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链环境中质量文化的融合作用

时间:2024-06-21 03:02:56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供给链环境中质量文化的融合作用

摘要:在供给链治理中,制造企业通过有效的质量文化沟通,对于消除具有不同企业文化背景的上下游企业间的融合企业文化、促进合作关系、进步合作效率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供给链治理 质量文化 融合
  
  供给链治理(SCM)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思想,旨在创造并保持整个供给链的竞争上风,达到“多赢”的局面(win-win game)。在SCM中,由于众多上下游企业的制度、规模、所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SCM是一个包含多重文化的系统整体,假如处理不当,这些不同文化之间便会造成冲突和抵触,从而影响SCM的效果。因此,只有对供给链中企业的各种文化进行系统整合,增强它们之间的亲合度,才能有效地消除供给链中各种文化的摩擦及由此产生的系统内耗,从而进步供给链治理的效率。
  
  质量文化对供给链治理的影响
  
  (一)质量文化的内涵阐释
  优秀的、为企业团队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因素。质量文化作为诠释当代质量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涵义是指以近现代产业化进程为基础,以特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治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也即是社会和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与质量相关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为准则等“软件”的总和。
  企业文化与质量文化是不同的概念,企业文化可能是质量取向的,也可能是非质量取向的,研究的重点是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着眼点是组织层次;而质量文化研究的重点是质量实践中的文化。
  质量文化涉及的范围更宽、包含的层次更多、产生的影响更大。它们交叉的部分即企业质量文化,其在企业文化中侧重于进步企业相关职员的质量意识、质量观念和质量治理职能,具有实践性、可塑性、独特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本文将企业质量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从供给链上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发现,当合作双方在签订合同后所进行的信息交流的大部分内容为质量信息,而且随着质量认证、质量标准的普及,质量文化在不同的企业中具有共性,若以此为契机,提供和塑造一种适宜的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使合作企业内部全面质量治理得到较快发展,又能促进制造企业质量水平的提升,使质量文化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基础。
  (二)质量文化对供给链治理的影响
  1.在供给链环境中,质量文化的核心作用得以彰显。质量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核心因素。毋庸置疑,产品质量是企业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及创造品牌的最重要条件,质量竞争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居主导地位,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采购等主要活动。在“供给商—制造商—分销商—顾客”这一供给链中,维系其环节完整、有效的内在因素仍然是质量因素,质量存在于供给链的各个环节,是保证和维系各方合作关系的基本元素,因而对质量的关注仍然是供给链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使得在供给链语境中,质量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2.内涵的拓展和深化凸现了质量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在不断进行着各种治理模式的创新,质量文化的内涵也随着现代治理的发展而演进,从追求产品质量到追求大质量;从追求高技术指标等符合性质量到追求适用性、客户服务性质量;从追求产品质量到夸大质量保证能力;从顾客承担损失到企业承担损失;从制造企业承担物料分歧格的处理损失到由供给商负责此损失;从事后检验到事前预防;从单个部分分工负责到追求过程的质量控制过程;从静态质量指标考核到动态质量把握;从限于企业内部的质量治理扩展到对供给商的过程质量控制;从企业质量治理到全社会的质量控制等,这些变化适应了企业治理模式调整的需要。
  “追求完美”的质量精神成为供给双方企业质量文化的最大共同点,尽管在具体目标、实现方法上不同,但“追求完美”的质量精神与质量文化意味着质量的不断持续改进。从长远看,供给双方对质量改进的突破性、创新性及整体优化,是有效促进供给双方合作关系的有效办法。比如:供给商认可接受并积极协助制造商的定期和不定期审核,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加以修改,由于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间文化的沟通、交流。
  
  质量文化在供给链治理中的融合作用
  
  (一)企业文化层面上的融合
  1.供给链上企业应将共赢理念植进其企业文化中。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稳定而长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供给链上所有企业利润之和的最大化,单个企业追求长期而稳定的满足利润而非短期的最大利润,供给链上所有单个企业都成为与其相关企业的共赢平台。
  2.企业不仅要与战略伙伴进行协作的团队理念,还要有一种与竞争对手进行协作的扩展团队理念。这是由于,企业和竞争对手一般处在同一行业之中,在流程和机构设置上往往具有相似性,因此同业竞争者之间基于技术动机、市场动机与组织动机进行合作,而这就需要企业在其企业文化中引进“竞合”的思想,学会和竞争对手合作,实现一种合作式的竞争。
  3.相融共生的品牌理念植进供给链上下游各企业的文化之中。在供给链环境中,企业的价值是依靠卓越的供给链治理能力来实现的,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传统单个企业间的比拼,而是与自己有协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共同组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供给链,从而企业竞争变成了以终端销售企业为核心的供给链竞争,这种围绕商品经营的供给链治理是优化供给链,使供给链变为价值链的根本手段。通过科学的供给链治理体系,真正可体现出供给链企业“商者无界,相融共生”的品牌文化理念。
  (二)质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
  1.找出双方企业文化中的共同点,使质量文化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双方质量价值观、信念的确定和校正而使新的质量合作意识得到发展和巩固。
  2.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企业间质量文化的沟通。合作双方企业的高层领导,由于对这种多赢的SCM模式一般比较认同,观念趋于一致,因此建模不困难,这也是SCM建模的关键,但通过对一些制造企业的调查发现,双方企业的中层、基层成员对此的熟悉差距较大,影响着SCM运行的秩序和终极效果,因此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文化沟通。只有双方在协调观念趋于一致时,才会对双方在合作关系中的责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3.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加强质量信息的共享与沟通,对所获得的其他企业的有用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并从中发现题目。质量信息的共享是供给链节点企业进行质量治理协作的条件条件,对于进步供给链质量治理运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时、高效的沟通和交流,让上、下游企业清楚地了解核心制造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治理的流程和政策。
  4.完善质量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供给链语境中,质量治理也存在着“木桶原理”现象,即产品的终极质量水平是由最差的元部件质量所决定的,因此,在整个供给链体系中,必须对质量治理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同时采取一系列约定的激励约束机制来防止“偷工减料”所带来的质量风险,约束供给商采用标准化的质量治理流程来运作,激励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1.马春光.国际企业跨文化治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高伟,王克岭.质量文化在供给链治理中的融合作用[J].经济题目探索,2003(7)
  3.于毅红,王裕明,吴忠.供给链整合对供给链上企业文化的影响[J].上海治理科学,2004(5)

【供给链环境中质量文化的融合作用】相关文章:

论供给链治理中的内外供给链关系03-22

供给链系统中供给商的选择和评估03-24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给链中“牛鞭效应”的消除03-21

沃尔玛供给链治理对供给链风险防范的启示12-08

基于供给链的质量治理信息系统构建03-24

供给链中伙伴关系及其合作策略01-10

动态环境下的全球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3-21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给链治理分析03-22

供给链系统的柔性性能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