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时间:2024-06-17 15:42:37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必备)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成本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1

  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的范围向着与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国内企业快速发展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急切需要,结合战略成本管理基本理论进行概述的同时,对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国内商品流通企业在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中提供借鉴。最终以“形成企业独特的成本竞争优势”为目标,实现企业整个成本管理体系的成功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流通企业一直以来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成本管理混乱等制约了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战略成本管理,能够使得商品流通企业在后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成本削减,但企业更需要遵循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有选择的进行削减。对于成本管理中不重要的环节,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削减,而对于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反而不排除扩大投入的可能,如此有的放矢,有紧有松,聪明的削减成本,方是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不损害企业健康,甚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定义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发展起来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统,是一种前瞻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结合的产物。它与传统成本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成本管理的重心不仅在生产阶段,而且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在成本管理和控制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具体是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协调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关系,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构建和评价企业战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的建立,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其麵在于,借助会计功能编制成本管理计划,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实现成本领先和竞争优势的“双赢”。

  二、商品流通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战略成本管理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产品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为了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必须推行战略成本管理,促使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一步,战略性降低成本,形成成本优势,在竞争中才能取胜

  (二)战略成本管理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需要。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比如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可能会减少一些设备的正常修理与保养,从而影响设备未来的正常使用,进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支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战略的角度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三)战略成本管理是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重心仅在生产阶段,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和财务控制不能仅仅停留在结果的分析上,而要将成本管理管理范围由企业内部延展到企业外部,从事后控制到事前控制,通过过程控制将企业成本管理涉及的各个环节和企业战略目标相联系,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组织企业成本管理活动。

  (四)战略成本管理是适应环境的需要。企业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环境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并决定企业的行为。企业的成本竞争战略必须同它所处的环境相联系,企业经营的环境决定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范围,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影响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相对地位。

  三、商品流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满足获取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商品流通企业必须采取以下有力措施来控制成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控制成本的影响因素。当企业完成了以价值链来归集营业成本和分摊资产,并分析其价值活动的影响因素后,企业就应考虑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建立成本优势。如控制地理因素,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营销策略;进行学习管理,结合企业长期竞争战略来制定学习战略目标,确定赶超竞争对手的基准点;调节和控制生产过程,保证生产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减少生产能力闲置所带来的机会损失。

  (二)再造价值链。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其价值链往往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存在着显著差异。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生产工艺、自动化方面的差异,以及采取新的营销策略、新的原材料、业务流程再造、供应商和分销商协同、竞合策略、厂房设施的地点迁移等措施苒造价值链,以便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为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奠定基础。

  (三)通过价值链整合等措施强化成本管理。一方面通过价值链横向整合与规模经济、分权管理等来改善成本动因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借助于价值链纵向整合、适时制的应用,以及质量成本管理等强化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实现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在全球性竞争和市场风云变化下,商品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加强成本的管理,从而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获得更多的市场和更好的效益。而要想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流通费用,选择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不断吸收其他管理理论的精华,不断实践和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管理体系,使商品流通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指导消费的功能,从而扩大内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2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增强自身在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并做好成本核算方面的相关工作,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企业相关部门应结合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来确保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及对策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关键要素,其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成本指的是在生产产品或经营项目过程中所耗费的费用的总和。企业成本不但涉及管理成本,还包含了财务成本。成本核算则主要指的是结合企业对成本计划落实的具体情况,为产品价格的明确提供参考,完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对成本计划的开展状况予以检验,以此来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支出。

  一、现代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成本核算流程缺乏合理性

  现代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方面。部分企业没有对生产经营中所消费的相关费用予以科学、合理的分配。如,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因此通常其经营者与领导者都是一个人,这样在对产品成本予以核算时,无论当期产品总数有多少,均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纳入到产品成本当中予以分摊,但未在月底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对费用予以分担,这种较为随意的成本核算方式会让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相关数据不具备真实性。

  (二)管理人员缺乏强有力的成本管理意识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当中的内部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重视度还有待提升,不关注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降低了员工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大多数企业内部还未就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予以针对的成本意识培养,再加上员工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参差不齐,就会出现部分员工对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正确的把握与认识的情况,进而妨碍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限制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成本核算对象缺乏规范性

  对成本核算对象予以明确,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在对成本费用进行计算时更为准确的确定需要对费用予以承担的主体。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这一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在对不同规格与品种的产品成本予以核算时,通常都会归结到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上,这样尽管不同产品在人工以及原材料等相关费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最后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却基本相同。

  二、完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对策探讨

  (一)提升成本核算的合理性水平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属于一项专业性工作,需要重视工作过程中的合理性。要想提升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合理性水平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其一,对成本核算方式予以合理的选择;其二,对企业生产费用予以合理化的分配。其中,企业在对成本核算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将实际发展状况作为出发点,不但要确保其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还要保证其能够满足企业在发展方面的相关需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在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效率与水平,并且企业还需要结合生产性质与经营方式来对成本核算方式予以选择,同时划分好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便于经营理念的实现。另外,对于企业生产费用实现对其的.合理化分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的分配,以便于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相关工作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化。

  (二)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在开展成本管理时,企业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让严格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内部管理人员的思想上扎根,充分重视相关的成本管理问题,对企业内部人员的集体成本管理、核算意识予以培养,并利用定期培训教育的方式培养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借助员工从身做起的方式,让企业整体重视发展企业成本管理问题顺利实现,最终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目标,利用合理的成本管理,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先机。

  (三)适时调整企业成本核算对象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行业布局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产品与业务范围,而这要求企业将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不断调整。比如当前,鉴于企业间接成本处于不断上升中,所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将企业职工作为核算对象。企业职工的思想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等均会对企业间接成本的核算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定要把实际情况考虑到,对企业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不断体征。

  (四)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日益普及的网络技术,让大家都了解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功能。其快速的运算、处理方式的便捷以及强大的批量实时信息处理功能均可大力支持企业的成本管理。在对现代信息技术予以运用后,业务集成便产生了大量重复性的核算成本信息工作,既让财务人员记账算账的工作减轻,且也使因人为操作所导致的核算偏差减少,促进了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因为信息系统在第一时间对业务数据进行收集,进而让企业成本管理对成本信息的要求得到满足。所以,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从狭隘的思想观念中突破出来,考虑实际情况,凡事量力而为,将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给充分利用起来,从管理角度出发展开积极探索,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利润、促进企业找到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结语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中都有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相关部门应详细分析与研究这部分问题,并通过有效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琴.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20xx(09)

  [2]唐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03)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3

  摘要:

  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和运营体系的发展,其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已经逐步积累起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然而在成本管理的模式方面方法还十分的有限,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研究缺乏战略眼光。尤其是近年来,受到世界普遍的金融危机影响,各种运输成本都急剧上涨,铁路也不例外。

  一.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成本动因

  引起企业成本增减的所有因素称为成本动因,通常指的是其中的核心因素。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准备的基础上,并掌控全局,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组织形式的考虑,从而分析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动因。对企业成本起伏造成影响的动因主要是从企业执行程序和企业经济结构,即:执行性成本动因和结构性成本动因。

  (二)战略定位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对其发展的影响有明确的了解,制定出不同的方法。(1)优势威胁战略,主要是利用内部优势降低外部风险的影响的战略。(2)劣势机会战略,主要是通过外部环境的优势来弥补内部因素不足的一种战略。(3)优势机会战略,主要针对如何充分分析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调动企业内部要素,以获得企业发展的战略。

