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通用6篇)
生产计划实施和控制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在问题发生之前,制定有效的措施规避问题,化解问题于无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1
1、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生产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日常生产的生产准备。在制品和半成品管理、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以及生产作业核算等等,以实现企业生产活动预期目标。生产计划包括三个方面:
1.1生产计划的编制
生产计划在编制时要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使计划更合理,而且更具有操作性,首先,在编制计划之前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并依据已经掌握的市场信息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科学准确的预测是编制高水平计划的重要前提,只有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1.2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是生产计划落实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要围绕计划所制定的目标来组织均衡稳定的生产,完成计划目标。
生产计划实施和控制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在问题发生之前,制定有效的措施规避问题,化解问题于无形。这也是生产计划专业与技术攻关和质量攻关等专业工作最大的区别。
1.3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
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属于生产的事后总结、分析、提高的阶段。通过对计划的统计分析,可以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的计划编制工作提供改进依据。
2、生产计划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
目前,各企业生产部门投产的依据是以与订购单位的签定合同为准,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合同的签订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签订时间也总是相对滞后,这种起点滞后的状态造成了我们正常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的局面。从投产开始,由于时间已经不能正常保证,再加之基础数据的缺乏、过程控制监管不到位,大家虽然加班加点,疲劳作战,但仍然错误难免,给计划部门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2.2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包袱越背越重,变成一头“笨象”,造成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再加之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流程制度,将直接影响事态变化的不同,这种随意的处理问题方式,没有说服力、不能做到严格按流程办事。同样的问题,因为参与人之间个性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将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
2.3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
面对企业里各方面的信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环境和平台,造成计划投产部门、生产厂、工艺编制中心、物资供应中心、及相关专业科室各自为政。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数据信息,却因为信息不能共享、软件互不兼容等问题而需要多个部门重复输入。这种工作现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非常困难,再加之数据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准确性不能保证,造成了人力、精力包括财力等诸多方面的浪费。
3、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改进对策
3.1加强计划控制性管理
一切以生产计划为源头开展工作,强调生产计划的严肃性。按定期产品投产前确认会议、物料控制会议、品质控制会议的方式导入。
一是生产推进会议。当接到订单后启动,由项目推进担当做出总的推进计划,各职能部门根据总推再做出各自的具体实施项目完成计划。定期(每天、每周)举行确认会议,报告各职能部门的项目完成情况,形成整体的控制局面。
二是物料控制会议。采购部在生产开始前一个月,每周报告物料采购到位情况。特别对是长纳期部品的状况把握,以便有时间进行协调与处理。生产前半个月,每周报告二次物料到位状态,各生产区间在生产前一周开始,每天统计不足物料清单交采购部,采购部与生产部门核对物料到位准确性,确保物料及时到位,并情报共享。外协、外购件在生产前10天必须回厂,以确保有足够的检查时间与品质处理调整时间。装配生产开始前一周物料集结,每天报告物料不足情报。
三是品质控制会议。一是每个生产现场必须设定专项看板。内容包括管理的物料清单、生产进程状况、问题点汇总表。二是《问题点汇总表》统计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问题与疑问。含来料不良、尺寸超差等质量问题,同时也包括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定位困难、无工装作业问题,工艺没有明确加工顺序与步骤,图纸不能理解与错误,加工不到位,装配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三是生产开始后,每周定期召开品质专题会议,对提出的问题点进行通报、分析,研究对策,找出解决方案。另外,生产部随时报告生产进程情况。
3.2物控功能的运用
第一,对在库物料进行A、B、C管理,分关键、稍次要、次要件进行盘点。建议对专项生产部品设定专项管理台账,并每天进行更新与维护,以便核对账物一致性,提前发现短缺物料,找出解决办法,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醒生产的作用。确保物流适时动态地得到反映。
第二,对生产计划的售后服务用部件建立相应的报、批、领流程,对通用部件可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对专项部品及仕向部品必须判定后期的采購能否满足生产,不能满足生产时,生产计划需提出应变方案,做成对应计划提供高层、营销判定。
3.3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
