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4 15:51:52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论文15篇[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教学论文15篇[荐]

生物教学论文1

  摘 要:

  在中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小组,并强化小组合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同时,教师要把握教材重、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中职生物;合作小组;运用

  在中职生物教学过中,教师要巧妙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对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还要精选适合合作小组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确保高效运用合作小组进行中职生物教学,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中职生物学习能力以及生物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小组,并强化小组合作指导

  1.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学习小组

  毋庸置疑,中职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是不同的,学习生物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首先教师要考查本班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考查每一个学生喜欢生物知识的程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每组四到六人组建合作小组,同时教师选择合作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对生物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在教师布置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织组内合作学习。

  2.强化小组合作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进入到小组合作状态

  目前的生物课堂中,尽管有些教师也运用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合作小组成了学生的“自由市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因此,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强化指导,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盘散沙,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能够在组内探究以及合作中真正提高自己。因为组内讨论人数比全班集体讨论人数精简,这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言,都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自己的问题。当然,也能够让学生在其他同学肯定的`目光中寻找到自信,因此更加喜欢学习生物。教师要指导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倾听和交流。

  二、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

  中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中职生物的学习,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中职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合作中创新。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职《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生物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就要告诉学生合作探究的目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熟记本组内的合作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探究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思维,乐于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以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创新中发展

  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创新思维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作为中职生物教师,也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能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要在熟悉掌握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科学观的基础上对任何创新的思维勇于把握。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观念,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合作探究,形成成型的创新思维,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中职生物教师要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了解并掌握每一个教学单元以及每一堂生物课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班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上,教师要明确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师要精选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动辄就合作,徒然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却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实现。

  2.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选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准确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精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澄清概念不清的地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的时候,要运用平等的状态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地调控。

  总之,在中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能够让班内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剑芳。提高讨论学习有效性的几种策略[J]。成功:教育,

  [2]黄晓侠。浅谈“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活动[J]。成才之路,

  [3]张玉华。在研讨中充盈在反思中升华[J]。教育教学论坛,

生物教学论文2

  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和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高效课堂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上更加注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逐渐建立参与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例如在讲解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时,第一课时需要讲解呼吸作用的类型,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先去实验室做自制酸奶、酒酿和将苹果密封保存等实验,让学生从生活的小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再回到书本的教学中去得出结论.充分的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2.创新课堂,提高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在高效课堂中,以小组为教学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在教师教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团队的力量去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成自强自立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讲解选修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节时,需要学生去实验室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个实验是在先自学书本,然后再合作完成的一个实验,而且这个实验是一个连续的实验,需要学生连续几天分工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转变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全依赖与教师的授课情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快就露出了很多弊端,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走出这些弊端的有效出路.改变长久以来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过去在教学中处于主角地位的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而学生则转变为学习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由老师在讲课转变成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能够及时的帮助同学解答问题,起到很好的辅导协助的作用.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激励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这个事实,同时还要学生体会付出就有回报的真谛,并且对于表现很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一视同仁,关心和关注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20xx年我在上一节市级公开课时,我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堂高三讲评课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其他组帮忙纠正的方式,教师只在其中起一个扶正点拨的作用,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5.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培养高中生生物素养

  培养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是能够发挥学生特长爱好,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在课程兴趣小组中,学生能够训练和培养生物学科中的各种技能.例如对显微镜结构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植物的栽培,动物的养殖,等等.课程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显示出课外活动的优越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生物知识竞赛.开展知识竞赛是促进学生学习,营造浓厚的教学竞争氛围的重要手段.在竞赛过程中,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另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重要途径.我校本身是“全国绿色学校”,所以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参加“保护环境”方面的活动,这对于我们高中生物的学习非常有益,学生会自己制作一些“小生态瓶”一些生物标本来丰富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这对于我们学习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节非常有益。

生物教学论文3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将生物学以及化学进行有机结合的一个学科,不仅将生物中的化学因子进行分析,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于化学进行了解读。生物化学作为化学类和生物类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地位不断攀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对其进行重视,不断的对于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只为了应付考试,而粗略将知识点大致记下,而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会很快将知识遗忘,由此可见生物化学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十分必要。当前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生物化学的不断开发与研究,教学的课本应随之更新,而不应沿用以前的课本。二是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应进行改变,从而通过创新方法的应用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重点突出,难点易化。生物化学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对其有良好的理解,还需在学习中运用到学生的记忆力。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学生难以对知识进行良好的记忆和区分,因此就需要教师适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将重点难点着重突出,从而方便学生的重点记忆。教师应在每节课教学之前对于上一节所讲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梳理,组织学生共同进行相应的回顾,并对本章的结构进行大致的讲解,指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及要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清晰的思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结合热点时事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故事,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例如在静态化学的学习中,应将结构作为讲解的核心,从而将全部知识连成一个总体,而在动态化学部分,应将各个物质间的新陈代谢关系进行区分。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应将每节课的内容都结合进相应权威教材的其他内容,从而将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并结合当前生物化学科目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时事热点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走在教育的前沿,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例如在脂肪物质这一节中,就可对于最新文献中有关于脂肪物质的知识进行引入,从而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思路对于知识点进行理解。由此可见教学不应千篇一律,而是应该结合时事热点,与时俱进。近年来DNA指纹芯片技术广泛的应用,不仅涉及到分子的领域还涉及到医学的领域,在对于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使用到了多数生物化学的理论,因此该内容也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入。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可以对动画以及视频进行引用,从而增强课堂中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其的关注程度,提升学习效果。如在对DNA,RHA以及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进行讲解时,就可对动画进行制作,并从相关网站找到专业性的视频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画面描述,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对这一过程进行理解,以增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使之形成体系。符合递进性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对于顺序不够合理的教材,我们应打破原有的章节顺序,而采用合理的教学顺序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生物教学的动态部分,物质代谢涉及到各个章节,我们应先对ATP这一概念进行理解,从而对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再学习氧化生物以及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对之后的四大物质代谢进行深一步的理解。由此可见顺序进行调整后的教学合理性充分得到了提升,而若按照教材原有顺序进行教学,不仅不能使得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成果最大化,还会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混乱,难以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造成知识框架难以建立。并且还能够通过教学顺序的调整,缩减课时,将知识在原有基础上提前完成,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期末复习时间。

