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1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有效的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的财务在企业的发展中所占据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企业的财务在资金的往来过程中帐的明细清楚之外,还需要有风险预估的能力。在企业的发展资金走向中,要具有分析财务风险的能力。然后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但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的风险管理上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内控问题;研究
一个企业的财务在这个企业的发展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中的财务不仅是管理着日常的资金走向,货款的往来,同时还承担着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职能。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说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大背景下,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每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变得更为激烈,企业的发展显得更为艰难,企业要想经营得当,收获利益,就必须得处理好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控之间的关系。
一、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概述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资金在筹集、使用和回收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都是属于财务风险中的一种。财产风险和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企业的采购、管理和生产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会随着企业财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把握不好风险度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严重的阻碍企业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由此可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进步发展的前提保证。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的内控管理,要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实现企业的大发展就要做好企业的内控工作,企业在确定好未来发展目标之后,就需要相关人员开展内控工作,这样才能保障企业资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在企业内控工作的开展,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从细节着手,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自我调整、评价等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帮助企业在竞争的热潮中取得优势。
二、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管理的情况分析
(一)相关的制度不健全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如果企业的内控没有做好可能会给自身的经营活动带来极大的风险,他们只是一味的最大限度的去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这就影响到企业内部的整体架构;其次有些企业虽然已经有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是制度的制定并没有以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既没有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这样就导致制定出来的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是对整个企业的工作进行帮助和指导的,但是很多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和企业的负责人一样过于去追求公司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能够直观的展示出企业发展的进展,但其实科学的管理也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只是表现的不够直观,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在上级检查的时候才会开展内控工作,但这种做法都是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种种错误的.认识,情况严重的情况下,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严重的损失。(三)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一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并没有设立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所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是得过且过,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种种不顺,大大增加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压力。(四)市场主体意识淡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竞争力不断的增强,很多企业都能够对自己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不能转变经营理念,不能敏锐的把握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的市场主体意识淡薄,因为不能正确的估算市场环境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使得在相关的财务工作中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五)管理手段单一很多企业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步伐,还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制约,导致这部分企业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模式进行财务管理;另外一部分企业没有将全面核算和质量管理相结合,在成本等方面的控制方式不合理,这些都极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如何做好财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它对企业的内控这块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和良好的企业内控关系的建立是要以良好的经营氛围作为基础的。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制定适合本公司经营需求的政策和制度,另外完善的奖惩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进行各项监督,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二)建立科学的考核与考评制度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和考评制度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是一个积极促进的作用。存在一些公司的很多考评权归属于财务部门,这就使得公司的考评的客观性存在一定的怀疑。因为在企业的发展的整个流程中,财务也属于其中的一个环节,如果财务部门既是制度的考评者又是参与者,这样就没有客观性。不利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协调。所以,考评制度的考核者需要是最上级的领导。
(三)做好信息监督与沟通工作财务在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的时候,就要求企业的各部们直接协同配合。同时也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发挥监督的职责,对于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的发现,提出。企业需要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做好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工作。在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在交流真实的信息时,对于一些隐藏的问题就可能会被大家所及时的发现。这样就能提早的给出解决方案,提早的预防。
(四)做好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1、没有完善的体制就没有办法形成一定的操作规范,因此,企业财务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控制的机制这个制度的建立是针对企业的所有员工。将每个员工的个人职责细化分到位。企业领导层再做出重要投资决策时,要做好决策和成本投入之间的研究工作。使得企业全体上下员工都投入到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去。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在企业的财务工作职责中,关于企业财务内部的预算工作应该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此,企业领导层应该成立个专门的企业财会研究财务预算组织,将企业的一些专业人员和相关人员临时组织起来成立预算小组,对财务的预算目标和做出的决策给出相应的讨论。这样有利于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完成。3、对于企业的财务的预算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从企业额规模和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目标,对于企业财务的预算目标分化出来成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到个个部门。再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这样更较有利于财务预算目标的执行的力度。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影响的情况下,这两者之间是不是就出现了不协调的因素。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上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阻碍作用。企业管理层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及时解决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也是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策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生存,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每一步都需要考虑周到,对于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对于存在的风险更加需要及时的提出预防措施。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2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概念
企业内控管理内部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即使企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有效的开展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为企业遇到重大事件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企业的内控管理,是指企业采用的一定的制度用来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手段,这种管理手段包括对资料的审核、分析以及考核等各项管理过程.
2. 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利益分配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管理目标能否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财务风险的防范事关企业存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 在内控管理的执行力方面企业缺乏积极性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章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达到自身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员工和管理者对规章和制度自然是有抵制情绪的.,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缺乏动力.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要花费成本的,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愈加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但是从企业长远利益来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至关重要.
2. 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信息的质量保证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此不仅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来说是羁绊,增加企业的工作负担、模糊工作重点,这种落后的观念在当今企业管理人员中大量存在,导致内部控制在企业难以发挥真正效用.
3. 财务风险意识不强盲目投资、资金筹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会面对的财务风险.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盲目的扩张规模,不但不能带来高的经济利益、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保障企业的发展,并且多数情况下,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没能通过有效内控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精确地分析和预测筹资组合,以至不能按照预定用途使用筹资.
4.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与财务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现阶段许多存在企业财务人员无证上岗,企业内控管理意识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概念淡薄等问题,对企业财务的基本处理规范尚这些低素质的财务人员不掌握,更谈不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 强化内控管理良好的管理制度应基于企业的实际,切勿照本宣科.同时根据内控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实时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内控管理居于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同时良好的企业发展规划与企业文化对内控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内控管理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 根据企业特点完善内控管理监督评价制度独立的监督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企业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对于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发生重大突发问题时,企业应快速反应决策,采取相应应急预案,以避免风险扩大,减小公司损失.
3. 对于风险的评估要加强管理加强审核与校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管理,打造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团队.其次是加强资金风险评估,严格管理资金的投放与回笼,对于筹资和投资都要经过严格缜密的评估才能进行,从而避免资金的风险.
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观念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进入门槛、资格审查、提升薪资待遇等措施,积极吸引优秀财务人员为本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学习班,强化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理念.
