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自由地徜徉教育论文

时间:2020-08-04 17:12:26 生命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让生命自由地徜徉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因此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人文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让生命自由地徜徉教育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多种形式的课堂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因此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人文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从人文的维度上讲,保护好这一群群的小天使,以他们为本,授受知识,开启智慧,训育身心,润泽与点化人生的境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在自己的轨迹上健康成长,是教师崇高师德的最佳体现。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翻阅孩子的生命,如何让孩子自由地徜徉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的课堂就是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一)理解需要,注重“激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趣、好热闹。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一般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理解了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向课文的情感靠拢,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如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录象向学生展示这样一池荷花图: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间隙,荷梗挺出水面,上头缀着白荷花。它们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蜻蜓在群荷之中飞着,小鱼在池中游动。面对如此美妙的画面,学生深深的陶醉了。教师随即播放优美的.观赏乐曲,关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样,荷花的美就自然映入了学生的脑海,孕育了爱美情趣,并能用美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二)品词析句,注重“溶情”。

  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富有感情的内容,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细心去体味文中的感情,与课文产生共鸣。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为了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可指导学生抓住“18年”、“60岁”、“52万字”等具体数字及“整整”、“终于”、“前无古人”、“耗尽”等表示写作艰辛的词语,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理解品味这些词语中,深刻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崇高精神。

  (三)融入生活,积淀真情。

  将生活理念融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言的情境中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课堂上,让学生“无拘无束”自我表现地说,自我陶醉地读,自我欣赏地演,自我感悟地议……尽显生活真情,享受快乐语文生活。如教学《雨点》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插图的动画设计,展现雨点落到小溪、江河、大海里不同的情景,再放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意境中,接着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变化。

  可见,语文教师要借助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语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语文,着陆生活情境,使学生应用语文。让语文流淌着新鲜的生活之源,使语文充盈着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一)文本对话,潜心会文。

  在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认真读课文,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激活与调集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就会对文本产生多元的解读,在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中,也正是阅读教学对话成功的基础。

  例如:薛法根教师上《番茄太阳》一课,竟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共读了10多遍课文,如此“潜心会文”,学生才能感知文本,质疑文本,进而激发创新能力,生成全新的视界。

  (二)师生对话,平等介入。

  平等介入是一种介入对话的姿态。当教师作为对话者,平等地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和感召学生的时同,整个对话的过程就发生了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变化。 特级教师王崧舟上《小珊迪》一课中有一段动情而肯定的述说:“正像同学们所理解的,小珊迪确实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面包充饥;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小弟弟……”

  (三)生生对话,合作互助。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相互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建立合作式的学习。

  如《小稻秧脱险记》一文,这是一篇科普性童话,学习课文时,可以布置学生自由结合,五人一组,先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练习表演,合作表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自主选择语言信息,反复排练,不仅体会了杂草的无赖、霸道,而且知道了小稻秧诚实而又无奈中透出的软弱,并且也了解了喷雾器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较好地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语文综合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构建的学习,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就使语文课堂教学注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一)开放心灵,让学生去“展示自我”。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引导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读书的乐趣。

  在教学《船长》一文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写船上共有61人,由于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组织抢险营救,除船长以外的60人全部脱险,而船长却牺牲了。难道船长自救的时间一点也没有?能有这么巧吗?”然后,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学生各抒已见,众说纷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船长哈尔威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和清晰。

  (二)开放时空,让学生去“实践自我”。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不仅给学生“松绑”,更要“放飞”孩子,让他们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

  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前,我让学生结合成小队,调查周围的水资源,或到网上搜集有关资料。课上“水的危害调查小队”做了这样的报告:有的小队说:“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改道,长江、黄河的洪水泛滥正是这些历史原因造成的。……再让学生读方博士那语重心长的话语,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科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艺术。是科学,它的核心就在于求真;是情怀,它的精髓就在于尚善;是艺术,它的生命就在于创新。为着生命的语文,我们应该努力地追寻。

【让生命自由地徜徉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让孩子自由地学习

2.让生命起舞论文

3.让英语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论文

4.用对话创建课堂让生命感受民主教育论文

5.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6.作文的生命教育论文

7.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论文

8.让小学语文学习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