  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在物质代谢的教学部分较为枯燥,不能很好地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启发性思维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对于学生启发性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于知识点有所扩展,增多学生对于该科目的了解,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自学自讲。例如维生素等较为贴近我们生活的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学并进行组内讲解,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对于课件的制作以及组内的探讨,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从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共同进步。

  (三)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多学校当前都具备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将知识通过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方式进行传达,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记忆程度。

  五、生物化学实验环节的改革

  (一)实验内容应涉及多元化。原本的实验课程只有六课时,将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后,实验内容进一步多元化,由原有的六课时增加到了十二课时,从而使学生所欠缺的知识得到了补充,并且使学生充分了解形影的实验技术,例如:提取分离技术、层析分离技术以及光学检测技术等,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生物化学的实验往往以验证性为主,很少有探究性质的实验,因为只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沿用即可,相对而言,这宗方法对学生的创造力要求较小,不利于学生相关创新理念的培养,因此应在实验中结合学生相应的设计,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设计性,以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有所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加大对资料的搜集以及原有不合理部分的改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六、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所述,可见生物化学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其教育效果直接对于今后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所影响,但该门课程较为复杂,并且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应不断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及创新,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这一科目的掌握程度,并且促进学生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教师也应不断将教学内容进一步合理化,在教学中结合时事热点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并结合双语教学进行完善,从而将学习的效果全面得以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全方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建华,张耕,蒋智钢.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xx,17

  [2]谢珍玉,郭伟良.新就业形势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

  [3]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xx,5

  [4]石如玲,张煜,张艳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xx,4

生物教学论文4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在农业、医药与健康、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1]。近半个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前沿学科,推动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的医学、生命科学、农学等专业都设立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并作为本科生必修的学位课程。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抽象复杂,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们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目前为止,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根据课本内容逐条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上课兴趣不大、效率低下、难以系统掌握知识等问题;高校授课教师科研压力大,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上投入不够而导致备课不充分、对教学内容吃不透、个别知识点模棱两可等,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笔者从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式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阅读教材,思考教师设定的问题,教师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引导和讲解,最终教师讲解巩固,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崔希福[2] 将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非常有助于抵制和规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不仅真正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荣等[3]利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机械原理课堂上也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吉敏丽[4]在宪法学教学中通过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并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及视野。问题式教学方法在看似枯燥的原理课程上运用将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问题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是以“施人以渔而非施人以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更利于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本研究分析的结果,问题式教学在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进一步推广使用。

  (二)研读外文文献,倡导学生开展讲座

  分子生物学是理论与技术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效果最显着的学科,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指导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的应用又促进了新理论的形成。因此,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在生命科学领域首屈一指,将外文文献引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展现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启发学生广阔的思维方式。比如,基因的表达调控章节,教材中讲述了从基因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正是由于基因表达调控的存在,才能使仅仅拥有2。5万个基因的人类成为最高级最复杂的生物。表观遗传学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兴内容,包括小RNA和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内容,这些知识在教材中一笔带过,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和了解前沿信息。通过推荐外文文献,让学生分组学习和讨论,并在课堂上以讲座的形式分享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自我学习思考能力具有显着的效果。

  二、教师素质的提升

  当今高校教师肩负着两项基本任务就是教学和科研[5]。对于广大青年博士教师,面临初登讲台和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来,难免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价较差。因而教师端正态度、摆正思想就尤为重要。除了自我修养的提升,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也非常重要。教师必须经常阅读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文献,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前沿研究进展,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以及培训,用新知识和新方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激情的高质量上好每一节课,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教学论文5

  一、紧扣教材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供教师进行生态观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教材进行宣传、讲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生态观。这不仅是素质培养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关系到这一代人以后在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如何紧扣具体教材进行生态观教育?例如:

  (1)植物绪论中讲到什么是生物?可结合花木丛生的秀丽山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张挂图说明人类生存和发展依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2)讲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时应给学生讲明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能源、氧气;植物的根可固土防沙防风等。

