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3 15:19:58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1

  摘要:生物工程专业是现如今各大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本文将以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结合问题,提出有创新理念的教学体系理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CDIO理念

  培养具有创造新产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示。生物工程更是国家产业转型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手段。为响应“十三五”战略规划目标,开设有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以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结合问题,提出有创新理念的教学体系理论。

  1学科专业

  1.1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由于生物工程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涵盖生物、化学、物理、数学与电工等学科,因此基础课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较为广泛。基础课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其次是工程基础类,再次是专业基础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基础类则属于应用基础,如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电工学。专业基础类主要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学科门类,如生化仪器分析、专业外语、生物化学、微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等。专业课主要分为2个方向,一是专业必修课,二是学科领域课。专业方向不同又分不同的学科研究,分子生物学、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主要是基因工程方向;生物工程产品工艺学、生物制药工艺学属于生物制药方向;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属于生物生产方向。选修课更是广泛,涉及到药理、遗传、能源、管理等。基础课已如此之多,再加上专业课的知识门类的专业性,因此常有学生抱怨生物工程专业不好学,由此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何让学生简单快速掌握生物工程的专业知识,又不失其专业性,专业实践必不可少。

  1.2专业考核方面——理论与实践并重

  为了能让学生快速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高校一般都会开设实践实习课程,设置毕业设计考核,有些高校还要求将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实践实习考核内容。例如,呼和浩特市大三的5位学生运用选修课食用菌菇栽培就筹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实践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改善知识的枯燥范围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就会尝试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探索解决方法。

  2高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滞后

  一是课本内容知识更新速度慢,专业学术知识仍不能及时增补到课本内容中。社会发展迅速,无形中推动着生物工程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编制与教学安排方面的滞后性,导致高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总是赶不上时代发展需求。二是教师力量缺乏,师资力量评价不合理。高校一般在介绍师资力量时都是以教师职称和学历作为评价师资力量的标准,但是生物工程研究的是生物化工,属于工学,在众多高校中,教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大多以农学和理学为主。

  2.2生物工程实践设计不完善

  生物实践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机会少,不全面,缺乏校企合作。一方面,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强,专业课知识多而复杂,或者是个别高校课程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实践起步晚,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1]。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单一,一般都是啤酒厂发酵生产体验一段时间,或者就是菌菇培育基地锻炼一段时间,还有些高校仅仅是带着学生进啤酒厂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如此单一、不负责任的实践怎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新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学校,只注重生源人数,不重视专业素养,缺乏校企合作,缺乏实践经验。

  3解决措施

  3.1教学体系创新理论——CDIO理念

  CDIO理念是一种新型创新型教学体系理念,CDIO代表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环节[2]。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思考,首先构思出教学课程设置,由简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教学。前期以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为主,自第3学期就开设专业认知实习,一直到第8学期毕业设计前。此外,创新实践课程每学期实践内容应为不同方向,加入期末成绩考核内容之中。

  3.2提高师资团队力量,增加校企合作

  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各高校多组织学术探讨会议,更新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将新学术和新研究带入课堂,鼓励教师与学生研究合作,从验证实验变为探索实践[3]。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还应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4结语

  CDIO理念自20xx年兴起,理论已经完善,教学成果硕果累累。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研究探索出符合生物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性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高校领导和教师应切实重视起来。此外,专家教授尽量将新的学术理论成果带入课堂、带进学生实践,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参考文献

  [1]王陶,李文,陈宏伟.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xx,26(3):89-90.

  [2]王娣,石亚中,曹珂珂,等.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培养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J].广州化工,20xx,39(23):159-160.

  [3]王海英,熊海容,汪文俊,等.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J].轻工科技,20xx,29(11):165-166.

生物教学论文2

  摘要: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展,医学研究及社会经济的创造迫切地需求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科学人才和公民。因此,生物教师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爱国情及核心竞争力成为了最大的难题。然而,STS教学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将教学与科技、社会、生活相联系,可以取得很明显的成果。根据普通教学与STS教学的对比,凸显STS教学的优势和意义。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STS教学;创造力

  1普通生物教学与STS生物教学的关系

  普通生物学的教学方式是STS教育理念产生的基础,STS运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后,迅速发展,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2普通生物教学与STS生物教学的比较

  2.1普通生物教学

  2.1.1普通生物教学的解释。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更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而不是理解和知识创造的程度,并不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生产的联系。2.1.2普通生物教学的特点。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述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学生单纯地接收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学生能够记住和认识某种知识或概念,但是对其原理和由来,并不清楚也不想去了解,因为他们总认为“老师会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品质,这种教学可能会最终导致学生“死读书”或“学而不思”。很多生物老师在讲课时,喜欢只讲知识,而这个知识点在生产实践中是怎样运用的或者生活中某个现象与生物学某个知识是否相关,并没有很好地给学生阐述清楚。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和课本闲游的知识来直接灌输给学生,很少建立生活知识与现实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没有直观的材料展现给学生,学生只能拼想象力构建一幅图画,学习起来非常辛苦。

