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潜规则探讨

时间:2024-06-05 19:30:12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营企业的潜规则探讨

[摘要] 改苹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新的机遇眼前,民营企业内外部的潜规则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强大的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除改善外部企业发展环境外,民营企业应该改革“家族化“治理,加快现在企业制度的建立,规范企业的制度治理,重构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 民营企业潜规则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显示自己的活力。在中国出现了像“苏宁”、“万向”、“正泰”等一大批营业额在数百亿元的家族企业。而当代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都会碰到“寿命短,难长大”的题目。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失败,有85%在10年内消失,均匀寿命是2.9年,曾经红极一时的“巨人”、“爱多”、“二株”、南德等民营企业昙花一现便是很好的例证。为什么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走不出长不大的怪圈呢?笔者以为,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缺乏适时进行制度创新和有效实施,造成企业内外潜规则盛行而得不到有效治理和克服是其重要原因。
  
  一、民营企业中的潜规则现象
  
  中国民营企业中,存在正式规则和潜规则。前者作为企业规章制度,一般以文本的形式加以确定,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而后者通常不甚明确,却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所默认并得到遵守。这种不甚明确的非正式规则,由于受到文化传统和现行体制的影响,实在际支配能力往往超出正式规则,我们称之为“潜规则”。潜规则是人们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价值规范、伦理道德、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民营企业的潜规则现象主要表现为:
  
  1.家族化治理模式
  家族化治理可简单描述为由一位或数位成员所拥有和控制的企业,它具有三元结构,即家庭元(家族成员)、企业元(所有的治理及一般工作职员)、所有权元(所有的股东投资者组成的系统)。家族化民营企业由于其治理空间小,依靠家长的权威,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并能做到决策和行动的一致性。但伴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伴随着外在市场条件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这种治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弊端已经渐渐凸现,我国相当大一批家族化民营企业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
  家族式治理在民营企业创立之初自身也有其上风。但是,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家族治理的弊端便不断凸现出来,反过来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家族化民营企业由于其三元结构的复杂性,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眼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家长治理模式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很多业主仅仅是靠自己的感性熟悉和经验来经营企业,这样易产生行为惯性,对业务项目缺乏系统论证和对比分析,轻易使企业一败涂地。更重要的是,采取家长式的集权治理,缺乏内、外在的监控、反馈和制约,是滋生决策失误的根源所在。
  
  2.企业内外部***
  民营企业的***表现为企业外部企业不讲诚信和企业内部的信任缺失。企业外部***表现层出不穷的造假行为,如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交易过程中坑蒙拐骗、伪造财务信息等,使企业在市场上谋取暴利,同时也是企业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而企业内部长期实行家族制导致任人唯亲,一方面使治理混乱,原有规章制度难以执行;另一方面又会使一些非家族职员对企业失往信心,纷纷离往,导致企业面临人才危机,阻碍企业的发展。我国的“创维兵变”就是一例:2000年11月2日,创维中国区域销售部前总经理陆强华在4年内一手将创维电视的销售业绩从7亿元做到43亿元的,由于企业老总的排挤和不信任导致“兵变“,这一兵变给创维的打击非同小可。
  
  3.企业家独裁的作风
  企业的创始人以家长自居,“一切听我的”,言传身教,形成粗暴、粗放治理;二是决策一言堂,一切决策“家长”说了算,开会一言堂;三是制度随意化,企业缺乏明确的制度,即便有制度,也不认真执行,常以“家长”的话作为制度。而一部分家族成员则自以为身份特殊,不受制度约束,我行我素,有恃无恐,厂规厂纪形同虚设,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企业走向衰败。

【民营企业的潜规则探讨】相关文章:

民营企业文化特征探讨03-24

江西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12-08

探讨促进民营企业经理人市场流动的措施03-18

探讨中小民营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03-21

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探讨03-23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03-24

SCI论文投稿发表潜规则11-27

法律与民营企业管理03-27

浅谈民营企业的现金治理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