  (3)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到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4)动物教材中海洋鱼类一节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困境:近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由于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沿海、近海海洋生物物种减少,渔业资源衰退,质量下降。

  (5)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内容中,让学生探讨“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环保内容,进行扩充,适时的渗透环保意识,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剖析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以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著称于世。我国土地面积约等于40个英国,17个法国,26个日本,位居世界第三。然而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亩。为了生活,我们与植物争夺地皮,与动物争夺食物,使我国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为了生存大力发展工业,使淡水、海水污染,使土壤、大气污染。结果,当今地球雨林正以每年175公里的速度消失,40多种鱼类因污染和过度捕捞濒临灭绝,每年约有2.8亿人沦为生活在空气混浊的城市。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人们在深受自然生态破坏带来的苦难之后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环境保护日趋注重,1992年我国就出席了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把每年6月5日定为环保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以一定主题宣传人与自然。通过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和环境保护的措施介绍,使学生懂得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环境,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关于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举措。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现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生活周围生态环境,在调查基础上,撰写“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或在学校内设立“环境宣传专栏”。通过这些活动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思考。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实际确定“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主题,确定调查的地点、时间、要求,让学生实地调查,把调查结果和调查中自己的认识、体会以“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形式书写出来。调查中可以请家长参与,一方面帮助学生完成调查,另一方面达到环境保护宣传目的。例如在耿马县,可对糖厂等进行调查,了解污染物、污染源对水质、土壤、植被、农业的破坏和影响,并访问环境保护局,了解我县主要环境问题,防污措施及执行情况,从而写出有据有理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在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呼吁全县人民重视环境保护。通过环保主题的各种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接受生态观教育中,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在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态意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

  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破坏,我们不能坐而视之,甚至说着环境的恶化,做着恶化环境的事,而是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环境保护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保护我们学校环境卫生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不乱弃废纸乱吐痰为不乱摘花草乱伐木,同时积极种花草种树,绿化美化我们生活学习的校同环境。总之,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形势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就是要在了解严重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环境,充分的利用各种生物和人力资源,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教学,让中学生学会科学的生活,让知识为生活服务,同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生物教学论文6

  【摘要】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吃老本”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受影响。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结合教学实践而查找其中的不足,针对不足而思考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否则,举步不前只能让课堂一成不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立足教学实践,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反思而反观课堂教学,从中汲取经验,查找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一、反思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教学理念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从高中生物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能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目的的,故而该观念落实到教学中就体现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种观念指导下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能将生物课程限制在狭小的学科知识传授范围内,而要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待生物学科,要能从宏观层面去剖析生物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树立学生发展意识,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生物教学以生物知识传授为主, 教师成为课堂的控制者,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较为被动。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堂练习,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其次,要能摆脱升学率、优生率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而这是建立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以概念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全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掌握概念,还要让学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其内涵,然后应用概念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流程,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从始至终都是教师在讲,“一讲到底”的流程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则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然后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活动生物知识构建。反思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为例,以讲授的方式而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较为困难,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以教材中的插图为辅助,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从而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在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探究中,引导小组学生围绕“对象”、“时期”、“特点”、“结果”而进行总结。以Flash动画演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小组学生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从而引出精子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其学习体验得到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反思教学方法,科学优化教学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特别关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而一些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而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而选择最优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以形象直观的手段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较好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概念教学为例,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概念,学生虽然能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概念,但无法理解其内涵,应用也就较为困难,而如在教学中能以直观材料引入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辅以针对性练习就可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中“杂交育种”的概念的探究,教师先以古代“选择育种”的方式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其缺点,然后以幻灯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并绘制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概念,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点拨,然后再以袁隆平杂技水稻的案例说明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四、反思教学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评价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以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其实,课堂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做出“优”或“差”的评断,而是要以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评价,教师定要明确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展开评价。

  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 三层,然后再结合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C 层学生基础较差,在预习中该类学生完成预习题只要达到60 分,教师就可给其加分,而B 层和A 层则要分别达到70 分和80 分才可加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到教师的关注,其学习自信得到提升,学习会更加积极。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让生物教学得到不断发展,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构建生物知识,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xx(04)

  [2]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xx(05)

  [3]石兆胜,刘力.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xx(19)

  [4]叶国坤.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探索.20xx(05)

生物教学论文7

  一、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及构成

  一是正确对待班级内学生差异。在常态编班下,各班级学生存在个别差异现象,部分学科学的学业成绩呈现双峰现象。分组合作学习最常采用学生能力异质分组,便是运用学生差异,使不同特质的学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不仅能降低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可使学生得到适性发展。这也即是所谓的尊重差异、截长补短、互惠双赢。二是提升学生参与的学习动机。传统的教学形态偏向教师单向的讲述,学生被动的接受,上课感到无聊,不敢提问,容易分心或打瞌睡,学习动机较低落。分组合作学习则改变教学的形态,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实证研究发现:学生越积极参与学习,学习的成效越好。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Vygotsky潜能发展区理论主张:个体的独立表现和经由协助下的表现,两者之间的差距,代表个人的“学习潜能发展区”。所谓“协助”,其方式多元化,包括老师对于学生提供的学习框架,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以及经由搜寻学习网络资源获益等等。