收集、整理和核实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新的生产计划管理运行模式下各自所需的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个成员单位的基础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物料管理等生产运营情况。帮助其完成产能效率分析、质量因素分析和成本因素分析,为以后的生产有效推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进一步推行新型管理打下并积累一定的基础。准确的各项指标,将是及时组织、实施和考核整个系统生产计划运行过程的最有力依据。
3.4创新、优化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向提高生产力要效益
创新是前进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加快探索与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不断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从而推动生产计划管理有新提高、新台阶,使生产计划管理更加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4、结束语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是一个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统筹的过程,将直接影响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对生产计划执行过程的改善和对生产计执行效果的提升可影响企业的综合力。生产计划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团队协同力的高低。一个部门的机能与能力是有限的,好的方案与计划必须依赖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工作中不要仅站在本部立场上单独考虑问题,还要多与相关部门协调与沟通,理解并掌握相关部门的运作流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协调与变通,制订适合自身的、科学可行的生产计划。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2
企业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竞争的关键点,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进行生产计划管理也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生产计划管理是在生产目标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进行具体的计划与安排,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平稳进行。所以,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产计划管理内涵阐释
生产计划管理是将生产信息作为控制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项工作是制造业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它的管理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如:交货的数量与时间要按照合同规定,生产质量水平要达到一定要求,要最大限度降低物资成本与时间成本等。市场经济体制的到来,颠覆了企业原有的生产模式,企业的生产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产品结构,根据市场的需要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但一味追求现有经济利益的目标已有些浅薄,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要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规划,维护企业生产的长远利益。所以生产计划管理不能只看市场,要根据企业现有的实际条件,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
1.1把握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节奏
对生产进度的把握就是要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现,这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来说十分重要。生产进度需要按市场的需求完成,这样就必须对市场进行调研,对市场情况有一个准确的预判,才能掌握好产品生产的各个节点,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想达到一种和谐共赢的状态就必须保证供货诚信,保证生产进度与时间一致,保证产品有序供应,最终保证企业后续市场活动的顺利进行。
1.2把握交货日期,控制库存与成品的比例
交货期限意味着企业必须将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然这并不是越快越好,因为这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下滑,从而影响企业形象。产品如期交货,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这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十分重要。另外,保留一定库存也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时,库存就会发挥出它的优势,但是库存量过大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处理好库存与成品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2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途径
2.1制订有效的生产计划,保证产品的及时供应
制订有效的生产计划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对市场供求关系的信息加以分析,同时将订单的新增与撤销等动态信息综合进去,这样才能科学地制订出生产计划,指导企业的生产。此外,还要保证产品能够及时供应,确保生产所需要的部件供应商能够按时供应,若不能及时供应必然会对企业产品的生产与交易形成阻碍。所以,生产商与供应商在时间与进度上的同步发展才能确保企业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当然在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上,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使供求保持平稳状态,降低风险,达到优化管理的效果。同时,企业也应该对生产量进行把握,确保供求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有效应对市场的变向。
2.2提高编制的质量,建立反馈机制