四、结语
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仍存在着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内控管理执行力不强、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管理执行与监督力度、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等措施,以达到加强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小红 .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化解措施研究[J]. 现代商业 ,20xx(32).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3
摘要:随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逐渐升级,企业内部整体的财务制度也应趋于现代化,在整个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对基本的财务项目进行审核,也要对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相应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本文对于基本的管理风险以及控制对策进行了集中的分析和阐释,旨在帮助企业财务人员进一步优化工作模式,更好地进行企业会计管理。
关键词:会计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正在不断的优化和改变,不仅整体的管理模式有了改变,整体的管理现状也有了新的突破。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也越发明显,这就需要相关财务人员强化基本的工作职能,促进财务工作顺利发展,针对比较低质的实施程序进行集中的策略优化。
一、会计管理的基本内涵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基本的就在于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不仅是对整体经营项目的评估和测算,也是对风险项目的制度促进。企业运行中产生的必要的运营关系都在财务管理的范围内,相应的财务活动就是要实体化地解决项目中的基本问题,对于各种企业运营产生的预测项目要进行优化的审计。另外企业的会计管理也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发展以及应用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数据收集,财务人员在企业内运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成本以及亏损数额在相应的规定范围内,从而促进领导层对企业财务水平进行基本的决策以及控制。通过财务管理手段进行基本项目的协调以及核算,并对整体的发展建立良性的分析和评价报告,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相应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运行基础财务管理,能有效提升相关人员对企业运行的预测和评估[1]。
二、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项目
对于企业的实体运营来说,基本的企业会计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化的管理模式,除了会为企业带来最基本的数据管控外,还会产生一些相应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可控风险以及不可控风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对可控因素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且进行有效的预估和规避,而对于不可控风险也要进行情况的科学化对比,保证形成基本的应急预案,从而助力企业真正得到优化的发展。对于可控风险,主要产生的因素包括定位以及管理的混乱、基本金融市场的分析不足以及整体财务审核和管理水平落后等。
(一)财务管理中的管理目标定位模糊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顺利发展,但是由于财务目标的定位模糊产生的风险却成为了掣肘企业顺利发展的阻力。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清晰地意识到,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基本的目标就在于对所有相关财务活动进行及时的监控,保证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本质促进作用。只有树立基本的管理目标,才能进行基本的管理体制制定,并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基本的数据收集,形成针对性强以及目标明确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多数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目标模糊的现象,财务管理政策和目标呈现出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企业的经营反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形成的是盲目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另外,多数企业对知识能力的忽视也导致基本管理目标的不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要进一步贴合市场,才能建立目标明确主动经营的管理结构[2]。
(二)财务管理中的管理制度疏松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的问题,财务管理机构会制定相应的企业经营制度,但是制度的基本使用和监管却不能得到有效的践行,许多财务管理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这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是最大的诟病,企业针对这样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应对措施也导致企业的负债以及交易的不良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管理不善会导致投资项目的盲目选择以及盲目生产,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基本财务负担,导致企业内部对于资金管理的混乱,使企业陷入资金链脱节的经济危机中。管理模式的.缺失会导致企业陷入经营管理的恶性循环,越是经营不善管理模式越落后,导致企业基本的投资项目得不到有效的回复,就产生了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的整体废置[3]。
(三)财务管理中的管理数据滞后
在管理中对于基础数据的收集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结构的优化,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管理数据整合滞后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若是生产和经营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则会对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影响。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在运营结构中出现非理性资金使用和支出机制划分混乱的现象,这便使企业的基本运营费用和基础的非经营性支出出现了项目上的漏洞。数据的收集能助力相关人员进行公司基本情况的有效反馈,能实现对于企业的无形监控,但是如果数据收集不能及时有效,甚至出现不实数据和报表的生成,就会导致整体企业的运营发展产生滞后。
三、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内部的相关财务人员只有集中升级相应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推动企业的顺利发展。而要保证策略的提升就要对基础项目进行优化升级,其中包括基本的管理目标、会计控制以及基本管理模式规范化。
首先是对于管理目标要进行优质的提升,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基本的财务人员要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保证财务管理行为的准确性以及对财务情况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只有建立优化的管理目标才能保证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步。另外,企业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目标的确立,形成明确的目标设定,从而鼓励管理人员对基本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基本的优化控制。并且,信息化时代对于管理模式的革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财务人员要集中提升自身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并结合良性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目标优化。财务人员要认知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利益追寻是目标,但却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追求,财务人员要助力企业建立健全长期的发展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对基本合约风险进行管控,提升企业整体的专业性,从而保证企业的管理风险得到最大化的化解[4]。
其次是相关人员要强化对于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监管,企业的发展最根本的依据就是人才的发展和素质升级。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道路上,企业管理人员要利用好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保证对企业内部的基本人员进行优化的集中管理。企业管理人员要完善公司法人和基本人力系统的管理,在人才管理过程中,优化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定期进行集中的专业培训,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和管理计划。若是想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要对人为错误进行及时的规避。管理人员可以对财务会计进行集中的考核,也可以辅助相应的测评和绩效模式,促进财务人员提高自身优化意识[5]。
另外,在管理制度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从全局出发,保证对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充分挖掘,提升整体人员的金融专业素质。并且,企业管理人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的管理,保证专业能力得到良性的发挥,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能降到最低。最后是对会计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要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建立,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相应的财务人员要对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进行分析,整合相应的数据建立有效的财务指标,保证整体管理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借鉴优秀的国内外管理经验,然后整合为适宜自己企业发展的模式,保证管理结构的及时有效。另外,在模式建立健全过程中要对经济模式进行良性的内化,充分警惕由于金融风险带来的企业管理不良。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基本决策的过程中,要融合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量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自身结构,建立合理化的评价模式,从而助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渐趋于零风险[6]。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就要力保自身的优化发展。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对基本的可控性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也要对不可控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对比,强化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总而言之,企业提升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不仅能促进自身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有效推动中国经济整体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冬珍.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中国经贸,20xx,19(11):221-221.
[2]孙文春.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财经界,20xx,35(23):224-224.
[3]陆细青.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4(08):150.
[4]郭飞.浅谈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风险与防范建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9(10):95-96.
[5]陈筠.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分析[J].黑龙江科学,20xx,13(05):66-66,71.
[6]王祥业.浅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8(27):2551-2551.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4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法律经济与契约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市场经济体系,合同成为该体系的重要发展产物,成为企业开展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表现。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支柱,随着油田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易量日益增加,做好合同风险管理工作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石油企业;合同风险;法律保证
在法制社会建设的背景下,落实合同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推却的作用。石油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下的重要分支,在整个市场运营中受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需要石油企业提高对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视,将合同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一、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系统风险因素
系统风险因素是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主要是受市场生产活动中所存在的一切不可控的风险,例如市场风险、市场石油价格变化等,除此之外,系统风险因素还涉及石油企业盈利能力变化、高级管理层发生变化等,这些因素均增加合同管理的难度,进而提升合同管理的风险性。
(二)监督风险因素
监督风险因素对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影响最大,主要发生在石油企业同其他企业签订合同之后。石油企业在签订合同后未及时对合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导致实施成果与合同签订内容有所出入,进而为石油企业带来经济风险与管理风险。除此之外,监督风险因素还涉及石油企业未充分认识到科学履行合同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管控机制,且对合同的管控工作为全面落实到位,进而为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风险。
(三)法律风险因素
法律风险因素主要是指合同中与法律体系有关的风险,例如石油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与国家所制定的法律体系相违背,此时石油企业所签订的合同将被视为无效;石油企业和金融机构针对资金融资所签订的借贷合同,若合同内容设立不全将被视为无效;签订存在法律问题的合同,必将为石油企业及其合作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威胁。
二、石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办法
(一)系统风险的控制管理办法
石油企业对系统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时,需要将控制系统风险作为合同风险管理的基础,将市场经济环境中现有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石油企业对合同运行的整个过程同风险管理工作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实现石油企业运行效益的最大化以及运行目标的最大化,并对合同整个运行环节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考察、系统评估,为石油企业积极应对合同风险、落实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利的管理依据;石油企业与合作企业签订合同时,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当下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例如企业对市场的需求量、石油价格波动情况等,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对石油企业运行有力的合同。
(二)监督风险的控制管理办法
监督是保证合同能够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对石油企业合同风险控制工作具间接影响。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条约具体实施情况、违约管理情况、变更管理情况等,因整个合同履行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提高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由基层单位负责合同条约的执行工作,由机关监管部门对合同实施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由审计监察部门对合同实施的真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由石油企业分公司定期对合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各部门及时针对合同履行情况以书面形式做好报告,为监督部门的审查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三)法律风险的控制管理办法
法律为石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石油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坚持依法管理,严格遵循国家的各项法律规章,将法律规章作为合同签订的基本标准,确保合同的签订过程与实施过程不会受到任何风险因素的干扰,严格遵循法律规章对合同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审查,并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措施与控制办法,石油企业的主管负责人应对合同中的各项内容了然于心,实现对合同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四)机制风险的控制管理办法
合同风险管理机制为石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能够使系统风险、监督风险、法律风险能够严格按照机制风险的各项要求,对合同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与整合。为此,石油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管理流程与管理制度,实现合同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法律化,用制度为合同规范化签订与有序运营提供有力保障。石油企业制定合同风险管理办法,需要保证管理机制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为石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三、总结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石油企业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不断对合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有效规避合同签订中与签订后所存在的系统风险、监督风险与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秀雅.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基础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20xx(32):182.
[2]王维宇.非洲地区石油EPC工程合同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xx.
