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7 18:00:31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精品)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

  摘要:从微课的优点、微课在复习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实验技能以及微课在复习教学的使用建议等方面结合笔者教学实际略谈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复习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重新定义了课堂活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各主要教学环节,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微课在初中生物学科的研究焦点绝大多数还是集中于新授课,对复习课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研究还显得比较单薄。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浅谈如何利用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复习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微课及其优点

  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构成,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和支持的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具有以下优点: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声像结合,教学方式多样化,短小精悍,资源容量小,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可以反复播放,利于传播,方便移动学习。由于微课集合了上述的众多优点,在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1.1利用微课整合教材内容,提高复习效率初中生物周课时少,课后复习巩固的时间也很有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唯一的途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2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掌握课本重难点内容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内容,对于绝大多数初二学生来说,非常容易,主要原因是本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深。但是本章内容涉及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是每年中考重点考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如果教师单纯依照课本的内容再讲解一遍,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就像“炒冷饭”,课堂气氛低沉,学习效率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内容,笔者采用借助微课的方式来复习,利用视频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整合在一起,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动画的形式表达,将原料和产物以箭头的方向标明,视频还采用列表的形式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对比,最后精讲典型例题,从而使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此外,学生课后还可以进行巩固复习,反复播放。经过调查,模拟考试中,学生的正答率和得分率都有很大地提高。

  1.3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初中生物课时紧张,备课难度大,中考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复习教学可以将已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思维导图形象地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呈树状发散式的结构图上,将生物学众多知识点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系统的生物学知识。思维导图是高阶的思维活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方法,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设计制作一个专题微课“复习课中构建概念图(思维导图)”。学生在观看完微课视频后,结合教师个性化辅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课后实践作业,将一章或一单元内容汇编成一幅幅思维导图(图1),优秀作品张贴展览学习。这种图文结合式的思维导图复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多角度、多维度调动学生思考理解,促进了记忆和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教师利用微课对复习内容的整合,构建了知识体系,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作业后,树立了学习信心,学习效果非常好。

  1.4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探究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实验材料不容易获取,时间周期长,课时少,实验效果不佳等原因,在初中本实验开出率一直偏低。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实验,笔者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并达到很好的效果。设计微课的内容包括实验的变量分析和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的注意事项等。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问题进行讨论:一只水蚤能做多少次实验?每组中放入清水(或酒精)后,计算水蚤心率的`先后顺序如何?顺序能否颠倒?教师通过微课实验发散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实验图表,得出结论。此外,推荐学生登陆“同步实验室网站”,网站包含微课视频“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模拟在线操作,如果有错误步骤会提醒,模拟仿真,动画演示,可以巩固实验效果。微课教学代替实验课的方式,虽然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做实验,但是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是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2微课应用于生物教学复习的建议和优化方法

  我校作为中山市最大的镇区中学之一,超过2/3的学生住宿,是典型的半寄宿制学校,班级是大班额制,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课视频,住宿班采用的是生物科代表在晚修前播放复习微课视频,全班学生集中观看方式学习微课,不懂的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反复播放,直到学懂为止。走读班每个班级都建立有家长微信群和学生QQ群,教师将复习微课视频发送到相关群中,充分利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同时学生可以在QQ群与老师和同学在线交流,相互提问解答。5~10min的微课视频作为家庭作业的一种新方式,能被学生和家长的接收,学生也乐于完成。此外,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以学籍号挂钩的账号,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中山市微视频资源平台”免费观看微课视频。

  教师在编制复习型微课要注意以下几点:突出章节概念之间的联系,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学情需要,教学语言要流畅,吐字要清晰,课程设计要配套巩固拓展练习;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扩展学习,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此外,克服复习型微课互动性不强,反馈不及时的缺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将微课引入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概念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成绩,培养了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生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开发微课资源并运用于生物学教学是教师努力探索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姚岚.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xx.

  [2]李萍.微课在初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20xx(9).

  [3]王晓帆,曲丽君,等.试论微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xx,18(2):44-47.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2

  翻开历史的长卷,古往今来,德育这个词语比比皆是,比如,在学习中、工作中。其实,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德育在教学中尤为突出,因为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现阶段的学生正缺乏这种观念,就对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做一下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地理学科;德育;渗透

  一、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当前,初中生物和地理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不仅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整天处于学习压力的氛围中,缺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初中生今后发展极其不利。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例如,在进行生物课教学时,因为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教学或边实验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沟通,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还让学生感觉到浓厚的科学氛围,体会到科学的谨慎性和严谨性,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多了一些严谨,少了一些粗心。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产生高度的感慨与崇拜,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更加的热爱。其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就是德育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德育渗透,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总结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盲目性与分散性的问题,缺乏教学中的归纳与总结,从而导致当完成教学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老师应该把有关德育方面的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然后再把德育融入课程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和教学中所有有关德育的知识放在一起讲。

  例如,老师在讲“初中一年级地理”课时,先把本书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一下总结,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中一年级地理主要内容是世界地理,讲一些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要想在世界上很好地生存,就必须有保护好周边的环境的良好意识。

  通过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地理学科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更加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价值。学习地理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上各地区的环境、自然、人文特征,还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和使命感,进而衍生出热爱祖国、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隐藏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然后在授课时,在适当的讲课内容中渗透一些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讲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时,其中有些科学家需要老师去介绍,譬如:施莱登和施旺是如何发现细胞学说的、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做实验的以及做实验的次数,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科学家产生了仰慕和崇拜之情,并且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从而更加地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使学生的个人素养有了进一步提升。

  3.联系实际渗透法

  在现今的初中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科学的认知、思想的觉悟、个人修养、实际生活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的渗透。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时,主要讲完善运输业,怎样去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现在发展如何以及分布情况。知道主要讲的内容后,老师根据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去让学生观察了解现在的运输状况、农业发展状况等。通过了解,学生感觉到了当前生活与发展的状况并不理想,从而让学生生成想改变自己的家乡,甚至改变国家发展进程的想法,使学生热爱国家的心情进一步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的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

  创新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的思路与方法

  应试教育理念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教师应该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扩展讲授知识范围,积极整合运用特色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的教学理念应该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增强初中生物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课本课程与实际生活进行有目的性的联系,也就是通过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生物学范畴内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生物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教学《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时,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的运用实例作为素材,如酵母做饼、酱油的生产工艺等,从这些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例子入手,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运用广泛性的认识。