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制造型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计划编制采用的是周期法。周期法就是对产品的每一批订单编制出详细的内容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安排详细的生产进度,当然有时也会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做出一些调整。坚持以“先来先生产、小规模与承诺优先”为生产计划的基本原则,同时配合突发状况适时调整,就能保证企业的生产如期进行,从而维护企业的信誉与形象。但就现有的状况来看,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像是一汪死水,制订后的计划不能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动而及时调整,而是在进行下次编制时再具体更改。这种编制措施对市场的变化不能灵活处理,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反馈机制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
2.3引进先进的技术,平衡生产计划与企业的情况
先进的技术是企业生产计划的保证,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与效益。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让企业及时了解产品市场信息,根据这些动态的变化,企业可以随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交易顺利完成,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的生产需要原材料的供给,这就需要计划部门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交流畅通,避免因为生产原料的缺乏或过量影响企业的生产。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制订的,在编制之前,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力状况,若不能实事求是,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便。对于企业来说,生产计划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保证生产计划的科学合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编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因为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企业运用先进的技术与信息资源,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结合这些动态因素,做出决策。当然,每一次正确的生产计划编制会对下一次的生产计划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志松.探析现代工业生产计划管理的重点与难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
[2]陈钧儒.新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3
从树立管理观念、提高经营认知和健全节约机制等策略入手,对煤炭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但由于煤炭企业在生产计划经济管理上存在指标不平衡、市场观念落后和环保意识欠缺等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目前,提高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改善煤炭企业现状最有利的途径。
1 煤炭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指标不平衡,统计工作不完整
综合指标构成企业计划。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根据计划人员的工作经验实行分散性指标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技术经济的深入研究,在技术交流上无法统一配合,不能形成技术经济的指标体系。而对于指标不平衡的矛盾问题,企业管理者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解决,从而无暇顾及计划工作的内在情况。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计划工作效率便提不上去。在统计信息上,要求信息需要有层次性和目标性。但由于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统计信息时,仅限于在企业范围之内统计,对企业外的信息全然不知;又因为统计工作只抓报表的完成度,忽略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再者,统计数据的效果不理想,使工作咨询与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导致企业计划对信息的需求量无法满足,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
1.2 市场观念落后,忽视经营计划
企业生产最重要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因此,大多煤炭企业都以生产作为企业计划的依据,大量开发煤炭资源,忽略对市场方向的调研。另外,运行部门在企业计划管理的工作上,以“卖家心理”上的市场需求不断地生产产品,而忽略“买家心理”上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不能满足市场价格上的销售,从而出现大量产品库存堆积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资源的消耗,还浪费了企业不少的资金。为了减少产品的库存量,企业会采用降低产品价格或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这不利于企业的资金运作,且经济损失严重。在经营计划上,由于经营环境随市场变化,管理部门对经营活动难以控制,导致计划管理始终低于市场管理;又由于企业在经营计划的落实与监督上不严格,导致管理失效;再者,经营计划方案长期不创新,导致经营计划落空。
1.3 环保意识欠缺,安全意识薄弱
大多煤炭企业只看重经济,忽视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性。长期开发煤炭产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比如,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的钛、镍等重金属含量极高,如果长时间不处理,水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型悬浮体及碳煤粒,导致水中的动植物死亡;且污染体产生的气体被人体吸入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企业在开采煤矿时,对地表面也会造成影响,比如采矿区倒塌、水土流失等。在安全管理方面,由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在员工安全的管理上不够全面,导致事故频频发生,这不仅给员工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据相关数据统计,仅 2007年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就有2 345起,因此,煤炭企业应对煤炭生产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2 煤炭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指标平衡,完善统计工作