[3]李玉芝.石油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xx(01):87.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5
一、引言
随着市场中金融发展的不稳定,现金流量的管理受到企业经营者关注和重视。企业通过收集、计划、分析、决策程序对企业的发展时期现金流量进行整体、全面和系统的管理活动,以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为中心,同时对企业的未来的资金流动数量和时间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整体效果的预期和规划,起到解决企业现金的平衡的作用,达到控制企业风险的效果。
二、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定位
现金流量的管理与风险控制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定位自然要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使得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无论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风险监管和控制,保证企业的运行效率,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现金流量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企业生产设备和雇佣劳动力以及资金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现金流量的管理十分重要。
三、现金流量管理对于企业风险控制的意义
现金流量的数据信息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可支付能力、偿还资金能力以及企业的运行状况,在可以体现出的信息和数据当中可以令企业决策者做出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企业决策。现金流量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通过现金流量的管理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减少和杜绝企业的非必要开支,体现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以及根据市场的趋势定位企业的未来发展,从而保证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对于企业而言,需要通过降低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的和可能引起的风险性因素控制企业风险,对于潜在的和已经发生的风险性因素要做好有效科学的风险评估,及早做好风险控制预防措施。企业做好现金流量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资金有合理健康的使用规划,能够降低企业在收支双方面的不平衡带来的`差距引起的风险。为此,要实现企业的风险控制效果,必须要做好企现金流量管理工作。
四、做好现金流量管理控制企业风险的措施
(一)注意规避风险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企业的投资和产出效率超过既定标准,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资金断裂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企业的现金流量,必须要制定清晰明确的资金流量整体规划,使得现金流量的运转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合理分配现金流量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项目。
(二)加强企业监督控制,提高现金流量的使用效率
在制定出现金流量的管理规划后,要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细节的规划,并要加强在实施环节中的监督和管理,增强企业的资金运转的流通性,这样现金的流通会更加有效率,避免企业出现“死账”“、坏账”。在企业内部,从企业整体生产运行出发,要保证企业的不同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并进行协调,对于现金的使用要做好审批工作,对于相关部门需要资金的申请要做好相应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这样现金流通的顺畅和健康,能够避免由于企业自身资金问题引起风险。
(三)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预警机制
由于企业会可能出现生产过剩或者战略决策的市场“错误”行为,这些决策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对于这些风险需要建立现金流量预警机制。现金流量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现金流量预算,对企业的有关投资、支出可能不会带来的预期效益、产出浪费的问题可以进行预防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要对现金流量进行风险预警,当现金流量达到预算或者要超出预算的时候及时进行情况核实,对现金流量的使用进行分析和研讨,合理进行现金使用。
(四)加强企业销售和收款环节的现金流量管理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而言,首先要对于客户的信息和信誉进行情况核实,特别是在交易过程中的出现付款信誉的客户要重点关注,在进行款项的审批中要及时关注和记录。在生产物品需要确保自身商品的存量和发货时间以及销售状况,促进现金流通速度。在收取款项时,要及时进行收款的追踪,尽量让客户全额付款,对分期付款要建立档案和账目记录,对于款项拖欠不支付要做好督促或者寻求法律工作,从而控制企业风险。
五、结语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现金流量的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对企业的管理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受制于经济发展条件和企业发展环境的影响,现金流量的管理当前水平依然不高,因此企业必须要更加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作用,从而达到企业的风险控制效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的作用。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我国房地产业由于自身特性,具有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增加就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成为当地税收的财政的主要来源,有助于当地政府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但是由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同样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税收风险,这就需要加强税收风险管理,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由此,本文主要就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财政收入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税收风险,对于税收风险的管理则是强调相关的税收机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合理的税收管理措施,以求尽可能的降低税收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纳税额,维护当地政府的财政稳定。对此,相关税收部门可以通过对纳税企业进行辅导和宣传,加强税收监管力度,根据差别化的手段来降低税收风险,提升税收管理成效。由此看来,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风险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一)内部控制缺失。房地产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其中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缺失[1]。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组织结构较为冗杂,经营业务涉及到众多方面,一个工程项目从设计开发、建筑施工、加工业、建材商贸以及房屋销售代理等多个部门,这个部门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在核算经营成本时很容易混乱影响到最终结果准确性;同时,税收风险管理力量不高,缺少足够的管理资源,管理水平偏低,在实际纳税中可能在执行上存在差异。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尽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依法旅行纳税职责,致使纳税风险依然存在。同时,还有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自然就谈不上执行纳税风险管理措施。由于很多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或是不愿意去执行税收风险管理措施,同样会为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二)企业税收规划容易存在误区。房地产企业的税收规划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少缴税,但是税收规划失败,房地产企业将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即税收规划风险。为了能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少缴税,通过调低税基,就能够实现少缴税的目的。但是企业在税收规划和方案选择中并未依法缴纳税务,或是由于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到相关税收政策,导致税收规划存在较大的风险[2]。
(三)企业办税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中,办税人自身的专业素质高低同样会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带来风险,导致企业无法更加全面、有效的了解税收政策,或是对税收政策精髓把握的不全面,纳税行为并未严格遵循相关纳税要求进行,或是流于表面,未能从实质上真正按照税收政策规定进行操作,导致企业面临逃税、漏税的问题,承担违约金和罚款的处罚,不仅损害企业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损害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名誉。
(四)沟通协调不充分。对于一些涉及到具体的纳税业务,一般情况下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审核以及评估,但是多数房地产企业缺乏专门的人员去同税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这种沟通协调的不充分问题,将会为企业带来少缴和未缴税的风险出现,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与此同时,税收政策由于自身特性十分复杂,所以房地产企业对于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认知上存在差异,这种对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认定的缴税范围和税收机关认定的缴税范围不同,为房地产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业务涉及范围较广,在财务成本核算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成本核算工作出现缺失。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交易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科学合理的计算,对于重大财务活动及时申报和缴纳,为企业积极参与市场良性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交易活动开展中,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纳税主体的资格和信用,进行综合考评,防止企业恶意的转嫁税收风险,出现税收漏洞,尽可能的降低税收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还应该提高办税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和考核,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和税务风险意识,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习新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内容,明确税收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真正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维护企业合法的税收权益,显著提升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能力。
(二)加强税务部门监管。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面临的税收风险,有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降低税收风险带来的危害。税务部门同样应该对企业申报存在异常纳税项目进行监督,促使房地产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纳税范围,对于异常纳税项目更深层次的检查和管理,及时补缴税款。对于一些异常纳税项目,如果经过企业自身额定检查仍然无法明确异常原因,税务机关可以交由相关稽查部门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到纳税异常原因所在。
(三)建立税负模型。税务机关应该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楼盘开发规模,应用金税软件数据库建立税务模型,以此来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税收风险,计算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土地增值税,根据建立的税负模型考核企业自身的税负情况,更深入的了解到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的税收风险,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解决企业税收异常问题。
(四)共享房地产开发信息。为能更有效的对房地产税收风险进行管理,政府部门可以建立房地产行业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工商、税务、土地以及建委等相关部门可以在数据平台上共享数据,数据透明度更高,有助于后续发现税务异常查询数据信息。此外,对数据平台应该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房地产信息共享更加及时、全面,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对比分析房地产企业纳税情况,有效规避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风险。
(五)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成效,相关税务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政策培训,促使企业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税收相关信息,严格遵循税收政策缴纳税款,规避税收风险。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由于发展速度较快,利润较高,是政府的财政的主要来源,为了能够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房地产企业的纳税合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是尤为关键的,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税务机关监管,不断强化房地产税收风险管理,尽可能的降低税收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秦筝.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xx.
[2]张倩.土地增值税征管过程中税收风险识别方法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xx.
[3]张起良.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审计的风险与对策的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xx.
[4]宋晶晶.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xx.