  2.2STS生物教学

  2.2.1STS生物教学的解释。STS是一种教育科学理念,认为科学教育不应只是传授学生知识,增进科学素养,还应通过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培养了解社会,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人才,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并能够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公民。2.2.2STS生物教学的特点。第一,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与生物学某个知识点相关的常识或者现象联系起来,在课堂导入阶段运用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知识与现象联系起来以后,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和解释。在她们查阅资料或者实际考察和分析后,小组形成最后统一的观点,教师再来进行补充和讲解;第二,学生自己发现了某个现象,自我感觉与生物学某个知识可能相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究,在课堂上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点,但不全盘帮学生完成,在学生一步步探究的过程中,自己也就清楚了现象与生物学知识的关系。在这些过程中,其实也涉及了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可以自述己抒,积极的参与合作,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中学习的能力、自我发现的优秀品质。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活在新时代中的青少年更是社会生活创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力量和新希望。同时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生物学的教学不再停留在“说”的层面,而是运用生动形象的实物、标本、幻灯片、影像等直观材料,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某个生物知识,而不是任由思维胡乱地发散。教师更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愉快的课堂氛围。生物学知识本来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日益增大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可能导致教师更倾向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沉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索欲减弱,不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但是运用STS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就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很融洽,主要体现在STS教学充分允许学生的想法表达,学生的思维可以积极地活跃在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师生关系融洽,利于知识的积累。

  结束语

  STS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使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生物科学素养,并且使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爱上生物、学会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安晓娜.STS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3):1-3.

  [2]丁大尉.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模式的STS考察[J].图书情报工作,20xx.

生物教学论文3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生物体(人体)内的物质组成、化学变化(代谢)及其调节和它们与机体的关系,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加深对疾病治疗原理的理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好,很难将生物化学的知识与专业课知识衔接。这就要求教师将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根本上学好生物化学,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针对本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现介绍如下。

  1结合临床,精选实验内容

  依据生物化学课程理论课时的安排,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整合,精选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用2个学时完成,占整个生物化学总学时的2/5。同时遵循循序渐进、基础到综合、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安排实验项目,具体实验课程内容安排。精选出来的8个实验中,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七、实验八都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要求学生不仅会判断最终数值的临床意义,而且掌握检测原理及方法。删除一些陈旧过时、与基础化学实验内容重复的实验,增加相关现代化仪器分析实验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课开展小班教学,实行分组制度,一般4名学生一组,争取让每名学生都动手参与。每次实验都安排在理论学习之后,学生首先要对实验的`原理有所掌握,在了解了整个实验的原理后设计实验,先将整个实验流程列出,再设想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动手实验。每个实验开展之前,负责实验课的教师都会先做预实验,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实验需求、药品等是否失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

  3加强对学生仪器使用的培训

  对于基础仪器,例如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等,不再多加培训。对于临床实验中要遇到的仪器,比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灭菌仪等,不仅要讲解仪器的原理,而且要反复给学生演示。如在离心机的使用培训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离心前将离心的样品两两配平;离心机启动后,要等待速度提升到所需的转速后才能离开;离心机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离心机及相关器皿等。由于学生分组较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视,一旦发现学生错误的操作应及时纠正,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发生事故。

  4实验技能单独考核

  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考核理论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20%,且实验考核成绩一般以学生交的实验报告为依据。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不管实验是否成功,就根据理论值编造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已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此,我们单独对实验技能进行考核,并且将实验成绩的比例加大,提升到30%。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课出勤、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等做相应评分。这就要求教师观注每名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每次实验其实就相当于一次考核,最后8个实验的平均成绩就是该生最后的实验成绩,按30%计入期末总成绩。虽然这样教师上课比较麻烦,但是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5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加入环保意识的教育也很重要。生物化学实验要用到很多化学试剂,比如醋酸、甲醇、酚类试剂等,这些试剂在最后处理的时候,不能随意倒入下水口,而应该回收在相应的废液缸中。

  作者:向俊蓓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生物教学论文4

  [摘要]: 本文介绍了问题链教学法的概念、理论依据和实例说明

  [关键词]: 高中生物、问题链教学法

  1、问题链教学法的概念

  问题链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来组成一条或几条问题链,课堂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链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一条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的问题链是实施问题链教学法的重要基础。

  问题链教学法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第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载体,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落实知识点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知识问题化是分析教材和教学设计的一种策略。一般情况下,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转化为一些具体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课本内容的问题化处理,使知识点更加明显突出。

  第三,问题具有目标指向作用。课前预习时提出问题链,对学生的预习有目标指向作用,特别是针对学生在阅读课本过程中可能会忽视的地方提出来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开始时,提出问题链,可以使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第四,问题链具有加强知识内在联系的作用。在问题链教学法中,一个小问题就是一个知识点,一条问题链就是一条知识线。通过问题链的解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存联系,加强了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问题链可以分为主链和支链。问题链教学法既可以用于授新课,也可以用于复习课,特别是小专题的复习。

  2、问题链教学法的实例

  问题链教学法一般分四步进行: 1、设计并展示问题链,2、学生针对问题链自学,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4、课堂练习检查反馈。

  下面以“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为例,说明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多数同学感觉到知识点多而杂,条理不清,难以记忆。做糖类、脂质、蛋白质代谢的综合习题时,经常出错。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在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答题错误原因的基础上,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时告诉学生,要学好这节内容,应该抓住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实际上就是一条问题链。在黑板上展示设计的问题链:什么物质?→在什么地方(细胞或组织或器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发生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这种变化与其它变化有什么联系?→这种变化发生异常时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应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

  本节教材包括五方面内容:糖类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通过上述的问题链,把五个方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落实,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理清学习的思路,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