  充分考虑应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应用多媒体教学对生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极为广泛,也使得教学活动相当精彩,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和生动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展示出来。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使学生对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过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作为科学性、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之一,实验教学必然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在初中生物新教材里,更加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涉及到许多实验教学内容,只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示范实验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为学生操作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成果的观察分析效果。探究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更应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之中还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与实验教学进行优化组合,发挥互补效用。例如在动物展示观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鲫鱼、青蛙等体积稍大的标本或实物进行巡回展示,学生也能够清楚观察,但是对于葫芦藓等细微生物的演示就麻烦得多,学生观察起来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可以将实物投影仪运用进去,将其放大若干倍之后的形状投影出来,学生的观察效果就明显多了。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直观演示成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笔者运用模拟课件进行演示,以其动态演示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也较为明显。

  改变片面评价标准,适时全面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亲近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生物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人文情调,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总之,我们必须结合中学生的基本特征、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优化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创新思维,进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4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有效教学是教学目标能够最终实现的前提,通过对教学有效性概念的研究以及对初中生物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研究,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论论文;有效性;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不是特别高,鉴于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初中生物老师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取得更有效的进步。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来说,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行动手实验,并做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通过直接观察生物演变的过程产生的直观感受,丰富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

  一、对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1.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与意义

  教学有效性,就是提出更适合课堂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牢固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方法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的开展,错误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任务无法及时的完成。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先进性。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选取自己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传统的生物实验课堂中,教学方法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使学生学会实验的基本操作,通过实验得到对知识的认知。如果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也得不到体现,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

  为了使课堂充满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一定要引进高科技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增加生物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了解。其次,老师一定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在主次分明的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地进行,可以使学生在有条理的知识构架中进行学习,便于学生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较少走神的情况发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找一些课外与课本有关的知识材料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老师也要多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课堂最后进行小结和反思

  每堂课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老师在课后一定要进行课后小结,总结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反思,总结课堂上需要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在下次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再犯之前犯过的错误,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取得进步,老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所涉及的领域相对比较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深入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文亮,李娟,黄耿青,等.紧密联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高师遗传学实验[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xx.

  [2]孙阳.构建“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赵凌云.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xx(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5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有效教学需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需要利用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中理解和体验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新知,增强生物学习的探究性意识和学习能力,获得学科学习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在初中生物这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学中,我们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特点的,体现和落实着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学生学习需要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能让学生从工具理性学习阴影中走出来,使学习更有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一、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含义与运行价值

  教育的深远意义应是对人的思想品质、人格健全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任何一门学科学习如果离开生活,就缺少学习实效性。这样的学习是空洞的,学生学习失去价值和意义。就初中生物学科而言,生物科学素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及个人决策中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初中生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学校所学的新知识需要结合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初中生物学习应该源自学生的生活,生物教学活动需要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科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的现实意义。生活化教学是关注生活的教学,也就是学科教学中将学科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勾连,通过具体典型的情境创设,使所学内容以生命状态呈现,师生之间以教材为中介,用强烈的生活意识、生活态度进行课堂互动,谋求科学与人文世界的整合,获得知识构建与发展。因此,我们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生活情况;具体教学中以生物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学习为对象,以学生已有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为背景与基础,挖掘生活,采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理解、把握学习内容,获得知识与能力。生活化教学体现着以生为本的理念,能够激起学生课堂参与和主体意识,形成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情感,提高活学活用能力。

  二、重视预设与生成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度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的热情。我们在生活化教学中要注意精心备课,做好课前预设,思考联系生活的教学效果生成。1.生活化课堂导入激发主动求知欲望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认知能力,而生物学科是一门“新鲜”而有趣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之初会有想学的冲动和学好的渴望。也就是说,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期待,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先要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和对身边生物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联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如学习《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生存状态,想想自己小时候种过的植物,养过的动物,谈谈这些动植物生长、生活的状态。这样,学生通过美好的回忆对生物生存的环境有所认识,初步具备生物生存需要特定环境的意识。

  这样的生活化导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生出自学想法,自主阅读中掌握这一节教学内容,养成关注生物、爱护生物和保护身边生活生存环境的意识。当然,新课导入方式多样,如搜集一些与新课有关的图片、诗文和音乐,引导学生对鲜活图片展开想象与思考,让学生朗诵一些诗文,并播放应时的音乐,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入兴趣和良好学习心理进入学习状态。2.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设计生活化情境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生物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情景,点燃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如在《观察池塘生态系统》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跟学生谈钓鱼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看到别人钓鱼的情形。这样,学生在这一生活情境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对这一生态有所认识。继而,提问有的时候我们能够钓到不少鱼,有的时候很难钓到鱼,为什么呢?如此,池塘的生态系统在学生思考和自主阅读中就能得出来。然后提出另一个生活情境:我们将鱼、田螺与一些水生植物放到盛有水的密封的透明容器中,放一盏台灯,结果会怎么样?如此,学生在探究中对生态系统有深入认识和理解,提高生物知识的分析与运用能力。生活情境的创设需要老师精心设计,以直观、形象、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让教学思路更接近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主动认知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3.给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提升空间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多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必要时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以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找适合自己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的学习资源。如《生态系统》的学习,比较抽象的生态系统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比较难理解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和思考,联系生活交流对周围生活的感受,说说现在生活与童年生活情况的差异,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如此,直接让学生从生态系统问题入手,能对所学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等容易理解和把握。

  另外,可以课前让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调查、对校园里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在课堂上探讨,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给学生自我提高的空间,需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寻生物学习资源,主动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在众多生物现象中发现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更多地从个体现象中总结出共性的生物学知识和理论,得到更高层次的能力提升和生活体验。总之,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以典型的、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生物现象导入新课,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围绕学生学习生活、日常生活搜集生物教学素材并组织教学,给学生营造生活化学习空间。如此让学生关注与体会生活,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与价值,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明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08).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6