[5]贾敬芝.加强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监管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xx.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7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况
1.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发展现状
企业财务部门是对企业的经济水平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一个部门,在财务部门的正常工作中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收入与支出进行严格的记录,并在需要财务的分析结果时要对所有的记录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计算,得出需要的企业财务结果。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正在积极的进行,但是进行的同时仍然存在三方面的主要问题。企业本身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这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力度较弱,不对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使企业财务风险明显增大,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降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十分不利。现阶段我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机制的存在使得我国企业财务部门在进行工作时严格的遵循着机制中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工作,但是不完善的机制就很难起到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认真工作的作用。最后的问题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较差,自身的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需要由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进行工作中还需要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来使进行工作时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失误。
2.提高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水平的较快发展离不开我国企业的支持,所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又将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更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现阶段我国企业正处于发展与进步的时期,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相关工作的进行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将被进行逐一的解决,解决了这些必要的问题我国企业就将进行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中需要进行首要重视的'问题就是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这项工作是企业进行投资与发展的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工作。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就是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使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对每项的经济利用进行严格记录与分析。提高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得一项内容,在经过一定程度的提高后,我国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将会提高其工作水平,减少存在的财务风险,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基本的保证,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促进的作用。我国企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不仅会对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有这积极的作用,还对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策略
1.加强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坚强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是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措施,企业本身对该项问题进行重视后才能采取接下来的一系列手段来进行进一步的改善。我国对企业的相关规章条例中要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要求指数进行合理的加强,这就会使企业本身注重对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努力使企业中的财务风险指数低于相关的规定,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最基本的符合国家基本规定下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2.建立完善的管理与控制的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机制是对提高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机制制定将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很大程度上的约束,进而将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机制的过程首先就是要对传统的管理与控制机制进行必要的研究,找出一些需要添加的新内容,这样就进一步的完善了管理与完善机制。在新的管理与控制机制确定后,就要使企业财务部门按照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机制进行工作,这对于加强对其的管理与控制十分有效,在有违反管理与控制的现象发生时,要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注意,这对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必要环节。
3.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人员的工作素质
我国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与工作能力水平相差较大,总体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偏低,这就需要我国企业相关人员管理部门进行合理的调控。在对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进行人员挑选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应试人员进行理论内容上的考核,更主要的是对其进行进行处理问题能力的考验,在经过这些基本的考试后,应试人员将被相关企业进行试用。在试用过程中,要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实习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查,只有在试用期表现出高水平的工作能力与良好的工作素质后才能被正式的录用,这对于我国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有着积极地影响意义。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较为严重,这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进行解决的一项问题。我国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所以企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目标,只有对企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从基本上的就解决,我国的未来发展前景将会更为广阔。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8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类型
1.人力资源自身的风险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首先是来自人自身的风险。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不同于财物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由于自身属性,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由于多种要素而产生风险。
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管理手段是否科学、管理模式是否先进、管理内容是否系统,这些在管理人员具体活动中得以体现,并且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考核等环节中,都会因为管理行为的不当,导致风险等级的提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
1.树立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意识
有效地防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首先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具备风险意识,在任何职业中都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是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的表现,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然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居安思危,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发展要素,帮助全体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并且在工作中潜移默化构建风险氛围,这有利于员工提高警惕,能够将风险的防范融入到工作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立风险评估部门,通过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对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增加风险管理的职能,组织相关的模拟演练等,提高企业的应急能力与风险评估能力,将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风险最小化。
2.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体系
其次,可以构建完善的信息体系。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信息的不对等性。因此,企业内部可以建立完备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通过掌握人力资源的详细材料来评测风险,一旦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早报告,及时解决,并且进行业务的考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包括内外信息体系两个部分,企业可以通过掌握内部信息,了解员工个人的基本情况,对于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备无患。而外部信息通常包括同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同行业的人才供应情况、薪金情况等,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预测离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
3.科学把控离职风险
最后,管理人员要科学把控离职风险。无论什么形式的离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企业的利益,如果存在商业秘密,很可能出现泄密的情况。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采取措施,例如将少数人垄断的'技术或者信息进行组织化管理,并且长久存档,避免个人离职而导致技术的流失。除此之外,可以严格控制信息库,保证客户资源、业务计划、生产基似乎等重要信息的安全性,并且建立完备的离职审查制度,主要结合员工的工作内容,审查保密协议、竞业禁止等书面条款,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其行为,维护企业的权益,防范员工的离职风险。
三、结束语
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运转,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管理人员要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手段来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风险,树立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信息体系,并且重点防控员工的离职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例,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9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有的风险类型
1.企业的纳税过程与国家的税法规定冲突
企业在缴税时不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或是违反了国家缴税条例并产生冲突。具体表现有缴税费不及时或是少缴税费等,从而使企业受到一定的税务风险,有时还会损坏企业的声誉,最后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的发展。
2.企业纳税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不准确
部分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及政策认识不到位,没能充分使用国家出台的部分优惠政策,从而出现企业的缴税费不准确的情况,导致了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企业纳税的相关工作没有清楚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缴税是企业运营时需要承担的成本费用之一。但有一部分企业还是对缴税成本具有比较模糊的理解,甚至并没有将税收缴费当成企业工作中的预算之一,他们认为只需要按时缴费就行,不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来对税费风险进行管理。这种被动的思想导致了缴纳税款延迟,这也是引起税务风险的很重要的原因。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组成
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是在税费风险管理时,所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和实际应缴的风险税费,它是企业经营的成本费用的一部分
1.企业税务缴费预防成本
为了防止税务风险的发生,企业采用目标制定、事前管理、跟踪监督、采取应对防范措施、事后遵守规定处理风险而花费的费用为预防成本。这样一套监督体系能够提前发现风险并预防税务风险,从而降低或消除税务风险产生的税务成本。税费风险管理系统随着复杂度的提高,成本的投入也就越高,反之降低。
2.企业税务缴费惩治成本
指的是企业税务风险已经发生,并对公司产生了经济利益的损害,在解决过程中通过处罚、处理、整治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该费用是被动产生的,如果企业在事前建立严密的税费风险内部控制和管理,投入足够的纠正成本和预防成本就可以降低和避免风险损失。
3.企业税务缴费损失成本
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体制,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社会的、经济的、现实的等导致的各种经济损失。企业的损失成本是企业管理不当,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受损的。企业损失成本是企业税务缴费纠正成本和企业税务缴费预防成本成本投资不足而产生的。4.企业税务缴费纠正成本。企业预先使用成本管理体制,来发现企业缴税风险将会发生的趋势,从而对其实施追究、检查、复原、处置等花费的成本费用。体现为设置专门的企业预先使用风险成本管理体制和税务识别系统产生的成本费用。此时的风险行为未造成明显的不可控制的,并在控制范围之内的损失,还没有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若对此不采取相应的纠错措施纠正,未来将会发展为企业风险不可挽回的严重威胁。
三、企业税务风险法规基础
1.总准则
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方针、建立税务分析管理体制,从而形成内部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2.税务风险评估与识别
企业指出需要重点防范的税务风险因素,并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
3.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分配专门的负责人员各司其职。
4.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该制定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合理设计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中的控制办法和税务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5.税务风险管理沟通与信息
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沟通、信息制度,对税务相关信息的搜集、传递和处理的过程。6.税务风险管理改进和监督。不断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改进、有效的评估审核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流程。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现状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为,部分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认识不到位,不能够严格在法律界限内办事,从而出现企业的缴税费不及时和少缴费的情况,导致了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1.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原理