  二、初中生物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实质重于形式

  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移动桌椅吗?若是在上课中,为了讨论,就开始移动桌椅,这样的做法是否恰当?因为别班正在上课,搬桌椅难免有声音。又或者时间上的不允许,有时上堂课耽误到下课时间,耽误搬桌椅的时间,移动桌椅是否有弹性的做法呢?在校内的某次研习,请到某初中的老师来进行翻转教室的演讲,讲者提到排座位的形式,有些班级愿意,有些班级觉得移动桌椅麻烦,但重要的是这些班级都有在进行合作学习。在今年的六月,也曾北上参访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实际听课的班级,学生也是围坐在一起或是并坐在一起,并非一定是移动桌椅排成固定的形式。考虑其他课程,有些课程并不需要移动桌椅,而且若是移动桌椅造成学生的困扰,这样对学习并无益处,因此我认为在实施活动时,四人一组或活动时间较长,超过半节的时间,会请学生们移动桌椅围在一起,但若是只有短暂的时间,未达半节时间,例如五分钟、十分钟,两两互相复习观念,可以允许学生转头,或是相邻的两人左右讨论。

  (二)以座位的形式,从聊天到讨论

  在实际的教学现场,很多教师可以发现,开放课堂讨论,学生们会天真以为可以讨论私人的事,而沦为聊天,对于“讨论”的界线,似乎很模糊而分不清楚。因此讨论时间的控制,并非要完整的一节,可以是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让学生们学习有效率地讨论,应专注于主题,而非离题。甚至是前述所说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帮助对讨论界线的界定,有移动位置是可以讨论主题,回到位置就不可以再无限延伸话题。

  (三)应激发教师的教学热忱,使教学更为多样化

  实践中,教师多会选用“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配对讨论法”及“共同学习法”等教学策略。而在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后,教师会自觉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学习表现及课堂参与等面向上均有提升,在学生间的互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也有提升。此外,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也能增进教师的`教学热忱,使教师的教学更为多样化,并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分组合作学习对于班级学习气氛有明显地改善。教师们也认为教学前的备课非常重要,课程经过重新解构、分析、审视与不断修正,使教师于教学时能呈现课程精华,也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互享讨论及学习。且通过教师社群的组成,共同备课及观课,进行专业对话,不仅使教学质量精致化,也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成长。

  三、结语

  总体而言,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用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对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非常有效。

生物教学论文8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教学不仅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喜爱。而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也能够在各种有趣的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法;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其教学效率的方法包括很多种,其中实验教学法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由于生物学科属于理科内容,部分内容只是过于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疑惑。而利用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的作用

  (1)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初中生物作为初中阶段极其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过渡时期,好奇心比较强,往往会对各种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而生物实验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以及探究性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比如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生态瓶,并且对生态瓶中的各类生物变化进行记录,让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将其中的奥妙进行分享。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爱探究的良好习惯。(2)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材内容需要实验进行完成,也有很多疑问需要实验进行解决。在生物学习中如果缺乏实验,则会导致生物学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在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采用实验的方法,将三颗玉米粒分别装在三个玻璃杯中,并且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其发芽现象进行分析。[1]这种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把相应的知识点记忆清楚,并且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所谓的实验教学法便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实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其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演示。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实验讲解,这种实验不需要特定的实验室,也不需要正规的报告,其试验内容比较简单,步骤比较少,只要生物教师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便可以非常顺利地将整个实验的步骤展现给学生。[2]此外,由于初中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实验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2)教师“边学边教”的实验方法。在生物课堂中,采取该方式往往需要实验室,并且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获取知识。[3]通常情况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到生物实验所带来的奇妙以及趣味,并且也会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爱。比如在开展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中,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记录并逐一进行讲解。通常而言,该实验往往需要生物教师的协助,这种实验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并且也能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让教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此外,生物实验的时间可长可短,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对生物学科的了解,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作为基础课程,生物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并且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将实验教学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当前值得推崇的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1]林霏.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4):172—173.

  [2]王楚才.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中旬),20xx(01):85.

  [3]马春花.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1):128.

生物教学论文9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 生物教学多媒体

  论文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课程目标要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求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采取实验与课堂相结合,创设情景,添加学生活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材,让学生设计实验和教学思路等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实现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已于20xx年秋季在我市全面实施,新的教材也已发行。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显然新课标强调重视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结果,以期使学生获知主动,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促进灵活应用,更有利于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的养成,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以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渴望,更好地实现目标,现将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

  一、实验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并且对于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把课堂和实验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课堂学的在实验室验证一下,那样学生会感觉有成就感。毕竟我们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例如,必修1的蛋白质、还原糖的鉴定,想要知道它们特性,光靠老师讲的记不住,也终究不明白为什么,而如果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通过实验验证的结果,那效果截然不同,这就是理解和死记硬背的区别,更是实验这个辅助教学的作用了。