  限于篇幅,只以糖类代谢中的部分内容举例说明。①什么物质? ----葡萄糖。②在什么场所?----肝脏细胞内。③发生了什么变化----葡萄糖合成肝糖元。④发生这种变化的条件是什么?----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之后还有多余,(或者表述为血糖浓度高于80至120mg/dL。),此外,还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调节。⑤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将多余的葡萄糖以肝糖元的形式贮存起来,实现了能源物质的暂时贮存,以备后用。⑥这种变化与其它变化有什么联系?----葡萄糖氧化分解消耗葡萄糖的量,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胰岛素分泌的多少,等等。⑦这种变化发生异常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葡萄糖合成肝糖元受阻,可能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出现高血糖,严重出现尿糖。⑧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每天保证摄入足够数量的糖类食物,保证能量的供应,但是,不能摄入过多,以防止多余的糖类转化为脂肪,导致脂肪积累过多。

  再如:①什么物质? ----葡萄糖。②在什么场所?----组织细胞内。③发生了什么变化?----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发生这种变化的条件是什么?----有氧的参与和酶的催化。⑤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⑥这种变化与其它变化有什么联系?----葡萄糖氧化分解受阻时,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会增强。⑦这种变化发生异常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生命活动,严重时会出现休克。⑧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每天保证摄入足够数量的糖类食物,保证能量的供应。

  高中生物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再举两条问题链如下:“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链: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有何证据?→具有怎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问题链:绿色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哪些物质?→分别由什么组织和器官吸收?→吸收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结构来运输?→运输的动力、途径方式是什么?→运输到什么部位?→在植物体内有什么作用?

生物教学论文5

  生物绘图是生物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绘图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和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植物绘图,使中草药知识得以代代相传。在生物教学中,生物绘图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主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现在结合初中生物学的部分内容,笔者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课堂绘图的几点体会。

  一、发挥生物绘图的教学作用

  (一)利用绘图来增加教学趣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生物课也不例外,在花的基本结构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鲜花的写生,允许运用美述画法和使用色彩,但必须把观察到的各个部分都尽量画出来,然后结合学生的作品讲评,进一步讲解。学生关注自己作品的同时,会增加聆听教师讲解的兴趣,变被动接纳为主动吸收。在讲解清楚花的基本结构后,再要求学生绘制标准生物图。

  (二)利用绘图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讲解显微镜结构时,无论是使用挂图还是实物,如果只是一味说教,难免有些枯燥,既使向几个学生提问或让几个学生自述,也只是让部分学生参与,如果能让全班学生都来绘制显微镜实物结构图,既可以检验学生的观察是否准确和全面,又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避免一言堂式的教学。讲解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再默画一遍,以巩固记忆。

  (三)利用绘图来加深知识印象。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叶脉特点与花瓣基数的不同显而易见,但学生们平时可能并没有关注,因此可以让学生对照实物画出它们的不同,使他们有更直观的认识。这种做法可能比只是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在讲解更加抽象复杂的生物内部结构时,除了解剖的方法外,绘图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利用绘图来培养观察能力。例如,在讲解鱼鳍分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真的鲫鱼,然后认真描绘下来,要求把各部位的鱼鳍都画出来。绘制生物图,既减少教学的单调乏味,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利用绘图来增加理解程度。利用绘图把生物功能的讲解同生物结构的讲解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描述声波在耳道中的传导与描述耳的结构结合起来,把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与描述肾单位结构结合起来,把描述光在眼球中的传递与描述眼球的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功能与结构的密切关系理解更透彻。

  (六)利用绘图来简化知识难点。

  在讲解抽象复杂的生物结构与功能时,生物绘图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血液循环的过程,动、静脉与动,静脉血的分布,呼吸与气体交换的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都是初中生物学的难点,生物绘图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将原来抽象枯燥的表述变成具体可见的演示。

  (七)利用绘图来增强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可以用文字形式将实验过程,现象与结果记录下来,但是有些观察结果通过绘制生物图更能表达清楚与全面。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以及蕃茄果肉细胞时,如果要求学生绘制生物图,可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从而增强实验的效果。在生物解剖实验课中,也可以要求学生绘制生物图。

  二、注意生物绘图的运用手法

  (一),把观察与绘图结合起来。观察是生物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常用的手段,认识和了解各种生物,可以进行野外观察,或参观生物园及标本室,但仅仅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写生记录,并根据对象与要求的不同,采取美术绘图或生物绘图的不同技法,以增强观察的趣味与效果。

  (二),把讲解与绘图结合起来。挂图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教具,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绘图更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讲解也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三),在绘图中采用不同色彩。有时,在绘图中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不同色彩,有助于把生物的`结构,成分或功能等的不同区分清楚,例如:牙齿的结构,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分布等。

  三、绘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绘图设置要强调效果,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设置绘图的教学中要把握好绘图的内容与时机以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绘图要采取不同技法:生物绘图与美术绘图有明显不同,生物绘图更强调实际性与科学性,但有些内容采取美术画法(包括使用色彩),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其次,绘图要与讲解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边绘图边讲解,只画不讲或画完再讲,效果不佳。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绘图水平:绘图的速度与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与效果。第三,充分借助现代化手段:教师还可以在制作电脑课件中多运用绘图,利用动画演示的形式丰富绘图教学。

  生物教学注重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力,判断力和空间认识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通过绘图的训练,学生最终能够形成立体观念,起到动脑,练脑的效用,会使形象深深地印在大脑的记忆之中,增加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课堂绘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吸引学生,。