  (三)内在价值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由不同的单元价值链体系所组成,每一个单元价值链所消耗成本都必须要分开进行统计与计算,同时也要相应的划分其产生的价值。实施内部价值链计算方法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一方面能够使企业自身价值评估体系的严谨性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优化和改进企业价值链。从结构的组成上来看铁路运输企业主要有营销与客户服务部门、制造维修部门、运输管理部门等,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整合工作是由各个部分通过一定的方式相结合完成的。通过内部价值管理各环节的优化来实现企业竞争优势,再协调和优化企业的价值活动。通过价值链企业中的各部门相互联系起来,任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会受到其他部门工作的影响,所以必须开展内部价值链的完善工作来获取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内部管理利用内部价值链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强化管理能力,使协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避免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使企业内部价值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建议

  (一)树立成本管理企业文化,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对企业而言,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以及成本控制的意愿对整个内部运营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是改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树立成本意识,调动起员工降低运营成本的愿望,是推行降低成本具体方法和规定的先决条件。企业应该加强培养成本管理方面人才,通过成本管理培训班等方式,为企业员工灌输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的相关教育,增强在日常工作中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政策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折射出了企业内部员工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铁路运输企业在营造其成本管理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和竞争只要武器的正确观念,并把观念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心中,鼓励员工的参与,利用成本动因研究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期降低成本,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

  (二)增强成本管理体制建设

  首先要制定成本管理企业制度,为各项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供指导。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在这些制度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基础工作不够完善,会影响成本决策依据数据的可靠性,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定;其次需要划分成本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不同的部门单位之中,必要可由各个部门再细化到班组和员工层面。明确了成本管理责任,具体到每个员工,才能让管理工作实施起来效果更加明显;

  此外完善规范成本管控系统。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时需要加强对燃料的管理,以全面预算思想为指导,以定额管理制度为主要的实施方法,对成本进行合理的管控,注重从成本动因角度进行考虑,严格执行经济责任的考核,推广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增强成本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力;最后要制定成本控制激励体系,提高各个级别员工成本控制意识,鼓励运营工作中的技术革新,充分发挥员工在成本控制工作中的积极性,尽可能的降低铁路运输企业运营中的成本支出。拓展和调整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三)强化成本预测工作,提升成本管理效果

  强化成本预测工作,通过预期管理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工作模式,能够迅速的降低运输成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经济决策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不能对经营活动进行实验,主要依赖过去的经验。所以建立适应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模型来预测和分析经济决策可能造成的结果。模型结论相较于理论更加直观,说服力更强。

  三.结论

  铁路运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各地商品和货物的交易与流通。本文根据我国铁路运输成本管理的现状,探讨了铁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总之,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战略成本管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越来越广阔的使用前景,值得足够的重视和大力的发展。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4

  伴随着电力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实施联网竞价。如何进行电力财务成本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财务成本管理角度出发,介绍了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在现代市场机制的运行情况,并提出了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希望给行业人士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引言

  为了使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水平有显著提升,必须下大力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在严抓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与此同时,还应当努力提升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作为电力企业,其财务成本管理可以适当借鉴其他行业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好的做法,从而持续对电力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电力企业始终处于高速、平稳运行状态生产与经营。

  一、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在现代市场机制的运行

  1、企业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财务成本管理有效支撑

  在市场经济制度巨大影响下,为了使得电力企业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必须推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向多元化目标发展。但是,新经济制度前提下,企业成本投入的多少已经成为评判电力企业是否盈利的一个关键指标。另外,更可以表征出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效益。

  2、应当下大力抓好成本数据管理体系

  一般来说,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多个环节,比如:预测收益、计划决策、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等。但是,所有这些环节的实现都应当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全面分析与仔细探讨成本资料,否则,会对电力企业成本管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没有通过实践调查而得到的资料,不能够正确指导电力企业有关进行经营管理决策人员作出正确判断,从而使得某些策略不够合理。因此,保证得到的资料详实新鲜,才能够使企业管理层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大幅缩减企业生产成本。

  3、充分明确成本管理责任制

  作为电力企业,要想将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抓起来,落下去,就应当完全抛弃人情关系在管理责任制中的作用,把责任充分落实到每一个人,员工的一切行为必须以事先制定的规章制度去执行,只要坚持这样去做,一定会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双提升。此外,作为电力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必须对其每一环节如生产、供应和销售等一丝不苟的完成,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把成本消耗情况直接反馈至成本当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同行业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同时要将成本责任制与激励制度密切相连,使得财务制度的功效在成本管理制度的大环境下发挥到最大。

  二、我国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相关建议对策

  1、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实施成本管理

  (1)树立现代财务成本管控理念

  公司实施财务成本管控的基础准则便是财务成本管控观念,对现代财务成本管控思想加以合理梳理,进而提升公司财务成本管控能力。①应该将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成本管控的目标。过去的财务成本管控以该公司运营收益最大化为核心开展,经过对其全面的剖析,此种展开仅是实现了电力公司本身的短期发展目标,随着电力公司的成长与拓展,应该将公司第一时间划入产业的.生产价值链条中,将公司效益最大化视为财务成本管控的目的。把控售价、费用、销售数量与安全生产等诸多因素间的联系,全面探究公司的业务过程、组织架构、工作方式与业务举措等,积极建设有关业务工作、资本供给、数据信息、流程达成整合的自由式学习类组织机制。依赖学习效应,大幅度提高电力公司财务成本管控成效。②牢牢树立“大成本”的思想观念。作为组成产业价值链条中的某个环节,电力公司运营费用受到内外要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形成“大成本”的财务成本管控思想。因此,对公司财务成本加以高品质管控,应该对公司内部与外部的资源加以科学运用,把公司财务成本管控范围持续增大,在电力项目设置、项目造价管理、资源整合调配、开支管控和节税谋划、线路损耗规划、线损控制、购电成本管理等和成本密切关系的成本管理。③对某些非正常成本和非相关成本要进行严格控制。财务成本控制中很重要也是较难的就是非正常成本和非相关成本。非正常正本就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因为出现某些异常情况造成的成本支出,相关人员应当对这种情况高度重视,一定要构建好成本控制预警系统,特别是应当积极参保。与此同时,因为非相关成本不会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任何影响,应该尽最大可能缩小非相关成本的各种预算。

  (2)应当建立并逐步健全完善财务成本预算管理体系一个健康完善的财务成本预算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

  针对于此,应当充分考虑电力企业的实际规模,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区域经济状况,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成本管理预算体系。①对成本准确预测,确定成本目标。进行电力企业成本预测,应当从已经发生的成本与费用出发,同时考虑企业发展战略规模和市场实际竞争情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调查,全面参考包括发电、供电和售电等各环节的成本与收益,科学、准确预测电力原材料的成本,设备大修费、基建工程、组织管理支出、员工工资以及福利发放等因素。②必须拟制消耗预算。基于对市场物价、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企业所应用的生产技术等多种外部因素,严格把控消耗品预算。③构建预算监管体系,切实提升预算管理的实际执行能力。针对当前执行力度缺乏的情况,应当适时建立预算监管体系,这一体系主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为主要部分,定期审计财务成本,保证企业预算执行力度达到预算目标。

  (3)突出内部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突出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根本保障。①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权责分离为指导原则,实行岗位轮换和岗位定期考核制度,加大会计信息监督力度和岗位控制。充分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下大力加强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程度。另外,还应当在内部建立控制评价制度,在利用内部控制审计提升控制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激励制度强大的作用,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②积极做好与银行各种业务的往来工作,防范资金支付风险。在往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单位银行账户必须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核算,未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的银行账户必须进行清理撤销,防止出现企业存款账户分散化,使之便于集中管理。

