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SPRE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21 01:57:23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技术创新SPRE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对照技术创新审计国内外研究特色,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使用,从全局考虑审计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SPRE模型,SPRE分别代表战略、流程、资源、环境审计,从而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研究作出新的探索。
  关键词:技术创新审计;SPRE审计模型;实证分析
    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创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和新时代的灵魂,无论对于国家、民族,还是社会、地区和企业,技术创新都成为其兴旺发达的源泉和不竭动力,良好的技术创新治理是企业提升核心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赢得持续竞争上风的重要基础和源泉。然而,技术创新成功决非一件易事,技术创新本身是一种风险,要有效地治理技术创新,进步研发的成功率,获取技术创新的技术、经济等竞争上风,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审计。
  技术创新审计是指以创新的度量为基础,找出创新目前的状况和期看状况问的差距,确定题目所在以及需改进的环节,进而提供可进步创新水平的信息,促进创新能力的改善,创新审计通过自身或第三方使用审计方法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定位,从而为进步创新治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创新审计的职能在于有效地治理技术创新,进步技术创新的绩效和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①技术创新的审计能帮助发现和克服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技术创新的审计是一种主动的“前瞻式”的评价过程,通过定期的治理审计,治理者可以对自己的治理工作进行审阅和审计,对各个治理职能的表现进行审计,从而发现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题目和漏洞,进而在造成更大损失之前及时采取措施,②帮助治理者更有效地实现技术创新目标,技术创新的审计涉及项目治理的各个环节,治理者将比较轻易发现存在的题目,③为治理者提供了标准,使治理者更易确定如何有效的治理,如何做才能实现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等,技术创新的审计提供了客观依据。
  
  1 技术创新审计前人研究
  
  国外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审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很多学者纷纷提出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其中影响广泛的有:Burgelman等从战略治理出发,以审计技术能力、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支持它们的组织结构的创新能力审计模型,把技术创新能力定义为一个组织激励与支持其技术创新战略的特性集合;Adler等以为应对产品和战略治理过程基准定位,并提出了一种评估所有技术职能战略的框架,指出战略治理的三个主要因素:领导,政策和调节机制,而齐萨(Chiesa)等则提出了一种更为详尽的过程审计模型,将创新过程分为核心过程和支持系统,核心过程包括概念产生、产品开发,工艺创新,技术引进;支持系统包括资源供给,领导和辅助工具,这些审计方法都各具特色,其中又以齐萨基于过程的技术创新审计最为详尽,但是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创新的重点和形式不同,并且上述审计方法的研究更多偏向理论探讨和规律总结,因而,处于机遇与风险并存下的中国企业,更迫切需要适合于自身的创新审计工具。
  国内自90年代后期也大量开展了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的研究,但均未形成比较同一规范的使用方法,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用技术开发经费投进、科研职员、科研成果、技术转让、新产品销售、新产品出口六项指标为基础建立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指标,以此反映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国内有的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六个创新能力要素:创新资源投进能力、创新治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审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审计这六个能力要素的水平及其组合效率。傅家骥等从技术创新投进与产出不同侧面以创新资源投进能力(R

【技术创新SPRE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相关文章:

基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优选模型及其应用研究03-23

基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新审计风险模型应用研究03-01

品牌资产引擎视角下的品牌价值模型及其应用研究03-23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03-23

环境审计与EEGECOST模型03-24

试论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良03-20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03-07

浅论传统审计的缺陷及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11-16

现行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与重构03-21

审计失败成因及其对策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