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湿地公园水景观审美分析
摘要:介绍了中国水景观的发展历史,引出水景观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类型,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湿地公园水景观,对水景观的价值、要素等进行简单的审美分析。
关键词:水景观;审美分析;类型
一、水景观在中国园林的发展简史
中国水景设计的发展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文王的灵池即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建筑理水模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曲水流觞”的理水模式随即产生。隋代的西苑,将大小湖面和主要建筑群串联起来。宋代,园林中的理水更加追求简约、含情、深远。明清时期,理水造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二、水景观存在的主要类型
2.1静水景观
静水景观多以较大面积的池塘为主体,自然、平和,营造一种轻松、恬淡、舒适、流畅的氛围。静水或以其天然的轮廓,任其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或以规则形状加以约束,与水中生物、植物、山石,勾勒出一幅简练、精致的图景。
2.2动水景观
动水主要是利用地形的高差形成水往下流动的跳动美景,流水或是静静诉说,或是欢唱跳跃,或是汹涌奔腾,下到低点顺着自然或是规则的水道流淌,形成一种动态之美。
2.3人工瀑布
人工瀑布,就是人为地将水聚到一处,然后从高处跌落,形成类似自然界的瀑布,使人从视觉、听觉等方面产生美的享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季广场、博览园均有跌水的设计,这两处区域是人为堆砌而成的人工瀑布,产生水的坠落之美。
2.4喷泉
喷泉是通过一定的压力将水喷射到空中,通过喷水的管道形成粗、细、高、矮等各种形状的水柱。将水的美在动静转换中实现一种活泼明朗、富有生机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湿地公园水景观之美
3.1营造美丽空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湿地公园的水景观称为“小西湖”,水域面积较大,岸边的美景倒映其中,不仅使空间得以延伸,景观环境的构图也更加丰富优美。
3.2特色之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湿地公园位于南校区,南校区是原西北林学院旧址,湿地公园很好地突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学特色:林业方面,湿地公园乔木、灌木、草坪等种类繁多,层次分明,具有良好的环境育人效果;水利方面,“小西湖”的水是循环水,而这些水利循环系统都在地下,地下有一个完整和谐的水利系统。
3.3生态之美
“小西湖”水域面积较大,水体能够显著调节周边环境的通风状况、温度以及湿度;同时和湖边的绿植相得益彰,共同担负吸附尘埃、控制噪音、净化空气的任务。
3.4奇石之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水域采用孤岛的形式,各岛屿之间互不相连,却又隔水相望,同时,岛屿多为巨石所造,载于水中,让人联想到阳刚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
3.5桥之美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湿地公园设计中,桥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方面可以划分空间,一方面可以连接水体两侧的景观,引导游人观赏线路。
3.6环境之美
(1)植物之美。湿地公园水景与周围植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春日有花,娇艳欲滴的花片,象征一片生机盎然;夏日有雨,雨落到树上,洗掉尘埃,焕发光彩;秋日有风,漫天黄叶,落在水里成为一派生命的气象;冬日有雪,玉树琼装,好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2)光之美。湖面在灯光的照射下,整个水面,流光溢彩,绚烂无比,通过灯光的色彩、明暗以及图案的不同变幻,让人如梦如幻,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
四、湿地公园水景观的主要审美特征
4.1形式美
从几何图形的角度,可以将水的形态分为:线状水体、面状水体和体状水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湿地公园的建设巧妙运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独特的形式美。
4.2音乐美
水声所体现的音乐美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优美型水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就是这种类型,这种声音清淡柔和,比如古诗句中的“雨打芭蕉”、“留得残荷听雨声”,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抑或思考。第二种声音是崇高型水声,这种声音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等。
4.3诗意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湿地公园水景观,水景丰富,变幻多姿无时无刻,时时处处,充满着无尽的诗意之美。
五、结语
通过分析水景观发展历史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湿地公园的美学,我们知道水景观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审美效果,愉悦身心,在园林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
【湿地公园水景观审美分析】相关文章:
浅论席勒的“审美假象”12-17
审美观是什么03-28
论新闻传播中的审美诉求03-18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04-20
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03-28
刘禹锡诗歌理论的独特审美价值探析06-21
浅谈宋元文人画的审美思想03-29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03-23
夏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04-14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认识与解读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