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时间:2020-10-28 09:06:27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1

一般来说,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典型的治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同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控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经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视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这种情况下内部监视、控制的作用很难有效发挥,违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性质,导致对企业的经营治理决策权和权力制衡的失效,没有形成相互监视的体制,没有形成有效的权力监视。因此,我国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市场规模、组织结构等,全面遵循本钱效益原则,科学、公道地制定并实施适合本企业实际状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力求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讲求实效。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2

  一、不断完善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机制和健全机制

  (一)建立健全的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约束机制。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给予企业管理者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即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不能够严格要求自我,其自身的懒惰性逐渐增强,因此,这就需要企业主管机构不断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力度,通过不断完善现行监督约束机制和淘汰机制,给予企业管理者施加适量的压力,以确保企业管理者能够自主的强化自身意识,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建立健全的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企业应构建起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实现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相挂钩,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企业管理者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充分调动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强化外部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内部治理机制

  (一)健全资本充实制度

  资本充实制度是国家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资本充实制度不仅有助于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及社会交易的安全和保障,而且还关系到企业资本充实原则的落实及企业法人人格的健全。现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充实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成熟,并且,其制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独立董事制度以遏制内部人控制现象

  独立董事制度不仅有助于企业高效开展内部检查、监督和评价工作,而且还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制衡机制,进而,有效的遏制“内部人控制”现象。近年来,我国企业虽不断加大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在长期的完善之下,截止目前,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企业独立董事制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为此,这就需要企业立足于独立董事功能定位、任免以及资格等问题之上,结合我国现行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特点,切实解决以上不良问题;其次是不断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独立董事实行绩效考核,对于那些有能力的董事,赋予他们至高无上的职责,对于那些不称职的董事,将其从企业中淘汰,进而,对在岗的独立董事形成一种竞争性的约束。

  (三)建立有效的多级代理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信息监控机制,对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应建立起有效的多级代理控制。首先是明确所有者的责任和权利以保护所有者利益。充分保护所有者的利益离不开企业监督机制的参与,就我国现行企业而言,其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实行相互监督管理,并且,企业监事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相互制衡,彼此监督;其次是增强董事会功能以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对于企业权利来说,董事承担着主要的企业权利,所以,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组织,第一,坚决抵制董事会成员与高管人员重叠;第二,通过增加独立董事任职的方式改善董事会的构成;第三,在董事会下设立专业委员会,即薪酬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投资发展委员会以及营销委员会等,以减轻董事会的工作负担,提高董事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改善企业股权结构和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一)改善企业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企业治理机构的主导因素,它关系着企业治理的形式和模式。我国现行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控制权集中问题,以至于有效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机制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有效股权结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需求,立足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基础之上,对其股权结构做出有效的调整和优化。

  (二)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企业机构投资者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基于该投资者掌握着大量的企业股票,为此,其是企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现机构投资者的有效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该过程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三)采用合理方式明晰产权以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本身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其基本权利(所有权、使用权、让渡权和收益权)实际被划为给不同的利益集团。产权的不清导致权利让渡的不足,从而各个利益相关方可以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会计信息生产进行干预,以获得潜在的收益,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在我看来,理想的制度安排是能充分兼顾到博弈各方的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规则,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获得制度外的收益,那么一个完善的制度将让他付出更大的代价。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家或国有企业法人控股,股权过于集中,结构相对单一;加上“投资者”缺位,产权不明晰;再加上我国没有在法律上对中小股东受到大股东侵害给予相应资助做出司法解释,导致许多公司形成“内部人”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的权力垄断系统。股权结构的缺陷直接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从而使得内部人在缺乏制约机制的情况下,自觉或不自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董事会----总经理”层面弱控区出现。因此,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效率,就必须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明晰产权。

  参考文献

  [1] 杨克芳, 黄国俊.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与改善建议[J]. 中国农垦, 20xx,(12)

  [2] 赵洪刚.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J]. 工业会计, 20xx,(12)

  [3] 王桂莲. 企业内部控制软控制研究[J]. 财会通讯, 20xx,(14)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3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一)机构设置不规范

