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普职结合思想在生物教学的渗透论文
一、巧用课堂资源,树立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职业类型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为进行生物学习的学生打开职业天地的一扇窗。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癌症的确诊和治疗”的课件。课上,教师在介绍癌细胞特征、致癌因子及其种类和癌细胞形成的机理等知识点后提出问题:“癌症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呢?”之后,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并得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的结论。日常生活中,患癌的人很多,医生利用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内窥镜和癌基因检测等先进手段加以诊断,然后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手段使患者得到治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医院里的检验师”和“肿瘤科医生”这两个职业,并进一步拓展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为学生提供诸如就业单位、学历要求、素质要求、工作方式、职业价值等材料,以便于学生阅读。又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现有两个品种的小麦,高杆抗病(AABB)和矮秆不抗病(aabb),如何获得所需品种(矮秆抗病),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在全班汇报。在对每个小组汇报给予引导和点评后,教师指出育种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进而引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介绍,并向学生提问“关于袁隆平院士,你了解多少”。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向他们播放关于袁隆平院士的视频资料,然后提出与生物相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育种工作应具备的学历、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等。
二、善用校本课程,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天津市复兴中学一贯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生物校本课程“应用生物技术与实践”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生物加工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四部分。该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了解与生物相关的职业信息并培养职业兴趣的选修课程。它从现实生活出发,在考虑学生兴趣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设定了一系列课题,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逐渐掌握某项生物技术、培养自身对某职业的兴趣。例如,与生活相关的课题“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师首先通过展示酵母菌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迅速理解实验原理并主动学习酵母菌的代谢方式,使他们在体验感悟中轻松地记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本课题使学生在品味美酒和美醋的同时掌握了传统的发酵技术,也了解了生物过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的职业前景及就业机会。又如,与生产相关的课题“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教师向学生介绍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的基础知识后指出,“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人类可应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将秸秆等废弃物转变为种类繁多的生物燃料,甚至是航空燃油”。这种变废为宝的理念很容易让学生看到该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微生物的菌种分离实验,使学生掌握培养基的制备、灭菌操作、菌种接种、分离及纯化等微生物方面的操作技术,为学生以后从事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或工作打下了基础。再如,与新兴科技相关的课题“转基因大豆分子检测研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的区别,课上向学生介绍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DNA序列PCR扩增及相关序列的电泳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学生从基础入手学习有关DNA和蛋白质的技术。
三、活用生物科学史,形成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生活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与生物学相关的很多职业都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除了掌握科学知识之外,学生还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这些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发现史的学习得以体现。例如,在讲授《DNA复制》一节中,教师并没有将DNA半保留复制的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带领学生重温了DNA半保留的实验过程,通过设置问题串来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讲授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的,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又如,在《酶的本质研究》一课中,教师以诺贝尔科学奖为线索,提出葡萄酒莫名其妙变酸的问题。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巴斯德与李比希对引起发酵物质的争论、毕希纳设计巧妙的实验来证明酿酶可将糖发酵为酒精的故事,以教育学生在科学事实面前不要盲目相信权威,要有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也是日后很多工作必需的职业素质。而后,教师介绍萨姆纳身残志坚,利用八年时间分离出脲酶结晶,使学生明白科学研究要有坚持不懈、不畏艰苦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科学史的形式介绍相关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这种呈现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素质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去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
四、妙用科学热点,塑造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助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体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生物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科学热点,能够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能够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技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进而使他们对相关的科学技术产生兴趣,塑造初步的职业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热点,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扩充他们的科学知识,还可以为将来想要从事生物专业领域工作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中,教师引入“酶为生活添姿彩”专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了解酶在医药卫生、食品制造、日用品产业等方面的应用,然后介绍能改造自然界存在的酶、制造更符合人们需要的酶工程。又如,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片段》一节中,教师在讲述DNA结构的特征时适时引入DNA指纹技术,学生在轻松掌握DNA具有特异性时也了解到该技术在亲子鉴定、死者遗骸鉴定和刑侦领域的职业前景。再如,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一节,如果教师单纯讲授PCR扩增技术、各种杂交方法及电泳技术,那么教学内容会显得非常枯燥,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参与DNA提取与分离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凝胶电泳技术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实践操作。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实现了生物基础知识与科学热点的有机结合。对于未来有兴趣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延伸性课题研究。例如,在课题“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研究”中,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市场调查、问卷调查和实验操作等步骤,逐步了解了转基因食品的基础知识及消费者的认知现状和购买意愿,初步掌握了转基因片段的分子检测等技术。该课题的市场调查和实验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职业不只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塑造正确的职业理想,更有效地追求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2]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EB/OL].(2011-01-06)[2017-04-15].http://old.pep.com.cn/rjqk/sjtx/ptgzb/pg2004_1z1/201101/t20110106_1008042.htm.
[2]王红梅.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6(4):30-32.
【普职结合思想在生物教学的渗透论文】相关文章: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实验思维的论文06-26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渗透学科思想论文10-23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07-23
漫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的论文06-03
渗透数学思想,构建高效课堂的论文06-14
浅谈生物教学德育的渗透08-11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思想论文10-25
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的渗透06-01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论文07-11
论文《应用题数学要渗透数学思想》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