  2、扎实做好财务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基础性工作是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前提,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登记报表资料、构建成本管理指标等。实行责任明确,分工到人。以规章制度作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另外,具有监督职责的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加大监督力度。必须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成本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3、实施刚性成本预算

  进行成本预算管理,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精准估计预算金额的具体数量多少,之后,实施刚性预算。刚性预算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加大预算透明度,保证合理顺畅。

  4、电力企业管理层必须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足够重视

  只有电力企业领导把注意力切实放到财务成本管理上,才能够使得成本控制质量提高,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广泛的社会价值。特别是作为会计人员,主要担负着开源节流的职责,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如果作为企业的领导层都对成本管理没有付出足够的重视,那么相关财务部门也仅会就企业日常运行管理开支等基本工作执行好,轻视对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管理的控制。

  5、加强电力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必须下大力采取各种方式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控制,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并对此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同时,逐步建立并完善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等责任制度。由于电力企业规模通常都比较大,员工数量众多,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统筹安排,分级控制,准确把握每一层级成本管理的实际职责,切实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三、结语

  总之,为了使电力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应当逐步完善电力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同时,实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常态化定期培训机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5

  一、加强园林施工管理的方法

  1.应从管理的思路上进行创新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保持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施工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只有实现新的思路,才能突破以前管理模式的束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可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使管理模式更具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2.加强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2.1切实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及时签订施工合同,组织相关人员认真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及仔细审核设计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找出图纸的不足之处,在图纸会审中提出建议,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同时编制好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做好工程进度计划,避免以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误区,影响质量、耽误工期。

  2.2施工阶段的施工控制管理。施工阶段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控制管理的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应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根据材料供应计划,做好各方面施工和投入。在材料方面,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所有的进场材料,必须经检查合格并出具合格证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在技术方面,应加强技术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在治理质量通病方面狠下功夫,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在各分部工程施工前,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难点重点把握。在人力方面,通过施工操作技术、施工规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的培训,使操作人员在上岗前明确质量技术要求,并在施工中经常检查质量情况,工序交接时必须自检、互检,并做好工序交接班记录。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利益到人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现场管理办法。

  2.3养护期间的施工管理。园林绿化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为确保工程质量,应加强对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通过对管护工人实施专业化培训,以做到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在绿化养护管理上,要了解种植类型和各种品种的特征与特性,关键抓好肥、水、病、虫、剪五个方面的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

  2.4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竣工验收,全面考核工程质量,保证竣工项目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园林绿化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竣工验收前相关人员必须及时准确的准备好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以便参与验收人员通过资料及时了解整个施工过程,项目经理部必须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圆满结束。

  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实现成本目标、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要搞好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应根据园林行业的特点,形成“企业是利润的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管理格局,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成本管理教育,高度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参与施工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各类人员都具有成本管理的职责和意识,全员、全面和全过程地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2.施工各个阶段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

  2.1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前期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关系到将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是项目实施的前提与保障,施工前期可根据施工合同或企业下达的成本目标确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对拟建工程进行成本分解,按单项工程提出成本控制目标,打好成本控制的基础;做好施工之前的实地调查研究,重视成本失控风险预测,对有可能出现的工程量增减、价格调整、工程风险、物价涨跌、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施工所在地的交通、能源、气候等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同时根据调查的资料,结合场地施工环境条件、资源条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供应计划,从而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以降低施工成本。

  2.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2.2.1劳动力的控制。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施工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应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根据工程情况编制具体的劳动力使用量计划,合理地使用劳动力,同时建立规范的、统一的、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克服只管干活拿钱不管投入产出的传统观念,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才能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的根本转变。

  2.2.2施工材料成本控制。施工材料是构成工程成本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做好材料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一项,也是施工企业项目盈亏的关键一环。材料的成本控制可从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入手,用量控制上运用行政、经济的管理手段,健全和完善材料的管理机制,实行统一采购和供应,降低采购价格,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的方法。价格控制上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特别是苗木市场的变化,采用“双控”原则。不仅采购员把原料的价格控制在预算价格之内,技术人员也要对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进行技术分析并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以降低成本。

  2.2.3加强技术管理,控制质量成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都对工程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成本控制必须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等工作相结合、相协调,避免返工(修)损失、降低质量成本、减少并杜绝工程延期违约罚款、安全事故损失等费用发生。施工中,应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强化内部管理,围绕施工技术、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工作效率和生产成本,狠练内功,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同时重视工程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2.2.4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随着工程建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机械成为加快施工进度促进工程项目按期完成的主要因素,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的内部合理调度,力求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效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效率,对降低工程成本具有很大作用。

  3.施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实际中工程建设中,往往忽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一旦进入竣工收尾阶段,就把管理精力投入到其他在建工程,致使收尾工作一等二拖,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因而应重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尽量缩短收尾工作时间,合理精简人员,清理现场的机械和剩余材料,并及时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结算未付款项,办理工程结算,同时控制竣工验收费用及工程后续保修期费用。

  三、结语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工程的重中之重,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园林施工企业只有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工程的实施在质量、安全、文明、工程进度、施工成本等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效地控制成本,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6

  摘要:当前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更好的控制企业成本,增强资金利用的有效率成为了企业竞争,提高企业效益的一道关键环节。在企业管理当中,资金成本管理的控制结果最终的目的是给企业带来成本效益,但是在现今的众多企业内部对成本管控不是很重视,管理观念、方法落后,管理部门负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成本管理效率低下,给企业造成一定效益损失。本文从资金管理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三个方面谈谈对提高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资金成本 企业管理 原则 问题 优化 有一句至理名言说得好,“掌握了资金命脉,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走向”。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就是一场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就是其真实本质。目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存在着资金管控以及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缺少资金进行生产、经营,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提高。由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流动成为了现今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只有在日后的不断管理实践中,进一步解决企业资金管理的困惑。

  一、资金成本管理概述

  (一)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已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资金的投入,投入越多,成本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更好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内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由此可见,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企业正常的运营模式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有效率,降低资金投入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使企业的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资金成本管理的原则 很多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缺少相应的管控措施,原则化的缺失造成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混乱,造成了企业效益低下。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情势下,企业内部需要真正抓好资金成本的管理落实,贯彻资金成本管理原则,真正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率。资金管理的原则就是在适应国家政策的情况下,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有计划的进行资金的有效利用,专项资金、流动资金等项目不能相互交叉使用,与此同时,要将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建立资金管理责任机制,提高企业内部部门的资金节约意识,把各个部门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控制好资金成本。

  二、资金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资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管理差,流向不明确,管理方法不适宜等因素造成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浪费,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在如何有效、不浪费的进行资金投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等问题上,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久而久之企业资金管理将会更加松散。

  (二)资金管理模式模糊 我国许多企业习惯了旧的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的资金管理方式,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决策缺乏科学手段。这种模糊的管理模式,使资金在生产中消耗过多,企业投入成本过高,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致使企业内部各部门资金互相受到牵制,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三)资金预算编制粗糙 企业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整体规划。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相关的资金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控制不到位,资金管理人员散漫懈怠,致使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粗糙,使企业资金流向查无根据,并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四)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信息化管理模式早已走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然而,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有效手段,造成资金管理能力低下,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三、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优化

  (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纠正发现的问题,做到“合理使用、减少浪费”,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化、有效化。

  (二)明确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必须明确资金的管理模式,将资金管理模式系统化,并对资金管理做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以达到企业获利最大化。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7

  如今房地产企业已逐渐成熟,房地产市场逐渐规范,竞争依然激烈,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有效控制成本,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构成,然后指出目前房地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着重提出科学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构成

