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启发论文

时间:2020-07-05 08:39:00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企业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启发论文

  摘要: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凭借着科学、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日本快速跻身至发达国家行列。日本在质量管理模式上存在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启发了我国的质量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逐步发展,只有引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才能够提升自身的优势与市场竞争力。本文围绕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展开论述,探讨分析了造成中日两国在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方面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的实际运用方式,旨在提高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

中国企业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启发论文

  关键词:日本;质量管理模式;中国企业;实际运用

  20世纪60年代末,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于80年代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短短的20年之内,日本在经济发展发面的突飞猛进,主要依赖于日本先进、科学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成功,不仅仅享誉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启发了其他国家,值得推广和借鉴。随着制造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份额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并分析造成中国在企业质量管理方面落后于日本的原因,同时积极引进日本先进、科学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以不断提高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能力,帮助中国早日跻身于发达国家的队伍。

  一、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

  1.坚持PDCA循环。PDCA循环由美国人发明,在日本质量管理中发扬光大。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地运转。

  2.全面的质量管理。日本在1950年引进美国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后,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开发出许多有效的质量工具和方法。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将其总结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和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企业在许多领域打败了美国企业,日本产品在全球成为了高质量的代名词。日本质量管理它不仅依靠质量管理部门,而且号召全体人员参加。日本质量管理决不是单单指加强检验、试验,最重要的是使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通过生产要素的标准化、稳定化,创造出制造合格品的条件来实现的;亦即是在设计、生产技术、采购、制造、检验、销售等所有部门推行全公司质量管理的方式。

  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日本的企业工会与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并成为日本质量管理的三大支柱。日本的企业工会不同于行业工会,它仅限于企业内部,突破了工种之间的限制,并且具有无上级、无下级的特点,以本企业为组织范围,且职员和工人隶属于供一个工会组织,日本的企业工会充分体现了日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如此的管理理念之下,员工不会轻易辞职,企业也不会随意辞退员工,员工稳定、具有较浓厚的企业归属感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不仅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也与企业建立了浓厚的革命情感,有利于增加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默契,避免了因人员流动给企业造成的不便及影响,不仅为企业对员工的长期培训提供了便利,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造成中日两国在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方面差距的原因

  1.企业背景存在差异。日本作为岛国,资源极为贫瘠,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进出口。然而,这恰恰也是推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发展的动力,如果日本企业生产不重视质量管理,不重视产品质量,则日本的出口产品不具备任何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力。因此,日本在看待质量管理方面要领先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无论是国民教育水平还是人口素质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为日本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然而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富饶,但是劳动成本、劳动力素质下,且国内市场巨大,因此企业质量竞争的压力远远不如日本,最终拉开了中日两国在质量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2.忽略了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然而我国科研水平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质量的认识仅限于产品本身,而忽略了过程质量、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手段、质量体系认证内容、社会责任等等。由于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上基础的薄弱、科研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模式创新方面的落后,最终阻碍了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

  3.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产品质量主要包括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内容,想要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就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极具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的储备。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之间的团队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凝聚力、向心力的现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也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限制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发展。

  三、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的实际运用方式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充分尊重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贡献以及主体地位,让每个员工都感受到自身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肯定,以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员工主体地位的回归主要依靠保障员工的各项基本权益、让员工亲身参与至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方式得以实现。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为员工才华的施展提供平台与机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员工是组成企业的基本元素,在企业中,员工作为一个整体,在相同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和前进。基于此,培养企业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员工只有树立了团队意识,才能在工作中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深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人本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与阻碍,我们应当在充分认识人本管理重要价值的前提之下,大力推崇人本管理,坚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证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

  3.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人才是企业发展、创新之本,企业对于人才的吸收、培养和引进,是企业发展程度的直观体现。企业员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与操作者,企业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率,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企业质量管理模式而言,对于人才的培养、引进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必须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员工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不仅可以使得员工自身受益,还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新“拿来主义”精神。学习不是照抄,在管理模式更加忌讳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却不顾自身的条件以及基础。为了更好的质量管理,需要综合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必须善于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不断改进本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企业要发扬新“拿来主义”精神,吸取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并将其改造成适应自我企业的模式,如此才是有创造性的、正确的运用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对于产品的质量管理是确保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借鉴日本优秀、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以提过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子平.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成功及启示[J].现代企业,2010,04:69-70.

  [2]孙洁.日本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0,26:97.

  [3]张星久,闫帅.文化传统、制度创新与日本的“质量奇迹”[J].宏观质量研究,2013,02:10-18.

  [4]赵小伟.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特色[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1:75-76.

【中国企业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启发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企业物流成本与日本的对比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3.地理教学也要启发诱导论文

4.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5.德国交通管理观察启发论文

6.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模式论文

7.HSE管理模式体育教学论文

8.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