  二、教学中创设情景,创造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最主要的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在课堂中适当添加学生活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那么让学生动起来,能更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因此课堂气氛要活跃,让学生在快乐中获知是最有效的办法。如,必修1讲解氨基酸的结构和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因而让学生参与进来会更利于理解,让学生自己充当氨基酸,左右手代表氨基和羧基,心脏代表中心碳原子,因为每个人头不一样,R基不同,致使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让两个学生手拉手,拉手处代表肽键,这样学生会很容易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知识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增多,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已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因为有些知识要让学生感知,亲眼看到,才能掌握,如必修1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就可以用动漫的形式呈递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个细胞器间的分工与合作,漫画是学生爱看的,通过分析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五、对于教材中科学家的实验,试图让学生先设计,后分析结果

  实验的设计是考试的难点,故在日常教学中要逐步培养,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慢慢来逐渐掌握,如必修3的植物的生长素的发现、必修1的细胞核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等等都能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步骤,从而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老师只能教会方法,如何应用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的。

  六、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

  学生在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上确实存在差异,那么怎样让学生不讨厌你这门课,有信心学好这门课就尤为重要,创设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你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理解就根本谈不上兴趣,那更不会去思考,因而要根据不同地区设计不同思路,如普通中学要在新课改要求下以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日常就能接触到的事物来分析,如讲细胞结构,就拿我们平常所吃的鸡蛋来讲,鸡蛋壳看做是细胞壁,薄膜代表细胞膜、蛋黄代表细胞核,学生上课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从而达到认识细胞结构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目标》.

  [2]《中学生物文摘》.

生物教学论文10

  [摘要]生物化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受到教学方法的直接影响。任务型教学法已经被证实是一种便于实施、理论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以生物化学课程特点为依据,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任务型教学方法。旨在解决课程内容繁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扎实与课程学习重要性之间的矛盾,为中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院校;生物化学;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xx-0603(20xx)11-0101-01

  生物化学课程是现代众多学科的研究基础,在现阶段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生物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显得极其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任务型教学方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否该种教学模式可使中职院校学生从“知识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吸收”,突破课程学习的瓶颈。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最终对中职生物教学实践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特殊的新型教学模式,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开始逐渐形成,不断推广。该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核心,以在完成某种任务中学习和掌握某种技巧为目的,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习者达到“意识与形式协调统一”,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的开放性。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以最终目的为导向,采取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这在教学中除了可以达到预期获取知识的目的,还可以使学习者拓展思维、摆脱固定模式的束缚。

  2.任务的互动性。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无论是生活、学习或是工作中,无不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闭门造车”即使技术再高超,能力再强大也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是如此,互动的沟通学习交流方式可以让每位学生取他之长,补己之短。

  3.时间观念的培养。任务教学除注重任务完成外,还伴随时间限制。这种模式给任务接受者产生非语言的'效果,对于其责任心、时间观念的培养都极其有意义。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对于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需求以及任务教学法的独特性,将二者结合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其实早在20xx年,赵凤琴就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她以152例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课前一周就将任务布置。实验组学生依据布置的任务进行上课发言,组间讨论。课程结束后,采取调查问卷和期末成绩相综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均分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0xx年蔡玉华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她以220例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生物化学课程选修者为研究对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分解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以自行学习,上台授课的方式开展第二学期的学习。反之,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学习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开展。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发现,干预组在学期末实验技能、期末考试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突破了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否适用于中职院校是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生物化学知识零散、枯燥、概念繁多、极易混淆,在中职院校学生生物化学的学习中,任务教学法给学生学习制订计划,以小组讨论、上台授课等方式,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趣味授课,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生物化学学习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知识基础性强,点扩散面的扩散范围广。比如对于单纯的蛋白质结构而言,可扩展到基因、酶工程、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而传统的授课方式时间极为有限,教师的知识也无法完全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学习。这种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无意识地就会获取很多相关的知识,这在一定角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中职院校学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其他同学,以同龄人独特的视角更易于所传播知识的快速融合。任务型教学法以开放性强、互动性高、知识面广的特点是近期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热点。且众多研究也表明,任务型教学在生物化学学习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性。针对中职院校学生而言,以任务型教学法传授知识更易于接受,符合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中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因而,本文研究提出可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蔡玉华,杜江,胥振国.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xx(10):1410-1412.

  [2]杨静,石洪礼.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J].学园,20xx(17):28-29.