  综上所述,绘制生物图,既有益于丰富和活跃教学,又有益于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能够准确熟练地识别生物绘图,对学习生物乃至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生物教学论文6

  一、激励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教学是为了学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他们的所有评价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一切评价都应基于学生的进步。

  2.鼓励性原则

  教师应采取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包括鼓励性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等,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递进原则

  激励学生时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困难,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并依次给予鼓励,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在课堂教学趋于高潮时,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4.导向型原则

  导向型的`激励,比单纯的直接激励更有效果。比如“你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很深入,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样的引导语,委婉地指出了学生回答的不足,但并不会给学生造成难堪,因而更有益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5.复合性原则

  除了语言,肯定的笑容、鼓励性的点头、拍肩膀,都会达到激励的效果,能让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获得学习的动力。

  二、以案例分析激励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研究题目:激励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研究对象:某中学高中某班全体学生。研究背景:该班学生生物理论基础较差,对生物学习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作业完成马虎,对生物兴趣不大,成绩不理想,课堂气氛沉闷。研究目的:如何用激励性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内容:细胞的生活环境。研究过程: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吃过桃子吗?学生答:吃过。教师再问:那大家吃了桃子之后,血液中的PH值会不会降低呢?让学生回答,并争取让他们提出不同意见。对于答题不准确的同学,教师可以说(同时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手势):真是可惜,离正确答案还差那么一点点,再想一想。对于答题完整准确的同学,教师可以说:谢谢你的演示和说明,省了我不少时间。提问完毕后,教师要对所有答题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大家都说得非常好。之后引入主题。研究结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印象较深,对相关知识富有兴趣,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有效的激励方式,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维护了他们的尊严,还帮助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使其能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三、激励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不仅需要生物知识应付考试,更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认识到生物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实际意义。通过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的运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出一双善于发现知识的眼睛,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遗传学时,就可以联系到人类自身的遗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时机进行表扬

  教师要在课堂中善于观察,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尴尬,并给予宽慰;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不吝于用语言表扬。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会极大地帮助学生摆脱苦学的烦恼,发展自身创造力,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3.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语言

  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较为成熟的想法,普遍性的激励语言已经不能产生效果。教师要力求语言灵活多样,多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如网络上流行的“太赞了”“高大上”等,贴近学生生活,更易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真实合理的评价语言,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生物教学论文7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使教师的教学变得丰富有趣,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但同时,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恰当地利用好多媒体,才能使多媒体更好地辅助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效果 误区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范围越来越广,在辅助教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生物教学中,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让生物教学将更加充满活力。

  一、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方面效果明显

  1.运用多媒体模拟能使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课本中有很多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就以初中课本中的血液循环为例,在体循环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学生理解起来费劲,如果将多媒体引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后,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血液循环的动画,将这些内容同时放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些概念。

  2.多媒体教学缓解了无法开展实验的难题

  一方面在我们广大的偏远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开展生物实验。生物教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是动物和植物,而这两种生物对季节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我们四季分明的北方,到了冬季,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很多的动物或者冬眠或者迁徙,使得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也很难找到实验材料,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互联网如同雪中送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实验的录像以及实验的结果,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来观看、学习。

  3.多媒体教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

  生物是一门注重运用的学科,生物技术现已应用于很多行业,生物将会成为各个学科间的纽带,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克隆技术包含的巨大潜力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途径:畜牧业是克隆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可大量繁殖优良品种,加快育种速度;在人体健康方面:对人类来说,克隆动物可以成为未来的名贵药物制造厂,同时还可以生产出人类移植用的各种器官、组织,解决了移植手术中器官或组织排斥反应的难题。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学生和外界沟通的媒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4.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把课堂教学时不易解释清楚的地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教学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与传统教学手段一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样有一个运用得“好与坏”的问题。运用得好,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得不好,非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搅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讲究科学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可以代替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几乎无所不能,有些生物教师觉得做生物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还不如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屏幕上放放,这是生物教学中使用课件最大的一个误区。要知道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运用多媒体不可以代替教师的地位

  根据教学规律,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尽管多媒体教学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这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始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进行学习引导和学习监督,并且要对课件进行评鉴和解释,要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决不能让多媒体取代自己,教师仍要做课堂的主导者。

  3.运用多媒体画面不可繁杂,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周围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而媒体集图、文、声、色于一体,表现力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注重画面的形式,背景图像不停地变换,让学生眼花缭乱,学生对真正需要掌握什么却无暇顾及,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的教学方式的,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恰当、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这样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生物教学论文8

  内容摘要: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中等卫生实用型技术人才中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为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创建适用于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好地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卫校 生物 实验

  生物是卫生学校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中等卫生实用型技术人才中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为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传统的中等教育大多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现象。实验教学的计划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实验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2、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其重要作用往往是理论教师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目前学校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技术人员。生物实验人员是兼职的。业务不够精通,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技术和能力。

  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传统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验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教育者应以“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验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实操型人才。重视实验教学,还应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使人人都有实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生物实验室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给实验人员提供出外进修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实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

  3、改良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及药品实验方法和步骤,甚至将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全都告诉了学生,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个人认为,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应采用启发诱导教授学生的实验方法。例如,在蛋白质电泳实验中,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要求学生注意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仔细观察电泳缓冲液的配制、加样、电泳及染色等重要步骤,观看视频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实验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加以强调和解释,之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这样学生对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就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即可进入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加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加强动脑、动手,掌握方法,提高实操能力。