加强指标平衡,首先需去除分散性指标管理,提倡综合指标一体化。开展技术交流会,使指标间相互配合,利于促进计划工作的整体性;然后加强计划指标的研究。通过数据计算的方法,分析各指标间计划工作的协调性。提高计划工作的质量,有利于缓解指标间的制约关系。目前,企业管理者存在经验不足、计划操作不精练等问题,因此,企业应培养更多的全能型计划管理人才,提高计划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要想完善统计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提高数据统计的质量。根据管理机制,严格核对员工的业绩报表。②积极收集外部信息。收集市场经济外部信息,并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加以整合。③重视数据分析,并对其进行预测。将基本的报表任务完成后,研究计划指标间的关系,着重分析数据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进度,并开展科学的预测工作。
2.2 树立管理观念,提高经营认知
树立计划管理观念。在企业管理中,计划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从而优化和整顿企业自身的管理资源。计划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正确调配,合理利用经营活动对管理产生的效果,进而实现新的管理理念。由于欠缺合理的管理计划,许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很难立足,生存受到严重的考验。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多汲取外界的经营经验,重视销售能力的培养。计划管理作为企业的生产方向,应有的放矢,以效益为经营中心,全面优化计划工作。管理观念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因此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2.3 实行节约理念,建立安全机制
要实现此目标,需从以下三方面做起:①合理排放污水,并对废水进行处理,将污染指数降到最低。处理后的废水可用来冲洗道路及煤矿器械。②对煤矿中遗留的煤柱和边角煤进行回收,用来填充坑洼道路;对生产中的废弃木头、铁质支架等进行回收,用于下次生产。在煤矿生产中,实行节约理念,将废弃物重复利用,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③在员工的安全问题上,应合理分配员工的劳动时间,提高员工的饮食营养;工作时,发配手套、头盔等护身工具,保证员工安全生产;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减少员工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数。
3 结束语
总之,煤炭企业应重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解决问题的对策,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提升计划生产中的管理效果。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方向,树立管理观念,提高经营认知,完善统计工作,健全节约理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计划质量。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4
生产计划是一个企业对于其产品如何进行生产的前期规划,通过生产计划的制定,可以对产品的流程、工序、质量、产品生产周期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一个充分了解,根据生产计划做好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是做好生产的重要保证。
1 生产计划管理简介
生产计划是针对产品订单所作出的相关计划等,其包含有: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排、生产设备的配置、生产所需物料的配合、产品生产周期的确定、产品生产工艺及工序的安排以及产品质量的把控等。生产计划的划分较为灵活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制定生产计划的部门的不同进行划分,同时还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的类别进行划分等。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有:(1)作业计划;(2)材料计划;(3)人员配置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2 生产计划系统的重要作用
生产计划系统是确保生产计划顺序制定并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保障,其主要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功能:计划功能、预测功能、管理功能、监督功能和协调功能。良好的生产计划系统对于整个生产及系统具有积极影响产品需求量,反之将会起反作用,影响生产计划管理的重要原因主要有:领导的不重视、管理能力的缺乏、闭门造车以及对于生产计划的要求不严等。
2.1生产计划系统的构成。做计划并不意味着成功但是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重要保证,生产计划体系主要是由3部分构成:组织体系、表单体系以及运作体系。其中生产计划组织体系具有收集制定计划所需要的信息、分析生产任务、拟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对生产计划进行相应的研讨论证、批准生产计划以及检讨和修正相应的生产计划等。生产计划的表单体系也是生产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对于表单体系的要求如下:表单体系的好坏只取决于表单的的质量而不是表单的数量,而且如果数目众多的表单中有很多重复的、不明确的、不操作的将会降低工作的效率,而对做好生产计划的制定工作是没有益处的,同时表单的现今与否是体现在表单的内容是否合理准确,而不是体现在形式上的先进.同时表单需要简洁、高效,复杂的表单则只会增加阅读人员的负担,浪费更多的时间在阅读表单上,而不是对表单的内容进行分析。在进行表单的制定时,需要注重表单的精髓,而不是跟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的进行制定,在进行表单的制定时需要注意表单体系要求重点突出、不能有遗漏和重复,分类要明确等。
2.2生产计划的运行过程。生产计划的整个运行流程分为计划的制定、计划的研究、计划的管理以及计划的监控等环节。做好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十分必要的,其中,人员是组成整个生产计划的核心。对于计划人员需要做到:具有较强的行业生产经验、较强的数字观念、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很好的统筹能力。在整个生产计划中人员是系统中惟一能够领导和支配其他各元素的,系统的其他元素,必须依靠“人”才能联系和衔接起来。人能够创造和改变其他元素,能够支配整个系统的运行。
2.3评价生产计划系统的方法。生产计划系统是否优秀主要是尤其效率决定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能够按时完成、符合生产实际、实事求是、计划的可行性强,达成率高、制定计划的程序完善,运作合理、如有临时的变动,应及时迅速以及有必要的应变空间和富余生产能力等方面,