生物教学论文11

  1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1利用多媒体缓解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之中,除了PPT课件以外,还有音频、视频、纪录片、电影等很多教学资源,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去进行抽象知识的想象和理解,有助于提高生物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消除以往的学习中带来的枯燥感,在一种新式的教学环境之中去进行学习,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这节内容的时候,被子植物又叫做绿色开花植物,这样的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可以经常观察到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前准备教学资料的时候,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视频和图片,用以展示一些被子植物的生长和死亡过程,如百合花、常见的菊花等,通过视频快速展示这些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去感受被子植物的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以及死亡,激发学生接下来进行学习的兴趣。

  1.2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我们知识学习中的最为重要的'内容,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在教师以往的教学之中很难去把握这些知识,一些难以学习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更是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初中生物教学之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展示,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把握知识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学生对于植物与水循环的关系有点难以理解,通过图片展示发现绿色植物在根上都有根毛,而根毛用于吸收在土壤中的水分,传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又通过叶子的气孔散失掉了水分,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参与到了整个生物圈的水循环过程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了地球的水循环系统,学生在图片、Flash动画以及相关的纪录片说明中准确地掌握了这一内容,更为容易把握这一章的内容了。

  1.3利用多媒体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将整个教学的中心和重心都放在学生身上。着眼于学生的学,让学生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主动探究教学内容,探究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不断激发自己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人体的营养》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对于吸收什么,吃什么东西能够保持我们人体的健康,学生也很关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关注现在《绿色食品》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和图片等进行结合展示,让学生去讨论,看他们认为什么样的食品才最符合自己的健康,为了自己的健康生活,他们应该吸收一些怎样的营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2结语

  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生物的教学是从新的社会发展和新的教育要求出发,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整合资源,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信息技术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来让学生更加理解抽象和细碎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教学论文12

  生物课程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生物课程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有效教学方法的使用,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加强生物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相关概述

  所谓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来感知周边事物的,在自己用亲身的经历等去验证、理解和感知周围事物的教学模式。生物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教学,就是指老师联系生物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各种类型的情境,学生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良好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专业素养,体验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存在有明显的差别。

  二、方法和具体应用

  (一)采取新课导入的方式。有人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老师在新课的教学时,能够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学生在其中能够有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感悟,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教具和实验两种方式。1.教具导入。在开始上生物课时,可以利用标本和模型这些比较直观的教具,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的观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比如,在讲解叶片的结构时,老师提前准备几片植物的叶片,让学生观察,说出其形态结构以及特点,然后让学生动手,将叶片的正面对折,轻轻地撕开,在撕口处可以看到透明的薄膜,再问学生透明的薄膜是什么,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可以适时总结,告诉学生薄膜就是叶片的上表层及下面层,而夹在它们中间的`则是叶肉,在叶肉的上面会有很多粗细不均匀的叶脉。为了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叶脉的分布,可以拿出自制的标本分发给学生,启发他们思考。这种导入的方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也能够增进认识,重点突出,为新课的讲解奠定坚实的基础。2.实验导入。通过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比如,在教学植物呼吸作用的这个章节时,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呼吸是要吸收氧气这个实验,引进新课。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将开水烫过的青菜和翠绿的青菜分别放进两个瓶中,不需要做标记,直接盖上玻璃瓶,用凡士林封住,然后用黑色塑料袋罩住瓶子;上课时,让学生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瓶中,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一支火柴会燃烧得更旺,另一个则会熄灭。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兴趣也得到激发,课堂氛围得以活跃。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生物学中,理论部分较为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程标准中,强调老师需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能够对生物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

  三、分析体验式教学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程度的区别,传统的生物教学使用的都是单向灌输的方法,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没有的好处,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体验式教学实践应用水平的提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体验式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理念。所以,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每一个学生关于生物知识的实践机会,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其次,教学老师需要对体验式教学做好设计工作,体验式教学不仅需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不能只为了理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意义。最后,需要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使生物知识中比较抽象化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化。

  总的来讲,加强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分析,对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生物教学老师,需要加强对体验式教学内容的了解,并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实践应用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体验式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风,20xx(19):216.

  [2]邬德强.浅谈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7):75.

生物教学论文13

  一、农村生物教师教学行为无效性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特别在农村有些生物教师对教学不重视,总认为是小学科,心思不放在教学上,有了课就糊弄,教学行为的无效性较普遍。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无效性。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对学习非常不重视,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管理。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又不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无效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3.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农村生物教师大多数是由一些年龄大的、或者非专业的教师替代,因此对教学设计、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都是非专业化教学。

  4.教师缺乏知识、能力的更新和提高,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有些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开展的活动偏少,由于缺乏经费很少安排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特别是有些农村学校教师的视野更是狭窄,有的.仍然采用自己上学时老师教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5.特别是有些生物教师的无效语言,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教师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效的语言,有些是辞不达意,有些是语病、废话或口误。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更多笑声,时不时地讲些自嘲式的幽默,但这笑声里并无智慧的启迪。

  二、农村生物教师教学行为无效性的对策

  当前,我区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建构、应用等实现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因此,建构式生态课堂强调和关注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特长发展。

  1.要从教师的教风抓起。一所学校的教风怎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个重要性,怎样抓好学校的教风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时刻要把抓好教风这项工作放在第一位上。

  2.要从学生的学风抓起。一个班的学生学习风气不正,这个班的课就不好上,无论教师的水平有多高,都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因此班主任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这就需要生物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情。

  3.要从落实好教学常规管理抓起。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不外乎“备、上、辅、改、检”五个环节,可以说,这些环节如果真正落实好了,我们的课堂就一定是高效的。但要落实好这五个环节,也必须要在各个环节的管理上下功夫。

  4.要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抓起。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首先,要从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学奖、各种表彰的评选、先进的评选等方面给予满足;其次,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学校在对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老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来满足老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励老师更热爱教育事业。

