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验导学尝试

时间:2024-10-10 17:28:44 生命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初中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验导学尝试

毕业论文

 

农村初中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验导学尝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根据新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丰富的大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导学功能,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实施实验导学,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供开阔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交流成果中发现更多的不足,从而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由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农村孩子身处大自然中,绝大多数学生看身边的“万物生灵”,就像空气1样,广泛而平淡,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下面就我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几点个人的做法。

1.1直接激趣

实践证明,学生对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教具有极大兴趣,而且对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分心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

例如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布置每个实验小组(每小组4人),课外捉5条泥鳅饲养备用,到上课时再让学生带到学校,按教师要求用湿棉花包好鱼体,露出尾部,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通过观察,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区别不同血管的血液流速、方向。通过此次实验让学生找到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记录、交流,小组间比较,实验后将小鱼放回大自然,使学生在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知识。

1.2迁移激趣

有的学生对生物不感兴趣,但却有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可将这些兴趣爱好迁移到生物教学中来,使学生的个性才智勃然而发,领悟学习乐趣。例如,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抽象概念不感兴趣,若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或其他学科知识迁移到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可收到非同寻常的效果。例如在讲述营养繁殖及意义时,任意叫1名学生背诵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然后用“1岁1枯荣,野火烧不尽”的诗句解释根能进行营养生殖,并能保持亲本性状,效果很好。

1.3以新激趣

学生的心理特征之1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结合近10年生物领域内高新技术成果及科技发展动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给学生,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引发其学习兴趣。例如,讲“植物组织培养”时,教师介绍克隆技术的利和弊;讲“植物光合作用”时,介绍生物固氮和转基因工程等。教师适时地把最新科研成果与课本知识结合讲解,学生会感到轻松有趣,兴趣倍增。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强调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投入探究,就必须开放实验室。传统教学中只安排了几个有限的学生实验。即使这样,学生也只是“照方抓药”,毫无自主探究性可言。农村生物实验室也是学校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之1,农村学校有利之处是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环境这块“试验田”,生物环境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开放的,让学生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使实验室和大自然真正成为开展科学探究的场所。

在学习“环节动物门”1章时,蚯蚓是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获得的,对学生了解“环节动物”特征是非常有利的感性材料,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外完成,实验前让学生说出寻找蚯蚓的方法。引出蚯蚓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教师介绍蚯蚓对人类的意义----蚯蚓的运动消化能松土造肥、蚯蚓的营养价值高及蚯蚓养殖厂的发展,再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仪器自备,但要注意给学生留有1定的探究空间,如:

(1)怎样区别蚯蚓身体的前后端?(2)用手来回抚摸蚯蚓的体表(摸腹面),有什么感觉?(3)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上运动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在探索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时,又设计了以下问题:

(1)用手轻轻地触动蚯蚓前后部分,它会有何反应?根据你观察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2)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各部分,蚯蚓的反应1样吗?(3)通过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手电照射蚯蚓身体前后端结果如何?(5)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与水螅相比,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在上述实验观察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而对于1些不妥的做法,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不要将现成的答案直接呈现出来,而可通过提示、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根求源,解决疑难。

3、联系实际,重视探究的效果

生物学来源于自然、生产、生活,采用生物实验的手段,解决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生物学问题,可使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为。又如:在讲“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1节时,学生在学习了合理施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课外探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了解合理施肥的道理,并进1步根据自己栽培的蕃茄生长情况,设计合理施肥计划。

例如:在讲“饮食卫生和健康”1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科学,如何改进,并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设计1个“1日3餐”的合理食谱。

4、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完善探究的结论

合作理念是整个教学的主旋律,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让生物教学充满了生气。合作交流能改善学生认知品质,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均离不开学生的口头表述。心理学认为:口头表达训练对信息的储存和促进长时间的信息记忆是10分必要的。

探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方法不应是模式化按部就班的,它要求学生在实际探索中去体悟,感知探究的途径和1般方法。例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了有关骨的知识,完成了“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学生能观察到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并有气泡产生;骨、鱼肉均可燃烧,并可闻到蛋白质燃烧的气味;骨燃烧后剩下白色物质等现象。但由于学生还没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对骨的成分中无机物、有机物和碳酸等概念不理解,所以对这些概念应作进1步的探究。

接下来让学生看书,讨论和交流并提出各自的问题,教师在学生交流的问题中归纳出以下几点:

(1)什么是无机物?(2)什么是有机物?(3)哪类无机物与盐酸反应放出气泡?(4)骨有什么成分?骨的化学成分与骨的特性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头到图书馆、医院等单位去查录,调查并将结果写成报告。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迪。

1 2下1页

5、多向评价。注重探究的发展

学生的操作是否精确,结论是否准确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加以评价。评价中,学生会说出主意是谁出的、材料是谁找的、操作是谁做的、结论是谁发现的、新问题又是谁提出的。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从选题的科学性、方法的可行性、参与者的积极性、关系的协调性、信息的可靠性、见解的独立性、探究的发展性上分别加以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上1页12

【农村初中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验导学尝试】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分析10-25

探究式实验教学初中物理论文08-29

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6-30

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08-28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论文09-30

初中物理导学式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9-23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07-11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论文08-03

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教学的论文08-28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