2.4生产计划管理的水平的提高。生产计划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生产计划信息管理需要注重市场信息管理,要对市场在整个计划制定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突出市场的重要作用,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深入了解市场对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要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收集,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企业销售人员的工作,而是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应有的意识,尤其是在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该更是要将市场防止首位,只有对市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并未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做好分类整理工作,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统计与分析管理制度,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找出其中最为合理、高效的统计与分析方法,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真实的分析报告,(2)对于客户的订货资料应当一起足够的重视,其是短期生产划的必备材料。(3)以及对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的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4)对于生产所需物料的供应,物料的库存情况对生产关系很大。
2.5生产计划的实施管理。生产计划制定出来,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工作还是计划的执行监控。生产计划的控制是由控制着按照生产计划对受控者进行控制,同时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影响的结果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整个生产控制机构的运行过程如下:生产资源输入到车间中由车间人员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通过检测人员完成对产品的检测任务,同时将检测统计后的数据反馈回车间管理部门来为后续的生产计划任务提供数据支持。其中生产控制系统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各种控制系统又各自具有相应的差别,其中可以分为开放控制的方式、封闭控制以及前馈控制,其中封闭和前馈控制都是有反馈的控制方式,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馈,从而对后续的生产进行一定的修正。
总结
在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时需要注意:月计划应该以产品数量为单位进行制定,各车间部门的工作分配应该明确合理,在计划的制定时应将产品的配套的配套和交接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车间的实际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工作量的平衡分配问题以及生产所需的其他资源的调配。周计划最好是由各车间根据生产部门的月计划而自行制定,再报生产部审批,使得制定出的计划更为的符合实际且便于落实,因为车间更加了解生产进程,了解生产能力与生产实际。计划是一种十分明确的计划,也是最为具体的生产计划。日计划要明确到产品的零部件,要明确到日加工量,明确到个人。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5
电力金具,是连接和组合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装置,起到传递机械负荷、电气负荷及某种防护作用的金属附件。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所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全凭手工订单远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企业引进新型的管理系统—ERP,并得到广泛应用。
1 ERP的模块介绍
ERP系统主要包含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客商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模块,各大模块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各模块的.数据都要准确无误,否则则会影响下一模块的正确运行,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数据不准确。根据本文需求,简单介绍销售管理模块,重点详细介绍生产管理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主要是帮助销售人员完成客户档案、销售报价、销售订单、销售发货等一系列销售管理事务,销售业务员根据销售合同,形成销售订单,成为销售发货的日期、货物明细、价格、数量等事项的依据,更是之后生产管理模块的重要基础工作。
生产管理模块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以及生产订单的处理。主生产计划由生产部门制定,依据销售计划制定在一定的时期内各产品型号及总生产数量的
详细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依据主生产计划,系统自动形成物料
需求情况表,根据企业的实际库存形成物料求缺单,根据物料的基本属性物料需求计划可以直接转入采购管理系统进行物料的采购。
2 主生产计划(MPS)的制定
2.1 主生产计划的作用及意义
主生产计划在整个计划模块中,处在核心地位,有着非常重要作用,是计划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在计划管理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可作为物料需求计划、零件生产计划的依据,具体可以用下图体现。
2.2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电力金具企业属于订单模式企业,主生产计划是根据客户下单数量及交货期制订主生产计划,由于订单频率不能确定,有时一天会有很多个订单,系统按交货日期的顺序考虑生产能力,进行MPS计算。
3 物料需求计划
3.1 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及应用
物料需求计划根据各产品的物料清单展开信息,提供可预期的各个零部件生产计划和原材料采购计划,并随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重新调整进行MRP的生成,以预防物料的短缺与过量现象。
物料需求计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生产/采购什么?数量多少?
②现有产品?缺什么产品?
③还需生产/采购什么?生产/采购量?生产/采购时间?何时交货?