  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通常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征收及拆迁安置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管理销售费用及开发期间税费等。

  目前,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国家也不断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控制好成本,才有进一步取得利润的空间。

  二、房地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房地产项目建设周期长,策划、施工和运行各阶段参与者只负责本阶段的成本管理,不能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接,造成脱节,不利于项目总周期的成本管理。另外,房地产项目涉及人员多,面临的不确定性大,房地产企业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控制流程等,在各细节方面不能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需要在进程、人员、设施等方面建立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忽视前期策划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很多房地产企业为了加快项目开工,简化甚至忽略项目前期策划工作,或者仅仅为了降低设计费用,直接采用报价最低的设计方案,这些都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虽然项目的前期费用投人较少,但项目前期策划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方向,对工程寿命期的影响最大,项目前期策划阶段的失误,往往会导致工程运行费用高、建设过程中不断变动等问题。而采用报价最低的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设计方案不可行而不断修改的现象,反而增加了设计成本。

  (三)成本管理有待信息化

  目前,房地产企业成本没有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往往滞后、遗漏、失真,影响企业决策。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不能进行整合,项目负责人只能根据书面或口头信息进行决策,导致成本增加、风险加大等诸多问题。

  (四)过度强调成本管理忽视工程质量

  部分房地产企业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敷衍质检,降低了工程质量。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住宅楼倒塌便与开发商盲目追赶工期、降低成本有关系,其主要负责人被判3-5年有期徒刑,不仅该住宅楼的业主要求索赔,其他住宅楼的业主也要求退房退款。可见,如果盲目地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视工程质量,反而会增加后期维护或赔偿费用,得不偿失。

  三、科学进行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应确立项目流程,在各流程的'结点明确负责人的交接工作,比如要求负责人说明该流程具体成本、目标完成情况、接下来需要注意的地方等。成本管理体系应包括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进行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及考核,对项目全周期成本进行动态控制,保证成本管理的及时性及精确性,便于负责人决策,提髙企业经济效益。其次,还应包括成本责任体系,明确各阶段工程内容、负责人、负责部门,并要求负责人就项目执行或总结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建立考核指标及评价机制,及时记录考核情况并严格执行奖惩机制。另外,成本管理体系还要做到统筹成本、进度、质量的关系,忽视任一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执行情况。

  (二)完善各阶段成本控制

  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对项目成本产生影响,因此要完善项目各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在前期策划阶段,要做好市场调査,了解市场供求情况;做好项目构思与规划,包括确立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确立项目目标,进行项目定位,初步确立成本目标。在设计阶段,由于设计方案的质量决定了后期的成本、费用、工期、质量等的髙低,因此要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设计费用,还要综合项目总的投资预算进行选择。

  施工阶段是项目投资最大、工期最长的阶段,由于设计方案已定,企业往往不能通过减少或改变施工量来降低成本,企业要做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有:1.广泛了解市场行情,在保证材料满足建筑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采购成本;1按照成本管理体系的规划对成本进行控制;3,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减少项目修改或返工的次数;4.严格审核工程索赔,加强预见性,减少索赔发生。

  项目运行阶段要进行项目的销售,要结合项目的规模、市场定位、竞争对手情况选择销售形式、确定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与项目将来的销售情况密切相关,房地产企业要做好销售费用的管理控制。

  (三)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高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就是要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它本质上是成本管理核算体系的软件表现形式。成本管理系统用于核算项目成本,实现业务、财务管理的结合;整合成本信息,反映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为项目负责人提供决策依据,保证决策的及时性及科学性,提髙项目的竞争力。

  (四)合理降低资金成本

  合理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加强财务杠杆的作用;充分利用税收优惠,制定合理避税措施,可减少税费以降低成本;严格按照成本计划拨付资金,对计划中未提及的拨款要求,要严格审査,再做出拨款与否的决定;尽快回收应收账款,保证现金流,提髙资金利用率及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同时,提升企业品牌,扩大影响力,与政莳、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关系,也有利于企业的融资及项目的批准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项目开发的资金成本。

  四、总结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项目的各个阶段及各个人员,要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完善各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提髙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人员考评及奖惩机制,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才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此外,规范项目建设流程、提髙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降低资金成本等也能加强成本管理。只有加强房地产项目的成本管理,才能提髙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8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浓厚。但是,我们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还是比较粗浅的,用以指导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十分缺乏,对于物流成本的某些认识存在偏差。

  一、什么是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由三部分构成: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2、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3、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由于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把握,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许多障碍,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消耗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种途径。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物流问题才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怎样降低物流成本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但是,在实践中,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3、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采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

  按照物流理论,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但是,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物流部门的任务是满足销售部门提出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务水准的决策权掌握在对方手里。这里的问题不是费用的大小,而是上升的这部分物流费用是由于什么原因、哪个部门的责任导致的。物流部门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而引起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来自于单价和数量两个方面。物流部门只能对单价,即单位作业成本负责,而数量责任则应归咎于物流的需求部门。物流部门虽然无权干涉销售部门的决定,但可以通过向销售部门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来促使销售部门考虑物流成本。销售部门根据物流部门提供的成本资料,会重新考虑物流服务水准的设定,或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维持现在服务水准,或是出于盈利的考虑降低物流服务水准。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应当成为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物流系统不仅是物流部门自身的工作,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的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作为优化物流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应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还要将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销售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9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国的证券市场至从创立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伴随来出现了许多挫折与风波。如证券市场长期都处在低迷不振之状态,各种投机倒现象大肆流行,欺诈等各种信息不断误导投资者的行为。这些证券市场不规范之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市公司对战略成本管理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在成本源头上,去辨别驱动成本的因素。在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价值链之过程中,为战略管理每一步骤之开展提供有关战略性成本方面之信息,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鉴于战略成本管理对上市企业的意义,本文笔者就在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战略成本管理在上市企业的应用。

  一、企业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主张采用战略定位分析工具,从宏观上指明企业成本管理的正确发展方向。为此,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分析上市企业所在行业的SWTO,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用的战略。

  SWTO中的S,就是企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s,W就是企业面临的劣势Weaknesses,O就是企业的Opportunities,T就是企业的Threats。根据企业面临的环境,也可以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在SWTO分析步骤展开上,上市企业应该成立一个由董事会领导的战略委员会。我国的上市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了,形成了一套由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管理制度。在上市公司成立战略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应该是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由于职位的不同,各个成员承担的责任也就有差别。战略委员会的高层管理者,如企业的总经理与董事长的职责,就是负责听取来自各个部门负责人关于公司经营的机遇与风险之汇报,然后对企业战略发展做长期规划与实施计划。委员会成员,也就是部门管理者除了分析与汇报公司面临的SWTO之外,还应该承担筹划中短期战略计划的责任。此外,公司董事长也可以邀请来自银行、大学、科研机构等团队的成员加入战略委员会。由于这些成员的利益是独立在公司之外的,能对公司面临的SWTO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判,为公司战略决策提出科学的建议。通过这些措施,使上市企业能有效分析战略定位。

  二、企业价值链之分析

  企业价值链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由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这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是互不相同却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分析价值链上,可以分为宏观价值链、微观价值链和中观价值链这三个部分。