  摘要: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教育者认可,本文对情感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生物;体现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便正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加大重视力度,初中生物教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铺垫,而且生物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学习部分,所以在初中整体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学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发现,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初中生的思想共鸣以及情感共鸣,由于初中生自身已经具备一定思考的能力,而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从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对学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之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一、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保持情绪高涨,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会很容易被带动起来,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格外活跃,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将生物知识充分的吸收,而且能够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生物教师讲课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在这种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从心热爱生物教育事业,带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去上课,让自己的情绪能够充分的感染到学生,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良好的生物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思想方面也更加愿意主动寻求教师的一些帮助,在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下,能够积极的发散思维,更好的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或者是深入研究。在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情感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当中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和生物自身的魅力,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1]。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需求作为主要的出发角度,去设计一些相对应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生物的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逐渐的认识到生物的不同魅力。另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初中生的思想教育,教师不仅要利用自己的情绪带动学生,而且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在《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的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分类,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动物的思想,这样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唤起学生对于动物的爱心。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在何种学科的教学,兴趣无疑都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将生物学习当做是兴趣,就不会带着压力和负面情绪来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时刻跟着教学的课堂进度。在初中生物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增加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生物的教学活动当中,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些悬念或者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保持好奇心,即使在课堂结束之后也能够积极的寻找和探索答案,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2]。

  (三)教学和生活有效结合

  生物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包含了生物试验,而生物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可见,所以利用生物自身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渐的学会观察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将生物教学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逐渐的养成良好的生物思考模式。比如在讲解《花的结构和类型》以及《传粉和受精》这两门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当中的一些花圃中进行详细内容的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而且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在室内教学的局限性,方面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花的状态、结构以及类型进行详细的观察。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由于一些教学内容的影响所以课程可能会在户外进行,这样就会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状态,对学生提高自己的生物学习能力以及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情感教学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教育行业,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将生物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比如在讲解《婴儿的诞生》这门课程的时候,如果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混淆的想法,而利用信息技术将婴儿诞生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婴儿诞生的整个过程,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母亲在生育时候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提高学生自身的情感深度。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情感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初中生物的学习当中,而且能够在情感的应用上,让学生的情感也能够被激发出来,对初中生的思维思考模式发散也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利用情感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生物学习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逐渐的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初中生自身的情感深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纪朝阳.浅析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xx(07).

  [2]李峰.小议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1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

  摘要:

  初中生物作为基础教育平台重要学科,与环境的关系最为紧密,最容易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本文提出几种教学手段从生物学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正确环保观。

  关键词:

  生物教学;环保观;教育手段

  20xx年,美国对外宣布了其国内出现了首例“超级细菌”病例,发生于一名女子的尿路感染疾病中,这是一种稀有大肠杆菌变种,美国国防部评价其等级为无任何已知抗生素可治愈,甚至药性最强悍的柯利霉素也对其没有效果,这样一种超级病毒引发了世界性的恐慌,已引起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巨大关注,人类发展至今,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复杂,愈来愈多的矛盾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而这最根本的是要养成正确的环保观,环保观念的树立必须要从小做起,而在这其中教育起了这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学科中,生物学又是与环境保护相联系的最紧密的一门学科。生物学这门学科作为小学自然学科的延续,继承了自然学科中对环境的基础知识的讲解,对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基础性的介绍,在其基础上,还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和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并添加一些典型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生物这门基础学科平台建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人员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教材给了我们生物学教师这些引导,作为我们教学工作者,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呢?这是本文探讨的关键问题。

  一、重视生物实验对学生观念的直观冲击,增强学生的认知度

  生物作为一门体验式学科,它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生物实验的研究,然而纵观整个初中教学系统,大多数的教员都忽视实验这一环节。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对基础学科实验室进行建设,学校都配备了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这给我们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以正确利用。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的讲解,介绍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这一过程,通过这个体系,使得地球上的耗氧生物得以生存,只有绿色植物的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绿色植物释放的氧气达到转化的平衡,人类才能世代生存下去,然而只通过这样简单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的重大作用,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通过一个密闭玻璃罩、一只小白鼠(或其他生物)、一盆绿色植物这样的组合,形成一个简单的密闭系统,通过有无绿色植物小白鼠生命特征的变化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在没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内,小白鼠痛苦的挣扎,在加入一盆绿色植物后,小白鼠的痛苦渐渐缓解并开始移动形成一组对照。这样的实验虽然简单,但实验结果却清晰直观,一目了然,让学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加以引导,由小白鼠推及人类本身,使学生深刻反思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巨大作用,最后顺理成章的提出保护环境,爱护植物,因为他们同样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环。这样的实践探索,更加有力于拓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反思精神,对学生的观念养成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师加强对学生环保理念的输入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模块可以加以利用,教育工作者要强化渗透意识,比如我们在学习生物链这一模块时,讲解了食物链的等级,说明了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即食物链的各种物质是通过生物体进行流动的,继而在课本中用了一小段篇幅介绍了日本的水俣病,在此处,教学工作者就可以进行引申扩展,讲解一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爆发的水俣病典型案例,说明当地居民因为被污染的水产品导致口齿不清,步伐歪斜,全身麻痹抽搐,同时精神和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溯源却发现其根源是来自于工厂排污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汞等重金属废液。通过演示视频及图片等素材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水俣病中汞等物质在水草、鱼虾等水产品、人的食物链流通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越在食物链的顶端,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最后通过这一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加以深化,引导学生从居民个体,企业,以及政府的各个角度加以思辨,更加深刻的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是人类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没有任何借口可以逃避,不管眼前利益如何巨大,我们都该站在大局的角度,不让悲惨的历史重演,不让短期效益遮住双眼,任何其他选择在环境保护面前,必须退到第二位,不能也不该有任何犹豫,这是全人类必需要认同的共同的正确的环保理念!

  三、生物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生物这门学科来源于环境,我们要想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这门学科,首先就要让学生去接触周围的环境,去直观感受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观感,远远超过实验给学生们带来的感官冲击,如果说实验是我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设置,不具有普适性,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现象则会更加让学生信服。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教师讲到关于人类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时,可以带领学生在雨后看一下街道的路面,看是否有彩色油面,而这种污染就会导致土壤恶化,蒸发后还会通过自然界的循环产生危害;对于工厂排放尾气含有硫氮等酸性有害气体,蒸发到空气中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酸雨降到地面,对一切事物产生巨大破坏,比如当前人类的皮肤癌发病率大大增高,植物枯死,土地沙化,我们带领学生去户外直观感受下酸雨对建筑物的破坏和腐蚀,还有很多与课程相关的现象其实就在生活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去观察自然,并引导他们去反思,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的观察自然的其他现象,这种探索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要去指导学生们学会的,这才是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意识远远的胜于其他形式的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养成了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这正是我们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所有生物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四、结语