MRP依据这些问题按BOM清单、库存情况、计划期等因素逐层按物料清单展开计算,直到所有产品的最低一层物料全部展开计算完为止。以电力金具产品导线悬垂线夹为例,BOM 清单如下:
物料清单(BOM)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即是将产品逐级分解直至展开到原材料,包括每个组装件所需的各个下属部件的数量,每种产品型号都有自己的唯一的物料清单。MRP生成后根据库存情况以及在单情况,得出净需求计划量根据生产情况进行相应的生产和采购安排。
3.2 物料需求计划(MRP)运作流程
4 结论
MPS与MRP是ERP系统中两大重要计划管理模块,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要使得ERP生产计划管理体系顺利运行,必须做好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而做好这两项计划的前提是销售订单模块要做到严密,由于目前电力金具产品的特点,加之各用户订单批次性不明确比较零散,型号各异且数量或多或少,诸如此类问题也使得在运行ERP系统的过程中生产计划的制定及后续生产出现困难,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通过各相关运作部门以及软件开发者相互的沟通交流使ERP系统更为方便快捷的运用于电力金具行业。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6
摘要: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精益生产理论在制造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制造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本文就精益生产理念下的制造业生产计划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就精益生产的理论、核心和优势进行简要概述,第二部分从基本思想和结构特征分析制造业精益生产体系;第三部分着重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最后以A企业生产实践为例,对精益生产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精益生产理念,生产计划,结构特征,管理策略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竞争压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不断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升生产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同时促进各项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制造业生产水平,研究这一课题很有必要。
1精益生产理念概述
1.1精益生产的理论
精益生产这一理念源于日本丰田的生产经营模式,当时丰田企业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时期,企业领导人吸收美国福特公司的生产经验,并对准时化的生产理念进行大力推广,逐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新为精益化生产模式。精益化生产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使每一阶段的生产都能够创造出最大效益,从而使产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在应用精益化理念实施生产活动时,必须对生产系统、人员结构、市场供求、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使生产计划能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将生产模式中冗余的部分全部淘汰并剔除,从而完成最精简的生产效果,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技术、人员和生产资料的高效应用[1]。
1.2精益生产的实质
精益生产的理念本质上就是一种企业的管理手段和运营文化,从生产和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出发,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达到质量的优化目标。在应用精益生产理念进行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制定生產计划的主要依据,然后对技术、人员和生产资料进行针对性地配置,从优化管理、杜绝浪费的角度出发,使每个生产岗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每一环节的生产都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就制造业的生产流程来看,必须经历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和发行市场的过程,要为产品赋予更高的价值,就必须注重生产中的每一阶段。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技术、信息和服务。就技术流程来看,主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导向,使技术配置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就信息过程来看,主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生产计划进行制定,并对生产订单进行针对性调整;就服务过程来看,主要体现在原材料接受、生产制造和物质转换的各个方面。将精益生产的理念注入其中,就是在生产流程中发现能够增值的环节,然后将不存在增值的部分全部剔除[2]。
1.3精益生产的优势
就制造业精益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较(见表1),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精益生产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生产模式,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及时调整,因此生产流程更加贴近现实,会降低生产预测不准确带来的风险,从而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第二,精益生产以客户的需求为主体,完全将自身的利益与客户的利益相捆绑,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会不断反省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产品的生产质量不断提升,在追求质量完美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第三,精益生产给予企业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获得更大优势。例如精益生产理念能够使企业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据可查,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第四,精益生产能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得到有效压缩。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必须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压缩供货时间、减少生产废品的几率、降低生产库存和积压。
2制造业精益生产的体系分析
2.1基本思想
从精益生产理念的理论及应用分析可知,制造业精益生产依据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为消除生产中的所有浪费现象,以无库存作为生产的终极目标,并且能够对市场的需求变动做出灵活及时地应对。在应用精益生产理念开展生产工作时,会面临以下几种挑战,分别是超额生产、残次品生产、额外积压、计划误差、过剩服务等,这些都是典型的生产浪费现象[3]。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是要实现准时化生产,即在规定的计划时间内完成合理订单的生产和制造,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主要导向,从而避免库存积压和生产过剩的现象发生;二是对自动化的生产手段进行应用,使产品在生产环节能够得到自动检测系统的管理,从而实现生产环节的零缺陷;三是对员工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下将员工看作生产线附属设备的落后思想,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能动性,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
