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与谛听生命之籁文学论文

时间:2024-06-27 13:51:31 生命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倾诉与谛听生命之籁文学论文

  李晓妮的散文诗,有着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的影响,不仅在语言韵味上,而且还在美学的意境里,并带有一点历史的深沉感。她总是以一种物象为载体,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中,融入了对生命、时间等人生重大课题的深思,在诗美与哲思的融合、结合上,相当出色。深切的体验中,又常带有一种阴柔而缠绵的意向,有一种拂之不去、萦回隽永的性格。清新纯净的语言,让我在阅读中,总感到文字里真挚动人的力量,以及在对读者娓娓诉说的亲切性,从而达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诗写高度,抒发出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感情。她的《千年的红蝶》、《雨花石》、《四月的村庄》这三章散文诗,是我比较喜欢的几章,在细细的赏读中,已经品味到,她独特、优美的诗句,把我带入到了一种回味的深深意境里。

倾诉与谛听生命之籁文学论文

  散文诗《千年的红蝶》就是她借“物”来咏史怀古的诗章,着眼点是对历史的感怀以及现实的寄寓,更是对历史本身的关注。“诗与史”总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某些时候又是“以诗证史”的,从诗歌中寻觅历史的踪迹。在这里,她却不拘泥于史实的演绎,而是从史实中“钻木取火”式地来敲击诗意的火花。以“红蝶”为引线,穿透历史,并以杜甫一生的历练来呈现文本内核里的“寄意”。她以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在唯美的歌吟中,生长温情、哲思与命运的交响。只感觉,这正是诗人形象与意志品格的生动描摹,在这种描摹中,灵动的情感美,始终是诗人精心调配的一块色板,每一章,每一节,字里行间,都是源于她善良、易感的生性而令人心动的表达,让我沉浸在她的章节里,聆听她内心吟咏的动情诉说。

  她首先从诗的开篇就用情感丰富而又饱满的笔触这样写到:“我是唐朝的一只红蝶,在杜甫草堂与你不期而遇,我就成了那只小小的茧。”这里的“红蝶”意象就直接为我们开拓出诗意的空间,拨通想象驰骋的线路。从我的不期而遇,成了那只小小的茧,“长安的秋声似琉璃,流到积霜的瓦上。小虫鸣叫,声音苍凉。”她已进入历史了,又因“风在传播黑色的流言。我的梦被黑暗蛊惑。/黑暗中我开始生长翅膀,很疼。”这样的开篇里已有一种“蝶韵”穿透岁月,渐渐呈现出诗人的怀古之幽思,溅起想象的涟漪。又在内心的“苦痛”里,描写杜甫时代的风云变幻,“草堂外处处刀伤。血迹未干,你的泪如雨。/我看见你,执一枝秃头的长毫,洒下古诗平平仄仄的韵脚,/在草堂上空放牧。/沉郁顿挫。疾风箭雨,你依然挺立。”从这些诗句中,映衬出那个时代的萧索与哀败,也从侧面反衬出诗人内心隐藏着的伤痕。“透明的羽翼,在风雨中挣扎,不停回眸,眷恋。/黑暗中,我的羽翼长满了荆棘,颤抖的躯体中,汇聚成血与痛的根芽。”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因伤痕而引起的困惑与纠葛,在这里更加明晰地展现出来,并随着情节的走势以及情感的挥发,把“古与今”的感触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在触及历史和生命意识里,使文本的思想得到了闪光的升华。

  在这里,诗人的语言意象还有着出色的展示。比如:“灵魂,踏上残缺支离着身体,传递你的呼吸”,就显得内涵深厚起来;又如:“一大片自由上升的翅膀,一大群执着歌唱的魂灵。一行行杜甫的诗像飘坠的音符纷纷飞扬。”更是有声有色,韵致天成。它与诗之意境很好的结合,在独特的抒发方式里,把“寄寓”在对情与景的描写中,显示出诗的艺术魅力,令人深深地回味,让那些向往与渴望“穿透了心的迷悯”。结尾处“八月失语。踩在天籁音符上的心,安静了,深了,远了。/永恒的杜甫,千年的红蝶,天地寂静。”诗句自然透晰,形象丰满,凝重大度,悠远情思,余韵不绝。

  在《雨花石》中,有着一种向往自然纯净之美的深度,其陶然忘机、沉湎于诗艺的忘忧之境里,却又在雨的寂静中蕴含着诗人隐隐的“忧与幽”,展现出辽阔的、涵天负地的精神世界与情怀。以“雨花石”为意象的文字里,如画如乐,一种与自然平和的心境牵动着自身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我慢慢从土里探出来凝望你高大的身影。只因为前方有你,重逢,就并不遥远。/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我叠印前世今生的柔光。用自己的魂魄,轻轻擦亮了自己。”在这里,她朴质的语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倾听和谛听对心灵世界的感悟。如同一些位哲人,以较为冷静的方式排遣内心澎湃的激情。就感觉到了她的深沉、凝重、含蕴和内敛。

  她在直接的叙述里将景物与事物与心境的相互联系起来,让“雨花石”的描述蕴意在开篇就做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引入:“前世因果。/我和你的缘分从水开始。/我是一颗遗失在岩石缝隙里的雨滴。/千年前在星云变动中从百尺悬崖跌落。”这样的起句,让我想起“水穿石滴”这个词的诠释,以及从百尺悬崖跌落而下的水的壮观气势,自己仿佛也想着由此而成为一滴水,让那些内心所装着的事物全都浸在雨水里,于无声的隐没中,来打磨成“雨花石”。那“雨”与“石”的描述与映衬,就是展现诗人自己的内心情怀,并用“对佛点燃一柱香,在内心祷告,祈求带我回上古的夜。摘几片月光,煮酒,和一朵雨花,以疼痛的方式,绚烂地绽放。”作为“雨花石”的内蕴与自己思想的“合理缓冲”,让情感再次升华。

  “潺潺的水中,你可听见,那经历千世轮回的风雨磨砺与期盼。你可读懂我那晶莹剔透,血色纹路的核心。/我向你呈现出一种炫艳的美。”这些诗句的描述,充满佛思禅意的境界,那些风雨磨砺与期盼,血色纹路的核心,其实就是诗人自身呈现出一种炫艳的美,也是一种在文本中,体现主题蕴意的深化。“雨花”就会带给诗人更多的情怀和遐想。情感的走势又向纵深进了一层:“时间坐在水上。在水中,我感受诗经的思想和唐诗的飘逸,体味宋词的辛酸唯美。/以水作镜子,我看见你的投影。”在这里,我看见了诗人内心存在的气质,在一种气势里游走,更多出些“超拨与哲思”,思想被浓缩或浸润,“雨花石”也就写得鲜活而厚重起来,使整章诗意的弥漫层层递进,主题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每一章节里的表达又都是对上一章节的深入。

  此外,我还感觉到他这章诗意的声音与思想,都在节奏与韵律里产生美感,不在语言跳跃的模式里,疆化和停泄,有着一种表现手法上的“出奇出新”,就这方面而言,我以为,这是区别于她的以往其它散文诗的地方,也是她的一次小小的超越吧。

【倾诉与谛听生命之籁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让生命之花绽放的论文10-11

展现人性之真的文学新形态论文08-17

试探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论文07-20

自然、生命与文艺之道 古代文学论文09-09

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之探索论文08-28

《生命之树》的哲学命题与影像风格研究论文05-30

论文学术之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实践与思考08-28

论文学情感09-04

文学鉴赏当代文学论文05-31

关于文学作品文学的论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