  面对当前自然化境日益恶化的现状,生物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承担起树立学生正确环保观的使命,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力求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效,这才是我们素质化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葆华.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杂志,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8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教学不仅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喜爱。而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也能够在各种有趣的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法;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其教学效率的方法包括很多种,其中实验教学法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由于生物学科属于理科内容,部分内容只是过于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疑惑。而利用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的'作用

  (1)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初中生物作为初中阶段极其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过渡时期,好奇心比较强,往往会对各种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而生物实验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以及探究性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比如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生态瓶,并且对生态瓶中的各类生物变化进行记录,让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将其中的奥妙进行分享。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爱探究的良好习惯。(2)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材内容需要实验进行完成,也有很多疑问需要实验进行解决。在生物学习中如果缺乏实验,则会导致生物学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在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采用实验的方法,将三颗玉米粒分别装在三个玻璃杯中,并且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其发芽现象进行分析。[1]这种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把相应的知识点记忆清楚,并且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所谓的实验教学法便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实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其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演示。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实验讲解,这种实验不需要特定的实验室,也不需要正规的报告,其试验内容比较简单,步骤比较少,只要生物教师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便可以非常顺利地将整个实验的步骤展现给学生。[2]此外,由于初中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实验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2)教师“边学边教”的实验方法。在生物课堂中,采取该方式往往需要实验室,并且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获取知识。[3]通常情况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到生物实验所带来的奇妙以及趣味,并且也会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爱。比如在开展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中,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记录并逐一进行讲解。通常而言,该实验往往需要生物教师的协助,这种实验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并且也能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让教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此外,生物实验的时间可长可短,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对生物学科的了解,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作为基础课程,生物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并且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将实验教学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当前值得推崇的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1]林霏.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4):172—173.

  [2]王楚才.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中旬),20xx(01):85.

  [3]马春花.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1):128.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9

  【摘要】文章通过采用导学案培养学习兴趣、借助实验丰富课堂形式、注重课堂留白,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等几个方面,论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导学案;实验;留白

  地理和生物在初中阶段是等级过关考试,导致学生对之以“副科”、“小科”而视之,对地理、生物的学习读读、背背就万事大吉的现象比较普遍,学习欠主动、对老师依赖,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导学案,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课前自主学习“凡事预则立”。初中生刚走进中学的大门,课前预习习惯尚未养成,而预习是实现教学重心前移的关键。因此,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方法的指导,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学生的预习是否高效,教师的预习学案其主导作用。预习学案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主。基本知识主要以概念、实验现象等为主。如以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设计如下的预习学案,让学生预习有所依。(1)环境的含义环境是生物的_______;主要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就叫_____。(2)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和_______。生物因素是_________;非生物因素包括光、____、____、_____和_____等。(3)何谓保护色?保护色的作用是什么?(4)这些生活常识你注意到了吗?这些现象是什么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南橘北枳();沙漠绿洲();鲸鱼在水底一段时间后又浮出水面();(5)思考:小麦的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这样知识的掌握,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和探究做了铺垫,如果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减少学生交流的时间、探讨的机会。2.课堂上自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说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的话,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则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和重心。仍然以新人教版七年级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唱主角,学生都是听众。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改变灌输和一言堂,学生从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探究和讨论。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往往讲述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而新课改下,要求转变这种做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通过情境的展示和呈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如呈现蝗虫的保护色,让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呈现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在沙滩上栽种植物等,从这些情境中理解蚯蚓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蚯蚓的排出物还可以增加肥力;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呈现寒冷海域中的海豹、旗形树的树冠等图片,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而进而进一步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图片法,让学生通过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并思考问题:“地下的耕耘者”是哪一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要退耕还林和还草?对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教师还可以呈现兔子和猫的图片,提出生活化的探讨性问题: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长在头部的什么位置?眼睛的位置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

  二、借助生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生物实验利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如关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让学生以菠菜种子为例,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实验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怎样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水、温度和光。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们通过合作,提出不同的想法,对于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的实验,有的提出最起码用两个花盆,各将100粒种子埋在花盆的土里,将两个花盆,分别放在明处和暗处,温度都保持在20℃,水分都充足。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种子的萌发____(需要、不需要)光。教师提醒学生:在这个实验里,务必确保温度和水分不能是变量,否则,实验现象和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不能很好说明光是否对种子的萌发起重要作用。通过这个实验,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掌握实验的方法,发展了思维和创新力。

  摘 要:三、给学生留白,培养自主学习的潜能 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只好被动接受,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惰性心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生物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思考、谈论、交流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论文

  三、给学生留白,培养自主学习的潜能

  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只好被动接受,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惰性心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生物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思考、谈论、交流的时间,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求知欲。教学《激素调节》时,教师首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引导学“疑而探之则明”,让学生结合导学提纲独立自学,并提出问题而独立思考。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依次发言,有序进行,对有争议的问题,组员畅所欲言,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自主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持之以恒加以培养,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注重情境、实验和留白,自主学习的兴趣被激发,积极性得以调动,为自主、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兆军薛松.例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中学生物学,20xx(6).

  [2]顾晓艳.初中生物自主学习之导学案助学方式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xx(2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0

  一、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社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学资源,但是由于学校没有时间组织学生去社区实践,学生又不能积极主动地去社区做好实验调查、收集相关生物素材,社区相关部门和居民对学生社会实践不予支持等因素,导致社区的生物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些观察、社会实践类的实验无法完成。

  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转变应试教育观念,落实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创新等能力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学校应该转变应试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实验教学,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让生物实验正常开展。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信任学生,让他们在实验目的引领下,自主地去实验、去探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增强实验课堂驾驭能力

  1.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实验程序生物教师思想上应重视实验,彻底改变“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的观点,要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多为学生实验创造机会。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的程序:一要精心备好实验课,精心设计实验课的每一环节,让实验教学既生动活泼,又严肃认真。二要先做后教,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课前先做,确保自己规范熟练操作,对学生实验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出现的失误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指导有方,例如: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学生最容易忽略第一步“擦”、最容易出错的是第四步“展”和第五步“盖”,实验时指导检查就有很强的针对性。

  2.增强课堂驾驭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益生物实验课堂,教师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学生有做的、有玩的、有说的、有笑的,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师疲惫不堪。虽然表面上热闹,但预期目的没有达到。多数学生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没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增强课堂驾驭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明确实验要求并严格检查等措施加强学生的实验指导和管理工作。

