国铁道学会等多家行业协会组织的2005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评选活动中,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等铁路物流企业获得百强称号。这说明铁路物流企业也有自己的“明星”企业,同样可以在中国的物流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些企业将我国铁路现有的物流资源整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在开展跨铁路局和跨地区的物流服务方面有了一定发展。鉴戒这些企业的经验,可将现有铁路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中国铁路物流团体”。资源整合主要包括:①对组织机构进行整合,组建玉成路网运行的铁路物流实体,②对设备设施进行整合,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③对作业过程进行整合,实现铁路物流的一体化作业。整合后的“中国铁路物流团体”可以和已进进中国物流市场的着名跨国物流企业如TNT(荷兰天地速递)、 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DHL(中外运敦豪速递)等进行战略同盟。该同盟各方均拥有强大的品牌、业务网络、资产设备、人力资源等上风。 模式I的优点是:①品牌。同盟双方可以利用各自的品牌着名度,进步顾客的信任度,增加业务来源。②业务网络。国外着名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中国铁路物流团体”完善的铁路业务网络和专有的铁路物流资源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中国铁路物流团体”可以利用国外着名物流企业的全球业务网络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扩展国外市场。③知识共享。同盟双方通过职员交流,使国外着名物流企业更加了解中国物流行业的政策及铁路物流的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中国铁路物流团体”可以向国外着名物流企业学习先进的第三方物流治理经验和技术。模式I的缺点是:由于双方都有成功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同盟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文化融合方面的冲突,并具有潜伏的经营风险。 3.2 铁路多经物流企业 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 国外着名物流企业(模式Ⅱ) 目前,我国铁路物流企业在其区域市场有着较为完善的业务网络,但是由于没有品牌,业务量相对不足,存在资源闲置的现象。因此寻求与国外着名物流企业合作是可行之路。为了更好地与国外着名物流企业进行OEM同盟合作,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可与公路、航空、水运、远洋等运输方式的物流企业进行多式联运,进步物流服务竞争力。在多式联运中,按照行业分工和各自的资源上风,完成“门到门”运输,实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 模式Ⅱ的优点是:①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和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借助国外着名物流企业的品牌吸引顾客,增加业务量,进步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②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和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治理经验,进步自身的实力。③国外着名物流企业可以借助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同盟,以及在某一区域内的业务网络进步自己在该区域的业务网络覆盖范围。④国外着名物流企业与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和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同盟,可以取得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顺利进进当地的物流市场。 模式Ⅱ的缺点是:当国外着名物流企业熟悉当地市场后,可能会结束与铁路物流企业和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同盟关系,从而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国内物流企业。 结合目前我国铁路物流行业的特点及对上述模式的分析,模式Ⅱ更适用于当前铁路物流企业与国外着名物流企业进行OEM同盟。但要留意合作伙伴的选择,为将合作的风险降到最低,在应用OEM模式进行战略同盟时需留意以下题目。 (1)成立专门的OEM同盟治理部分。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治理部分来处理OEM合作的相关事宜。其主要职责是寻找合适的OEM合作伙伴:与选定国外物流企业签订OEM合作合同;控制在 OEM合作中的物流本钱,组织在OEM合作中物流技术和治理经验的交流与学习,解决在OEM合作中出现的法律向题。 (2)在OEM合作中发挥各自所长。在OEM合作中,铁路多经物流企业要利用自身上风挖掘更多的铁路物流资源,积极拓展物流业务网络:国外物流企业要发挥其在技术和治理上的上风,在物流资源整合和业务网络拓展上提供技术支持,在治理上给予建议和帮助。 (3)实施物流信息化战略,促进OEM合作。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应组建全国铁路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国外物流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利用TMIS(铁路运输治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本钱,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基于OEM模式的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战略同盟研究】相关文章:
基于价值网的企业集群式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4-28
试析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构建01-03
论规范铁路多经企业的会计工作秩序06-01
基于战略治理的企业环境风险研究08-28
基于BP网遥感影像分类研究与应用08-10
基于军网的雷达远程诊断技术研究08-10
基于web的异地并行设计与制造系统研究06-02
企业战略的自觉性与自在性分析研究05-09
浅谈物流企业战略论文的发展规划的论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