  4、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这是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组成,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1O%)、课堂表现(2O%)和实验报告(2O%)组成。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与方法,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以课堂随机提问方式进行;课堂表现只是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实验报告中重点考查学生的从实验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和想法。实验操作考试主要选取基本操作与能力验证两方面的小实验进行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总之,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创建适用于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好地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

生物教学论文9

  生物课堂上开展演示实验主要有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作为理论知识讲解的辅助工具;二是传授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实施技巧。这两个目的恰巧都是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构成,因此,演示实验教学自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教师是课堂演示实验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要想保证演示实验作用的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演示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实验活动的教学目的性

  演示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它的设计和实施当然要符合整体课堂教学目的的设置。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课题、实验内容、实验材料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目的,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通过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更轻松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知识,使得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分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涉及很多演示实验,但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参与情况,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氧气,还有的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等等。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有时需要整个植物植株,有时仅需要一片叶子,还有的时候需要的是植物提取液。总之,根据教学目的不同,演示实验的内容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在设计实施演示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保证演示实验活动符合既定的教学目的。

  二、注意实验操作的严谨性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所涉及的每个实验活动都是一个极其严谨的科学活动过程,对于实验活动的操作者来说,严谨性是保证实验活动顺利完成、实验目标顺利实现的首要原则。对于教师来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也是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每个实验环节都要做到严谨规范,这样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实现实验目标的同时,能让学生逐渐养成严谨规范的科学素养。

  三、注意实验操作的简洁性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操作越简洁越好,只要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实验操作越简单越好,这样占用的课堂时间较少,学生容易掌握,也就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之前,要尽量摒弃那些复杂的实验仪器、繁复的实验操作方式,设计一些实验方案精巧,操作起来简单方面的实验活动,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才有可能熟练地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和方法,进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效果。

  四、注意实验活动的趣味性

  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实验活动,除了能把实验作为分析讲解生物理论知识的手段来用以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演示实验活动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选择那些现象明显、趣味性较强的实验。这种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实验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好地完成演示实验活动的任务。例如,笔者在讲到“呼吸作用”的时候,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装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的玻璃瓶中,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蜡烛在两个瓶子中的燃烧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瓶子中的蜡烛会逐渐熄灭,而伴随着熄灭的过程,学生的兴趣也开始不断提高,大家纷纷想要对刚才有趣的实验现象一探究竟。就这样,学生在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再进行接下来“呼吸作用”的知识讲解,学生就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

  五、注意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如今大多数的生物演示实验都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一味强调验证结果,而忽视探究过程,这样会影响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努力改变演示实验偏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现状对于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质量非常关键。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具备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到“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时,就把原本的验证性实验经过改进变成了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并且实验活动交由学生自己演示完成。在活动前,笔者首先给出明确的实验目的,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和实验工具,接下来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让每个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你们准备选择哪些实验装置?你们想要做的实验会不会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选择什么样的水草实验效果最显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实验思路更明确。经过一轮的实验操作,最终有些小组的实验非常成功,而有些小组的实验效果不太理想。面对不同的实验结果,笔者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刚才的实验活动,让成功的小组和不成功的小组分别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这次探究实验,学生的收获非常大。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活动过程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前做更多准备工作,在课中发挥更强的课堂把控能力,在课后做好实验总结工作。由此可见,对于教师而言,演示实验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上好演示实验课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生物学科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

  作者:左玉娟 单位:新沂市第四中学

生物教学论文10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比喻、修辞语法、成语和诗歌等手法,能起到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语言文字 语法 成语

  诗歌

  生物学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这种关系将语言、文字、比喻、修辞语法、成语和诗歌等知识穿插到生物课中,既有利于加强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有助于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学生对生物教材中语言文字未必都很重视,常常出现发音不准、错别字、辞不达意、描述不确切等现象,再者生物教材中的有些术语用字孤僻,对学生来说是生字,如果我们生物教师对此不加以纠正强调,将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例如:细胞的:“胞(bāo)”错读胞(pāo)、蝙(biān)蝠的“蝙”错读成(piān)、臀(tún)部的“臀”错读成(diàn)、细菌(jūn)的“菌”错读成菌(jǔn)、鱼鳔(biào)错读成鳔(piào)。又如:把神经的“经”字错写成“精”,白暨豚的“暨”字错写成既、把鱼的运动器官的“鳍”字错写成“脐”、把种子的主要部分的“胚”字错写成“坯”等。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用字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生物教材中的术语发音准确、书写规范、用词恰当、学会用规范化的语言描述生物现象,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否则,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得到一些没有根基和生命力支离破碎的知识,为了给学生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我们不妨来点咬文嚼字。

  在生物教学中由于概念繁多,有相当部分的概念抽象、深奥、干涩、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通俗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述生物的某些现象和特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规律,集中学生注意力,既有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例如:把绿叶比作“绿化工厂”、叶肉细胞比作“车间”,叶绿体比作“机器”、把白细胞比作“战士”细菌比作“侵略者”、把叶片的结构比作“夹心面包”保护色———我在这里,你看得见我吗?警戒色———我就在这里,谁敢来惹我,蒸腾作用———树木出汗等,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兴趣盎然。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进行语法分析,能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诱导学生产生新奇感,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效能。例如学生对生理卫生中酶的感到抽象难懂,此时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酶是(生活细胞制造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第一个定语指出了酶的来源———生活细胞,第二个定语表明了酶的功能———催化作用,又如: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第一个定语指出了新陈代谢的范围,第二个定语指出了新陈代谢的实质。这样将难点化整为零,加深理解和提高记忆力。