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操作为税务风险的管理,企业在管理税收风险时需要首先清楚企业税收管理的原理,然后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风险管理的策略体系。企业才能将风险管理的原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去,促进企业发展。
2.风险管理时预测推断可能出现的问题
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预先检查税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和尽可能精准的预测和推断。企业将这些遇到的风险进行统筹规划,逐一分析,尽早的采取预防及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将企业的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3.转变企业税务管理设计研究方向
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核心是能够影响企业价值的的税务风险,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降低税务风险为原则。向国家税务政策导向看起,全面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要素整合对应,按照事前防御、事发识别、应对评估、事后支持并改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分析与决策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穿插了整个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涉及了财、人、物、供、销、产等各个因素。企业要想获得利润就不可能回避风险。税务风险管理需要在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税收价值,企业要做到在税务风险管理的法律界限内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税务风险管理最优化问题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最大化收益的求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效益问题忽高忽低的实质是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功效的大小,同时也将伴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事后收益大小,也就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该对所有的企业发生有力的、不利的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适当的措施,这样减少经营不当的损失,有利于企业抓住有利的机会,及时对税务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调整。税务风险管理有一项重要特征,即损失和收益的对称性。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全局分析企业税务缴费缴费成本、企业税务缴费损失成本、企业税务缴费惩治成本、企业税务缴费预防成本得出,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和监督反映了支出的费用成本。
六、结语
最近几年,企业风险问题的理论也取得了突破的发展,说明这几年企业的业务纳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业务税意识不断觉醒。解决企业税务风险不能只依靠风险评估、识别、和应对的等环节,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事先建立预防措施、事后不断监督和改进企业风险策略,这样才能完整的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风险体系系统。才能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为健康、稳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并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10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的一方违约而给交易的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从定义可以看出,信用风险的大小不但取决于交易对象的财务状况,还包括其真正的还款意愿。随着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在实践中已不能反映信用风险及其本质。现代信用风险理论从两方面强调:一方面强调交易对象具备还款的实力,另一方面强调交易对象具有真正还款的意愿。对于外贸企业而言,信用风险还应包括国家政治风险。
一、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服务机构普遍规模较小,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初具一定规模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较少,据统计,大概有七、八家评级机构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这些资信评估机构的信用数据库容量小,不能满足当前外贸业务发展需要,而且普遍缺乏权威性,各机构之间为了独揽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存在较大的分歧,使整个行业水平停滞不前,不能充分发挥防范、监督、控制信用风险的作用。这种现状使我国外贸企业难以获取真实、全面、准确的国外企业信息,无法准确判断国外企业的资信情况。
(二)社会征信管理体系不完善,制约外贸企业的发展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良好的国外企业信用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建设,而且外部市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效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主要靠银行对个人或企业的交易记录来对其资信情况进行判断,这种渠道的信用信息基本不对私人开放。那么,在对涉外经济活动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方面就更加参差不齐,因此外贸企业基本上是难以获取国外客户资信信息和信用管理服务;除此之外,我国外贸企业之间也存在壁垒。由于存在激烈的竞争,涉及国外客户的信息也基本上不予交流,很难及时共享到其他外贸企业被欺诈的信息,这就为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甚至出现同时在我国十多个口岸进行诈骗的荒唐事件。
(三)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专职机构
从大量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一些外贸企业因为内部没有专职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就不可能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因此,引发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信用管理体系。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专职机构,但因公司管理层的不重视或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而未发挥实际作用。
(四)员工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资信调查对于任何外贸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实践证明,做好资信调查工作可以规避很多交易风险。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决定外贸企业能否顺利履行合同、安全收汇。由于同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许多外贸企业给予外商较为宽松的付款条件来独揽客户,从而忽略了资信调查工作,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二、对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信用风险的产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交易环节,而是贯穿了整个贸易流程,因此,构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也必须贯穿于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交易环节,实现对各个风险环节的全程控制。
所谓企业信用全程管理就是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都对企业出口信用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中,事前管理是要求企业在业务开始前加强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资信情况等进行调查,事中管理要求企业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对授信对象和授信金额进行实时管理,事后管理要求企业加强三项资产(应收、预付、存货)的监控管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做到如上三步骤,基本就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全过程。
(二)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合理制定信用标准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明确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加强客户的资信调查,给客户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信用额度,通常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首先是调查客户所在国家的宏观环境,评估东道国的风险因素,有效控制因国际因素原因带来的信用风险,这项工作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是不太现实和经济的,企业规避此类风险还是以预防为主。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规模不大的外贸企业还是咨询专业机构的一些评价指标:比较权威的有欧洲货币指数、机构投资家风险等级指标等。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除咨询上述专业机构外,还应该委托他们对一些专项因素进行调查、评估,做到真正了解东道国的风险所在,建立预警机制,有效预防信用风险的发生。其次是针对国外客户本身所采取的一些资信调查评估,从不同渠道了解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加强信用风险档案管理。企业可选择通过传媒、网络等自己掌握和了解客户信息 ,也可通过国内的一些银行或专业资信调查机构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信偿付能力并做出准确判断,以此来作出正确的经营策略。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外客户资信状况,对不同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等问题进行差异化管理,最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额度。对信用管理要做到时时跟踪,对于超过额度的客户,未进行新的评估审定前,对超出部分坚决不予赊销。
(三)完善企业外部的信用管理体系
1.加强征信管理
建立信用制度的核心是征信数据的采集及评估(资产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资信调查及评估,消费者信用调查和评估)。政府和中央银行应主导建立征信系统,此系统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服务。
2.我国政府应大力扶持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和建设信用体系必须要求信用信息市场化。目前国外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首先是政府应加强对各类信用服务中介结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各类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其次是大力推进和发展包括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信用中介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信用服务业。
3.快速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
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在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应该做好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大力支持出口信保业务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四)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健康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海外企业的信用状况不断恶化。对于出口业务,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可有效降低因信用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以某外贸企业为例,20xx~2013年,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60余万美元,但因国外客户的商业风险或质量索赔风险而取得信保公司的赔付额达300万美元,有效地降低了因金融危机而发生的经济损失,为该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外贸企业应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贯彻实施,加强对客户的风险评估,确保信息的有效沟通,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积极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为外贸企业的海外拓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2]笪家祥。外贸风险应对指南。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9.
[3]张杰明。现代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研究,1994.
[4]李海英。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中国企业的出口风险。经济研究,20xx(6)。
[5]李健。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发展的中长期思考。国际贸易,20xx.
[6]6.Steven J.Root 着。付涛。卢远瞩,黄翠竹等译。超越 CO-SO--加强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3.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11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税收政策正在日趋完善,与此同时,企业也在试图通过税务筹划、合理避税等措施减轻税收,从而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新时代,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管理者们也越来越重视税收管理工作。与税收规定不相符的企业纳税行为就是企业税务风险,不符合规定的纳税行为有少纳税和应纳税却没有纳税,这样就会面临声誉损害、刑罚处罚、加收滞纳金、罚款以及补税等风险。由于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收政策都具有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因此在大企业中税收风险的管理十分重要。怎样帮助大企业控制以及防范税收风险,不仅是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大企业的税收服务得以优化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企业的税收管理是企业在税法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通过合法形式使企业的税收得以减轻,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且根据对企业理财、投资、经营以及生产等活动的事前安排、协调与预测来实现节约税源,从而使企业的税后利益达到最大化。
一、加强大企业中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证国家税收利益的安全
加强大企业中税收风险的管理,能够使国家税收利益的安全得到保证。许多大企业都是跨国企业,如果发生了税务风险,会使国内内资企业受到冲击,导致我国税收的收入流失情况严重。现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加快,我国的外资企业数量日渐增加,大量的国内企业出现了境外投资、并购以及重组的行为,基于此,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障投资者利益
大部分的大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大企业的稳定运行不仅对证券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也是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大企业如果出现税务风险,既会让投资者失去了信心,也会造成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三)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想要使税收征管的效率得以提升,就要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大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要想得到加强,就要在税前预防税务风险,促使税务管理的重点得以前移,这样就提升了税务风险自控能力,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
(四)保证国家税源
国家税收来源多数来自于大企业,加强对大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可以保障国家税款收入,由于大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以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大企业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了较大的力量。而且大企业的社会影响较大,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可以给中小企业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大企业中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税务管理力度