  宏观价值链又叫做行业价值链,就是商品从原始状态的材料开始,在一系列生产加工之后,变为商品向消费者销售的整个过程。微观价值链就是分析企业生产商品的一个环节。中观价值链又可以叫做企业内部价值链,是企业把原材料生产加工品推销给消费者的全过程。上市企业在分析价值链上,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条件,运用Internet、图书馆等外部条件,去查询各种行业报告、经济文献、统计数据等,与有关企业研究机构建立联盟关系。如上市企业的战略委员会,在建立宏观价值链上,可以建立信息中心。这个信息中心的职责,就是承担市场调研责任,搜集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方面的信息。在这几年来,在许多跨国企业与先进企业中兴起了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就是把企业的`环境与信息技术环境密切结合,上市企业完全也可以建立ERP,运用它准确又及时去获取各种管理信息,借此调整经营战略,改善生产产品的微观价值链。同时,建立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宏观价值链和中观微观链的协调与发展。

  三、企业战略成本动因

  在企业开展战略定位分析与价值链分析活动之后,可以建立关于战略管理框架。在战略管理框架上,企业应该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所在,这样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控制成本,设计掌握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找出驱动成本的因素。通过分析战略成本的动因,可以分析影响企业发生成本变动之因素,有助于企业决策者进行更好的成本抉择。在战略角度立场去看,影响企业成本管控的因素是作业的执行程序和企业的经济结构。因此,可以把战略成本动因划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与执行性成本动因这两个主要部分展开讨论。结构性成本动因就是对企业整体战略成本管理之分析,它一共包括对企业规模、整合程度、溢出与积累、地理位置、技术这五个方面分析。在经济学上所说的企业规模,就是指长期生产中将所有投入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对于企业来说,在生产规模扩大的时候,产量增加必然会比要素投入还要大。在这个时候,如果企业盲目地把生产规模扩大,这样会造成企业内部协调工作的困难,以及非生产性成本出现跳跃性上升的现象,使规模经济企业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发展。由于不同行业,企业规模扩大对企业造成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企业在决定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应该根据所处在行业特征来决定。企业的整合程度,也与企业规模与业务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当企业把业务逐渐扩展在位于上游价值链的原材料供应商,或者是把业务延伸在位于价值链下游的产品销售商,将会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商业体系,企业风险与成本就随之降低。溢出与积累,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管理成本也会伴随着经验累积不断地降低。通过经验积累与外部学习,可以有助于企业经验性成本之降低。企业在地理位置选择上,对竞争优势与产品定位产生多重的影响。企业的交通情况与基础设施建设狀况,对运营成本有着密切关系。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上的优势。因此,企业应该大力改革生产产品之流程,提高生产线上产品的成品率,这样能降低企业成本,保持成本在竞争中的优势。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探讨企业在作业执行流程过程中驱动成本的因素。它一共包括四点,第一点就是分析生产能力利用率。当企业把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之后,产品合格率也就随之增加。第二点就是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程度。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产品的百分之百合格率为主要管理目标,企业的成本管理都要以质量保证为重要之前提。第三点就是分析员工参与程度,员工参与程度能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对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有着重要之影响。当员工全部身心都参与进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之中,企业成本管理计划才能顺利开展。第四点就是分析企业内部的联系与外部的联系。内部联系是企业各个价值活动之间所创造的关系,外部联系是位于价值链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所建立的关系。

  对上市企业战略成本的分析,在企业结构、技术等结构性成本要素等角度分析,我国很多上市企业都处在旧体制的束缚之中,在管理层人员的任命与推选上都与公司治理结构原则是相违背的。在企业结构上,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国有股东位置的虚置,导致在管理层上有“内部人控制”现象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存在,就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整体利益之上,这在不同程度上也严重降低了上市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之能力。为此,上市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证券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制度,制定强化各个管理部门职责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高管人员、监事、董事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董事长、高管人员、监事的规范意识与自律意识,提高上市企业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在分析上市企业的执行成本上,可以看到由于公司内部存在多级层次结构,这必然会造成信息沟通成本的增加和信息的时效性随之降低。现代信息技术虽然能有利于公司上下组织结构的沟通,却很难确保信息的价值性。信息的失效,很难发挥信息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之作用,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忠心程度。因此,上市企业应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甄别系统。通过信息甄别,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并且提高信息搜集与信息加工处理之程度。同时,企业应该建立与投资者沟通的多种方式。根据《证券法》等法律法规,逐步改善经营环境,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职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運行,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完善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总之,通过战略成本管理,能使上市企业确立明确的决策目标,做出科学的决策过程,提高在市场上竞争实力,非常值得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诚.基于成本时空观的三维战略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xx(5)

  [2]郭志红.论煤炭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明[J].会计师,20xx(7).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10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其成本管理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工业企业,其特点可概括为:一是产品的不可移动性;二是买方事先已确定;三是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四是每个产品的造价都不相同由于上述特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以项目成本控制为中心,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最小单位,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可以对施工项目成本工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核算的成本与预算成本不能相互配比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只把工程项目所消耗的直接费用作为成本考核对象,而构成工程项目相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使控制对象与决策对象不配比,不利于管理者,对工程项目成本上进行进行全面掌握和考核。

  2.受控时间跨度不完整性项目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应该包括顶目前期市场调查投标成本材料采购施工生产竣工验收,以及售后服务质量保修的成本等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而目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范围只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忽略了项目前期开拓费用后期的维护保修等费用。

  3.受控部门范围的狭K性成本控制的职责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和项目经理部,未能充分发挥其他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如经营部门技术部门安全部门人事部门都应吸纳进来,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在成本控制环节中的作用。

  4.成本控制动态跟踪差成本跟踪管理和成本分析功能的薄弱,发生工程项目变更和计划调整,不能对成本目标实施动态控制,应变能力差。

  二、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1.建立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部管理体系完善对项目经理的考核。将成本控制下放到项目部,项目经理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风险和现场管理等全面负责把责权利与项目部挂钩,用量化成本指标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

  2.建立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部门进行改组,财务管理中心是i资金运筹会计核算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为一体财务管理机构,根据管理的需要,将其职能进一步划分为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三部分在财务部的基础上建立日常事务中心成本核算中心和内部银行曰常事务中心的职能主要负责整个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制度的建设,以及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定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并组织实施,参与公司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的调研论证分析工作,从事财务目标的确定和利润分配方案的实施及财务分析,财经政策信息研究,负责提供公司的财务信息,编制合并的财务报告,进行会计分析,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对内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制定公司的会计政策和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各分(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

  内部银行的职能负责集团资金的筹措管理和运营通过内部银行,统一对集团公司资金的结算融资等进行管理,实行统存统贷,统一各项目部帐户,将帐户实行统一管理改外部资金流动为内部资金流动,通过内部资金流动,节约外部资金使用,调剂项目部资金使用,发放内部贷款,减少外部贷款,减少财务费用,并创造经济效益成本核算中心职能主要是针对项目部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员下放到项目部,加强项目部成本控制和监督,总部负责成本费用的归集

  3.实行“核算分离”,确保核算真实在机构人员资金M三统一分"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将各项目部的会计核算一律单设会计账簿,分别核算成本,计算盈亏,具体工作由财务中心负责这样做,一方面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有效的避免了原体制下有些基层单位各自为政,弄虚作假,虚拟成本,虚盈实亏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核算真实另一方面,通过财务中心实行的标准化核算,维护了下属单位的合法权益.