  在生物过程中适时地利用成语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用“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又如:“作茧自缚”表示适应的相对性;“飞蛾扑火”表示趋光性;“无师自通”表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枯木逢春”表示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地,利用诗歌,不仅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意境之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植物的向光性。又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讲述生态系统恢复稳定性和无性生殖。

  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渗透借助语文知识的教学,并非越俎代庖,多此一举,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积极去探索,去追求知识,创造他们的财富。

生物教学论文11

  PBL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①是美国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次采用的一种新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相比有很大不同。其特点在于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②③其精髓在于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引导教学紧密结合。

  1 研究方法

  1.1 准备阶段

  选择4学时的两个实验项目(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和酶的性质)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随机选取4个30人左右小班,共计124人,分成2个大组,一组实施PBL教学法,另一组实施LBL教学法,每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指导,两组都分别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各组选出一位组长。

  准备阶段是PBL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为例,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根据不同蛋白质的性质合理选择测定方法是这一环节中的重点。首先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实验材料,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简短讲解。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找出能基本涵盖相关知识点的实验材料。

  1.2 课前设计

  PBL组上课前将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交给各小组组长,问题设置具有引导作用,要求学生预先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与本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来回答问题,通过此种途径使学生在课前即获得实验所需的相关知识,最后撰写小组讨论成果以及实验方案,在课前一并交给任课教师。

  1.3 实验教学

  PBL组和LBL组的任课教师、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均相同。在PBL组教学中,教师先集中讲授学生撰写的实验方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实验,再根据实验中每组学生出现的不正确操作和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再次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找出问题所在,最后,由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并将学生的发言记录保存。在LBL组教学中,首先由教师按照教材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逐步进行实验内容。实验结束后,两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1.4 总结分析

  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对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进行综合阐述,对学生在实验中仍然不清楚和操作中考虑不全面等共性问题做出重点分析,并且再次提出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对两组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适当的点评。

  1.5 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对两组全部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成绩的比较分析,并对PBL组和LBL组学生迸行调查问卷。内容从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拓展知识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每个问题为是、否两个选择。结果数据运用SPSS1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在上述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考察学生对PBL教学手段的看法和感受,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学生有什么样特殊的收获。本次共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结果见表1和表2。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PBL这种教学方法之前不甚了解,但是通过这次尝试,PBL组中有79.03%的学生愿意接受PBL教学,对此教学反映良好;75.8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适合自己,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自身素质培养的调查中有72.58%的人认为能够提高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模式给予了主动学习的机会,激发了想象力,对培养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有很大帮助。从教学效果来看,PBL教学法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开拓知识视野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④PBL组均优于LBL组。但也有个别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没有兴趣,认为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变 3 讨论

  由于采用PBL教学涉及到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的变化,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此次PBL实验教学,根据实验成绩并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PBL教学由不清楚到产生一定的兴趣,认为PBL教学有一定的新意,能够提高学习热情,有利于加强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PBL组同学认为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在于,PBL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局限于教材,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信息的优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相关方面的知识。因此,有利于学生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采用PBL方法,使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和结果有了更好的理解,更有利于加深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并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索。以小组为单位的新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利于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平台。加之教师的参与,更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灵活多样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教学更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PBL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为核心,为基础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但PBL的开展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无论学生和教师两者对 PBL 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很难真正地“隐退”, 学生对PBL的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无法找到真正的学习方法,因此,很难真正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正如问卷结果显示,有少数学生认为高校课程较多,四年的时间有限,应用PBL进行教学对学习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对课程的某些细节还有可能遗漏,特别是基础生物化学这类重要的基础课。而传统教学的系统性较强,具有全面讲解、重点突出等特点,正好弥补了PBL教学中的不足。其次,PBL教学模式对师资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有足够的教师和实验人员来匹配。但目前我校的师资状况难以满足PBL这一需求,同时,PBL教学对教师的理论基础与深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摸索,教师传统教学思维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再次,对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仍缺乏有效的手段。本次PBL实验教学采用的调查问卷与成绩考核,只是初步的尝试,还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还需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

  因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基础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并与传统的LBL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发挥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重能力培养替代重知识传授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发挥传统教学讲解系统性强的优点。本课题中我们选择已经在理论课学习过蛋白质化学及酶学的有关章节,开展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酶的性质方面的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酶性质的理解,并了解和掌握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广泛应用,对理论课的学习起到一个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基础教学环节,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开展本课题发现,目前PBL教学可以应用于本科生的基础实验教学中,符合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但不能完全否定LBL传统教学,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PBL教学改革,即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也保留传统教学的特点,建立一个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有特色PBL教学体系,使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有一个新的突破。

生物教学论文12

  一、利用多媒体工具突破重案点知识

  学生对一堂课的重难点部分能否充分理解和掌握是一堂优质课的重要指标。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几乎每堂课都会有重难点部分,如何有效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是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高中生物学科中,重难点知识往往都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要想理解这些抽象的重难点知识,往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一能力恰恰是大多数高中生所欠缺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把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化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手段,将抽象的文字化的知识直观的展示出来,在形象的知识面前,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会大大降低。就拿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来说,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通过常规的实验器材又很难把这个过程完整的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Flash课件,将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可以看到一个形象的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而经过删减后的教学内容容易出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过于单薄,缺少必要的材料支撑,二是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三是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被切割,知识显得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怎样才能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呢?多媒体工具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了。在传统的教学工具下,教师需要一字一笔地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形成板书,这样的方式不但效率低下,内容量也十分有限。而有了多媒体信息工具就完全改变了这一局面,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先准备好,到了课堂上直接运用电子白板,在几秒钟内就将教学内容呈现到学生眼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知识的传递密度。

