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实施的论文

时间:2024-10-08 15:40:45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究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实施的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以及旧的课堂有效教学与新课堂有效教学的对比,重点介绍了作者对于新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的认识以及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

探究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实施的论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有效教学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新课标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探究能力以及生活价值观。高中阶段学生的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上,并且情感强烈,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新课标的理念更加符合当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那么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如何实行生物课的有效教学呢?

  1.旧教学观下的课堂“有效教学”

  有效定位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认为老师应该“传到授业解惑”,所以首先是“讲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懂了吗?”,学生学习就是训练一种“听”的功夫。其实那是一种畸形的“传到授业解惑”。

  2.新的课堂“有效教学”

  其核心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收获。认为“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即学生的收获、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收获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认知未知事物的能力以及思维层次,从而达到学习的根本目的)。肖川教授认为: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观提出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做、教互动”。具体如下:

  2.1教师助学、导学

  师生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后,教师展示为学生“学、做”设计的问题情境或思考题。例如:在必修1第六章第四节内容----《细胞的癌变》这节课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内容的处理上面首先让学生们发表有关癌症的看法和认识,然后展示学习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点。这种呈现方式既能让学生对于学习充满兴趣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本,通过阅读、思考等学习活动,得到对新知识的认识见解,而后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典型的问题进行精讲,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教师这种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具有探究性质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结论。

  2.2课堂教师教学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将教学内容、知识点及结论直接讲授给学生。

  课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试验、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去自主学习、探究,并回答和完成教师导学、助学的问题和习题,使学生对概念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见解、提出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内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节课内容中有关酶的高效性实验教学中,我们先利用同学们对于无机催化剂的特点和条件的认识作为引导,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生物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生成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最后生成结论----酶的高效性。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导学、精讲点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讨论、质疑、提出问题并且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交流互动,是贯彻整个课堂的处理问题方法

  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实质就是师生、生生讨论、让思维产生碰撞、质疑,而后达成统一的认识。不是一问一答的单一交流。这就需要老师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即能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在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内容----《细胞的增值》这节课中根据学生在课上学习到的有关染色体或者dna以及染色单体在各时期的数量,让学生独立设计坐标曲线图来展示整个周期的染色体或者dna以及染色单体的动态变化规律,然后分别实物投影一些学生的图,让其他学生评价更正,共同得到正确结论,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自主学习当中。这就达到了“教师引领,激情互动”的氛围。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一问一答就清的现象,这说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具有思考价值又称“假问题”,对教学来讲是无效的问题。这就是当前课堂上出现的“假问题”导致的“假繁荣”,结果学生收效甚微,就是低效教学、久而久之成为无效教学。

  2.4课堂生成

  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差异的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专家称之为课堂生成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就是课堂生成。课堂生成是课堂互动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体现,是课上真正解决学生问题的根本点,是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可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老师只注意自己提出的问题,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新提出的老师预想之外的问题,老师要么不理、要么回避,而只顾按自己的想法讲,从而失去了课堂上及时解决学生问题的时机,久而久之,将失去学生的信任。例如:在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内容----《细胞的增殖》这节课内容中有关细胞周期的教学过程中有同学就提出了“细胞周期能不能从分裂期到分裂期”,这个时候老师要抓住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更好的深入解决问题。

  练习、反馈设计

  要求做到科学练习、及时反馈。科学练习包括数量适当、难度适中、梯度合理。及时反馈即课上练习、课上反馈、课上处理。目的在于课堂上发现学生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是解决问题并且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时机。课堂及时反馈对于学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也具有督促、强化和纠正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适当、合理地安排这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与实施的时间。可是,我们有的老师教学观念陈旧,课上只管讲“满堂灌”不让学生练,把练习放在课下,认为在课堂上发现不了问题,在课后可以发现问题。但已错过了问题最佳的解决时机,对教学来讲,不仅错过了最佳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失去了学生思维碰撞这一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所以说,一旦错过,对教和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总之,新课标生物教学思路应该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并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本知识为载体把素质教育最大化,使学生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把教学目标实现到最大化,使学生在解决高考问题中也能够游刃有余,真正实现在高考背景下的素质教育。

【探究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实施的论文】相关文章:

科学探究课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教育理论论文12-07

探究式教学下数学教学论文参考12-05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论文11-21

小学数学有效实施探究学习的运作方略03-14

小学数学有效探究的实践及认识论文11-07

任职教育有效性的探究论文12-02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05-28

论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论文05-09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探究的论文12-03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