在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主处理复杂的税务问题的能力较弱、工作人员较少而且素质不高、层次较低。许多大企业的业务量十分庞大,业务范围也十分广泛,分支机构较为繁多,这就导致相关的税务人员对于大企业的财务核算状况比较生疏,缺乏对大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生产经营状况的了解。
(二)税务风险管理的模式较为单一
现如今很多大企业尽管建立了相关的税务部门,但是对于解决税务争议、处理与相关部门的关系、缴纳税款以及执行纳税的申报等并没有设立详细的岗位。大企业内部的税收机构既不管理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也不参与大企业中重要的经营活动,对于税务风险不监控也不跟踪。税务管理控制税务风险体系缺乏制度化以及系统化,就导致大企业临时、被动的应对因税务出现的漏洞,使税务风险增加。
(三)税务风险的`意识较弱
一直以来,大企业决策层的主要精力是在企业的研发、销售以及生产上,没有重视风险的管理控制。企业决策层认为税务的相关问题是关于财务申报以及核算的问题,只要不做虚假的申报以及假账就不需要税务方面的管理,无需考虑企业战略。在大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中,很少建立税务控制的制度,对于税务风险的因素也很少考虑,相对于财务管理基础而言,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现阶段,我国大力加强检查企业的税收情况,企业税务风险出现以后,很多大企业才开始注重税收风险管理,主动的关注税务风险。
三、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实现企业与税务部门的有效沟通
税务工作人员要随时掌握与了解税收政策发生的变化,这样双方对于税收政策有偏差的理解才可以及时消除,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新生事物或者界定较为模糊的事物时,要主动的征求税务部门的专业性意见,杜绝出现税务风险。
(二)使税收风险意识得到强化
强化税收风险的意识主要为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在企业平时的经营活动过程中,要对交易对象以及合作伙伴的纳税信用以及纳税的主体资格情况有一定的关注,避免对方将税务风险转嫁过来,使经营成本得到增加,还可以通过对方纳税的情况对其诚信情况以及经济实力有所了解。
(三)使涉税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
要想使涉税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一方面,大企业的管理者要意识到税务职能的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提升税务人员在学习以及工作上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税务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超强的业务能力管理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另外,税务人员不仅要对税收政策的规定以及变化有详细的了解,还要不断强化税收人员的税务责任意识,避免由于工作上的失误而造成的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大企业要制定专门岗位的专业技术培训的计划,使涉税人员能够学习到丰富的与税收相关的知识,对于他们掌握与了解最新税收政策十分有帮助,还会使涉税人员运用税务知识的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使大企业税务的风险得以防范。
(四)使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在企业内部,完善以及健全建立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可以使大企业有序正常的经营得以保障,防止由于制度的缺陷而造成的税务风险。要做好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前期考查的相关工作,与大企业的业务特点、管理结构以及经营模式有机的结合,制度的主要内容包含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对外投资、资产管理以及经营模式等,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要体现出税务风险管理,在业务流程的控制以及经营管理中,将防范税务风险制度化。
四、结束语
尽管很多大企业的主观想法是遵守税法的法律法规进行合法的纳税,但是由于税务管理的涉税事项较为复杂,而且税务事项较多,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税务风险。在互动、互信以及透明的前提下,大企业要与相关的税务机关共同建立可以防控税务风险的机制,使税务风险管理以及大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得到有效的弥补,有利于大企业控制税收风险以及减少纳税的成本,这也是使征纳矛盾得以解决的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构建税收风险的管理机制十分有帮助。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还使税收的征管质效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大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远比中小企业更加复杂,如果发生了涉税问题,不但会使大企业经济负担加大,还会让大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对大企业的声誉也有影响。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12
【摘 要】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控制工作至关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财务危机的预防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当前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达不到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给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同时增加了企业财务危机的概率。本文阐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并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通常而言,对于财务风险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广义性质的财务风险理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归结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要面临的风险威胁方面较多,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着风险;二是一种狭义的财务风险理论,企业偿还债务的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的主要形式,而企业在负债情况下继续融资对企业偿还债务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企业债务偿还不力,就会引发连锁的财务问题,从而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复杂的宏观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造成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货币的持续贬值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大。尤其是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增长,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企业财政资金回笼的速度较慢。此外,企业对于银行的依赖性较大,银行的利率发生变化就会造成利率风险,同时会产生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因此要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就要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市场应对能力。
2.企业财务人员缺乏正确认识
当前,我国的部分企业依然注重于企业的经营治理,工作的重点侧重于生产销售工作,却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造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资金的登记、财务状况的分析、凭证登记等工作,并不能反馈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缺乏相应的知识资本、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的财物管理思维,此外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低估了企业的无定形资产,在资本运营中常常忽视了无定形资产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上都较落后,同时其财务机构的设立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思维落后,而且其数据分析方式较为迟缓,因此很难全面的掌握企业财务信息状况。此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也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责任归属的'不明确也造成了财务管理改革的困难重重,完全背离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信息化、知识化理财进程因此而严重受阻。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1.回避风险法
企业要未雨绸缪,要有强烈的危机预测意识,全面监控企业每个方面的工作,包括管理工作、生产状况、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竞争对手信息、国家政策等,全面监控危机可能发生的根源,分析出可能出现危机的方面。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危机预测工作机制,组织危机管理工作小组,通过引入危机管理人才来确保危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根据危机隐患的类型和强度,建立科学全面的危机处理方案。
2.分散风险法
企业通过设置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由于市场信息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性,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采用以下的做法:首先要企业之间建立联营关系,在高风险项目的经营上达成风险共享方案;再者要多元化的投资,将企业的运行资金投放到不同的项目中,降低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最后是对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状况,设置多项的经营方式,通过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的相互补充,来减少企业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企业破坏。
3.转移风险法
4.降低风险法
降低风险通常会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通过支付一定代价来减少损失的发生,降低损失财务的损失程度;再者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过程中,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市场来增强企业的收益,从而通过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来降低风险的存在;最后企业可以在购买原材料时实行货到付款的方式来维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在原材料的采购中坚持验货付款,避免造成钱货两空的现象。
5.缓冲风险法
缓冲风险法是较为稳健的策略,企业可以通过实行分期摊销的方法来降低企业风险带来的影响,例如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设置偿债基金,并按照会计准则提取坏账准备金等策略,来增强对于企业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企业可以建立财政风险基金项目,通过基金的支出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危害性,这种策略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企业的正常运行,从而缓冲风险的破坏力,总体而言是对企业财政的一种有效性保护。
四、总结
总之,企业要大胆的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与时代要求接轨的同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保证企业的财务健康运营,同时企业要采取多种财务风险转移方法,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承担的风险,保证企业向可持续、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13
1 问题提出及分析
IT 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信息资产在企业中占总资产价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如何合理地规避风险,充分利用现有IT 资源有效地支持业务发展,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规避风险为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提升企业管理经营的必经路径。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于20xx年6月由财政部公布,与此同时,财政部还公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试行) 》。这两个规范一方面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措施,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内部控制审核经历了从评价、审计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日趋成熟并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当前环境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内部会计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此本文重在指明IT环境下,如何通过内部会计会控制来加强对企业风险的防范。
2 内部会计控制对风险的防范作用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对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和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具体是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而制定的各种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其基本目的在于保护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旨在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内部会计制度的运行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内部会计制度的所包含的工作中隐藏有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加入风险管理,势必达到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达到企业防范风险,提升收益的最终目的。
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风险的防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一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全面实施,将会通过会计程序的执行,准确、全面地记录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切经济事务,及时察觉和外理一般意义上的会计错误。通过内部会计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促进内部会计控制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企业获得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从而达到对财务风险防范的目的。
(2)对经营风险的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体又可细分为合法性控制、正确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和一致性控制四个部分。其中。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合法性控制和正确性控制两个部分,对于企业日常经营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其中合法性控制主要通过检验经营业务的的处理过程是否与规定的程序相一致,经营业务的处理是否经过授权或者管理层的批准,是否存在无权决定或者超越权限的行为,以及对经营业务是否进行了及时的严格的监督和审核。正确性控制则主要是通会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否,来确定对于相关经营风险的控制。
(3)对市场风险的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对市场竞争情况的准确预测与全面分析,明晰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市场竞争状况,帮助企业制订相关的市场策略,从源头上将企业市场风险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风险控制,达到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范的最终目的.。
3.1 IT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出现的新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形式发生变化
IT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手工环境转变为计算机操作。在手工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后一步骤对前面所有工作的审核,检验并修改前一步骤会计工作中的所有错误,通过每一环节对全部环节的检验与复核,进行内部会计控制。计算机的普遍应用,IT环境的逐步形成,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形成程序化的方式,相比之下,这一方式更加高效,也更具有准确性,大大地提升了内部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准确度。目前,计算机正逐步取代伟主统的手工会计制度。