  三、利用多媒体工具优化课堂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是一门围绕着各类生物实验建立起来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与理论知识的传授相比,实验教学活动往往对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要求更高,在课堂环境下,很多的生物实验都是无法正常开展的,而这些实验偏偏对知识的讲解又非常重要,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就拿“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来说,这其中涉及到的“渗透原理”是一个难点问题,而突破这个难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实验,以直观的实验来化解难点,然而,渗透实验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之内根本就不可能观察到漏斗中液面的变化,不仅如此,水分子透过玻璃纸的过程是一个微观的过程,用肉眼根本就无法观察到,这样就使得这个实验失去了课堂实验的价值。然而,这个实验本身对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又至关重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工具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来演示漏斗中液面所产生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将玻璃纸两侧的溶液进行放大处理,并绘制出水分子渗透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液面的升高是水分子渗透进半透膜所造成的,这样学生就直接抓住了渗透作用概念的核心,从而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难点问题。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工具的优势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几点,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加利用这个有效的教具,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努力规避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以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来为生物教学活动加分。

生物教学论文13

  摘要: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伴随素质教育而产生的新兴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科学、实用。本文主要介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式开展的原则,引入具体应用的情况,详细介绍应用的方略,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提供助力,有助于启发教学活动的贯彻和实施。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高中生物 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伴随素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养成。高中生物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启发式教学方式具有比较强的可行性。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其主要的教学手段是运用各类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传统教学课堂气氛趋向死板,所以启发式教学模式要转变这一教学思路,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下,让学生集中学习精力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考,不断的思考和学习。

  2.独立思考原则。

  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高中生物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内容,需要理解内容,最终运用学习内容,否则学习的知识将会变得僵化,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高中阶段,生物学习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要求学生更具有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中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教学,让学生趋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举一反三。

  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点,是要学会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举一反三的学习原则,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是要把课本知识应用到课外练习中,并且融入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1.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高中的生物教学学习主要内容是研究生物现象以及生命规律,因而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让启发式教学更具成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物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让实验的严谨性推助学生养成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讲解“内环境稳态”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让学生先取两支干净的试管,一支试管内加入蒸馏水,另外一支试管内加入血浆。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验两支试管内的液体,记录下检测数值。之后分别向两个试管内加入同量的盐酸,再一次进行PH测试,详细记录数据。当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探讨实验结果,引入学生探究“内环境稳态”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学中借助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2.通俗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高中生物偏理科,所以书本语言理性化程度较强,那么教师如果在教学时也运用同样呆板或者沉闷的语言,将会降低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因而,启发式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通俗易懂的的语言,保障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清晰透彻地讲解知识,就要自己先灵活地掌握知识点,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理解状况,运用学生比较喜欢,浅显易懂的语言开展生物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人体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定”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知识点,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并且语言尽量做到通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教学提出的问题一:人体的体温升高后,人为什么会出现不适或者生病?学生的回答是,人体体酶促反应受阻,所以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引发混乱;问题二:当人的血钙含量较少或者过高的时候,会引发哪些现象?学生回答如果血钙比较低,那么将会制约人体的骨骼发育情况,血钙超过人体的标准含量,那么就会出现肌肉无力的情况。教师此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运用通俗的语言组织答案,教师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自己理解和组织,了解人体为什么需要维持内循环稳定这一重要知识点。

  3.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

  多媒体教学是启发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高中生物知识,如果依靠教师的讲解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所以这时候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和形象的图片、声音等方式启发学生学习,推助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比如讲解生物生殖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果借助多媒体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且根据相关知识引发学生逐步学习,在启发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完成高中生物启发教学的目标推移。结束语: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化,高中的生物学习要放弃原有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不但能够带领学生领会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学习思维和动手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学好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斯然.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xx(11):35-36.

  [2]李俪君,李冬阳,魏琪,武广大.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选择及应用[J].才智.201(31):31-32.

  [3]李筱.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8):11-12.

  作者:岳海玲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

生物教学论文14

  摘要:大学生物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研究性、合作性和综合性,同时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大学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下降、实验和研究课程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从整体上理解大学生物课程的结构与内容特点,创新经典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物;教学效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xx)12C-0050-02

  一、大学生物教学中的思维品质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大学生物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物教学的创新思维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间接地概括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必备的条件,也是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达到生物教学目的。

  传统的生物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创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是让学生“学会”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精心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练,特别注意选择开拓思维型习题的练习。

  思维品质的创新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看问题,才能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因此,在大学生物教学中要努力拓宽学生思路,及时提出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在染色体教学中,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关系,可以在讲清概念后,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开拓思维,可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小麦和水稻的问题进行讲解。另外,要鼓励学生多看科普读物,适当组织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透过生物各种现象看清活动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在学习生物基因时,要深刻认识到基本分离规律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培养学生深入钻研问题的好习惯。良好的思维也表现在能够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为此,要适当增加教学密度,使学生习惯于以较快的速度开展思维活动。对学生练习应严格速度要求,定时定量地进行习题选择、判断或抢答竞赛等。

