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改环境下科学生物特色课堂的探索和实践论文
一、研究背景
随着第二轮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铺开,现行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新课改教学的要求。由于教学过程中长期课程资源单一,对于课堂模式的创新已经是一种迫切的需求。
学校于2013年在学校孔子亭旁开辟了一块空地,占地约600平方米,最后决定将这块空地作为植物园交给科学组开发。西店中学作为第二轮课改的排头兵新课程开发搞得丰富多彩。科学组内开会讨论并确定了植物园的利用方向:在新课改中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由学生自主开发种植。植物园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科学课堂。
二、探索和实践
我们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结合西店中学植物园地的成熟资源,创设出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使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到科学课堂中来。我们就如何把植物园地带入生物课堂,结合科学教材、学生实际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经过探索、实践,初步开发出几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
(一)生物实验类(植物标本的制作)
制作植物标本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植物的神秘所在、内部结构之奇妙。制作标本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学会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化学与生物的知识将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巩固知识,以实际操作体验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课堂策略:
在课堂活动中,要让学生先摸索,有了想法后,再重新操作,让他们有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从而赋予这些活动更深刻的内涵。具体小结如下:
1.选叶尽量老点。叶子还必须是网状叶脉的,平行叶脉一般不考虑,因为在煮的过程中这些叶子会被煮烂。最好选择那些叶肉丰富,表皮呈蜡质的叶子。
2.加热的时间不必严格根据书中的时间,而是根据树叶本身的特质而定。越老的叶子加热的时间应该越长。如果能够再烂2-3天的话,后处理就更容易了。
3.洗刷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也因为如此,学生的感想大都集中于此。其实这一步的操作最好是自始至终用手指甲抠,牙刷和试管刷都容易将叶脉弄坏。
(二)科学专题研究类(学生的研究报告或者科学小课题)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学生感兴趣的的问题,在植物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某些类型的问题进行较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掌握研究工作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学会撰写
小论文
相关信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和小课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例如依托植物园可以进行《一颗番茄结几个果实最有利于果实发育》等专题的研究。
课堂策略:
1.经过几个老师的讨论,认为按照正常的研究报告或小课题的内容格式对学生来说容量过大。因此对课题格式进行了简化,用表格的形式使学生容易完成活动任务。
2.科学小课题的选题来自于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的好奇与兴趣,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都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的。因此,他们在选择小课题时,必须考虑课题研究的时间性、小组成员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研究方式的可行性。
3.在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具有互补性。我们可以把组内职责按照个人特长分工到人,并制定具体的岗位分工细则,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基本工作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小组的事事事有人做,小组的人人人有事做”,使活动得以有序开展。
(三)生物技艺类(制作盆景)
植物园地不但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材料,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才艺。利用植物园地内的植物制作有欣赏价值的盆景,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课堂策略:
首先提前一天通知学生准备工具,小铁锹、小花盆等。学生从植物园取得植物,一般选择适宜在室内种植的植物如吊兰、杜鹃、仙人球等能有效净化空气的植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保证植物的根部埋在土里,但是也不能埋的太深,影响了小盆栽植物的美观。
三、反思与体会
(一)生物特色课堂开发受专业的限制
目前,特色课堂虽然开设了,但教师的专业理论欠缺,导致专业、技术指导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了特色课堂的开发与发展。由于缺乏课程专家和相关人员的参与与指导,对于特色课堂发展的意义,特色课堂发展需要的理念及课堂运行的机制和条件,如何实施等,知之不多,知之不深。
(二)特色课堂的开设量不足
虽然特色课堂的进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课程的开设不足,在实际操作中还不能完全到位,落实不够。学校很大程度上是把它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甚至只是当作教育教学改革的点缀而已,离新课程的要求还差的很远。
(三)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于加强
在科学特色课堂开发中,教师必须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目前我校科学教师并不是全部都“放的开”去进行特色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更多借用了多媒体的功能,有的教师的教学重心还是在教室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还是在教室的传统教学中,特色课堂的优势还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以上是我们开展实践的一些研究,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的完善、各环节的相互整合等,还需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我们将继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推进新课改环境下科学生物特色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等编,《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
[2]李先源,《观赏植物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3]管涤凡,《盆景制作入门宝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
[4]陆建中,《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
[5]李卓奇,《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2008年9月
【新课改环境下科学生物特色课堂的探索和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进展与改革论文08-02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论文09-21
肿瘤生物化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7-31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的论文09-09
高效数学课堂探索论文07-11
生物与环境论文09-26
中学生物科学哲学观点探索论文10-21
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的论文05-25
实践探索感恩教育论文精选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