  (三)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拓展生物实验教学

  1.组织学生登山郊游,采集制作生物标本我校在山脚下,山上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登山,既锻炼身体,又让学生亲自鉴别马尾松的雌球花和雄球花,亲眼观察蕨类叶片背面的孢子囊,亲手采集蕨类、马陆、蝎子、土鳖虫等并制成标本。这是最直观、最经济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兴致高,学习效率更高。

  2.采集社区实验素材,弥补学校实验不足蚯蚓、鼠妇、草履虫、葫芦藓、水绵、桃花、蚕豆叶等在农村随处可见,让学生分组采集,带到实验室供实验使用。这样既省钱,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采集活动时,会留意它们的生存环境、形态特征,自然会对照书本去学习、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和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课上,学生会提出实践和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加以点拨引导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在“做中学”,而且还能“马上应用”。再如:讲授心脏、肾脏时,可以动员学生回家购买,在下锅烹调之前,自己动手解剖、仔细观察,弥补学校实验的不足。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反思,积极探索提高实验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社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1

  摘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构成、食物链提升、自然环境、动植物的细胞构成等方面的全面性生物知识,对学生掌握动物的生活习惯、自然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有积极的作用。学生的医学成就、环保事业等发展方向都需要生物知识作铺垫,基于初中生物是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生物细胞组成的基础,作者通过引入式教学的有机融入,提出具有可行性价值的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引入式教学;效率提高

  引入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生物教师以引导为主要教学理念,针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需要生物教师采用多重教学手段引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教学是教师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及生物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对生物的探索兴趣及对大自然的喜欢程度,进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学生掌握生物细胞构成、食物链特点等方面专项知识的效率。

  一、引入式教学对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采用引入式教学并不是将生物科目的知识点、相关知识系统地引入课堂,而是将多元化教学、实践教学、疑难解答教学等多种途径全部引入生物教学课堂中,针对生物知识的多样性特点,采用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应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引入式教学理念的特出,对生物课堂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其实质是引入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论是“互动”式教学的教师了解学生动态及生物知识点掌握情况,还是语文、地理等学科的有机融入,都是引入式教学下生物知识点丰富的有效途径。基于反推理论下的教学理念革新,多重引入式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必然选择[1]。

  二、生物教学课堂中采用引入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巧用诗词、成语,发挥引入式教学的兴趣提升作用。将语文知识内蕴含生物演变的诗词、成语引入生物教学课堂,是发挥引入式教学兴趣提升作用的基础条件。例如徐州丰县粱寨初中,其生物教师在对植物的细胞构成进行讲解时,引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等词语,对植物的繁殖及繁殖过程中的细胞变化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辅助下,课堂学习氛围被优化,部分学生甚至会主动研究其他诗词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学生的综合知识及生物知识掌握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2]。

  (二)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提高引入式教学的参与性。在大自然中的各类生物链教学中,粱寨初中生物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生物知识教学,例如鹰吃蛇、蛇吃鼠、鼠吃植物的食物链知识教学,教师预先准备部分简单的面具等道具,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虽然传统的“在位置上做好,认真听讲”理论被打破,但是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基于学生的“好动”特性,角色扮演是初中学生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物知识的可行性选择。引入式教学理念下的生物实践活动,是利用生物“小品”的形式,将生物中的细胞构成、生态圈、自然环境等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学生可以在参与中了解知识点的原理及特点[3]。

  (三)巧设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索思维。首先,在诗词引导、角色互动的基础上,粱寨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入式教学理念下融入巧设问题环节,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例如诗词举例教学结束后,学生的好奇会自发地提出某些诗词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内容,教师不会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通过知识引导及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其问题中的关键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知识面都得到相应的拓宽。其次,在角色扮演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将每个“角色”串联起来。例如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鹰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选择什么补充营养?”,扮演鹰角色的学生就会自发地思考,而且会对已有的几位角色扮演学生进行思考,在提高学生知识探索及拓宽思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食物链中的知识点及特色。

  (四)引入式教学理念下,促使教学方式、内容灵活多变。基于引入式教学理念的融入,生物知识的抽象及自然定律等知识,通过多重教学手段的引入,都可以对课堂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起到促进的作用。例如生物教师在对某一动物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延伸内容,以此丰富生物课堂,在多重教学手段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引入式教学理念是促使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多样化转变,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推进教学工作的快速开展。在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及教学效率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对其有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所以,本文通过蕴含生物学的诗词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其次利用角色扮演及疑难解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教学的生物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再次引入式教学是利用中国的诗词文化、学生的“互动”心性及学生难点自发探索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对生物教学及生物课堂活跃性的角度分析,以“活性”互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是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内容充实、方式灵活转变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参与及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其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代玉杰.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34:129.

  [2]王雅芬.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生物技术世界,20xx,04:269.

  [3]赵慧.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xx,12:16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2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的灵魂,离开了实验,生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实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加强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不仅是学好生物所必须,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其优越性与先进性正日益显现出来,其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可、接受和实施,民乐县第四中学是我县的课改前沿阵地,作为四中的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进行课改理论学习,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但在新理念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误区和羁绊。如部分教师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或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主观或客观上存在不重视教学的现象,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即使做实验,也是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又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机会少了,实验成了体操比赛中的“规定的动作”,学生物仿佛就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实验是生物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只有重视实验,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授课质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做到既动脑又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挖掘内在潜能,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求知状态。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从一个实验的完成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从一种现象的分析到一个的掌握,都要本着独立完成,自主探索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生物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要坚决摒弃一言堂、满堂灌和纯粹不讲、放任自流。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3

  [摘要]学困生因为自身学习能力或者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对其日后的学习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降低班级整体水平。基于此,从初中生物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转化初中生物学困生的策略,以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困生; 转化

  ;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这一阶段学生在生物知识方面的科学素养,并为其日后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一些必要的生物常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生物是一门拥有较强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的科学学科,所以在这一学科中出现的学困生比例较高,因此,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学困生的定义