  5.要从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培训等方面抓起。围绕“如何优化教学行为”为主题开展校本研训活动:骨干教师开示范课,给别人提供高效课堂的样板;中老年教师开研究课,大家共同会诊课堂、研究优化教学行为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师开过关课,通过讲评课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也可以由教学业务精湛、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以讲座的形式介绍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教师深入其中,相互取长补短。

  6.要从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抓起。如果教师放弃一个学生,他周边的四五个人就要受到影响。学生不学习,上课干什么?他是不是要捣乱?他一捣乱,周围的几个学生也会跟着学,一来二去,就会有好几个学生不好好学习了,最后会影响到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又怎样提高所教学科的成绩呢?所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综上,笔者从农村生物教师教学行为无效性的类型、成因及对策和大家进行探讨。总之,教育者只有不断正确地、科学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才有可能变无效为有效甚至高效,真正构筑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的和谐课堂。

生物教学论文14

  摘要:“滑过现象”是生物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其原因有不够重视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不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缺乏有效性的试卷讲评。建议教师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先做后学,且慢“说破”;善待“非正常思路”,给以纠正。

  关键词:生物教学;滑过现象;矫治策略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性认识:驱车从甲地到乙地,车速越快,道路越顺畅,途中美景越容易忽视。教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如果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学生没有经历思考的过程与障碍,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滑而过,容易造成学生表面上的“知道”,其实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好。教育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滑过现象”。滑过现象不是简单的偶然现象,它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必然性。教学中应从原因分析,进行矫治。

  一、教学中“滑过现象”的分析

  1.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重视不够

  核心概念的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形式化。为了使教学不陷入程序化和形式化,生物概念教学提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但目前的生物概念教学却存在一种典型的倾向,即教师仅仅是给出课本的定义让学生机械化记忆,没有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与“精神”,关键处一滑而过。笔者曾作为某市优质课大赛的评委,听过多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的教学,其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至今记忆犹新。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第一位教师依据教材编排,按照“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分离现象的实质”流程授课。因备课充分,整堂课老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认真舒心,感觉教学效果不错。但在固定的练习反馈环节中,一些理解性的基础题,全班居然没有人能答出来,其教法引起了评委组老师们的质疑与思考。另一位教师则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教材编排授课,而是先用了大量的时间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然后总结拓展各种杂交方式的结果。最后用了不到2分钟,讲解试题。总体感觉这节课前松后紧,设计有点不合理,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反思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第一位教师的教法很具有代表性,他虽备课充分,教学过程流畅,但在核心概念处理环节中,明显重视不够,只是机械化地按照教材“过”了一遍,没有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二位教师的教法没按常理“出牌”。表面看,教学设计不合理,但是在对该节课的核心概念的处理过程中,他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与拓展,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本质,可谓“巧将金针度与人”。

  2.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很注重探究性教学,很注重精心设计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他们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是习惯地自问自答,使学生错失了“质疑-思考-释疑”的领悟过程。有时,老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少让学生走弯路,提出问题后,也会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例如,在细胞呼吸的教学中,有位教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张三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然后她迫不及待地分析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结构,又情不自禁地提示:没有了线粒体,人类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哪种呼吸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无氧呼吸”。这一过程“行云流水”,但感觉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学生仅仅是“被牵着鼻子走”,机械地回答一些“低质量”的问题。其实,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在关键问题犯些错误,充分暴露他们的错误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和归纳,达到训练思维方式的目的。这种效果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有些学者所说“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3.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思路,即“正常思路”。由于正常思路能快捷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生物学的相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希望学生能快速接受这一思路。为了不打断教学计划,不浪费课堂时间,对于少数同学的“奇思怪想”,即“非正常思路”,通常采取压制回避等方式。殊不知,无视“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不仅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一滑而过。例如,在辨析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时,一位教师这样总结:如果试题中表述为“氧气释放量”,是指净光合作用量……突然一位同学提出:“如果是叶绿体释放氧气量,也是指净光合作用吗?”由于该教师没有心理准备,又担心耽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于是置之不理。显然,氧气释放量包括叶绿体氧气释放量和叶片氧气释放量两层含义,这位教师的总结不太严谨,但从一般试题的解法看,多指后者。他因为没有正视这位同学的发言,对“求异思维”不是宽容而是无视,任其滑过,错失了一次辨析光合作用的“净”与“总”的绝好机会,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4.试卷讲评缺乏有效性

  试卷讲评低效性,也容易造成滑过现象。试卷考完后,很多教师希望最好在一节课内(甚至半节课)讲评完。由于讲评涉及到的知识多、跨度大、题量大,有很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或者没有留下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或者没有对试卷统计分析,试题讲解面面俱到,没有抓住讲评的重点和突破点,缺乏试题讲评的针对性;或者没有进行错因分析,仅凭个人感觉,自以为是,一讲到底,缺乏交流与反馈。这样低效的讲评课,只有教师“教”而忽视了学生“悟”的过程,教师的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上。