  4.完善项目风险责任制度,加强监督制度项目部经理按工程比例交纳项目风险金,提高项目经理的经营意识和管理意识与项目经理签定项目责任书,明确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收益目标等各项指标,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定期安排质量安全大检查和财务大检査,安排财务核算员,做好各项监督工作。贯彻财务监督和成本控制的执行,了解现场第一手资料。

  5.加强成本管理分析结合内部定额和财务系统,制定目标成本,控制项目实际成本,跟踪工程成本耗用,方便成本核算分析通过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研究变动原因,寻找成本降低的途径,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项目经济评估制建立工程项目经济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经济指标,是企业层次从源头上把住成本关口的重要环节因此,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估在广泛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测算评估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对项目的“肥痩”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指导施工和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2.目标成本责任制目标成本既是企业层次对项目实施成本控制和考核的尺度,又是项目层次努力要达到的成本指标要求。为实现目标成本,项目层次应积极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按照不同的成本要素,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纵向分解到工区作业队班组膜向分解到项目部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个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成本体系同时,按照细化的施组安排,将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责任者身上,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真正做到人人责任明确,个个肩上有指标,并把个人利益与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以责任成本的受控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成本控制动态考核制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有的往往习惯于“秋后算账”,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突破目标责任成本,节超如何,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等,心中无数一方面,必须坚持在实施过程中开展经常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如单位(单项)工程成本分析,工费料费机械费等单项费用分析等,找出存在问题和成本节超的原因,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各个层次应坚持逐级对下实施阶段性的成本考核制度,按照分解的责任成本目标,与工程进度挂钩,进行节点考核和奖惩,使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成本节超“一票否决制'项目所有生产要素的运行,都与项目的成本息息相关,抓住了成本管理这个中心,就是抓住了项目管理的“牛鼻子'因此,要把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与其密切结合起来,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对突破目标成本控制指标的项目部及其主要领导直接施工单位和个人等,在评先评忧职务提升收入分配等方面,坚持成本一票否决制度,牢固树立“成本第一”的管理理念。

  5.变更索赔奖励分成制搞好变更索赔和成本控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企业效益因此,我们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更不能忽视变更索赔。必须强化索赔意识,从施工一开始,就要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条款和现场条件等,找准索赔的切入点,抓住机会,及时编制索赔资料,据理力争,把索赔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提高索赔效果对在索赔中为企业获取较好效益的有功人员,应给予重奖或按索赔额的一定比例分成,让其他人员看了眼红心服,形成有利于发挥索赔人员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索赔师制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枇索赔师队伍,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增强企业搏击风险的能力。

  总之,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在建筑业面临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更显其重要为此,展开项目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将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田宜(平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六工程处,河南平顶山467021)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11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在不断减小,为有效对内外部动态环境做出反应,培育长期竞争优势,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成本管理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水平,此外,企业成本管理还应该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不断优化企业成本管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必须改变以往成本管理旧思路,必须从全局出发,拓宽成本管理新思路,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隐性成本内涵以及特征

  从经济学理论可知,成本可以划分成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直接消耗费用总和,如俗称的料工费,即原料、工资、制造费用等,这就是典型的显性成本。狭义而言,成本指的就是显性成本,而广义意义上的成本除了包括显性成本,还包括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指的是企业生产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间接资源代价。“资源代价”是一个概括性名词,指的是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总和。凡是直接发生的如料工费等成本都是显性成本,而隐性成本是隐匿在总成本内,间接形成的成本,财务审计很难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强,偶发性与爆发性大的特点,一旦企业完全忽视了隐性成本的控制,往往给企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如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关注收购企业价格,却忽视当地法律政策人文环境对被并购企业的影响,导致投资巨额亏损,这就是只重视显性成本,而轻视隐性成本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该从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显性成本的错误观点中摆脱出来,以更加全面、新颖的角度管理成本,全面推进对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成本,质量成本、国家政策及国际政治成本、法律成本、信用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效率成本、停滞资源成本、风险成本和企业文化成本等常见十大隐性成本的控制。

  二、企业成本管控中常见的十大隐性成本

  (一)环境保护成本

  我国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环保问题一票否决,企业如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成本,有可能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直接关停。如某央企20xx年在国内某省投资三千万的矾土矿,因现有钒矿开采技术都有严重的污染,如按现有技术作环保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昂无法负担,被迫封存至今无法开采,投资收回遥遥无期,这就是忽视环境保护成本的代价。

  (二)质量成本

  降低产品成本和质量成本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途径。美国质量协会统计结果显示,显性质量成本占据企业经营成本超过25%,企业隐性质量成本比显性质量成本大的多。因此,企业如果不控制好质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的服务水平,间接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导致客户忠诚度下降,使得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三)国家政策及国际政治成本

  这里的国家政策成本指的是我国政策变化的成本以及我国企业国际投资需考虑所在国家政治风险成本。国内政策变化如钢铁等某些产能过剩行业压缩产能等,国际政治风险主要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成本,如战争、征收、国有化等传统型风险,以及由于东道国政策的变化、区域保护、第三国干预、民族主义和宗教矛盾、各国内部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等原因引起的风险。这对国际化起步较晚的我国企业影响较大,需采取积极措施去面对。如我国某大型民营企业20xx年在乌克兰投资四亿元收购锰矿,由于乌克兰政局动荡,甚至于20xx年爆发战乱,至今无法正常生产,本来在国内经营良好的企业陷入困境。

  (四)法律成本

  法律是我国和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企业必须熟练掌握国内及国际贸易、投资法律规则,改善企业的内部微观法律控制制度,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当前金融创新、技术创新飞速发展,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企业没有法律意识,不懂法不守法,就可能付出极大的法律成本。当期我国企业多发的法律成本是财务纠纷、劳资纠纷、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成本。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法律成本,企业必须建立法律风险管控机制,聘请专业人士审查企业重大事项法律风险,做到有备无患。

  (五)信用成本

  诚信经营如同诚信做人,这是一个牵扯到企业远期回报的成本。短期角度来讲,企业拖欠材料费、工人薪酬、拖欠银行贷款等,虽然能够一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减轻企业压力,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这些背失信用的行为,必然成为企业不良隐性成本,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六)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指的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所投入的成本。企业如果离职率过高,会引起企业成本的上升,因为企业已付出老员工适应岗位的培训成本,还要为培训新员工投入成本,而且,新员工经过培训后是否能够胜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另外,老员工离开企业后,很多情况下会进入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增加企业核心技术流失的风险或者信息泄露的风险。人力资本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也是管理学重点研究话题。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企业实施了“人本管理”模式,即对公司员工人格的绝对尊重,主动增加公司员工的权利,改善员工的生活水平。企业如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一大批高技能、富有创造性的员工。为了留住和吸引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员工,公司应该优化绩效考核方案,为员工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发挥公司员工的聪明才智,同时,员工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体现,员工当然就不会轻易离职了,企业也得到员工积极和创造性工作的成果。

  (七)效率损失成本

  当企业经营不善,比如企业经营流程太过繁杂,产品滞销,积压严重,运输效率低下,返工时常发生等问题。凡发展缓慢的企业,其运营效率一定是低下、混乱或不合理的。企业运营的产业链,就如同流水线一样,必须讲求效率,需要系统的设置科学规范的合理流程,保持对各项工作系统性的控制,

  (八)停滞资源成本

  滞留在企业中的资源是企业比较常见的“隐性成本”,比如闲置的`机械装备、库存积压、资金闲置、业务停滞、岗位闲置等,这些资源虽然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成本的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它们也是企业资源的组成部分,企业资源闲置会显著拉低企业资源的利用率。

  (九)风险损失成本

  风险损失成本指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承受风险损失以及防范风险投资理财所付出的成本,应收帐款呆帐坏帐是企业常见的风险损失成本。风险成本对于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减小风险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风险是企业举足轻重的隐性成本,特别在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中,一旦发生系统风险,船大难掉头,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许多案例已经说明,企业风险的发生,与企业管理不善或者准备不足密切相关,比如我国某央企由于两家民营企业拖欠应收款几十亿以及国际投资失利而陷入债务困境,就是风险管理不到位付出的代价。

