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命本源论文
从出生到死亡是人生命绽放的过程。而这种自我绽放在社会和家庭的环境中,会被社会和家庭不断地以一种或多种方式介入而进行人生的继续,但有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生命的继续。拉康曾明确提出“自我即是他人”的说法,并认为主体是无意识的主体。可是拉康忽略了人生的最重要的主题—生命的本源。生命是自我的绽放,而不是他人的添加。
艺术是人造的,艺术没有生物来源,它只是一种趣味,那么艺术教育就是一种趣味教育。而趣味就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那么艺术教育就是把趣味带给学生,而真正的趣味是激起生命本源的趣味。生命的本源是人生的原动力,是个体生命中携带而来的。生命是一种自由的流淌,是一种自然趣味形成的过程,与功利无关,是生命中的自然而然,是曲线的环绕。就像人的细胞自然地形成生命体,这是一种本能的生命过程。罗素曾在《心的分析》中提出:仅当本能提供了驱动力时,学习才是可能的。趣味激发了本源,激发了生命的本能的驱动力,这时的学习成为真正的自我需求,而同时会形成不同个体自身的创造力。柏拉图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引导人们离开洞穴,进入光明的世界,教育不等于将知识灌输给本来没有知识的灵魂。而这个光明是生命的本源,是每个人内心的光明。个体不同,自身对生命的生长需求也不同。而艺术教育正是激发这种生命的原动力。
海德格尔认为,本源是存在者之存在现身于其中的本质来源。而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真理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失去了人的存在的本源,艺术作品中又怎么会存在真理?柏格森在创造进化论中提出:生命的冲动在于一种创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生命自发的需要而不是嫁接于功利之上。嫁接的生成是变异了的,是异化了的异物,而不是自然生成。
今天,我们正需要以艺术教育开启学生的真、善、美。真正的艺术教育正在发挥这样一个作用。丢勒曾说过:“千真万确,艺术存在于自然中,因此谁能把它从中取出,谁就拥有了艺术。”大自然是生命之源,从大自然中取出的艺术,那就是生命的真谛,就是触动生命的本源。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都是孕育着生命冲动的宝藏,有时家庭、社会的长时期的片面性影响会使个体形成单一或者不是出自本源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会成为一种嫁接的发展,不是学生自我生命本源的生长。学生就会迎合当下社会的喜好,而追求时尚的、浮夸的、前卫的艺术形式,忽略了自然的对生命的热爱。只追求形式,而不求实质,只会变得越来越浮夸;不断追寻暂时的灵感,求新求异,最后就被掏空成了一片树叶,飘荡着,无法自主地沉淀。
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艺术教育的魅力就是以学生的作品为媒介走入他们心灵,因为学生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折射出他们的人生观和心灵状态;然后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找到学生创意的根源,找到学生的趣味点,那是学生真正的关注点。学生的生命创意的本能,是最能激发学生潜力的力量之源,是生命的本源。当学生找到自己的创作根源时,要不断挖掘、攫取、扩展,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面,学生的灵感随着创作的继续会如泉涌一般。这是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艺术教育是一种相互的活动,不同的学生也会开启教师不同的视野,扩展教师的胸怀。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互动和共鸣,最后形成一个宽泛的创作天地,这是一个良性的天地。学生在创作时心灵得到净化,是人性的沉淀,人格的完备。每件作品都是学生的不同阶梯,不同的作品伴随学生不断成长。学生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全方位的人的能力的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无论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死是个人的死”,还是马尔罗所说的“死亡时,把生命变成命运”,或者萨特所说的“我不能发现我的死,也不能等待它”,虽然死是一种人的现象,是生命的最终现象,但仍然是一种生命的体现。人的一生都是在生命的轨道上奔跑,无论终点还是起点,而生命的真谛是人生轨道上的路标。艺术教育会让学生循着路标调整方向,把握自己生命的轨还。
【生命本源论文】相关文章: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01-07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11-17
存在作为艺术的本源分析03-23
让生命起舞论文11-20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06-27
生命科学的论文07-02
生命与安全教育论文05-23
生命科学的论文【推荐】07-03
生命科学最新研究论文12-09
生命比尊严更重要辩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