(2)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内容及范围发生变化
IT环境的下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对于企业内部各种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内容不断加强。原来由会计部门人员单一进行的会计操作,在IT环境下,通过会计人员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作用,使得会计部门的工作内容由原来的单一会计核算,转变为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多种程序组合。内部会计控制人员也由会计人员专门进行逐步演化会计人员同计算机系统操作人员的协同完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多,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范围逐步扩大大。
(3)内部会计控制的侧重点发生变化
在手工会计模式下,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通过会计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和协作进行相互牵制、检验,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在IT环境下,会计工作人员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共同完成相关的会计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在内部控制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来说,在IT环境下内部控制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控制和对于会计软件系统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侧重点倾向于对于人员和系统的双重控制,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这一侧重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企业的沟通模式发生变化
较传统模式来讲,IT环境下,企业内部信息与沟通方式更加便捷与迅速。企业的生产活动和业务活动内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信息,以及所需要的各类信息,通过计算机的传递,实现了同步化和同时化,因此来说,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综上,IT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部会计控制的方式、内容及侧重点的不同,对于信息的及时准确把控,都对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3.2 IT环境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
(1)改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首先优化了企业内部复杂的财务组织结构,使财务组织结构更趋于扁平化,提升企业的内部沟通效率。其次,减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层级,提升内部控制能力。最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信息化系统的全面运用,改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更加注得人力资源效能的提升,全面实现以人为本。
(2)提升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水平
内部会计活动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全面运用,工作的效率得以提升。同时,IT系统的全面运行,也实现了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标准化操作,大大地降低了人为因素,提升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准确度,完善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
(3)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监控制度
IT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对于软件系统的依赖性不断加强,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依赖性日趋严重。在此前提下,如果计算机程序发生错误,或者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学习漏洞进行违规操作,其被发现的机率较小,其造成的损害结果巨大,因此来说,IT环境下,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监控制度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IT环境下,要求不断改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提升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监控制度,从而实现在IT环境下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最终目的。
4 IT环境下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在IT环境下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如下:
(1)树立风险意识,形成风险控制软环境
在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中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建设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风险防范的软环境,使从业人员明确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其在日常工作中的风险控制意识和良好的风险控制作业习惯,从源头上杜绝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完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加强风险管理的硬件建设
首先,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好、可操作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信息系统。同时,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符合企业的实际,保证系统各模块之间的融合。
其次,结合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实际业务了生过程中的各个风险点,设计并完善一整套的风险管理系统,这一系统,要在企业的信息化操作流程中得到完整体现。在企业的日常作业活动中,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地对各风险点的情况地进行全面监控。
第三,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根据企业的业务情况及风险管控的需求,进行运态的可持续的改进,从而实现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动态跟踪机制,切实达到企业风险防范的目的。
(3)形成操作与监控分离机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流程中的各风险点形成风险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对于业务活动进行风险的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最终形成风险报告,以达到对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控制的目的。
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形成操作与监控相分离的机制,实现分权与制衡。形成内部会计操作人员与内部会计监控人员的分离,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切实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为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作出一定的贡献。
综上,在IT环境下,要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就必须要调整内部信息系统,强化风险意识,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14
相比国际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晚,直到 1996 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才对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颁布于 20xx 年 4 月 26日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国有乃至民营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些完善必然源自企业自身的问题之中。而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更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问题。
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就连国内外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以及二者之间是等价的。本文认为分析任何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割裂事物所赖以存在的特定的外部环境来考虑。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结合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的看待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综合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也许就会豁然开朗。
1. 1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不同点
第一,两者的范畴有所不同。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 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第二,两者的活动有所不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目前所提倡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第三,两者对风险的定义有所不同。在 COSO 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 ,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 而在 COSO 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第四,两者对风险的对策有所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四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1. 2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同点
第一,两者的实施参与主体相同。即都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强调了全员参与的观点,指出各方在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中都有相应的角色与职责。
第二,两者的性质都是动态持续的过程。不论是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都不是单独或额外的活动,而是与企业运转并存,内置于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作为一种常规运行的机制来建设的动态持续性行为。
第三,两者的企业目标相似。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类,其中三类与内部控制相重合,即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但报告类目标有所扩展,它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要求所有对内对外发布的非财务类报告准确可靠。
另外,风险管理增加了战略目标,即与企业的远景或使命相关的高层次目标。这意味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确保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而且介入了企业战略( 包括经营目标) 制定过程。
第四,两者的组成要素重合。风险管理的八要素中包含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
1. 3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融合与统一
无论范围或者内容的不同,无可辩驳的一点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两者密不可分。现今世界行业复杂化,不同行业不同时刻不同外部环境下,企业的侧重点都可能发生变化。然而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同点都在于核心,不同点多侧重于范围能外围。当前,两者都只局限于少数职能部门,并没有渗透或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然而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它们之间必然相互联结、融合,直至统一。
2 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自我国于 20xx 年 12 月 11 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所遭遇的企业风险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既有战略风险、财务风险,也有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上面的四种风险,并不能简单的`区分开来,因为,现实中一种风险的发生往往也伴随着其他风险的爆发。风险管理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情况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无法很好的适应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制度,存在很多明显的不足。
2. 1 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环境的松散和管理层的应对消极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时间较短,企业管理层往往都是因国家制度或者监管而被动设立内部控制的制度或者体系,很多都是一个空有架构,没有实际运作功能的“空架子”,在风险来临时,企业内部控制中应对风险的措施不能迅速运行起来,公司治理结构松散无力,内部审计缺失,人力资源政策混乱等,才会导致企业在风险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导致这些主观上的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不重视。因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忽视,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才会不够权责分明,企业文化中也缺失了进行风险应对的积极性。企业内部环境才会如此松散,失去了本身应该具有的应对风险管理和调节能力。这都是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所在。
2. 2 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不明确与风险评估的不细致
企业风险管理的四目标中最容易发生冲突就就是战略目标和其他三个低层次目标之间,TCL 海外并购最初的失败就和战略目标的不明确有着不可否认的关联。战略目标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高目标,调节它和其他三个目标的关系不可忽视。TCL 管理层急于绕过贸易壁垒,没有明确好战略目标与运营目标的关系,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才会导致后来的失败。而 TCL 后期的崛起也是因为从这次失败吸取了教训,开始积极的确认机遇相伴的各类风险和企业运作的具体细节。企业的发展必须有合理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首先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理财过程中,目标设定不合理或者仅根据管理层的投机偏好去选择衍生产品,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就无法做到合理的评估风险收益。从 TCL 的海外并购之路上,我们就能明白,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明确非常重要,而其中涉及到的具体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也是合理评估企业风险收益的基石,对企业的持续性经营来说,两者缺一不可。
2. 3 应对风险的管理体系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
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风险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体系构建成本过高,很多企业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保持平时运作的应对风险的部门,而风险管理中涉及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复杂难懂,合同书也是专业术语,我国这方面专业的人才又非常缺乏,国内大多数企业在选择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搞清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或者片面的注重到单独风险而忽略了不同风险的相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导致盲目听信交易对手或具体操作人员的意见,以至于不可挽回的风险发生。现今企业施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落后而片面,并没有与时俱进的考虑到不同风险及风险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企业何谈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加入风险管理框架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的墨守成规将会成为风险管理的最大障碍。退一步来说,即使在合同公平的情况下,拥有一个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应对风险部门对企业来说也是必要的存在,随着市场的复杂化、多样化,遭遇的风险会层出不穷,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4 内部控制制度里应对风险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目前企业应对风险的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落后。在企业面临风险决策时没有一个流畅的、高效的公司组织结构来支持。二是企业监督机制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来实现。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具有良好的执行效果,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因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就必须拥有顺畅的组织结构和对内部控制的持续监督。而不仅仅是在发现问题之后才进行的事后控制与监督,更重要的是事前和事中持续的监督。