  (十)企业文化成本

  企业文化就好比是企业的灵魂,是其精神动力的源泉,体现在公司员工的精神风貌与激情中。在企业成立初期应该就开始建立企业文化,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付出的就是企业文化成本。成功的企业一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如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使华为从一个小企业短短十几年时间成为国际通讯业的翘楚,华为公司将狼性文化渗透到企业方方面面,使狼性文化成为公司核心文化,使得华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华为公司实力原先远远低于苹果、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下来,华为公司的狼性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特殊的竞争力。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人心、激励员工、激发员工潜能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使公司上下努力奋斗,必能使企业经营获得成功。以上十大隐性成本不在传统的显性成本料工费之列,往往被企业所忽视,但却经常会使企业付出大大小小的代价,所以企业成本管理必须从全局出发,破除狭隘的传统降本增效理念,全面考虑以往被忽视的各种隐性成本,实现成本的系统可控和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12

  一、对成本会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成本一直都是企业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在企业会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最终由相关成本的会计形式组成,体现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目的。企业成本管理通过对成本进行预算分析和控制管理,反应并监督成本要素的运动,最终实现完全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以及标准成本核算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本进行有效核算和控制,因此,成本会计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独立性特征。

  二、对成本会计的目标问题的思考

  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一样,成本会计也具有其自身的目标,这也是特定环境下对成本会计的要求,与成本会计的职能范围相适应,体现着成本会计的功能作用,其目标主要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1.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所谓基本目标是指成本会计应该实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这是公认的目标,也是成本会计的长期性、纲领性、终极性的目标。从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来看,它通过对成本费用的记录、计算以及监督等方式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而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本身都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使然,也经济效益有着天然的关系。因此,作为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的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在于经济效益目标,是企业职能范围内的功能作用的体现,企业成本会计正是通过它的核算和监督作用,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进行服务。

  2.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比基本目标要更为微观,是指成本会计在实际操作中为谁提供服务、提供何种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等,也就是考察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问题。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作为一种企业内报告的会计形式,成本会计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其需求的会计信息和服务方式的不同,可见,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使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组合,都能形成截然不同的会计成本信息,因此,对会计成本的相关具体目标的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后者主要是一种对外报告会计,因此其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既包括企业所有者,也包括企业以外的债权人、政府机关等。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内容随着其服务对象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其提供的信息也就越全面,一般的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成本会计信息包括日常的成本信息,而通过对成本费用分类表和会计报表的整理,又可以得到更加详实、全面的成本信息。成本会计信息有多种服务方式,根据提供的对象不同而变化,包括通过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定期定向的提供账内成本信息,通过账外的统计不定期、不定向的提供相关变动成本、边际成本等,通过专题报告形式向特定对象提供特定成本信息,通过口头报告形式向相关咨询者或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等形式。

  三、总结

  成本会计就是为了求得相应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而对所有生产费用进行核算的会计,虽然成本会计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其核算结果却将成为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计划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的独立性和目标性,成本会计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而其中具体目标考察了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问题。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13

  1.战略成本管理概念与实现工具

  1.1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将成本管理置于企业战略的大背景中,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取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成本资料并从战略的高度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准确资料的成本管理活动。它的理念更加先进、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对企业内部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实现工具。

  1.2.1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具体可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企业的基础经济结构。该类成本动因一经形成便很难发生变动,构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约束成本。企业经营者通过对结构性成本的合理运用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执行性成本动因与企业作业的执行有关,它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产品结构等因素。在保证企业基本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执行性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优化各要素间的组合,使企业通过低成本获取高收益从而确立企业的成本优势。

  1.2.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活动进行分析以实现成本最低化的'一种战略分析工具。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到其中的增值环节与非增值环节,完善增值环节,消除非增值环节,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并提高企业绩效。通过价值链分析,将自身成本状况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并根据企业所处的战略阶段,选择恰当策略以扬长避短,取得成本优势也是价值链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1.2.3战略定位。战略定位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在与竞争对手提供同等质量产品的情况下,通过低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为自己获取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目标集聚战略使企业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细分市场,以期在这一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比较

  2.1传统成本管理注重局部,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整体。传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生产与销售等局部环节的成本控制,注重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则注重全部环节的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整体性和长期性,强调对各环节成本的协调与配置,从整体上对成本进行控制。

  2.2传统成本管理注重低位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注重高位成本。低位成本指有形成本,这类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小;高位成本指无形成本,这类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大。传统成本管理注重对低位成本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控制企业的高位成本,以实现大规模的成本节约。

  2.3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与战略相分离,战略成本管理中成本与战略相融合。传统成本管理中产品成本与企业战略间并未有过多联系;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明确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成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战略成本管理将二者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战略成本管理在应用中的问题

  3.1成本管理观念转变滞后。现阶段,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上,管理观念未能及时跟上管理方法的更新。我国企业偏爱成本领先战略,却很少将战略定位与外部环境综合考虑,这可能会导致战略定位失败,影响企业战略实行。

  3.2企业各部门对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视不足。我国企业实施的战略成本管理中,大部分工作仍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的工作中,而会计人员对其他部门工作情况的了解程度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战略成本管理的片面性。

  3.3相关信息缺乏有效性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与战略成本管理所需信息还存在一定差距。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仅靠财务人员无法满足,还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参与,从战略高度看待成本管理。只有将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信息有效性。

  4.战略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4.1加快成本管理观念转变。企业应建立适应现代管理体系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要从长远考虑,追求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各部门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中来,从追求短期局部的成本降低逐步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

  4.2全面推进战略成本管理有效实行。企业各部门员工要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对战略成本管理的认同感,这样企业管理层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成本进行控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从企业层面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行。

  4.3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有效性。企业应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为财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使财务人员为企业提供符合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的有效信息。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比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建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通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等举措,将成本控制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20xx(02)

  [2]王简.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现代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xx(02)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14

  一、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成本管理已作为中小企业管理重中之重。但仍有部分员工对于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费用没有相关责任意识,成本管理难以落到实处。部分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较为片面,仅对企业生产领域加以成本费用控制,或者将成本管理片面的理解为减少支出和开销,一味强调节约,而未衡量适当成本增加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部分中小企业甚至管理者也对成本管理不够了解,在进行成本管理时,未按照产品和服务具体情况和要求,对产品成本费用进行分解,按生产工艺流程逐个计算,也未分项目分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和汇总,而是笼统估计,未精确计算,更未按成本价值链要求进行分析、统筹安排和要求。

  2.成本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当前,部分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建立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关的成本管理规定,但是没有落到实处,使得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影响员工进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不利于成本管理的落实。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往往缺少ERP系统等成本管理系统对自身的成本管理加以支撑。

  3.成本战略定位脱离实际

  中小企业往往对企业自身存在的弱点和面临的外部环境威胁不能准确定位,缺乏全过程的成本战略管理,一些中小企业成本战略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上,影响了战略成本会计的开展,没有更新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的长期意识,未形成战略成本会计体系,无法调动和组织所有部门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管理。对成本管理战略缺乏全面切实可行的方案,导致企业的战略定位脱离实际,也无法落到实处。

  4.成本核算方法还有待提高

  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采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而传统成本会计核算往往会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忽视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忽略产品的设计成本、市场成本等等,不能准确提供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信息。核算方法不科学,造成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产品的真实成本,从而不利于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比如,对制造业中典型资源:材料费、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修理费、运输费等费用的分摊,是按传统的根据产品品种的产量来分配,还是根据每批次的作业成本消耗来分配,分配方法不同,核算出的品种单位成本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利于最终的销售定价。

