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视角下儿童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养成教育有利于儿童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社会激烈的竞争,培养孩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身心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拟从生命视角探讨儿童的养成教育问题。
关键词:生命教育;少年儿童;养成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是根本。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教育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儿童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但目前儿童养成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家长对儿童养成教育普遍重视不够、教育方法简单、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身的要求等等。生命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从生命视角下对儿童养成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希望引起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试图找到更加有效的儿童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儿童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生命视角下儿童养成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真谛。生命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和完善,是国内外备受瞩目的重要研究领域。最早践行和倡导生命教育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他的《生命教育》一书致力于探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生命教育的引导。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哈佛大学教授迈尔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其行为程度的开放性,道德规范就铭记在幼婴的开放性行为程序内。人类的这一开放性程序的巨大容量才使道德的形成成为可能。在幼年期奠定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一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和学龄前期,尤其是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相对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又是极其短暂的,因此生命的可贵性不言而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尊重个体身心成长规律,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社会激烈的竞争又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不安,比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越来越脆弱,精神空虚,情感冷漠,人们的责任感降低,而且现代人似乎缺乏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吃苦耐劳的精神,许多人漠视生命的价值等等。所以,我们的教育更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最大程度地避免浮躁的社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的隐患。尊重生命,尊重个体的发展,培养儿童养成教育,在尊重和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培养儿童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培养其积极乐观态度,构建其健康的情感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其一生成长受益。
二、儿童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儿童养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意识的缺乏,教育方法简单以及忽视孩子的主体性等。
(一)教育意识缺乏,对儿童养成教育不够重视。不同年代,不同时期,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学者认为养成教育应该是一种良好习惯的教育。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动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儿童养成教育的过程是引导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有的学者则把养成教育当作是一种行为方式的教育,还有的学者认为养成教育更多的是自我教育。无论哪种说法,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对儿童养成教育的根本宗旨都应是建筑培养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根基,自我和谐发展的基础。而许多家长乃至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养成教育不够重视,歪曲了其宗旨,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上,忽视其身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隔辈教育对养成教育意识显得更为单薄。
(二)忽视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身要求。教育发展,以人为本。而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成长的过程,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知识等等,都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所以对儿童的培养也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孩子内心发展相对较脆弱,这样一个特殊的不稳定的阶段,家长关注其外在能力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其自身的需要。所以家长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违背孩子的意愿,应该尊重孩子自身的需要和选择,家长应该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三)教育方法简单。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资金比例投入很多,唯独在陪伴孩子的时间和质量上投入较少。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即使陪伴在孩子身边,也并不是全身心的陪伴,诸如有些家长一边玩手机,刷微信,一边陪伴孩子,对孩子缺乏爱心及耐心,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相对会缺乏安全感,并且情感上偏于冷漠。
三、优化儿童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儿童养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源于学校和家庭,所以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应该积极努力地为儿童的成长创造优良的环境,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
(一)加强儿童养成教育意识,创造最优教育环境。儿童的养成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层面,也离不开家庭层面,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有责任加强养成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加强教育意识,为孩子创造最优的教育环境。家庭中,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以身作则,注意榜样的力量,比如教给孩子应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区分并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力等。而作为学校中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示教,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学习相关知识并学有所用,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注重养成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培养。养成教育的培养并不仅仅停留在儿童时期,人成长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应针对其特点探索养成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儿童时期的养成教育是萌芽,是基础教育,青少年时期的.养成教育更应丰满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将养成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重点抓。
(三)儿童养成教育的核心是知、情、意、行的教育引导。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知、情、意、行。知指的是认知,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认知周围事物。情指的是自我体验,教育儿童学会自尊自爱。意,更多指的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行则指行为。一个人的知情意行协调统一,他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对儿童知、情、意、行的教育引导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其宗旨是培养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人。任何时代,教育都肩负着培养人的重要使命。从生命视角发展教育,使教育更贴近具体的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教育有利于儿童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生命视角下的儿童养成教育能够尊重和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儿童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培养其积极乐观态度,构建其健康的情感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所以,无论是家庭层面还是社会学校层面都应该对儿童的养成教育引起足够的关注,都应该立足于尊重生命,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和教育投资,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
[2]卢淑仪.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刘孟.“新期的养成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国际商学院,2012
[4]范晓光.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1,5
[5]曾丽.如何进行幼儿的养成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11,14
[6]蔡巍然.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J].中国科学教育,2004,6
[7]罗楚春.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生命视角下儿童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