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正是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个明显的侧面反应。企业的监督问题由来已久,主要表现在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产品安全问题中,这方面,其实企业应该和消费者站在统一战线,只有严格的监督机制造就出质量优秀的产品,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取得最大的利益。近年来大企业的成败往往就在一瞬,三鹿更是直接因为产品安全倒台,由此可见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在有无数漏洞可走的制度下,监督成了一纸空文,各类企业风险无从发现,企业的持续性经营更是天方夜谭。
3 风险管理下企业内控体系的对策分析
为了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针对上文中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下文根据我国企业现状对内控体系的构建对策在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文化、企业目标、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对策和具体建议。
3. 1 优化企业内控环境,积极应对风险
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及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石。内部环境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经营活动的组织、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应对都有很大的影响。公司管理层对企业内控体系的不重视不可能瞬间改变,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把应对风险的重要性加入到企业文化乃至员工自身观念中去,综合说就是优化企业内控环境,让所有人都学会积极应对风险。首先,可以着手构建高效、系统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本身环境就是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公司治理分为: 股东、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四个部分。其次,可以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对员工施行系统的管理,通过严格招聘、规范工作、定期培训、考核奖惩制度、轮换岗位等方式加强员工素质、能力。尤其是可以加强对员工有关风险管理方便的知识普及,这样可以从基层的地方规避和发现风险。最后,创立完善的员工奖惩责任制,全面预防企业风险。大部分风险在发生之初,就可见端倪。要使企业预防风险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同时,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直观的联结在一起,是实用和低投入的责任机制。
3. 2 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的细节,合理评估风险收益
目标设定是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战略目标作为企业最高层次的目标,它与企业任务和预期相联系并指导企业的任务和预期的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都应该服从于战略目标。
总而言之,企业在战略目标制定过程中,管理层必须在评估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机会和挑战,紧密结合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在战略目标制定之后,还应该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在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的支持下,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和层级目标,部门然后将目标层层分解到个人。战略目标分解使得企业各部门、各层次人员对企业的战略有了清晰明确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个人的目标,将员工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各具体业务层面的目标也必须服务于组织总体的战略目标。同时注意经营目标的细节( 如经营中涉及的金融衍生工具和衍生产品) 是否支持战略目标,对每一个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安排专人细致排查,合理的评估风险收益,才能做出正确的公司决策。
3. 3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风险多样化问题,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在风险管理这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及时、全面、准确的进行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而这需要的就是建立和实施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风险管理系统,要求成功的整合分析、管理和运用技巧。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将战略、流程、员工等相关方面联系起来,用以评估并管理公司在创造价值时面对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共通之处。因为这些相互之间高度依赖风险本质的变化,企业不应该将风险分成单独的组成部分来分开管理,而应该用一种整合的方法来管理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在充满风险的环境里更为有效地运营。全面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紧密相关,为董事会提供重大风险信息及管理风险的方式。同时,它与绩效考核紧密相关,提供了风险调整后的指标体系。最后,它与内控体系相关,内控机制实质上是全面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帮助组织实现经营和盈利目标,防止资源的损失,并确保有效报告体系。同时,它有助于确保组织遵纪守法,避免名誉受损等。总之,它帮助机构奔向目标,避免了沿途的陷阱和意外冲击。
3. 4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针对风险的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控制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适应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流畅的组织结构,能迅速、及时的为企业应对各类风险。而在企业监督机制方面,从企业自身来说,可以适当加强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控制。两者都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制度和员工的能力。具体措施如自我评估可以通过加强频率,会计控制可以增加复核账簿的程序等,以达到随时监控企业内控状态,调整内控体系中的不足,达到完善企业自身的目的。从外部环境来说,可以加大外部审计人员的监督权限,这样,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测试和评价的基础上,能够基本了解企业的现状,在履行其职责时,能更好的对管理当局及董事会提出独立、客观及有效的建议,如管理当局建议书等。
[参考文献]
[1]王翥超。 从内部控制要素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 会计师,20xx,9.
[2]林钟高,曾祥飞,储姣娇。 内部控制治理效率: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1.
[3]郑小荣,何瑞铧。 企业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J]. 财会月刊,20xx,9.
[4]李明辉。 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xx,11.
[5]毛新述,杨有红。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xx 内 部 控 制 专 题学术 研讨 会综述[J]. 会 计研究,20xx,5.
[6]岳霞。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J]. 经济师,20xx,6.
[7]刘霄仑。 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 基于对 COSO 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 会计研究,20xx,3.
[8]侯微。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重构[J].经济视角( 下) ,20xx,3.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15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描述了企业会计控制管理风险的表现的基础上,对造成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企业会计管理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当前企业制度不断深入发展的推动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也正在经历着脱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起来广阔,这使得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也日益显现,并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所以,正确认识当前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程度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表现
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会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因素的影响作用,使得会计系统的实际运行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损失。换而言之,也就是企业会计业务操作可能带来的企业经济损失的风险。在企业会计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国家行政经济管理机构在检查、专项审计和例行审计时发现的企业会计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企业会计管理中违法、违规行为被揭发和举报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松散造成会计核算失控而滋生的风险;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操作能力不良带来的风险。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如影随行,如果不加以研究,它必将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
二、造成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良,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根据当前企业会计体系运行来看,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其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和企业的自身条件了解不够全部,不能够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使企业会计制度要么照搬硬套;要么流于制度文献表现而无实际操作无果;要么环节职能规划不清而责权不明确;要么控制面杂乱而控制节点繁琐。其次,在制度执行方面表现不良:奖惩不明考核无力,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执行控制渠道不畅,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职权混乱而责职不明,控制制度无法真实运行;高层领导态度不够重视,影响下层执行力度等。
(二)会计管理技术带来的风险
会计管理是一项目实践操作性的活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就其技术而言,如果技术不良,必然带来相应风险,主要表现为:首先,会计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的素质及现实经济环境的复杂性而导致的会计判断失误会造成风险(如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的基本制度和准则的理解不到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错误而出现的错报等);其次,随着现在企业的发展,其会计业务操作量越来越大,会计从业人员在处理海量的会计业务时,一旦出现票据丢失或计算错误等,就必然给企业带来风险;最后,会计从业人员不能积极主动参加企业的管理,不能及时准确向经理层传达企业的会计信息,这必然给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带来风险。
(三)会计职业道德带来的风险
会计业务操作是一项目重事实严谨性很强的工作,“不做假帐”是会计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职业道。而在当前的企业经营中,不难发现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出于种种原因而置基本职业道德不顾。就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企业管理高层为了企业的某些短期利益或私利,有意识的授权或影响会计从业人员故意歪曲真实会计信息;其实,是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自身的个人私利或个人业务能力不高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控制会计管理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会计管理风险预警系统
“火车跑得快,合靠龙头带”所以,企业高层领导一定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并做好企业会计管理风险防范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和企业的相关职业也应具备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要通过多种灵活多变的方式,强化意识灌输与教育培训,在全企业内形成共识。在加强风险意识的同时,还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一套完备的会计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对会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定期进行检测并于预期值进行比较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操作能力,尽可能降低风险
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管理风险中的核心之所在,而其的业务技能对风险的影响更是重要因素所在。为了降低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财政部早前就颁发的财会[20xx]19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在规定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满足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从业员人的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企业应根据需要不断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拓展和知识更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解决实际会计业务的能力。而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也表明,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的严格要求是降低会计管理风险的重要措施。
(三)重抓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消除风险的人为因素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就是社会所重视的问题。在此,我们首先要从企业高层方面提出要求,要求企业在引进会计从业人员时加强从业道德的考核与要求;其次,要求企业对内部员工加强宣专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其认知标准,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价值观,并使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最后,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并进,并加以严格执行。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02-20
探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思考论文01-01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与管理建议论文02-25
浅析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论文04-01
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论文11-08
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管理探究论文05-29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论文11-23
风险管理论文06-22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