  独立性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客观公正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所在。当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内审机构和财务部门的权责不明确,部分企业甚至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缺少专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如果不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质量自然无法提升。

  (二)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企业审计工作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稍显滞后,往往都是注重内审法律、准则以及职业道德的规范,忽略了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不明确,质量控制没有明确的执行规范,导致内审工作质量降低。

  (三)质量控制手段不健全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通常来说包含了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考核、内部审计追责机制等,但是国内很多企业往往都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审制度但是却并未将其贯彻落实;二是分级督导复核机制的空白,或者督导复核职责不清;三是内部审计考核并未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四是内部审计工作追责不到位,导致责任主体不清晰,责任划分不明确,很多时候出现了无法追责的情况。

  (四)审计方法相对落后

  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依旧采取账目基础审计法,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往往忽略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因素,更不用说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应用。抽样技术的应用往往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统计抽样技术应用比较欠缺,也没有对审计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另外,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内部审计组织保障机制

  在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出现重大财务丑闻之后,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20xx年公司与审计义务、责任及透明度法案》、《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等法案,这些法案中都要求企业组织审计委员会以及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这便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我国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了内部审计组织保障机制,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这一模式保障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提升内内部审计质量。

  (二)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保障机制

  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内审队伍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第一,可以建立完善内审人员职业准入制度以及从业资格制度,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把关,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符合企业内审工作的实际需求;第二,必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教育制度,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结合企业内审工作的需求,系统的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第三,必须建立完善内部审计人员激励机制,定期对其展开考核评价,结合考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其薪酬福利挂钩。

  (三)建立内部审计手段保障机制

  为了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联系起来,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即是内部审计机构项目负责人、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机构负责人对内部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展开分级审查的制度。各级复核人员必须要了解自身的职责以及需要复核的范围,保证企业所有的审计项目各个环节都处在有效的管控之中;另一方面,必须要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奖惩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可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清晰自身责任,树立质量控制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内部审计风险,同时有效的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四)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拥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在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选拔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考察。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当要熟悉并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同时要遵守企业内部针对内审工作的制度规定,从而有效的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应该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主观上不参与任何有损企业内审职业和组织声誉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必须要坚持客观原则。在搜集、评估及检查流程信息的过程中,审计工作者必须要保持较高的职业客观性,在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主观意愿或者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公正的披露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的业务过程是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大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经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状况,探索出有针对性的内审质量管控机制,同时做好监督指导,实现层层分级管控,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4

  一方面,要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使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另一方面,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领导责任制,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好坏与主要领导的政绩业绩考核结合起来,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当明确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使其各负其责,相互独立、制衡。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

  1.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一方面所有者通过约束和激励机制控制经营者;另一方面经营者通过正确的决策和有效地履行受托经营责任,从而获得期望报酬。

  2.财务总监控制。首先,财务总监是由所有者委派或聘任的,是所有者利益的维护者,是由于其人事和经济利益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故其可以客观公正地提供经营者的真实信息,同时对企业重大交易、资产变动等拥有审批权;其次,财务总监能够对经营者进行有效地监督控制,对不合理的会计行为予以及时制止,对重大财务问题及时向所有者汇报。

  3.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控制。一方面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相关和一致;另一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对不合理的费用开支予以抵制,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

  1.组织结构控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主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权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相分离。

  2.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管理科学。

  3.预算控制。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要科学规范企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执行程序、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对预算差异进行控制。

  4.财产保全控制。严格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5.风险控制。各单位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6.财会人员素质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7.内部报告控制。在真实、完整地对外披露企业财务信息的前提下,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8.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控制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会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数据输出入、文件储存和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且具有独立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由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是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这是因为:一是企业内有了独立的审计机构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审计人员;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比较熟悉本单位的情况,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建议、采取措施;三是可以减少管理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

  一是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相关文章:

1.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2.如何有效加强烟草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论文

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面临问题和应对策略

4.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6.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策论文

7.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8.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的对策

9.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