  5.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由家族型企业发展而来的较多,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通常比较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生产产品的成本,他们就会减少甚至取消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投入,同时也缺乏积极的人才激励机制,致使员工素质无法提高,成本观念淡薄,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也不高,造成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流失,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二、强化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因此更应加强全面成本管理意识的树立。即培养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实施的生产经营全流程成本管理。除企业管理者和财务部门人员应重视成本管理外,还应强化企业各部门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使得每位员工都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明白自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的作用,尽量降低成本费用。管理范围方面,除生产过程外,还应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成本费用管理,应强化产品价值链分析,并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链和价值链,加强外部成本管理。企业应当明确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利用SWOT分析等手段,加强竞争对手分析,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对可能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具体成本管理方式上,除强调传统成本管理的有形动因管理外,应对于结构性成本等无形成本加以管理,如企业整合情况、规模大小、市场占有率、生产设备布局等。

  2.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内容应包括:各部门成本管理应达到的标准;成本管理业绩评价的考核尺度;成本管理业绩报告制度等。应从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总目标开始,按照成本管理职能设置相关指标,并将指标值落实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并由部门负责人负责,不同部门又应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成本管理落实情况应层层反馈,并定期加以评价,在月末或年终结合考核进行兑现。应强化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建立完善的生产成本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生产成本管理意识。应将成本管理整合在生产业务的全过程之中,明确制度规范。因此,成本管理制度应覆盖企业全部业务内容和领域的与成本相关的活动,在形式上适应业务成本管理的需要,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各个环节发挥作用。

  3.强化成本战略管理

  企业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时,应首先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竞争态势,对于企业可能的机会、内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企业自身存在弱点和面临的威胁,加强企业战略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如国家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产业环境;企业内部条件,包括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竞争对手情况,主要包括竞争对手产品成本情况和市场占有情况,明确自身相对成本地位,以便企业把握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明确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后,首先应与原材料供应商就购进、服务、运送、质量保证、订单处理等具体情况进行沟通,优化原材料库存成本、购进成本和讲述协调成本。内部生产经营全过程应结合内部价值链分析加强质量监测,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合格产品。销售下游方面,企业应与分销商或者客户就包装成本、运输、营销费用等加以协商,降低相关费用,实现企业间基于竞争的合作共赢,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虽然中小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经营规模方面都不如大企业,但也可以采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完整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现代成本管理核算的方法有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这些核算方法也或多或少有其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因此,中小企业应在成本管理核算方法体系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核算方法。比如,作业成本法的逻辑依据就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作业成本法把成本动因分为了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资源动因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作业动因是将不同作业中归集的成本再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采用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提高成本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还可以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成本动因的关注,从而克服传统成本中对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不足,使传统成本法下很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都能在新的核算系统中找到相关责任人,从而有利于企业更精确的找到成本管理中的短板,对症下药,也能为企业更准确的制定各品种之间的销售单价,取得必要的、合理的利润奠定基础。

  5.加强员工业务培训

  企业进行的成本管理活动包含在原材料的采购、产品设计与研发、产品制造、财务管理和营销等的各个方面,而每个方面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与操作。因此中小企业应高度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大力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投入,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企业层面、部门层面、个人层面的业绩评价标准和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对企业各层次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掌握相关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技术,切实达到各自岗位成本控制目标。

  三、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更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应强化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加强成本管理战略分析,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产品价值链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制定成本管理体系,建立适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强化成本管理业绩评价考核,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15

  1系统功能

  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仓库而言,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及时提供工程所需货品和各种原材料;减少和避免核算工程成本的人为错误;节约核算工程成本的时间;快速追溯货品的来源以及去向;快速统计各种货品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以便设置最小库存量;快速查询货品实时库存的种类和数量;快速并准确生成各种报表。通过该用例图可知,系统涉及到的执行者共5类:采购员、仓管员、仓库主管、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其中,采购员、仓管员、仓库主管、会计均为人,而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则为信息系统。实际上,系统还隐含了另外一个特殊的系统--时间,这从后面的序列图中便可知。

  1.1获取货品采购清单

  对于工程企业而言,如何保证工程所需货品和原材料的及时供应是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就要一方面保证仓库有足够的货品供给,另一方面又不能积压货品造成资金和库存浪费。要达到此目的,根据以往的货品使用情况,对于工程中常用的货品设置最小库存量。无论是否有新工程,一旦库存量小于设置值时都将导致货品采购行为。在有新工程时,必须结合库存情况,快速购买工程所需增量货品;没有新工程时,只需购买常用的货品就行。

  1.2货品入库

  采购员及时从仓储管理与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中获取货品采购清单后,即可向供应商采购所需货品。当货品到达仓库后,采购员通知仓管员验收货品并入库。一般来说,简单的货品验收由仓管员完成,复杂的货品或者说贵重货品入库前除了外观检查外,还得相关技术人员检查验收。此处省略业务序列图。

  1.3货品出仓/归仓

  工程负责人接到工程任务通知后,先从企业工程管理系统中获取工程任务要求与货品清单,然后到仓库中提取货品,工程结束后如果货品有剩余,要及时归还仓库(归仓);如果货品不够,则要查找原因。此处的工程任务包括新工程任务与维护工程任务。在新工程中,有工程货品清单,一般情况下实际使用货品与货品清单中的货品数量出入不大。但工程维护的情况,是根据工程系统出现的故障情况估计需要的货品,有时会有误差,此时,就会有货品归仓的情况。说明:工程未按期完成以及货品不够的情况要追溯相关人员的责任,此处不列出。

  1.4盘点货品

  一般情况下,每个仓库都有固定的盘点日期,比如,有的仓库是每月的结尾那一天定为盘点日期;有的仓库则是每月的26日定为盘点日期,这根据各仓库的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均有一个固定的盘点日期。当系统检测到时间到了盘点日期后,会自动计算当月的货品结算情况,生成货品结算报表,同时提醒仓库主管已到盘点日期。仓库主管偕同仓管员核对仓库实物数量,如果与盘点结算表相同,则生成货品盘点表以及进销存报表;如果货品实物与结算表不符,则要查明原因,修正库存数量,再生成盘点表和进销存报表。

  2系统体系结构及开发工具

  系统运行时所需的各种数据统一保存到数据库中,用户所需的数据均通过局域网传输。基于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B/S模式或C/S模式开发。B/S模式部署、维护较为方便,C/S模式的安全性相对较好,具体采用哪种体系结构应结合系统的应用情况灵活确定。本系统中由于所有的数据都在局域网中传输,出于安全性考虑,采用C/S结构。数据库用Mi-crosoftSQLServer20xx,系统开发语言用VB。如果把这种设计思想用于其他领域,如:汽车维修与汽配仓库管理,只要把的`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换成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保持接口不变,本系统可以继续使用。所以,若要使本系统能运用于其他业务的仓储管理与成本核算,关键是本系统与其他业务的接口要保持一致。为本系统在企业汽配仓库中的应用。至于企业内部的装备管理,或者说办公用品的管理,亦可用系统,由于篇幅所限,不再列出系统界面。

  3结语

  由于本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借助了UML工具,充分地与多种业务类型的相关人员沟通,并提炼了其共性,同时在开发的时候也考虑到其特殊之处,所以,本系统能无缝地与相关的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快速核算相关业务的材料成本,有效地进行仓储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成本管理论文12-0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初探论文11-21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07-21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07-21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精]07-20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探讨的成本管理论文12-02

电网企业成本管理探究性论文12-07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11-02

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论文范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