  培养创新思维还要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应注意讲课的逻辑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力求以旧带新,从现象中抽出本质,从因果关系中找出共同规律,从特殊中总结出一般结论。如染色体变异问题,先要复习基因突变的原因,再复习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探讨载体发生变化时生物性状会不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出新的学习内容。练习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解题要说出根据,推理要正确,理由要充分。特别是分析说明题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此,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物学科的特点,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养。

  二、大学生物教学经典教学模式创新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的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化的教学形式。具体指的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各种教学措施,激励和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和大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到整合,获得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重组DNA技术的教学中,首先向同学们介绍重组DNA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然后介绍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让学生思考工具酶的作用和功能特点,让同学们试着分析DNA重组的基本步骤,然后与教材内容对照,检验自己推理。之后教师提问学生,补充或者纠正不全面或错误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在课后练习和作业中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发展。以上学习过程可以归纳为:提出学习课题;探索解题,认识主题;整理归纳,订正完善;运用练习,迁移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案导学是对大学生物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此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局面,通过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案导学可以分为自学学案、启发讨论、精讲总结、联系巩固四个程序,设计高质量的学案是学案导学模式成功的关键: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确定学生该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能力,情感态度上应有哪些变化;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再有就是考虑到趣味性和可读性。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与编排,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实验为依托,让学生以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探究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程序。实验探究式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使学习过程具有问题性、过程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凸显了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主旋律不谋而合。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实验的操作者,还可以是实验的设计者,通过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分析,使学生实现生物教学实验的要求和目的。推理想象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助于形成科学研究的兴趣、态度和方法,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探究”中,利用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充满悬念甚至是出人意料的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使他们千方百计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建议而不是答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氛围,合作学习的目标是改变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增强自信心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生物进化教学中,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可以以生物界的进化现象为引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促使每个人独立思考、集体探究,提高个体对问题解决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生物进化理论的历史和依据,各组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要对每个同学在合作中的能力进行评估,还要考察每个小组的协作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生物教学中,首先要把握生物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更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意意识也包括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好地实现生物教学目的,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创新性生物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玉晓.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科技信息,20xx,(28).

  [2]张蜀秋,乔惠理.努力提高生物学科人才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J].高等农业教育,1998,(1).

  [3]王楠,李燕,何培新.强化食品类专业生物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研究[J].轻工科技,20xx,(4).

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持续向前的源动力。因此,各级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主,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还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拟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例,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以提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创新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十分关键。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创新是国家与民族发展进步的驱动力

  创新指的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即人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某种技能,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三方面的能力。创新被我国列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培养重点与核心,高中生物作为培养生物人才的必经教育阶段,同样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高中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新颖性以及独特性的创新思维。学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现代化生物人才。

  (二)创新有助于培养人才认真严肃的科研态度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生物实验,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直观教学法也是以生物实验为主。高中生物通过各种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感性认知获得启发,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基础生物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独立操作能力。[1]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动手技能与实践技能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未来生物领域人才树立认真严肃的生物科研态度。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恰好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相吻合,因而,学校通过加大此阶段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基本素养与基础创新能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包含的生物实验理论知识、生物实验工具、生物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等,都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供了重要资料与平台,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未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譬如,“灌输式”与“填鸭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验课程的机械操作,对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没有予以足够重视。[2]与此同时,在当前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学习的氛围与环境,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模仿实验,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必然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形式化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等新兴科技已经普及到了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均已被广泛应用。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功能更多,如能将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视频、图片、声音等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因此,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兴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替换了板书教学,而没有实质性的优化教学思维、教学方案等,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化教学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功能,也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

  大多数高中生物实验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化现象。在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种单调的、枯燥的生物实验教学手段并不是没有优点,如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失误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药品的实验性浪费,也能避免一些因学生实验失误而造成的危险状况等。[3]但与这些优势相比,这种单一化教学手段的缺点更为明显,过于乏味的实验课程必然会消耗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动力,机械的示范与模仿更是束缚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创造力的发展。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减少机械性的知识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彻底突破传统封闭式的固化教学模式,鼓励与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比如,教师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教学中开展关于“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探究实验时,可以要求学生先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最后观察分离出的色素带的数目、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这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分析不同实验组之间出现的现象差异,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改良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设计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与动脑,启发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

  (二)教学模式功能最大化

  当前,多媒体教学模式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但要想实现这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功能最大化,则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要做好教案设计,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切实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以此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如在“生物技术实践”选修模块中,关于植物的组织培养、DNA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这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生物实验视频,让学生组成不同小组,分别对实验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现场演示,并总结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以及解决方案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板书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予以演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PPT或设计板书并展示给其他同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中生物实验教师要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知识的兴趣与动力。比如,对于一些操作较为简单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并让学生总结实验重难点;对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首先反复播放视频,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团队,并让这些小团队轮流做实验的不同环节,直至所有小团队都完整地做了整个实验,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需要紧密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教学大纲标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双向提升。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动力与生物实验兴趣。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授生物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生物实验课程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以及生物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蒙美葵.从学生的一次实验失败说起———高中生物实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xx(2):121-122.

  [2]王洪振,刘淑华,程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xx(1):115-116.

  [3]田战胜.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如何开展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69-70.

  [4]王更强.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xx(9):10-11.

【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论文11-2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4

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论文11-16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12-09

生物课堂上的情境教学论文11-17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论文11-09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13

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活动探讨论文11-17

谈初中生物兴趣教学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