2.2结构特征
精益生产体系的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采用拉动式的生产模式。客户的实际需求会以订单的形式反映出来,企业的生产以订单的内容作为依据,就能够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避免生产过剩、库存积压的现象发生。例如以看板作为接收生产指令的工具,将具体的生产信息以看板的形式应用于生产流动线,同时对每个生产点的操作时间进行平衡;二是精益生产体系的全过程都是无停顿的,这可以有效避免生产堵塞产生库存积压;三是精益生产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流程中的人员数量,实现标准化作业,从而控制生产的成本,例如对员工进行全能化培养,使一个员工能够同时管理多台设备,从而满足生产过程中的灵活调整和安排。
3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3.1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即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人力资源浪费等,因此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当前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趋势。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受到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驱动,一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显著增强,因此对各项产品的内在需求迅速增加,这使得制造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动力;二是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这给予国内制造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了取得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生产水平,这就使得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
3.2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制造业的水平直接反映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水平,当前我国虽然是国际市场上的制造大国,但是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在产品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生产效率却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二是我国高新技术的竞争实力明显不足。在“世界工厂”中,我国主要承担低端产品的生产制造,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廉价供应商的角色,缺乏竞争优势;三是我国制造业缺乏创新实力,由于很多产品生产和制造的关键技术需要从国际市场引进,因此无法积累核心技术的研发经验,导致企业难以完成转型升级。
3.3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为解决我国制造业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国家应该加强对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从而提升制造业整体的工艺水平。当前我国制造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虽然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技工的年龄却偏向老龄化,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制约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提升技术人才的创新研发水平,实现制造企业在精益生产中的多层次人才结构建设,例如对技术人才进行全方位、多技能培養,使员工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范围不断拓宽,从而满足企业生产线上的更多需求。
第二,大力促进制造企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是劳动力密集型仍然占据企业发展的多数,这不仅造成生产过剩、资源浪费,还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形成依赖心理,降低了创新研发的动力和水平,为此必须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断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4精益生产理念下制造业生产计划分析
4.1市场环境
将精益生产的理念应用于制造业生产计划的制定中,必须先对当前制造业经营发展面对的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一,市场对制造业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发生极大变化,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消费,这使得商品的生产周期明显缩短,因此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方法已经无法应用于当前的市场消费模式,制造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生产计划,加大对个性化消费产品的研发,使商品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制造企业的管理组织逐渐向着虚拟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制造业主要应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阶级特点,这虽然能够保障各项指令的上行下效,但是却缺乏灵活度和高效率,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因此企业应该着重组织的虚拟性建设,着重以市场的外部力量实施约束和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三,制造企业经营发展转向准时化生产,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计划指导下,产品的生产必须以订单所标记的时间和数量为目标,而在这一目标下开展的生产工作都严格契合市场的需求,因此不会出现冗余和浪费的现象,也不会因为生产过剩造成库存积压,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都能够达到最佳。
4.2应用模式
要制定精益化的生产方案,必须对精益生产理念的应用模式进行研究。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要建设与精益生产理念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为此必须将员工置于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加强自我管理模式的塑造,使员工能够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双赢[4]。
第二,企业要建立以精益生产为理念的学习型组织,组织员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实现系统思考和自我超越,并且打造一支持续学习、深入学习的团队。
第三,企业要建立精益化的生产战略目标,严格剔除生产线上所有无增值的生产活动和增值绝对量较少的生产活动,杜绝一切浪费现象发生,例如剔除生产过剩、等待时间、过度处理、非必要运输、非必要返工等方面的浪费,选择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向,将创造最大经济价值作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目标。
第四,要建立精益化的营销模式,以营销作为企业生产计划的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作为创造价值的依据,从而实现更好发展,例如使顾客作为企业生产计划的一部分,与消费者在价值流的各个层面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并且融合大数据理念建立需求数据库,将长期挖掘的数据作为生产计划的参考依据。