  当前,有些学校会直接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就属学困生。其实,从广义上来说,学困生的范围并也不仅限于此,由于个人或外界原因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都可以被定义为学困生。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在我国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其学习内容并不算十分深奥,只要通过教师对其精神上的鼓励以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大部分学困生都是能够达到初中阶段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学困生可能会存在各种学习问题,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为改变学困生的当前学习状态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激发学困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作为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位初中生物教师,其班级中就有一名因为厌学而成为学困生的学生。刚开始,这名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生物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而且教师对该学生的反复劝导也没有起到有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这名教师将校内保存的一本生物图鉴送给了这名学生,并时常与学生沟通,对图鉴进行介绍,讲一些有趣的生物有关的事情,渐渐的,该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了兴趣,开始认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生物知识。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并且在生物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其自信心被树立起来,学习态度逐渐变得积极起来,使其除生物课程外的其他科目成绩也获得了一定的提高。

  2.营造和谐的生物教学氛围

  初中生物学困生的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并不完全因为学困生的客观学习障碍。在初中校园生活中,学困生往往会因为自身存在一定缺陷而产生自卑,这种自卑心理对学困生融入班级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阻碍,使学困生无法全身心融入学习中,进而无法确保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初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尝试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增加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在师生关系被拉近后,学困生在课堂中的心理压力就会随之降低,容易融入生物学习的课堂氛围中,使其摆脱学困生的行列。此外,作为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根据教学内容拓展出一些教材范围以外生物知识,并为学生讲解,在学生的注意力重归课堂后,再将话题回归至教材内容。例如,在讲述蛇类动物爬行原理时发现,学生很难从肌肉蠕动等方面理解其爬行原理。因此,这位教师将自己的手放在桌子上,模拟蛇类动物的蠕动前进方式进行移动,并结合理论讲解。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这类生物的移动原理。

  3.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学困生本身就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在课堂上对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吸收能力较差,而且其自身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面对这一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比如为学困生总结出本学期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从教材中获取答案。此外,阅读能力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对学困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教授学生如何从教材中提炼生物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我国河南省的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在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方面,就显得很有智慧。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班级上的学生分为尖子生、普通生以及学困生三类,在课堂上,该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困生身上,让其以普通生为对比对象,在刺激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如此,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该教师还将学困生分成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和厌学的学生两类,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学习能力低下的主要帮助他们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厌学的则通过心理谈话和引导来解决其厌学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生物教育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项目,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定会出现少数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会因为自身学习能力或者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对其日后的学习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降低班级整体分数水平。在此,希望本文通过对生物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为我国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工作发展方向,进而使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4

  第一篇: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一、分层合作教学的优越性

  首先,分组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和视觉空间智力的发展,重视完成目标的能力类型和水平的差异性,允许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发展,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分层合作教学更具有情感性。其次,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实验能力的材料和实验目标,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组内异质可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验观察能力;通过组间同质,相互学习实验成果,能认识到自己小组与别组的差距,正视自己,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分层合作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最后,分层合作教学运用于生物分组实验中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进行实验效果分层评价的同时更看重学生实验能力的逐步提升,而评价方式多元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合作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二、分层合作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实验小组人员多层次显隐结合,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由4-6名在性别、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小组内体现合理差异,小组之间形成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使各小组在大体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竞争。教师掌握学生的基础水平,“暗中”把水平相当的、智力类型相似的学生归为一个个“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进行分类,再按其能力水平的强弱分为A、B、C三层:C层次学生的生物基础差,观察能力不强,实验动手能力弱;B层次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一般,认真努力,实验观察或动手能力一般;A层次学生的生物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实验观察或动手能力。组内异质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合作,组间同质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分配实验小组,尽量能够优中差组合(1A:2B:1C)或(1A:3B:1C),以便实验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实验能力全面提高。此过程是显性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2.实验过程分层合作初中生物分组实验很多,其中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现以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为例,阐明实验过程分层合作的操作策略。教师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确立三个层次的实验技能培养目标。第一个层次:基础性目标,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压片)等。第二个层次:提高性目标,即此项实验项目关键的实验技能。如:很好地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目标,能够制作符合要求的临时装片,绘出真实生物图,熟练掌握细胞染色方法等。第三层次:拓展性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能够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如:能够制作高质量的临时装片,熟练地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目标,最好能够进行此类实验的可行性实验设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准备难易分层的实验材料。本实验常见的实验材料为洋葱根尖,此材料取材方便,装片制作简单,染色体较少而且大,便于观察。除了洋葱以外,大蒜根尖也是相对容易观察的实验材料,而蚕豆、小麦、葱、新鲜的植物根尖观察有丝分裂则要难一些。提供多种难易层次的实验材料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而为目标分层提供保障。教师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都要达到以上三个层次的实验目标,全体组员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只有小组其他成员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成目标。因此,实验能力强的同学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实验能力差的同学也会为小组荣誉而努力,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全体组员经过讨论,分工协作,人人参与,每种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领到适合自己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目标,并为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而努力。实验过程体现着合作互助的精神,如:C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洋葱做实验材料,只要临时装片做好了,很容易就能观察到细胞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同时还能为达到小组第一层目标贡献一份力量。B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大蒜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实验发现大蒜根尖在(10X目镜、40X物镜)显微镜下观察效果与洋葱根尖相当。此时,他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次成功经验,同时还要负责完成小组第二层次的目标。A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难观察的实验材料以达到第三层次的实验目标。小组全体成员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实验结果的收集、分析,并建立不同角度的实验心得,最终形成小组报告上交。小组之间可以分享成功或失败的实验经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达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系统优化的目的。3.实验效果评价分层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首先需排除实验中的客观因素,重点考察学生个体差异引起的实验效果分层,即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和在本实验中能力的提升。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评价是在小组中进行对比,这时衡量的标准是相对的。绝对评价要与预定的标准相结合,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如:实验小组C层次的学生能够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就算是已经达到实验目的`,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教师要多加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进步和成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对于B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使用自制的临时装片观察到分裂期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化的情况就算是达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的激励评价既要揭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A层次的学生如果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同一实验材料各个时期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化情况和不同实验材料同一分裂时期的物像(可以参看其他同学的实验成果),就可以看作是比较成功的实验了,各种实验技能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教师应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评价要及时、公正、多元。对每位学生及各实验小组的表现要及时评价,特别是对C层次的学生来讲,教师的肯定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在公正方面,既应注意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也应注意学生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的评价。有的学生虽然实验效果不理想,但是实验态度很好,实验能力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要及时客观地进行精神鼓励;有的同学实验效果很好,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愿帮助别人、不愿共享经验等,教师要给予严肃的批评。还可采用按“个体提高分”的计分方式评价,这种方式保证了小组成员无论本次实验效果是否理想都有成功的机会,即比自己以前进步,与自己过去比较学有所得就是成功的实验。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促进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三、实施分层合作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侧重引导、启发与指引方法,最终学生还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的“合作学习”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组织学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实验步骤,让学生明确本实验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实验中要适时地参与到各小组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应当巡视检查,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做好技术指导;实验完成以后,教师对学生实验效果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既肯定进步,又指出不足。总之,教师作为分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主导性。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就是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发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发展。分层合作教学旨在为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实验能力的实验目标,按照实验操作步骤一步步地规范操作,如:使用显微镜时,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到目标后再转换为高倍镜,否则极易压坏玻片,同时也不容易找到观察目标,并最终导致实验失败。压片时要注意把细胞压平、敲散。只要学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且能大胆心细地规范操作,那么离实验成功就更进了一步。由于学生实验能力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必然有学生能又快又好地达到实验目标,而有的学生却需要品尝多次失败。此时,小组合作互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组员,特别是小组长要起到“小老师”的作用。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学有所得,是我们的最终目标。3.实验过程双层结合在生物分组实验中,由于分组较多,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指导每一位学生,因此始终有大部分学生处于自己练习的状态,以至于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为每个实验小组选出一位实验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指导小组长,小组长指导组员,层层负责。此种双层巧妙结合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共同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共同进步。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手段可以了解微观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者习得达到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目的。在生物实验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教学原则,而且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经验共享意识,保证各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验能力均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总之,分层教学既能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其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应大力提倡。