  二、矫治滑过现象的策略

  显然,滑过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性格气质和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有效地矫治滑过现象,不能仅靠教师零星的“查缺补漏”,而应该形成一种宽容性、过程性和计划性的教学理念。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与经验的积累。

  1.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

  从以上“滑过现象”的分析看,传统的应试思维是其发生的重要内因。传统思维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围绕某一教学任务,按照目标预设,精心备课,井然有序地授课,坚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才能达到高效、规划和稳定的课堂教学要求。然而,教学的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发展“自组织性”,具有强烈的“生命性”。现代课堂提倡自主性,不能一位地追求有序而完整的“独角戏”与灌输;提倡开放性,确实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发展区原理,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进行“生命化”教学;尊重个性,正视差异,宽容课堂中的“冒犯”,接纳“异类”思维,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活生生的受教育者看待。

  2.先做后学,且慢“说破”

  生物学具有理科属性,生物学教学是一个探究性的过程。纵观各种“滑过现象”,矫治策略是将主体的“做生物”摆在突出的位置,在一些值得探索的内容上先做后学,且慢“说破”,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与反思。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应随着课堂情况而此起彼伏,根据学生的需要,掌握好“点破”的火候,使其产生“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的效果。

  3.善待“非正常思路”

  “非正常思路”是学生现阶段认知能力的独特状态。它是学生自我角度的向外交流的大胆思维与猜想,但也可能蕴含学生认知障碍的原因所在。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非正常思路”,注意铺捉学生思考的独特性,既要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防止关键内容的滑过,又要帮助确实是思维错误的学生走上“正途”,并适时适度加以点化,从这一思路的背后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法,方能演绎真实而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xx(9).

  [2]苏立标.试卷讲评课中“滑过”现象的剖析[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xx(1).

  [3]孙建洪.探究式教学的实验与反思[J].数学教学研究,20xx(11).

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修改与推进,对生物人才需求的改变也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规则,但是“实践主义思潮”的新兴教学方法还有待改善,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结合生物教学的实践,具体阐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真正实践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在生物课堂上实行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象化与具体化,同样也是新一轮的课改对生物教学方法的召唤。因为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要构建个体的可能性生活,提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关注生活的意识。本文主要介绍在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法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一、使教学情境趋于生活化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渐交给学生,生物课堂教学要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环境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兴趣。然后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沟通和反省的活动逐步体验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例如,在学习“血”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此次学习,在平时手一不小心被小刀划破了,一开始血流得会很快,到后来,血流得会越来越少,最后伤口不再流血。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处理、自动停止流血的情况?”在课后会了解到,是因为血小板的凝结。因为“血”这一章节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但是本章节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讲解具体知识点,不仅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很难理解重点与难点。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然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发现者。

  二、使教学内容趋于生活化

  如果教学内容趋向生活化,对学生发现、探索生物知识很有帮助。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知识,然后通过巧妙地设计生活情境的案例,把学生较熟悉的生活搬进生物课堂,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不断发现现实生活与生物知识的紧密联系。例如,同样是阴凉处休息,会发现在树荫处休息要比房屋下躲太阳凉爽很多,这就验证了生物知识,在植物蒸腾作用下,水在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更多的热量。还有就是我们平时洗衣服,如果用加酶的洗衣粉洗有牛奶的'衣服,会比普通的衣服洗得更干净,这就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效果。教师通过把教学内容赋予生活的特色,这样不仅可以将很复杂的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常识相联系,由繁琐变得简单,由深入变得浅显,还会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知识对平常生活的重要性,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学习生物知识。

  三、使生物课堂活动趋于生活化

  优化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通过探究、实验、调查活动和角色扮演,使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会给学生提供主动构建新知的机会。1.信息化课堂要改变教师交流的方式。如,开设BBS,教师可以组织专题式的讨论,通过给学生提供可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努力发挥网络的重要性,然后让平时不爱交流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这种方法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还有就是教师在建立个人的网站时,可以将一些生物知识的影像资料以及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录入网页中,这样可以更方便学生咨询。在信息化的课堂上,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搜寻引擎、数据库与在线专家的咨询等。2.互动式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切忌“灌输性”的教学,而是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学生从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成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态度。当然,互动的内容不仅限于提问的方法,还有讨论交流和学生课外活动汇报的方式。3.实践式课堂生物课堂最注重的还是实践式教学,因为生物学知识本省就与自然界的关联很密切,这就会使教学的形式更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物知识设计教学形式,从而充分发挥校园生物园的优势,还可以开展实践性和研究性的活动,比如,深入到动物园和植物园,通过这种形象具体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选择将学习课堂搬离教室,融入大自然,学习生物知识。这些真实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在动手中学习。生物课堂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研究,学生不再会为了学习知识而去学习,而会改变这种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塑造。当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便会提升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教学的课堂也不再是刻板的,而是应情境在变化,课堂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在现实的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尝试并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丽琴.论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取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xx,26(12):36.

  [2]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丛书编委会.生物教材的改革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0.

  [3]陈向平.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xx.

【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论文11-24

生物教学论文06-13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4

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论文11-16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12-09

生物课堂上的情境教学论文11-17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论文11-09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