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高高三生物后阶段习题讲评课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三生物习题课的有效性展开论述,先由当前高三后阶段生物讲评课不能很好的体现有效性引出思考,然后从“讲什么”“怎么讲”“由谁讲”三个方面提出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讲评课的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字:新课程理念 高三后阶段复习 习题讲评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三生物复习,尤其是后阶段的二轮复习,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往往会布置给学生相对比较多的作业,同时还包括密集的考试,习题讲评课成为一种占很大分量的课型。
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答案时有人唉声叹气,有人兴高采烈;分析习题时,教师苦口婆心,面面俱到,学生漫不经心,懒得动脑;再次做同样的题目,一错再错,效率很低,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教师疾呼:“现在的学生上课不认真,老虎已经咬到脚后跟,还不紧张,做过的题目又错了!”
学生抱怨:“上课听得懂,看书看得懂,就是做题的时候做不出来,老师讲的时候又觉得很简单,真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提高高三后阶段习题讲评课的效率呢?摆在我们高三教师面前的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很现实的问题。
二、解决的策略
一堂好的习题讲评课,笔者认为应该是具有鞭策学生,纠正错误,落实基础,开阔思路,熟练技巧,提高能力的作用。要达到这些目标,可以从“讲什么”“怎么讲”“由谁讲”三个方面去尝试。
讲什么
1.1 精心选题 习题讲评工作的开始并不是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才启动,而是从编制习题就已经开始,包括知识点的分布、题型题量、难度设计、完成时间、评分标准、达成目标、学生的易错点或薄弱点等。
如果是考试,往往是经过命题教师仔细思考和编制的,则要仔细自己先做一遍,并同样分析知识点分布,学生的易错点或薄弱点等。
这一切,都是提高有效性很重要的因素,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1.2 批阅统计 “练习不在多,而在精;考试不在频,而在评;讲评不在全,而在有针对性。”有的老师由于教学时间紧张,图省事,图速度,不管习题难易程度,总是逐一讲解,有的老师每题发散,一张试卷分析好几节课还完成不了,只关注习题,不关注学生整体的答题情况,也不关注学生为什么不会,其结果是诊断反馈效率低,不仅难以收到预期效果,而且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
所以,要彻底了解学生,一定要及时批阅(全部或抽样),详细统计。
对于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有条件的学生可充分利用阅读机处理,节省时间而且分析详细。如下表是某一班级一次理综考试后生物部分前面选择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错误情况一目了然。
题号 答案 正答率% 答A人数 答B人数 答C人数 答D人数
A1 D 85.7 4/7.1% 4/7.1% 0/0% 48/85.7%
A2 C 78.5 7/12.5% 4/7.1% 44/78.5% 1/1.7%
A3 A 76.7 43/76.7% 3/5.3% 6/10.7% 4/7.1%
A4 A 41 23/41% 7/12.5% 9/16% 17/30.3%
A5 C 87.5 1/1.7% 2/3.5% 49/87.5% 4/7.1%
A6 D 98.2 1/1.7% 0/0% 0/0% 55/98.2%
如果是主观题,可通过批阅时作摘记,包括典型错误和有创意的答案,找出错误根源,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必要时找几个学生了解答题过程,以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情况,因为“为什么会错”经常比“什么是对”更重要,而学生的想法有时候容易被教师忽略。
将批阅后的习题提前发给学生,提倡学生在上课前先自己订正错题,自我分析错因,提高上习题讲评课的效率,而且免去了学生上课忙着对答案和对自己得分情况感叹的无效课堂行为,节约时间。
1.3 全面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对错误集中的题目,要花时间讲,讲清讲透,针对错因,有的放矢,如果是个别同学错误的题目,由于时间关系,可在课堂上不讲,课后欢迎个别交流。
习题评析,不仅在“析”,还在“评”。在分析习题前,要对班级整体情况作一个评价,比如说与平行班比较,肯定进步,找出差距,激发学生热情,鼓励学生下次更上一层楼。表扬优秀同学,不仅成绩优秀同学,还包括有创意思维、答题规范、字迹清楚等单方面优秀的同学,让学生不仅知道自己哪里不够,而且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更为优秀。
怎么讲
经过统计分析工作,只是让教师知道应该讲什么,讲多少,但是怎么讲,由谁讲,不仅受到教师本身教学水平的限制,也能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更直接关系到讲评课的效果。教师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统筹安排。
2.1 重概念,重课本 有的题目其实不难,但学生却总是屡次出错,可能是由于概念不清,或者对课本知识不熟悉。针对此类题目,可通过重新复习课本中的概念,并增加几个易混淆的概念,通过不同方式,让在学生辨析和归纳中得到巩固。
比如“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判断时,学生经常觉得摸棱两可,属于概念不清。可通过概念辨析和归纳: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置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增添、缺失、倒位、易位,改变的是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光镜可见。注意强调加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明确辨析要点;还可以通过画图来加深印象。
2.2 找“题眼”,抓关键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每道题目中一般都有一个解题的突破口,笔者在教学中形象地称之为“题眼”,也就是关键词。在上课时,教师不仅注意找“题眼”,并让学生学会找“题眼”,长期坚持,长期要求,效果非常好。尤其是选择题,在考试中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例: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A16型和EV 71最为常见。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肠道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内含线粒体
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肠道病毒
D.肠道病毒的衣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分析:题目看似冗长,复杂,但是其实关键词就两个字“病毒”。所以A、B、C三项有关病毒的知识中去核对,都不符合,答案是D。
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是 ( )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
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题,看似陌生,关键词是“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联系以前学过的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答案为A。
2.3 讲思路,讲方法 学会解题,首先要学会审题,摸清命题人的意图,理清解题思路,学会解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比如高三曲线图形题很多,可归纳出碰到曲线图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思路。笔者指导学生得出一个解题模型:第一看清横坐标(自变量)和纵坐标(因变量)的含义和单位,注意有时候一个坐标图有两个不同纵坐标;第二抓住几个点:起点、终点、转折点、交点(多条曲线)等;第三注意单因子变量研究法,即研究一个因子时,其他因子应给予相同的条件,可在曲线上选点划线来表示。