  第二篇: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一、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不全面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将生物知识与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存在有探究式教学的更多误区,譬如,探究点与知识相偏离,探究过程程式化,运用探究手段相对泛滥等存在不足,并且将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脱节,不利于整个教学知识的全面推进。

  2.合作教学的个性化不凸显

  生物教学不单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也需要结合初中学生个性形成、思维意识培养、综合知识舞台搭建、团结合作等多方面的品质形成,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效果,没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过分追求在分数追求、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缺乏整体的引导,在小组合作中也不能采用与教学想要求的具体的方式,造成整个教学效果的不明显。

  3.师生交流的盲目性

  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传授,但是,由于学生个差异的不同,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教学点之中,容易造成与实际生物教学相违背的方面。

  二、分析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生物认知能力的提升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将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认识能力与个性化教学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兴趣探究培养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物知识引导情况下,让学生将对自然界生物现象的认识与内心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个人生活态度与生物知识的融入性,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运用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在生物知识方面的整体认知能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

  2.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个性化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将情感引导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与全面的理解,增强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形成与大自然生物科学知识相融合的追求,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生物知识的寻求之中,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实施有趣的活动教学,采用个性化的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讨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技巧的个性化运用模式

  技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实行灵活多变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引导与个性化思维方式相融合,在知识的引导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将生物知识点与教学的多样性、形象化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教学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的生物理性思考与微观生物知识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教师可以将生物课堂搬到校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乐趣,构建生活化的个性教学模式,形成生动而且直观的生物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生物知识中感受到其中的力量。譬如在教学“细胞”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从接触的食品着手,对于细胞的构成等,包括生物各种形态的表现特征,形成个性化的生物学的养成。

  2.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个性化培养的过程,因此,要融入情感引导的模式,将情感教学的课堂氛围形成作为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综合讲解中,体会到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在连贯性的乐趣引导中增强生物情感态度的形成,从而给学生营造真正的有效生物课堂模式。譬如,在教学《根的作用》主题时,教师对于生物中的“根”有一个详细的讲解,并对于“根的作用”有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中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的特点进行分析,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深入分析“根”的延伸意义,让学生体会到“落叶归根”以及“化作春泥”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价值,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类比教学的知识点融入教学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在创新教学手段上下功夫,采用类比教学的方式。类比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运用中,将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生活想贴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类比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点。譬如,在教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从基因技术、生活中的亲子鉴定等原理进行分析,形成类比的数据显示,学生通过电脑查找资料以及翻阅图书等方式,形成类比教学的方式,并填补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不足,激活学生浓厚的兴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个性化模式形成,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突显出生物学科特殊性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知识的兴趣养成中,形成知识点的共鸣,营造生物教学和谐、宽松、个性的教学氛围。

  第三篇: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近年来的新课改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可是每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老师和学生本身的条件也参差不齐,自然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很多地区不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一些学校也没有良好的实验设备,因此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有些学校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设备,但是由于老师不重视,生物实验也无法很好地开展。甚至有的学校各方面的实验条件都是较好的,但是这些较好的实验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老师放任学生自己实验,极度不负责,导致有的学生对实验设备使用不当,甚至造成损害,使得教学资源浪费;有的学生实验完毕之后也不对实验室进行清洁维护或整理好实验设备,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总的来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不管是教学体系,还是老师和学生的角度,都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长此以往,对于教育改革将产生不利影响。

  2.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从一开始接受教育时就不只学习一门课,而是很多课程的学习同时进行,这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实验课的开设更不是每个学科都有,这就是生物教学的优越性所在。生物是到初中才开设的一门课程,但是一开始就有实验的进行,这与生物学科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关系。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2.1实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这个老师我们从何寻找呢?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自己主动地探索实验的奥秘,实验教学会将书本中的知识实实在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了实验的真实性,也就能够了解书本知识的由来,这对于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书本的概念、知识的体系都有重大作用。

  2.2实验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且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实验操作的步骤是否正确。学生在实验中养成的实验操作习惯及实验态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譬如,如果没有开设实验课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做实验的时候,就不会仔细查阅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维护方法,用的时候也不懂得爱护,就算弄坏了也不承认,有的学生甚至连做完实验需要清洁操作台都不知道,这些都是不好的实验操作习惯造成的。可见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这对于素质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

  2.3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分析能力。实验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需要熟悉实验设计,考虑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在做完实验之后还需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之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哪一步做得不好,等等。实验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实验做得好坏、成功与否,无形之中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3.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不容乐观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实验教学的意义又不可忽略,为了解决二者的矛盾,下面我将结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验教学的意义,对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作探讨。