第五,要建立精益化的设计开发模式,制定低成本和标准化的设计目标,使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当消费者改变预期目标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并以此为根据对生产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应用并行式产品开发模式,在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展开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工作,然后对制造材料进行采购,在制造的过程中完成检测和装配工作,最后将销售和维修进行综合,使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都保持顺畅,降低返修工作发生的几率[5]。
4.3計划关键
在此构建应用模式的基础上,必须建立精益生产体系,有效应用5S管理模式到成功生产目标。5S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别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设计、均衡同步生产、精益品质监督、现场IE作业、标准化机制改革等。
精益生产体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是以产品的市场需求为生产单元的建设依据,将成组技术作为产品加工和生产的指导;二是对连续流动生产法进行有效应用,以加工的顺序作为车间生产线的布置方式,使产品能够得到顺畅的制造和加工,避免等待时间造成生产浪费。例如设置合理的看板系统,对产品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信息进行详细发布和透明监控,保证生产的时间和生产工位能够充分匹配,从而保障准时化生产目标的实现;三是对产品的价值流进行详细分析,以绘制机制流图作为改善生产组织的依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水平,及时解决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得到保障。
5精益生产理念下制造业生产计划实践分析
5.1企业简介
以A企业为精益生产理念下制造业生产计划的实践事例,对A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分析。A企业是一家煤矿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54年,最初为一家单一的机械设备维修厂,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我国生产煤矿机械制造设备的二级单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A企业已经积累较多的技术研发经验、产品生产经验和产品营销经验,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品牌都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地位。当前A企业的员工共有2300余人,企业的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其中厂区的占地面积达到23.4万平方米。企业主要以高端的精尖设备作为生产的重点,并且下设技术研究机构,多次荣获国家级与省级荣誉称号。
5.2车间改善
A企业车间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线比较冗长,因此在制造和加工的过程会浪费大量时间,尤其是不同生产工序之间的衔接,导致生产加工的效率较低;二是在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很多机械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不仅占据较大的场地空间,还使生产现场的布局比较混乱,不利于精益化管理;三是各项机械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生产人员在工作时必须移动较大的距离对机械进行操作,使生产的时间遭受浪费(见图1)。
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车间布局进行改善,从而增强的精益化的管理水平:一是对生产线的物流线路进行精简,以此减少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对车间实施紧凑型布局,缩小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距离,避免多余设备占据场地面积;三是对生产原料及产品的进出口进行管理,保证出入口的运行通畅,降低时间消耗;四是对货运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将人流路线与物流路线分开,避免路线交叉降低运输效率[6](见图2)。
车间改进的目的主要有四个,一是提升员工的利用率,二是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三是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四是提高产品运输的效率。就车间改进前的各项数据来看,人员利用率为35%,粗加工车床的利用率为75%,钻孔机的利用率为57%,抛光机的利用率为73%;而车间改进之后,人员的利用率达到66.7%,粗加工车床的利用率为87%,钻孔机的利用率为66.8%,抛光机的利用率为87.9%,在提高人员利用率和机械利用率的基础上,车间的生产率会大大提升,而利用率的提升会避免生产时间的浪费。车间的简化型和紧凑型布置能够使制造完成的产品更加靠近出口,不再有路线交叉的顾虑,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浪费,从而在同等运输条件下提升运输的效率。
6结束语
研究可得,利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制定企业生产计划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完善的生产目标、建立精益化的生产模式和设计开发模式,从而帮助制造企业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为此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5S管理模式,并且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设计、均衡同步生产、精益品质监督、现场IE作业、标准化机制改革等角度构建科学的生产体系,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瑶.制造业精益生产实施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0):5-8.
[2]杨萌.精益生产理念下的制造业生产计划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7):216-217.
[3]蒲昌笋.装备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实践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6):240-241.
[4]孙丽娜,陈博.论制造业精益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1):186-187.
[5]王浩澂.供应链环境下广西汽车制造业精益物流管理现状分析及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9):241-245.
[6]张星,曾鹏飞,郝永平.面向离散型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5,37(17):18-21.
[7]刘钊.结合IT技术的精益生产管理在装备制造企业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
[8]马克.多品种小批量成长型制造业精益ERP研究与实现[D].浙江理工大学,2014.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02-20
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2-11
高职会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03-22
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01
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论文07-16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05-09
施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7-30
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7-13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