例:(05年上海高考题)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分析:该图反映的是自变量(时间、温度)和因变量(生成物量)间的关系,其他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都是定量。①当确定时间为单一变量时,分别观察200C、300 C、400C时的曲线,可见随着时间变化,生成物量递增,表示酶一直有活性;再分别观察500C、 600C、700C时,随着时间推移,生成物量先递增后稳定,表明酶开始时有活性,随着温度越高,酶越易失活。所以B、C项正确。②当确定温度为单一变量时,时间为定量,选a点观察,500C时生成物量还在增加,说明酶还有活性,600C、700C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说明酶已失活,选b点观察时,500C时生成物量已不再增加,表明酶已失活;而200C、300 C、400C时,生成物量最多的是400C,表明其酶的活性最大。所以A项正确,图中不能反映的应该为D项。
2.4 讲联系,讲变式 生物学试题中,结合热点、联系实际的情境题、材料题层出不穷,但从涉及知识上却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指导和训练学生心中装的不是一道题,而是一类题,教师教的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网。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哪怕全部死记硬背住所有做过的题目,也没用。所以,笔者认为在习题讲评课中,最关键需要培养的能力是知识迁移能力,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是高三学生从容征战高考考场的法宝。
比如,细胞的代谢这一块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基本上是Ⅱ级要求,涉及的知识点多,曲线图更多,学生往往很糊涂。
例:用依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将一枝依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枝条放出气泡。他们以太阳灯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1中曲线1。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检测指标为单位时间气泡产生数量(或气泡产生速率)。但学生往往不是很理解曲线所描述的实验的全过程的含义。可通过让学生思考起点、终点、转折点、交点,分析每一段曲线代表的含义,并把曲线转换成熟悉的基本曲线(如右图2所示)。
此时,学生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题目这么简单,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基本曲线!”从而更加明确曲线上的每个点,每条线段的含义,更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教师的讲评,更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寻找出新的老师没讲过的新思路新方法,此时,教师须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赞赏。在肯定的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和繁简,让学生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单的),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巩固和熟练。
2.5 讲规范,讲格式 在生物高考答题中,注意语言的规范,注意图解格式的正确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答主观题时不善于使用专业术语描述现象和给出结论、有错别字等。还有在遗传图解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注意格式的规范,导致扣分。可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典型错误的照片,让学生来找一找其中的错误,并按照评分标准打分,从而使学生明确正确格式书写的重要性。
由谁讲
在讲评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把对试题的主观看法(包括审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等)经过加工后,传达给学生。虽然新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变,尤其是讲评课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内容应该是教师完成的。
由于师生年龄上的差异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别,对解题的某些环节、过程的分析与处理上并不一定能很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的能力。所以,对于卷面上部分比较突出的或共同倾向明显的问题、有创造性的解题方法或有创意的答案、典型的错误或反复发生的缺漏等,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由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去讲评,也许会更真切、更实在。有人把它称为“兵教兵式”的讲评方法。这种方法巧妙利用了学习论中关于“借鉴学习”与“榜样学习”的原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纠正学习上的错误,起到承前启后的教学转折作用;让老师当一回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倾听、去思考,也许更能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更能了解学生的要求,然后再回到自己的教学中,及时矫正教学的策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学生讲的题目不宜太难,否则,是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的。
三、结束语
每一次练习(考试)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背景、要求不同,学生表露的问题也不一定相同。所以不可能每一次习题讲评都在答案、题意、思路、方法、错因、联系、变式等内容上面面俱到,也没有这个必要,但在有关内容的讲解上应该注意上述相关问题。只要能经常坚持以上几点,不断思考和摸索,相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能获得无限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义堂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7月
2.《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
3.陈国平,魏为焱,《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5.31
4.吕国裕,《生物学选择题的讲评方法》,生物学教学,2008,12:38-40
【提高高三生物后阶段习题讲评课有效性的策略】相关文章:
提升数学习题讲评实效策略研究08-15
浅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07-17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07-07
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09-13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0-06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有效性策略分析论文06-01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论文05-12
浅谈高三阶段化学复习策略 09-12
如何高效地准备高三英语讲评课09-01
谈提高思想政治课练习的有效性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