  3.1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自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步。要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老师需要将课本知识生动形象化,加强语言的幽默艺术,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主动思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种极强的求知欲。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有了很好的铺垫,学生极度想探索生物中的真相与奥秘,下一步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自然就会事半功倍。学生操作起来很愉快,且操作步骤都很熟悉,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2引入多媒体技术,使实验讲授生动形象化。书本上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原因在于书本知识过于抽象、呆板,学生不易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很多还没步入校园的小孩对于电视广告中的语句能够烂熟于心,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所在。如果将多媒体引入实验教学,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看了解,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化,使得老师的实验讲授能够变得有趣,学生听起来也津津有味,乐在其中,这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

  3.3加强学生实验前的知识储备,提高实验效率。“不打无准备之仗”,意思是说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教学也是如此。在实验教学之前,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极其丰富,做起实验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且还能降低对实验仪器的损害。譬如老师在教学中,可着重实验基础知识的讲解,并督促学生记忆;让学生进行实验相关知识的查阅,扩大学生的实验知识面;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计,并思考解决办法,等等。这样一番准备下来,学生对于实验就不会有任何恐惧或是害怕的心理,操作起来目的也比较明确,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3.4注重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如果学生做实验只是动手操作的话,起不到培养能力的作用,还需要让学生总结、反思自己所学,老师需要注重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必须让学生独立完成,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知道实验报告的意义所在,实验没有对错,只需要分析出实验结果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端正的实验心态,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报告的完成时就会比较端正,不会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对学生总结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通常直接式地灌输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密切。新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求把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教育回归生活。探究活动教学应运而生,其内涵有:驱动性问题激发意识,开放性课堂发掘潜能,展示性舞台训练能力,适时性点拨引导方向。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活动;师生关系

  探究活动教学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由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达到一种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生命化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探究活动教学。

  一、驱动性问题激发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在探究活动教学中设置驱动性问题,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发学生的问题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给思维定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1.驱动性问题要能驱动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最有效。例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教师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甲型流感说起,要求学生们探究为什么甲型流感流行期间学校要对部分班级停课?为什么教室每天消毒、通风?为什么注射甲型流感疫苗?这样的问题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甚至关系自身安危,相对而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求知欲。2.驱动性问题要能探究问题太容易,学生张口就来,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问题太晦涩,学生不得其要,就难免让学生产生失败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一点就通,在思考、讨论之后能够得到解决。只有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驱动性问题。3.驱动性问题要有层次一个核心问题可以拆解为不同的子问题。核心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形成整合性的思考,形成核心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子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关注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理解既深入又全面。如在“消化和吸收”一节中,出现的核心问题是:“专家推荐的最佳早餐是黑米粥+煎鸡蛋+水果,而这份早餐中包含了哪些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被消化以及消化后的物质如何被吸收?”都属于子问题。层次性问题的构建,能够让学习的知识细致而又完善。

  二、开放性课堂发掘潜能

  探究活动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所要探究的内容不必拘泥于教材,不必完全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探究活动的内容。探究式教学既然是以学生为主的,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非常突出。自然而然地,这种主体性决定了学习结果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使学科教学不再故步自封,学生能够处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而且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关注现实生活,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使其学习过程更加完整。1.教师是支持者,建立同学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是单纯的平面化的改变,需要同时发生在三个维度上,即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教材的知识空间与学生的经验空间、课堂的学习空间与学生课外的生活空间。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性质的基础。而在探究活动教学中,师生的关系从“师生”向“同学”转变,既是开放性课堂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2.课堂也是生活,不再追求完整的课堂结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少”。然而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比较狭隘的。如果追求环节完整,那么就可能阻碍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而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更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零碎,达不到系统授课的要求。开放性课堂教学则不同,它是把一节课作为个人整个学习过程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一个点,它既是上一个阶段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和基础。这样看来,每一节课的不完整,实际上最终组合成完整的个人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呆板和刻意。3.学习材料来源多,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为教育方式的转变创造了丰富的客观条件。如今,在信息化社会中,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材也不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学习材料甚至来源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与整合,择优而学。在选择和整合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活动成为最有效的直接方式,它包括讨论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具体到开放性课堂教学中,活动又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二者缺一不可。4.学习动力发生转变,内在激励是主流传统教学往往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这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动力,但绝不是唯一动力。教育心理学将学习动力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动力,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另一类是内在动力,为了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发生一种由外而内的转变,即以外在动力为主转变为以内在动力为主。由外而内的动力转变,是开放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了一种师生交流上的自由(如学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体会到了思考和交流的快乐,从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并乐于体验及创造这种魅力。5.学习规则的再制定,是“游戏”而非纪律在开放性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师生”变为“同学”;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改变,由严肃统一变为认真活泼。在一系列改变中,学生发挥了主体性的作用,那么作为主体的学生自然也参与了学习规则的再制定,使原本如教条般的“学习纪律”变为“游戏规则”。而这些规则大多是经过反复磨合后确定、约定俗成的,它们对学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能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喜闻乐见的。

  三、展示性舞台训练能力

  在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之后,各小组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示出来,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同时教师要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引导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形成思辨性的课堂。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另外,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简明扼要,明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态自信大方,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要求学生注意课堂规范,在同学发言结束后再提出疑问,做到有礼貌地提问;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观点,有礼貌地表示赞同或感谢、求助和道歉,鼓励他人参与。初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开始阶段,个人意识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其个人心理需要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适时性点拨引导方向

  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是辅助者、支持者,扮演的是指路的明灯的角色;学生是参与者、探究者,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动作的发出者,扮演的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色。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能互换,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牵引。当学生凭借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的引导,拨开学习上的迷雾,学生才能受益匪浅,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两不误。点拨的前提在于学生需要。如在复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章时,学生已经知道:要证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可以用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是否变蓝的方法。但是,当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水分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吗?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进行试验的时候,学生们学会的对照试验显然不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于是,就要求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学生得到启发:可以用碘液滴加到脱色的叶片上看叶片是否变蓝来鉴定。再问:没有其他的方法吗?又有学生想到了:可以看是否有氧气生成来鉴定。继续追问:哪种方法更便于实验观察呢?学生明确了用滴加碘液观察叶色是否变蓝更方便。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在这个点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际上可以称之为合作:教师把握了“引”的尺度,学生得到了探究的结论,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张大钧.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12-0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优)06-26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11-0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11-03

谈初中生物兴趣教学论文11-09

初中生物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1-1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集锦15篇)11-03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精品)06-24